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28

第28章 巩固亲子关系的关键期——和5-6年级孩子沟通是一门高深的艺术(3)

在这则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鼓励是孩子积极进取的巨大动力。当然,这种鼓励来自于父母从内心里真正地赏识孩子,相信孩子。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妈妈一样,不管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并且坚持用自己的方法鼓励孩子,正是妈妈的这种鼓励,一直促使着孩子积极进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通常是这样的,父母越是感觉到孩子厌烦、越是指责孩子,孩子的那种令人讨厌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有时,他们甚至会破罐破摔;相反,如果父母真正地赏识孩子,鼓励孩子,那孩子就会朝着父母鼓励的方向发展,最终将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这就是教育上的马太效应。

父母的鼓励能使孩子积极进取,但对于已经具备了理性思维能力的5-6年级孩子来说,父母泛泛的鼓励,如“你太棒了”“你做得真好”等并不能达到教育他们的效果。所以,在鼓励4年级的孩子时,父母更多的是要掌握鼓励的技巧。

方法一:先让孩子看到希望,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这个技巧,可能有家长要问,为什么要先让孩子看到希望,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其实,这是一个沟通的技巧问题。就是俗话所说的,先给个甜枣再给个巴掌,这样孩子会更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

例如,当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还不错的成绩单回家,然后兴奋地对家长说:“老爸、老妈,我这次考了第五名,有好多同学都被我落在了后面。”这时,肯定会有家长要习惯性地斥责孩子几句:“考了第五名就满足了,真没出息,只会向下比,你怎么就不会跟你上面的同学比比呢?”家长短短的几句话,孩子的那股高兴劲儿肯定会烟消云散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听了孩子这样的话,也会想到要鼓励孩子,例如,家长会这样对孩子说:“你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争取拿到第一名。”这样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好敷衍的鼓励,孩子喜悦的心情急速下降。

其实,这些家长的目的无非是想孩子胜不骄,让孩子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但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家长们都用错了方法,同样的情况,下面这位家长是这样鼓励孩子的:

5年级的孩子拿着第五名的成绩兴高采烈地回家了,见到妈妈就高兴地说:“妈妈,我考了第五名。”

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妈妈也高兴地说:“太好了,说明你这段时间确实很努力啊,比上次有进步,妈妈也很开心哦。”

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孩子竟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妈妈接着用很轻松的语气说:“宝贝,妈妈觉得如果你再努力一点点,下次肯定能超过很多这次考得好的同学。”

孩子自豪地说:“当然是了。”

5-6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自尊心变得更强,容易敏感,如果他们首先听到的是父母的批评,他们肯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只知道让自己考高分,这样引起亲子间的误解;但如果,家长一味赞扬,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在这个时候,父母与孩子沟通时就要讲究技巧。

上面事例中的妈妈就做得非常好,孩子对自己未来的学习状况充满信心,不得不归功于妈妈。在鼓励孩子时,她主张纵向比较——跟自己上一次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接着,为了防止孩子产生自满的情绪和鼓励孩子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取,这位妈妈又让孩子与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用反问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只要我再努力一点,落在我后面的同学会越来越多,所以孩子进取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

方法二:赋予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权力

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5-6年级的孩子否认自己还是小孩子了,这就暗示着孩子这时候需要更多的权力。实际上,从这时候起,父母就不应该拿他们当做小孩子来看待了,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将能很好地促使他们积极进取。

周末扬扬一家要外出踏青,妈妈让13岁扬扬列一张外出的购物清单,把大家需要用到的东西都写上,然后让扬扬自己去采购。扬扬有点不自信地问妈妈:“妈妈,我能完成这个重任吗?”妈妈肯定地对扬扬说,咱家扬扬什么时候失败过?相信自己吧,凡事都有第一次,就当是一次锻炼。”看到妈妈如此的鼓励,扬扬顿时干劲十足,最后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赋予孩子权力,是对孩子的尊重,和对孩子能力的肯定,更是鼓励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去更加完善自己的一种方法。像上面事例中的那个家庭,妈妈把购物权力交给了孩子,孩子会因为得到了这种权力而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同时会更加努力地去做,以不辜负父母对他的期望。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十分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更不会赋予孩子权力,有时甚至会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例如,生活中,父母不但不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会包办孩子的所有事情。其实,父母这并不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而是在害孩子。

5-6年级的孩子,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如果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转折期,父母不给孩子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那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很可能就会退化,从而就会变得依赖性很强、没有责任感、身体和思想都很懒惰……当然,这些是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的。

方法三: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在前面,我们向父母们传达了这样的观念:鼓励孩子之前,先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这时,肯定会有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优势,我怎么鼓励他呀?”其实,这些家长的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不管孩子如何平凡,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同时,这还表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个误区——急于求成。父母们应该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于教育孩子,尤其是教育那些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孩子来说,更是心急不得。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家教案例对比的方式来说明这一问题:

孩子拿着55分的试卷回家了,一位妈妈生气地指着孩子的鼻子说:“我看你是永远考不及格了!”

而另一位妈妈拿着孩子的成绩单这样对孩子说:“儿子,你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5分,而且都即将及格了,这是你这段时间努力的结果呀。继续努力,下次你肯定会及格。”

作为家长,我们自己也能体会到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孩子产生的教育结果。第一位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的进步,而是孩子没有考到她满意的程度,因此斥责孩子的话马上就脱口而出。其实这是家长们的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在作怪,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努力和进步往往会视而不见。而这对孩子继续努力的积极性将会是很大的打击。

而第二位妈妈的态度则不同了,也许孩子并没有考到她理想的成绩,但这位妈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表示了认同。在妈妈的这种鼓励下,孩子肯定会满怀信心地去继续努力。

在很多情况下,很多父母常以一件事情的结果,来给孩子下结论,就像上面事例中的第一位妈妈那样,因为孩子一次或几次没有考及格,便过早地下结论:“我看你是永远考不及格了。”其实这表明了父母的一种态度,一种过分强调结果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除非你做好,否则,你所做的一切是毫无价值的。

父母们的这种态度是非常可怕的,它会使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一个不敢去尝试的孩子,他永远不会与积极进取有任何联系。因此,明智的父母不会去过分计较事情的结果,而是注重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从小的进步开始,父母不断地鼓励孩子,当孩子体验到成就感时,他们继续努力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而鼓励对了,亲子间的沟通就能畅通无阻,这必然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给孩子保留一片秘密天地

某日,一位妈妈看到12岁的儿子偷偷摸摸地翻书包,当孩子一看到妈妈,马上装作做功课的样子,妈妈打哈哈地问儿子:“宝贝,干嘛神神秘秘的,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我看看。”儿子狡黠地朝妈妈一笑,说:“什么都没有,我正在做作业呢。”看儿子不愿意说,妈妈也没有追问下去。但是妈妈的好奇心越来越膨胀:“这三年级的孩子难道瞒着我做了什么坏事?”越想越不对,她就趁儿子出去找同学玩的时候,偷偷去翻了他的书包,可是上面也没有翻出来。妈妈不甘心,又翻了他的抽屉、盒子、书桌,还是没什么异样,也就放心了。

第二天,门缝里递进来儿子的一封信,上面写着“妈妈亲启”。妈妈打开一看,原来这是孩子对她翻他书包和抽屉的抗议书。看到孩子这么坦诚的态度,妈妈突然觉得自己这当妈妈的度量太小了,连儿子的一个秘密都容不下,她决定对儿子坦诚我的行为。儿子居然告诉了妈妈书包的秘密。其实那对于成人来说简直不是什么秘密,可是那在孩子眼里,是很有分量的一些东西。

某省青少年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孩子在家中可以经常和父母分享小秘密。同时有37.6%的学生家长承认偷看过孩子锁在抽屉或电脑里的日记,由此窥探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的偷窥,让孩子缺少安全感。这是造成亲子沟通的障碍之一。

萱萱已进入青春期,是个性格开朗、人缘很好的学生,她把自己的日记和喜欢的漫画通常锁在抽屉里。一次,妈妈借着与萱萱独处的机会和萱萱说,她知道萱萱对男孩子有好感,但对她的学习感到很担心。事后不久,妈妈发现原本成绩优异的萱萱成绩下滑了很多,回到家里也不像从前那样和父母有说有笑,甚至对父母学习的督促很反感。萱萱告诉自己的朋友,在她知道自己的秘密被偷看后,感觉在父母面前没有安全感,也不被信任。

在萱萱成绩下滑事件中,妈妈偷看日记的做法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孩子用厌学表达自己对妈妈做法的抗议和不满。事实表明,亲子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已经导致孩子学习动力下降,甚至出现心理健康危机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准则,开始尝试独立,这首先表现为在思想上逐渐挣脱父母的束缚,拥有独立的自我空间。这个自我空间里存有孩子的隐私、自信心、思想、表现欲等。

父母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那么孩子的一切,作为父母的都要知晓。但是,孩子之所以把他们的隐私藏在心里或者日记本中,就是不希望有别的人来分享他的秘密。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孩子私人空间的“入侵者”。

因此专业教育人员建议,父母应该学会如何表达对子女的爱,不做损耗孩子学习动力的事情,有时候,你为他保留一份秘密,他能更有希望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