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21196000000044

第44章 说古论今(14)

献血究竟是为了谁?

小妹在电话里兴奋地对我说:“大哥,我刚献完血,等来年再献200就满1000毫升了,以后自己就可以终身用血免费了。”由于远离家乡,和小妹的联系多半是靠电话,对小妹的话我没表现出应该有的高兴,却不无担忧地说,“注意安全啊,可别传染上——什么病”,我犹豫了一下,考虑小妹还小,“艾滋病”还是没有说出口。聪明的小妹还是听出了话外音,回答道:“你就放心吧,我是专业人士啊,当然没问题的。”

我才意识到,小妹是在一家大医院做护士工作的,我是多虑了。很惭愧自己多少也是在医学院校工作和学习过十年,毕竟也算一个半专业人士,竟然观念还这么落伍。由此也可以看出义务献血观念在我国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一下反向推理,如果连医院护士都担心献血会传染疾病,那义务献血还如何开展得下去呢?

血液对于医院临床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对身体健康的人来说,一年献血一到两次,可促进血液的循环、能让血液更新换代、对身体有利而绝无害。而且一个健康的人献血失去400CC的血只占体内总血液的一小部分,对身体不会有什么不良反应。适当放血有益身体的观念古已有之: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放血作为一种预防性治疗。当时比较盛行“放血疗法”,希波克拉底的文集常提到特定部分的放血来治疗特定的疾病,像右手肘放血治疗肝病,左手肘放血治疗脾脏疾病等。盖伦【2】提出人生病主要是因为体液不平衡,而放血可维持体液的平衡,使人体健康。由于盖伦在西方医学史上的地位,放血治疗存在了近两千年。由于当时医学科学不发达,把放血治疗绝对化,我们现在应该辩证地看待,此处引用只是为了说明适当献血对身体有利。另外,古埃及人也有放血以保持青春的做法;对于放血治疗疼痛,在中国的《内经》中也有记载,后来可能演变成了针灸,但直到现在我国还有拔罐放血的治疗方式。

献血不但不伤身体,而且还有献血证明,下次你需要血液的时候能免费用双份,积累到一定的量则可终身免费用血。我国《献血法》明文规定: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另外献血和输血的概念是明显不同的,献血时血液是住外流的,只要一次性采血器械达到国家的规定和要求,献血是不会传染任何疾病的。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如此对自己有利无害的事情(义务献血)人们应该趋之若鹜啊,医院也绝不会出现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的。但现实恰恰相反,经常出现的消息是全国各大医院血液供应告急,或某某血型的血液急缺。比如曾在一则新闻(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07日)里,昆明市血液中心血液管理科主任说:“在刚刚过去的夏天,一直为10万毫升上下的昆明市血液总库存悬着一颗心。这个库存量,仅够全昆明一天半的用血量,最紧张的时候,A型血一滴都没有了。”既然献血有利无害的道理并不难懂,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城市居民应该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献血人群应该是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可另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事实却是:绝大多数城市的血液供应主要是依靠学生和农民工支撑的。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显然是人们为之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据2006年河南完成的一项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在28万有有偿供血史的人群中,有2.5万HIV感染者,1.18万艾滋病患者;农村患者分别占了97%和98%。我国许多艾滋病毒是通过非法采集血液而感染的,为了保障血液安全,我国已建立了相关的血液安全法律、法规,实施血站的全面质量控制,逐步取消有偿献血,避免“血头”和职业献血者的出现。如果更多的人站出来参加无偿献血,非法采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渠道因为已经无利可图自然就会断绝。那么,如何让所有人都树立无偿献血观念并参与到其中来呢?

窃以为,树立并培养献血保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是当务之急,把无偿献血作为一种生命健康保险来宣传。中国人的保险意识近些年在逐渐加强,从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安全、健康类保险就可以看出来,而且现在主动投保的人也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太多的鲜活的因投保而减少损失的案例发生在身边。不能只是靠枯燥文字说教来宣传,要改变宣传方式,增加现实中的案例,让民众树立这样的观念:献血就是生命健康保险。如果人人都不献血,那我们生病了需要鲜血的时候该如何?为什么大家都没有这样的危机意识?所以,在宣传中还要加入危机意识的内容,献血其实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