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21196000000037

第37章 说古论今(7)

“男女授受不亲”当复行

自战国时期以来,儒家礼教开始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强调男女隔离与疏远,严防非夫妇关系的两性有过多的接触,不允许女子与非自己丈夫的任何男子发生爱情与性关系。在家庭内部,也严格区别男女,即使递东西也不允许。传说有个寡妇被一个男的拉了一把,竟然就把自己被拉过的那只手给砍了;还有个小媳妇,被一个无赖瞅了两眼,顿时觉得没脸见人,也将心一横,愣是把自己那对水汪汪的眼睛给戳瞎了。这当然是封建时代的陈腐观念和陋习,现在早已被破除了。

在现代医学中,是不讲“男女授受不亲”的,现在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医院中妇科诊室或病房中出现的男性医生身影也能泰然接受了。但从先前的拉一把都要断臂到现在的泰然处之,可是经历了从观念到行为的一步步转变的。这其中,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功不可没。1866年,中国最早的西医教会医科学校——博济医学校在广州成立,该校开始只招男生。1879年招收了中国第一位医科女生入校学习。这虽比1874年创建的英国女子医学院迟5年,比1850年美国创建的女子医学院晚29年,但招收女生在当时的中国,被认为是中国医学教育史上开先河的重大事件。孙中山先生也是该校招收的学生(孙中山于1887年离开博济,去香港进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1892年毕业。孙中山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从香港领取医师执照的第一个中国内地人)。最初男女虽然同校,但分左右座,中间隔一帐幔。后来有一天,诊查妇科,由教师领学生实习,但只许外国学生实习,不许中国学生去,在该校上学的孙中山大为不满,质问校长:同是学生,为何歧视中国学生不许妇科实习?校长说:你们中国人向来是“男女授受不亲”,“有礼教之防”,我们美国人则无须拘此。孙中山又问:学医是不是治病救人?校长只好说是。孙又说:那么中国学生学医不是治病救人吗?中国妇女有病中国学生能不救吗?究竟救命为重,还是不合理之“礼教”为重?校长无言以对。从此打破了中国学生不许看妇科之例,而教室设置的隔离男女的帐幔也撤除了。后来在中国开设的医学院校“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便渐渐成为历史了。

历史就像一个脾气无法捉摸的坏孩子,你是无法预期的,近些年又流行什么所谓“******”。与此相对,在医学界有一调查显示:男医生查女患者乳腺,一成陪同老公会“很生气”。其实,换了谁也多半不会泰然自若,原因很简单,请看下面几则新闻标题:

“色医生手术中强奸女患者”(羊城晚报)说的是医学美容医师在给一名年轻漂亮的女士做吸脂手术时,竟趁整容者处于睡眠状态不知晓的情况下,在手术室内与其发生了性关系。

“患者没性别?男医生为少女进行乳房检查引争议”(新华网)。

“黑龙江医院男医生让女患者裸身照X光遭质疑”(新华网)。

……

许多男医生也大倒苦水,认为自己随时要提防被告“******”。同时也有医生认为,女患者不要把自己的身体看得很神秘,医学是有一定程序和规矩的。但不得不承认,色医生是存在的,为此,医患之间还是应提倡“男女授受不亲”:非医疗必需的男女接触是不允许的。这其间的界限,色医生们知道得很清楚。建议每位在“事故多发”地带的医生心头都挂一牌匾——“男女授受不亲”,正如在车站等盗窃案多发地带挂横幅“千万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一样,时刻起到警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