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21196000000021

第21章 科技的脚步(6)

试管婴儿纪事

即便现在,一提起试管婴儿,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泡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大玻璃瓶子中婴儿标本的形象。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在接触医学之前,初次接触试管婴儿的概念时,就纳闷婴儿怎么会在试管中成长并降生,当然,这只是直觉反应罢了,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愚蠢。

其实,试管婴儿并没有那么神秘,它的医学术语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这项技术分成几个阶段:首先要从妇女体内取出卵子,放入试管内培养;然后加入经过处理获得的精子,卵子在体外受精后,继续培养;最后,当受精卵发育成几个分裂球时,再将这早期胚胎转移到妇女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分娩。由于这个过程的最早阶段在试管内进行,故名“试管婴儿”。

同医学上绝大多数重大发现一样,试管婴儿的诞生也是经过多年的前期动物实验才成功的。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成功基于美籍华人生物学家张民觉在20世纪50年代所做的开拓性研究。他认为1950年代前,人们之所以未能如愿实现体外受精是因为所取用的精子大部分是未经活化获得的原初态精子。经过一番摸索能使精子在体外活化的方法之后,他终于在1959年成功地完成了兔子体外受精实验,而且还将受精卵移植到别的兔子的输卵管内,借腹怀胎,生出正常的幼兔,使他成为体外受精研究的先驱。他的动物实验结果为日后实现人的体外受精和试管婴儿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1970年,英国妇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剑桥大学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博士开始了人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研究工作,并在1974年建立了此项技术原则。1978年7月25日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在英国曼彻斯特市郊外的奥德姆总医院,一个举世瞩目的女孩出生了。她就是人类最早诞生的试管婴儿,女婴经剖宫产取出,体重2.6千克,体格健壮、发育正常,取名路易斯·布郎(Louis Brown)。

此后,试管婴儿开始在其他国家陆续诞生:1980年在澳大利亚,1981年在美国等。以后此项技术在各国蓬勃展开,妊娠成功率迅速提高,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有关试管婴儿研究工作的规定及较完整的登记制度。自1978年至今,全世界范围内试管婴儿已出生100多万例。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在IVF-ET原有的技术上,还发展了其他有关助孕技术,如配子输卵管内移植(GIFT)、合子输卵管内移植(ZIFT)、冷冻胚胎储存及****体外受精-移植等,以进一步提高妊娠成功率,解决一些有特殊生育困难的问题。

1985年4月16日,我国台湾省出生第1例试管婴儿;1986年12月中国香港也出生1例。中国大陆在这方面起步较晚(1984年开始实验研究),直到1988年3月10日,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首例试管婴儿终于诞生了。这是一个体重3.9千克、身长52厘米的女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事件并感谢以北医三院妇产科教授张丽珠为首的北京医科大学生殖工程组的辛勤工作,女婴起名叫“郑萌珠”,“萌”取其第一的意思。到郑萌珠出世时,全世界“试管婴儿”已有6000例。

试管婴儿的降生,不仅是治疗不育症的一项措施,而且在生殖医学、遗传学等基础研究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对计划生育和优生亦具有重要意义。

试管婴儿在为成千上万家庭带来希望的同时,也给社会法律、伦理道德等提出了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