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5-6年级,决定孩子前途的关键期
21191900000029

第29章 5-6年级家长最容易犯的错(1)

5-6年级,到达升学的关键期,大部分父母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他们事无巨细,事事关心。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求必应,为了满足孩子,毫无原则,还有些家长缺乏教育心理知识,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他们的精神需求……这些都是父母所容易犯的错。望子成才没错,但欲速则不达,要讲究方式、方法。

包办替代心理愈演愈烈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高说:“你必须听我的,我这是为你好”之类的话,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人生道路。然而,成功是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父母喜欢的事情。每个人的路都只能是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5-6年级的孩子虽然在父母眼里还很小,但是他们其实已经长大了,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他们完全能够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如果父母仍然无视孩子的愿望,一意孤行,那就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爱孩子,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包办替代。

谢军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象棋大师,获得过多项世界冠军。1982年,谢军12岁,小学快毕业时,是升入重点中学还是学棋,两条路任她选择。谢军和她的父母,似乎都处在十字路口上,需要决定前进的方向。谢军在小学6年中,7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当然要保送她上重点中学。这样品学兼优的孩子,谁见谁爱;国际象棋的黑白格同样牵引着谢军和她的一家人,真是举棋不定。是将来进高等学府,还是当运动员呢?谁也拿不定主意。还是妈妈做主,她叫来了女儿,用商量的语气说:“谢军,抬起头来,看着妈妈的眼睛。你很喜欢下棋是不是?”这是母亲对女儿选择道路的提问,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女儿将来命运的提问。谢军的家庭是民主的,她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了审慎的商量的办法,充分尊重女儿的意见和选择。谢军目光坚毅、严肃地看着妈妈的眼睛,坚定地说出7个字:“我还是喜欢学棋。”母亲得到女儿的回音后,她同意谢军的选择,同时又极其严肃地对女儿说:“好,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做出了这个重要的选择,今后你就应该负起一个棋手应有的责任。”

一个12岁的女孩可能当时还不能理解这段话,但是,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这些话,对谢军来说,是受益一生的。假如当初没有这段话,或者是父母包办决定让她去读重点高中,那么肯定不会有今天的谢军,中国也没有今天的国际象棋女皇。

可是,在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少了。现实中的大部分父母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都倾尽全力,为了孩子宁肯自己受委屈也无怨无悔。但是,在孩子的精神方面,比如在对待孩子的理想、孩子将来的人生等问题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却变了味道。

经常会有一些父母高举着“父母当家,为儿女做主”的旗帜,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父母当然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他们的这种做法往往得不到处于青春早期的孩子的认同和理解。倔强的孩子会在这个问题上和父母争辩,软弱的孩子往往一言不发,但却在心底里产生抵触情绪,结果往往不会像父母预料的那样发展。

一个刚刚进行了小学升学考试的女孩子,在6年级后的暑假,父母私自给她报了很多兴趣班,有小提琴,有写作,有英语,还有绘画,但是孩子一直希望能去学跆拳道和击剑,孩子妈妈坚决不同意,他们希望培养一个淑女的,而不是一个野小子。

由于在报什么班与父母发生了分歧,孩子表面是顺从地去上课,实际上她每次都是去看小说,从来不听课,也不练琴,想用这种方式去抵抗父母的安排。最后,父母只好把孩子领回去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许多种,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要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然而,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如果这一愿望与孩子自己的愿望相同,那么这种寄托就会成为督促孩子奋斗的动力。但如果这种寄托并不符合孩子的愿望(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父母的这种寄托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负累。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愿望,将这一寄托强加于孩子,那就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当然,家长为孩子做出选择的初衷是为孩子好,但孩子未来的发展要考虑现有的主客观条件,如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倘若家长不顾这些条件,自作主张,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或者根本做不了的事,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到头来还可能误了孩子的前程。

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未来的设计,不能仅仅局限在择校择业上,还要着眼于长远发展、兴趣爱好等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等。家长无端地干涉孩子的选择,无疑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男孩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还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的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在父亲的鼓励下,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他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不断创业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30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物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他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我做老师时,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忍和勇敢,使你接受了挑战。”

小蒙迪的成功得益于父亲的支持,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父亲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让他独自去决定自己的人生,父亲的开明,给他的人生历程以很大的力量。如果蒙迪的父亲和克利亚老师一样,认为孩子无法实现某件事而横加干涉,一棍子打死,孩子很有可能会因此平庸而碌碌无为。

成功是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对孩子毫无原则

讲求原则是做人做事的一大要素,在教育中同样坚持原则。在孩子面前,永远要坚持原则。中国有句老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原则是不容商量的事!任何原则问题上的姑息和怂恿,只会让孩子偏离人生的正道,滑向无极的边缘。当孩子犯了原则上的错误时,家长更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放纵下去。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有一次忽略孩子的原则性错误,孩子会认为已得到默许而继续犯更多的错误。明智的做法,应该及时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让生活告诉孩子深刻的道理。

美国纽约市一位功成名就的建筑师,至今念念不忘父亲对他的教育,曾感慨地带着人们重温父亲当年教育他的一个情景:

11岁那年,全家在新罕布什尔湖中岛上的别墅里度假。那里四周临水,景色迷人,是理想的钓鱼之处。

鲈鱼节开始前的晚上,我和父亲扛上钓竿,去过一把钓鱼瘾。鲈鱼在我们那儿只有鲈鱼节才允许钓。坐下后,只见一轮明月,波光粼粼,好一个银色世界。忽然,我觉得鱼竿那一头沉甸甸地被什么东西拖着。父亲要我沉住气,他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我缓慢地把钓线拉回来,我小心翼翼地把那条筋疲力尽的鱼拖出水面:这是一条我们从未见过的硕大无比的鲈鱼!

父亲点燃了火柴,看了看表,22点,离鲈鱼节开始还有两个小时。他再瞧了瞧鱼,又瞧了瞧我:“你得把它放回去,孩子!”

“爸爸!”我不解,继而放声大哭。

“这里还有其他的鱼呀!”

“可没有这条大。”我继续哭闹,顶起嘴来。

月光皎洁,湖面上静悄悄的,周围没有其他人和船。这似乎还有一线希望,我停止哭泣,用恳求的目光注视着爸爸。

父亲不再说话,这清楚地表明他的决定是不容违拗的。无奈,我只得把钩子从鲈鱼的上唇上拿下,慢慢地把它放回黑沉沉的水中,那鱼在水中唿哨一声就消失了。真懊恼,也许我永远也钓不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了。

那是23年前的往事,如今我是纽约市一位颇有建树的建筑师。是的,这些年来,我确实再也没有见到过像23年前钓到的那条大鲈鱼。那次父亲让我放生的终究不过是一尾鱼,而我却从此学会了自持。那晚,我听从父亲的告诫迈出了光明磊落的第一步。有了这个开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处处严于律己。在建筑设计上我拒绝取巧弄乖,受到同行的赞誉;甚至亲朋好友向我透露股市内情而胜券稳操时,我也婉言谢绝。对工作像对待信仰一般抱有深沉的责任意识,已成为我自己生活的信条和教育孩子的内容。

莹莹今年11岁了,聪明可爱,能歌善舞,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家里的所有人都将她当作宝。在长辈们的宠爱下,莹莹常常在家里随心所欲,什么事情都得依着她,稍不如意,她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不止,谁的话都不听。

为此,父母伤透了脑筋。尽管他们一再告诫她“你下次再也不许这样了”,可不愉快的事情还是不断发生着。

这天一大早,妈妈因为着急上班,让莹莹帮忙把垃圾倒掉。莹莹的脾气立刻又上来了,气呼呼地说:“我为什么要倒垃圾?”

看到女儿这样做,妈妈非常生气,却又没有办法,只好说:“好了好了,妈妈去倒。”因为妈妈知道,如果不息事宁人,她会跟自己几天不说话。

现在全家人凡事都得让着她三分,对了能夸,错了不能罚,否则孩子的“拗脾气”一上来,最后还得是大人让步。她的妈妈苦恼地说:“这孩子,好起来特别好,闹起来的时候,我们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简直太任性了!”

孩子的任性是现在很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事情。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要求也越多;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家长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

其实,孩子的任性并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教育不当造成的。在幼年时期,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任、迁就,很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的心理。所以,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纵容孩子。否则的话,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会变得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而且,在过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理,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并且,家长应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行为界限,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鼓励他坚持执行。不能总跟孩子说“就今天这一次啦”、“下不为例啦”。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绝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孩子,助长孩子的任性毛病,以后难以改正。还须注意的是:父母必须一致。

父母们为什么有的时候不管孩子如何感受,喜欢坚持自己的意见,其实是因为很爱孩子,希望自己坚持这么做,让孩子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益终生。这也是那些温柔的妈妈能够让自己硬起心肠,狠狠心坚持的原因。

一位妈妈因为儿子作业完成不认真,训斥了儿子,孩子很有情绪,就写了“妈妈笨”,被爸爸看到了训了一顿。妈妈让孩子中午回来谈谈这个事情,结果孩子中午没敢回来跑到姥姥家里去了。妈妈非常生气,没有因为孩子逃避、害怕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把孩子接回家,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说了父母的教育和他将来发展的影响,孩子最后理解了妈妈的做法,他也慢慢学习到父母那种为人做事坚持原则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