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罗山思踪(第一辑)
21199100000008

第8章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话题陈述

温州大学折延东教授:我们学院领导准备承办这次学校的学术沙龙活动,我也参与到方案的制订里面,但是后面领导布置任务,学术沙龙的这个引题发言让我来做,当时我大吃一惊。虽然题目是我定的,因为我知道我们的研究生包括我们一些老师,可能听过上个星期末我们从上海师范大学请来的张民选教授做的“公平而卓越”这样一个讲座,是和公平有关系的。我们的研究生和杭师大的研究生刚刚做了一个校际研究生论坛,其实也是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我原来做的工作都是给别人搭平台,或者给别人布置任务,忽然院领导把这个任务布置到我的头上,当时确实没想到。刚好这几天又很忙,但是任务还是一定要完成的。这个我只能结合我的教学内容谈一点这方面的看法,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我关注过,但是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

这方面的材料我也看了一下,比方说有关教育公平方面的内涵,教育公平的原则以及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问题相当多,其研究在当前教育界是非常热门的。另外,我们今天上午研究生在做校际论坛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我发现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好,他们把很多方面的概念、内容、问题都提出来了,我现在就从另外一个角度谈教育公平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公平没有绝对的,都是一个相对,但是总应该有一个指标,或者说它的理念到底是什么?讲起来它是我们人类永恒的一种追求,比方说公平,延伸到教育领域实际上反应的就是教育公平。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现在世界各国里面在教育公平,或者在公平这块做得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在教育公平这块它做得相对来说是非常好的。

我们拿一个简单的事实可以判断,全世界各国的很多精英都喜欢往美国跑,但其他的一般人也喜欢往美国跑。我们有一个疑惑,就是各个国家的弱势群体,例如难民也喜欢往美国跑。像中国,福建那边有一些文盲或农民,也喜欢到美国去。而且他们有时候到美国是花10万、15万、20万过去的,跑到美国去以后前面的人成功了,他回到福建,告诉福建的乡亲美国是个淘金的地方,他赚了很多钱,更多的人又往美国跑。现在就存在一个问题,这个国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把上到精英下到文盲都吸引过去。他们到了美国以后你看到很多案例是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还能获得成功。而一个文盲,在很多国家他们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在中国也一样,不要说文盲,比方说在农村,即使受过基本的教育,但是他想到城市里面获得生存,或者获得我们所界定的这种成功其难度是非常大,门槛非常多。但他如果跑到美国去,最终还有机会获得成功,为什么美国这个国家会有那么多的机会?它对不同种群,不同阶层的人都有机会。今天讨论的刚好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就拿了美国的中学一个课表设置来看一下它的教育内容是怎样设置的。

这是一张美国和中国中学课程设置比较的图表,左边到最中间的内容上面标注的是“美国”,右边是“中国”,很窄的一栏。上面内容的第一栏是“国语”,就是我们讲的语文或者英语。中国这边只有一门语文课,但是美国这有几十门课。我们经常讲中国学生的负担很重,但是你看下美国中学的课表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美国学生的课设置那么多,我们只有一门课。第二栏,数学。它是有30~40门,我们只有一门。第三栏,外语。我们上了大学的学生,到现在很多人在学外语,为外语六级考试通过很头痛,它那个外语有30~40门,这是它中学的课程设置。下面是科学、社会、艺术、音乐。如体育保健,这个它有10门课左右,我们只有一门体育。再下来的一些课程我们就没有了。比方说职业工业技术,我们有一个劳动技术课,原来上中学学过的同学都知道,我们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了些什么呢?下来还有一个实业技术,在我们的课程领域是没有的。

图标下面还有一些课程,比方说家庭经济、家庭教育等,这些课程我们是没有的。很难相信,你将来中学毕业以后,有一部分人考不上大学的,他走向社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如怎么去找对象,怎么去结婚,怎么去生儿育女,成立一个家庭以后我怎么去花钱,花钱和不会花钱差距非常大的。这些知识在中国学校课程里是没有传授,但是在美国中学课程里面都有的。

这里我们看到大约是100~300门课的内容,实际上美国中学设置的课程内容,尤其是在中等教育阶段设置的课程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可以用上千来统计,因为它的课程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再看一下中国的课程你会发现问题在哪里?我们这边主要是什么课程?主要是学术课程,其他方方面面的内容则没有。

如果我们从教育公平这个角度来讲一下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的话,这里边就涉及很大一个问题,只有一部分人是可以上大学的,而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上不了大学的。按我们现在来看,应该是大多数人上不了大学。我们现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多一点。如果100个学生进入中学,只有20个人上大学去了,其他80个人是陪着20个人在那里读书,那20个人上了大学功成名就,我们假设他们算一种成功,其他80个人的教育就出现问题了。我陪你上大学,结果你上了大学,而我学到的东西对我生活和职业需求,没有多少用处,实际上我就是陪读,最后一脚被踢开了。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对80%的人公平不公平?这在课程设置里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研究也发现,学校的学术课程,在学生里面只有15%的人是适合学习学术课程的,你不需要给他更多的启发和诱导,他本来就具有这方面的潜力,课程对他不是非常难,而且他有这方面的兴趣。其他一部分人,学术课程不是他擅长的,他的能力倾向不在这一块,但是他可以通过努力、勤奋来补偿,最后也可以达到这个标准。还有部分人是不擅长学习学术课程的,他们的潜质在其他方面。但是我们学校里只有这样的课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真正具有学术倾向的在那里面只有几种。加德纳的理论还在补充完善,只是我们心理学现有的认知结果,有的说是8种,有的说是9种,实际上在研究过程中也许会发现更多的我们人类体现出的智能。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现有的课程设置对很多学生是严重的不公平。像我们原来讲的资源配置、城乡差异、区域条件、家庭背景,这方面的不公平先不讲,如果大家进同一所学校,这个学校里设置同样的课程和师资,对学生进行同样教学的时候,这里边已经有一个不公平了,因为学生是不一样的人。

在美国中学课程里面你会发现涉及这个问题。在第一栏“语文”,它是好几十门课的,它的中学搞的是学分制,换句话说,你是想考复旦等这类文科大学的,那么语文的要求标准非常高,你就在这几十课里面选学术性比较强的课程。还有一类语文课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没什么挑战性,你只要跟着上课,做练习,做作业,最后也可以拿学分毕业。这类课程不是为上大学的。学生要么上大学,或上大学文科专业,也有不准备上大学的,他在中学课程里面可以选择的。虽然大家都学的语文,但是你发现要求的水平不一样,最后结果不一样。

后面的数学、外语、科学、社会都涉及这个问题。还有我刚才讲的,你只设学术类课程,而不设别的课程。忽视许多小孩子的兴趣。有一些小孩可能动手能力比较强,但在我们这个课程培养里面把他们忽视了。每一个人将来要在社会上生活,社会生活实践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学校里并没有教给他,我们只是搞了一个学科知识方面的统一毕业标准。

一个美国大一学生,你问他朝鲜在哪里?这个美国学生说我不知道。中国学生觉得很简单的问题怎么不知道呢?他说我没学过。那你说地理知识或者历史知识很差劲,他说没有,我历史拿的还是90分。如果你看下他的课程设置你就会发现,他选择的社会一栏的学科里面,有很多学科的,他只要凑够8个学分即可。他选的课和世界历史、世界地理或中国、朝鲜地理是没有关系的,他可能选的美国史,或者是拉美历史的什么内容,他照样可以学得非常好,但是他没有选这块内容,按他的考核标准他仍然是很优秀的学生。按我们中国的要求,这么简单的知识搞不明白,这个学生是不是素质太差了。但他的知识结构跟我们的不一样。你课表中看到美国学生在他的学业里面有非常大的选择自由度。看到这个课表跟我们的课表以后,你会发现有一个导向——教育学里面讲的价值取向,一是个人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所谓的社会本位论更多强调的就是我们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把它反映到教育目的上,通过课程来实施。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学术性人才,创新性的,或者说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我们就把这种课程面向所有的学生去施加。

但你会发现这没有考虑到相当一批学生个体的需求。如果这个课程设置里面,是按照个人的需求来设置。你有什么样的需求我就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最后会造就成为各种不同的人。从这一点上我介绍一下美国人的教育理念。在它的教育理念里面首先强调个体的观念,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个体主义。美国人讲的“个体主义”跟我们中国人讲的自私自利,或者说利己主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一般把它看成是一种伦理观、道德观,在它那里讲的更多的是政治观、哲学观。它认为个体是相对于其他团体、组织而言的一方,比方说我们讲的班集体,学校是一个组织,温州是一个地域,我们都是温州人,国家、联合国之类的,在所有这些分类里面,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个个体与之相比是处于最弱势。

以此它的教育理念首先强调保证个体的权利,在个体的权利面对到集体、组织或国家的时候,应该放在前面的。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差异非常大。它这个个体实际上指的是具体的一个人。它认为国家职能就是为了保障个体的利益的。当这种理念反映到学校教育里面,就是把个体的需求放到第一位。

我们在座的几十个人,可能有3种需求,也可能有5种需求,也可能是50个人有50种不同的需求。有50种不同的需求教育怎么办?这就给教育提出来的要求非常高,学校教育要把不同的需求都考虑到教育内容设置里面,然后去满足大家的教育需求。这样才是真正公平的。

如果以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来衡量学校教育的时候,学校就非常难做了,最终学校就设置了大量的课程内容由学生选。美国在解决教育公平的时候,在学校教学内容设置上把个人的选择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个跟我们的差异非常大,优点也有,缺陷也有。

我的发言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主题讲解

单中惠教授:在前阶段我曾经搞过一个课题,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的研究,最近也在搞基础教育公平政策,主要是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考虑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产生一个观点、想法,就是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永恒的主题。对我国目前来说基础教育公平也是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一个永恒问题。因为教育公平对每一个社会,对每一个国家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对我国也不例外,刚刚折延东老师也谈到了,我国也有教育公平方面的一些问题,或者有些问题可以尝试进行探讨。在考虑基础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制定相关的基础教育公平的政策,来面对教育公平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对策、措施等等。教育公平的政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根据不同的实际来制定相关的一些政策。

我前段曾完成一个课题,最后出了本书,书名叫《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这本书我原来的题目是《外国基础教育政策的研究》,后来由于出书的原因,就把我的书名改了,改成为《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实际上我们是国内比较早研究国外的基础教育政策的问题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曾经考虑过一个问题,影响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政策有哪些因素?当初我们考虑的大概有8种因素会对基础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当然这是从国外的角度,从国际的视野来看,这些因素当中我们中国也可以参考、借鉴的,有8个因素。

第一是社会时代因素。因为教育公平的现象,它在不同的时代肯定有不同的表现,或者讲不公平、公平,不同的时代肯定有不同的表现。就像折延东老师刚才讲的,在美国不公平表现在一个中学的课程设置表上,它会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时代会对教育公平政策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我们当时考虑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是党派政治。这是国外的一个特点,像美国的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的保守党和工党,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是相对的。比方说像英国,工党是支持在中学阶段搞综合中学政策的,保守党是反对的。因此在国外的基础教育政策方面,党派政治表现非常明显,在研究国外的基础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党派政治的影响。

第三是经济发展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相对会促进教育公平,因此经济的因素也会对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四是科技进步因素。教育技术的公平也是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基础政策的因素,一个重要影响。

第五是文化传统的因素。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拿英国和美国来说,美国从建国以后就强调公平的原则,相对来说,中国比较保守,它的公平的理念传播要比美国更迟,因此文化的传统也会对基础教育的政策的产生一定影响。

第六是区域的差异因素。这里面包括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者欧洲地区、美洲地区,它的教育公平政策制定方面也会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

第七是人口增长因素。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作为学生来说是人口的一个部分,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影响基础教育政策某些方面的制定。比如说我们中国,最近几年我们的国家和政府特别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因为我们目前这几年幼儿园的入园率问题非常严重,矛盾比较尖锐,因此会受到人口增长的因素的影响。

第八是教育观念的因素。就是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对教育公平的看法会影响基础教育政策的制定。

这是我们前阶段研究当中,我们觉得有这么8个因素会对基础教育政策,或者对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会产生影响,这几个因素当中除了党派政治因素以外,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政策制定,我们的教育公平政策制定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是多元化的考虑,多种因素的考虑,这是我们前阶段搞的课题当中觉得有这么8个因素,提出来跟各位老师、同学讨论。

今天我们着重是谈基础教育公平政策,我着重谈几对关系问题。因为在制定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过程中会有些关系。我自己考虑到五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与理念的共识,二是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三是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四是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五是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这么五个关系,我觉得在制定教育公平政策中都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教育公平与理念的共识关系。这我想提出几个观点:一是教育公平的理念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的演进的。从西方社会来看对教育公平的理念的解读是在不断深化的,过去我们对教育公平往往是一个解读,就是不管你出生在什么地方,不管你出生在哪个家庭,不管你是什么宗教信仰,不管你什么皮肤颜色,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教育公平了。二是教育公平的理念是制定教育公平政策理论的依据。教育理念很重要,要能够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关的教育公平政策。教育公平的理念应该说在我国还没有达成共识,这是我的观点。也就是说,有些人就喜欢我们办重点中学,我认为我们还没达成共识,因此在某些方面,我们在中学、小学之间,有些差距还相当明显,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怎样能够在教育公平理念上达成共识,这是制定教育公平政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三是教育公平的理念需要通过教育公平政策来体现。政策是体现理念的,往往某些政策体现理念,政策是理念的最后的表现,理念会体现在政策上面。

第二,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这里我也谈几个观点:一是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教育公平就是要和均衡发展联系在一起,教育不均衡肯定是不公平的,因此是不可分。这里面均衡发展在西方国家提的不多,在某种意义上均衡发展是我国的比较有特点的提法,国外均衡发展不多。因为国外相对来说是比较均衡的。比如说区域之间的差异比较小、城乡之间的差异比较小、公立学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小。二是要提倡教育公平,要实现教育公平,关键是均衡发展。能够保持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相对的平衡,因此它的关键是均衡发展。我们现在看到有些学校条件非常好,有些学校条件很一般,有些学校条件很差,包括今天上午早晨我看中央电视台新闻,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发起一个叫“替农村学校送字典”的运动,很多小学生就捐字典、捐钱。最后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学者的看法,还是需要政策支持,而不是捐钱、捐字典。也就是说我们的均衡发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有些教育部门把鸡蛋过多地放在某几个篮子里面,而有些篮子鸡蛋很少,甚至没有鸡蛋,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思考,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是要做到均衡发展。三是均衡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当你消除了差异,能够做到平衡发展大家就感到公平了。

第三,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最后我认为应该体现在教育质量上面,体现在它的终端上面,而不是体现在起点上。因为,你的起点上面不公平,非常容易被看出来。这个小孩能念书,那个小孩不能念书,这是不公平,但是教育质量上的不公平一般人不太关注,而且很难看出来,因为大家都有书念了,以为是教育公平了,最后应该落实在教育质量上面。因此,从国外的角度来说,他们现在很强调学校承认的教育公平,就是能够确保每一所学校的成功。另外,很强调教学层面的教育机会公平,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很强调这两个层面,一个是学校层面,一个是教学层面。最后,公平应该体现在教学质量、课程质量上面。

第四,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这是我们在制定基础教育公平政策过程中往往是比较强调的,但是我们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往往从同情的角度关注弱势群体学生,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从法律的层面关注弱势群体的学生。因此教育公平最需要谈的是弱势群体的学生,这些群体不仅是身体有残缺的学生,也包括了学习处境不利的学生,也包括了学习失败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应该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教育公平应该把大半的力量放在解决弱势群体的学生上面,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弱势群体是多方面的,从国外的观点来说是有少数民族,有残疾学生,有移民学生,有其他方面的学生,这是多方面的,不能光看残疾儿童、残疾学生,这里我们应该有一个新的看法。如何来关注弱势群体学生?我觉得关键是要使弱势群体学生有接受高质量的教学机会。这一点是它的重点,能够让弱势群体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

第五,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这个问题很重要,我的第一个看法就是资源分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没有资源公平的分配就根本不可能实现教育公平。从我国目前教育阶段来看,资源分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不公平:地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公平、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公平、教师资源分配不公平、学生资源分配不公平。因此资源分配的公平是我们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条件。在资源分配当中,我们过去往往重视经费的资源分配,我觉得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包括教师资源的分配,就是优质教师资源的分配,没有优质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教育,没有优质教师就不可能有优质的课堂教学。教育资源上面应该包括教育经费资源分配,包括教师资源分配。第二个观点是公平的资源分配应当由法律的保证。它不仅仅是一个政策,而且要有法律文本的规定,这个很重要。因为通过法律文本的规定能够更好地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包括经费、教师资源的分配。

有这5个关系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努力。今年暑期7月中旬全国开了一个教师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时间只有两天时间,但是这次会议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我们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吹响了进军号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胡****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两个迈进”,第一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第二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同时会议提出了要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胡****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五个要求,这五个要求我认为是从全面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教育政策: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投入。我认为第一个要求很重要,优先发展教育就是加大教育投入,不加大教育投入就不是优先发展教育,两者是并立的。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尤其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创新。

(茶歇)

话题讨论

提问: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但是如果说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我想问一下单教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是起点公平还是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因为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以前当过老师,看到我以前的那些学生,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回到我们乡下之后,种田也种不过那些初中就毕业的学生,去工厂里面做衣服也比不过初中的时候学习很差的学生。所以我想,如果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重哪个公平,起点、过程还是结果?

单中惠教授:你的观点是什么?

提问:因为我们教育是为了人人全面发展得到幸福,我觉得结果公平应该作为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在考虑结果的情况下我们的起点和过程应该是相对的差异。比如说这个学生他适合搞科研,并且很可能成为科学家,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对他可以倾斜一些;而这个学生能读高中,能考上大学也是一个很差大学,做科研肯定是做不出来的,这样的学生我们是不是给他一些技术方面的教育,就是在中小学的时候给他上一些技术方面的教育,这样反而对他以后发展,以后的幸福好一些。刚刚我的观点不知道准确不准确,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还请单教授给予指导。

单中惠教授:刚刚这个同学谈的三个阶段怎么处理,我想这个处理针对了实际情况来分析,就是你这个国家、这个地区究竟在三个阶段当中,哪一个阶段存在着不公平。对我们国家来说,应该说第一阶段教育公平问题已经解决了,这是我的看法,就是基本上都有书念了,都能入学了。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当中,有区域的差异。比如说城市里一个小孩,今天电视台讲了,我有6本字典,而贵州的小孩子一个学校没有一本字典。这个差异,城市学校里面也有差异,我昨天晚上讲的某某大学的附中,一所附中是全国著名的中学,另一所附中是这样一个场地,一栋楼,也叫某某大学附中,这个差异既存在于区域之间,也存在于同一个城市区域里面的不同学校之间。

现在我们是区域之间差异看得很清楚,同一个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我们有些人是支持这个差异存在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联系到折延东老师讲的,你在这个过程中本来不需要学,不要学他们的东西,有的学校仅仅就是为进大学而办的,这个地方差异显的很大。我觉得未来的10年,根据胡****总书记讲的做到均衡发展,我认为不仅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差异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同一个区域里面的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公平。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人们关注,这就产生了很多家长想拼命进入某些学校,最后造成了整个基础教育出现很多问题。这不能怪家长,因为家长都希望小孩能够成为非常好的人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小孩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关键是你能不能均衡的来发展学校。

我是主张应该把鸡蛋尽可能地平均放在所有的篮子里面,我们不应该有所谓重点学校。当然你今天问我们教育部门有没有重点学校,他可能告诉你我们没有重点学校,我们有示范学校。老百姓知道,你骗不过老百姓,老百姓太清楚了,哪所学校是好学校,哪所学校是“不大好”的学校,哪所学校是不应该去的学校。因此你怎么解决,只有从政策上面来推行公平的政策,做到均衡发展。

我记得大概至少有五六年以前,有一个地方教育局曾经做过决定,从今年起,我们学校选择学生不再有优先权,因为现在学校招生有优先权,它先招,后来教育部门说不能再招了,取消这个规定。后来好多学校校长说怎么能取消,取消以后我学校怎么办。现在好多好学校,我的观点并不是校长好,也不是老师好,而是学生好,因此它成了好学校。

我曾经看到一个校长跟我讲,他们有一次校长交流会,有一个校长是河南来的,他说很抱歉,对不起大家,前面一流校长已经介绍过了,我是三流校长。就是你们都是一流校长,我是三流校长。最后我在点评的时候我就讲了,我说你不要自卑,你很容易成为一流校长的,你要成为一流校长明天给你发一个红头文件,命名你为某某学校校长,你就变成一流校长了。这就看出怎么从一个政策部门,我认为真正做到均衡发展,应该说还是相当艰难,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这个不容易来自很多原因,有理念上的原因,有来自于某些校长的阻力,有某些家长的阻力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这方面来看,今天教育入学机会是不公平的,已经到了21世纪了,不可能再延续17世纪、18世纪那样不让大家上学,这样的情况下更要解决的就是第二个阶段—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过程公平里面有一点我们必须考虑,就是整个发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就是刚刚那位同学讲的,有的同学是念不得大学的,我始终坚持这个观点,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念大学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念大学的,在中学阶段必然有一些淘汰,有一部分学生进大学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进大学。这个地方我们要做些宣传,告诉我们社会上所有家长,你的愿望是好的,但是你要根据你的孩子情况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均衡发展又是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是我们从主观上考虑的原因,不是说大家都上大学了就公平了,有的人不上大学就不公平了,但是整个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每个同学的潜能,我认为这就是公平了。就是能够把他适当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国家下一阶段要解决公平问题的话,是解决均衡发展,但是这个问题是非常困难,因为有阻力。我刚前面讲的像某个地方说将来不能优先招生了,好多校长反对,不能招生以后就意味着他不能成名校了,它的有名,不是因为老师有名,因为学生太好,它就成为名校了。这种情况很多,某某中学,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因为学生好了,你的学校就好了,这是我们可以理解。当然这个方面有些人讲这个学校不办了以后,会影响我们人才培养,这个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因为随着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他必然淘汰,淘汰完留下来就是我们的社会人才,这些人才肯定是少数,也就是我们讲的精英,能进大学的过去我们讲是精英,今天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地方。

我前阶段曾经研究过一本书,书名叫《西方领导教育史》,里面提出一个观点,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的精英教育是始终在坚持的,坚持了精英教育不等于不公平,因为我们社会的人才最后肯定是少数的,这是社会常态的分布,两头小,中间大,对学生的分析也是这样。但是我们现在问题是家长都希望小孩进大学,像上海也是一样,别的小孩能不能进大学的不管,我的小孩肯定要进大学,因此很多家长说今天这样改革,明天那样改革,不管你怎么改革,你改革最后结果我的小孩要进大学。应该说这不是改革目标,改革目标是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终结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体现了教育公平。

因此我们国家着重解决的是第二阶段,因为区域差异太大,另外学校之间的差异太大。北京如此,上海如此。这个现实里面我认为有领导的观念问题,有校长的观念,然后有很多家长观念,会影响这个阻力的发展。

老师甲:我觉得还跟官员的考核体制有关系,教育局长怎么考核要他出一个标志性的东西,把教育资源都集中在那里。

单中惠教授:资源的集中,而资源没有公平的一个分配。

老师甲:我们的局长是任命的,不是人民选出来的。

单中惠教授:一般学校是不是培养不了好的人才?我不大同意这个观点。肯定不会的,问题在这个地方。

老师乙:中学里的人才标准质量本身有问题,只侧重某一方面的能力比较强一些。

学生提问:我们经常在谈教育起点的公平,那个起点到底是一个什么意思,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昨天单老师说的,在国外的特殊教育,在美国特殊儿童是和正常儿童在一起上课的,我想问一下他们那个课程是怎么设置的,怎样兼顾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不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是如何兼顾到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呢?谢谢老师。

单中惠教授:教育起点公平的问题很简单,就是过去美国在公立学校运动起来的时候,美国讲了一句话,不管你出生在哪个家庭,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裕,不管你什么宗教信仰,不管是男的女的,不管你是什么皮肤的颜色,每一个人都能够上学,这就是起点公平,就是入学机会的公平。这个问题我刚才讲了,我国基本上解决了,无论是农村地区,或者是城市地区都能够念书,也免费提供了课本。这个起点是很清楚的,就是有没有书念,能不能念书。

那么,念书以后的情况就不管了,包括辍学,我好多年前曾经在东北开过一次国际教育会议,在东北的时候,有些校长发言,他说我们那个地方基本上辍学率要达到50%左右,也就是说100个人进校以后到了小学毕业只出来50个人。这个现象是和普及义务教育是不相符合的,当时我就问这个校长我说你说的真的假的,我现在听到很多校长跟我谈很多情况,我第一个问,你真的假的,因为现在很多人谈假的东西。那么这个校长说的,我今天为什么讲给你们听呢,因为你们是大学老师,假设你今天是教育局的处长,我肯定不告诉你,我们全部都没有辍学。就是我们讲的材料统计和实际情况有差异,起点公平我理解是入学机会。这个理念应该说从美国建国以后,改革它的体制以后,进行公共学校教育运动以后这个理念,我们讲的单轨制,就建立起来了。

国外的残缺儿童的入学,我主要是在小学里看到这个情况,就是很严重的残缺儿童也在班里听课,这个学生专门有人陪的,专门有义工陪在他边上进行照顾,老师还是管多数学生课程的运作。有专门的人,这个人恐怕不是他父母亲,是他的义工,我们讲社区的妇女,专门照顾他,同时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因此,国外小学的整个教学不像我们必须齐步进,上课铃声一响开始上课、下课,在上课的阶段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不像我们那么刻板,可以同时几个差的学生拉到另外的小房间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它是比较灵活,我看的情况主要在小学阶段。

它的法律规定就是残缺儿童应当和正常儿童享受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另外加上西方小学的课程综合性很强,没像我们国家的一堂课,班级还有班主任。他们没有班主任,他是叫主任教师,这个教师是包干制,我包这个班级从小学进来一直到小学毕业,一个老师又教阅读、又教数学、又教地理、又教历史,因为是可以教的,小学教育在西方叫“3R”教育,就是阅读、书写、计算。

现在国外提出了“新5R”教育,增加了一个尊重和责任,“新5R”教育一般是指小学教育,因此它和我们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学校课程的学术性很强,一个班主任教语文,副课老师教数学,它完全不一样,加上它整个的形式比较灵活,没有像我们那样刻板。基本上我国的教育和100年前的教学场景没有大的变化,这里就教学场景要不要讨论,要不要变化,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的。

这个改革首先应该从城市改起,今天很多的大城市小学里面搞小班化教学,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农村的学校,现在新疆也好、贵州也好、甘肃也好,还是和100年前一模一样的,老师完全是灌输的,学生完全是被动。今天很多人谈到新课改,新课改实际上来说真正影响地区是在城市里,农村地区几乎没影响到,没有变化。

1982年我第一次到美国去,我感到很惊讶,和我们国家完全不一样。我曾经问过他们一个小学校长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是很愚蠢的问题,当时我们知道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我到了纽约一个小学去参观,我就问那个校长,请问校长先生,你是按照传统教育管学校还是按照现代教育管学校,校长就说我按照我自己理念管学校的,我想这个问题太愚蠢了。后来我到了英国去,到了加拿大我不再问这个问题了,我知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理念,不是按照什么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来管的,他按照自己的理念来管学校,当然目标是学生发展,也就是我们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新课改的理念怎么样体现在基础教育的每个阶段?这个也是公平的很好的体现,问题在于这个理念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恐怕不是10年的问题,不是2010—2020年的问题,可能还要2020—2030年,甚至2030—2040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代人、两代人的问题。基础教育公平我们今天是讨论,你要说我们10年就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没有那么简单。这个问题我认为和基础政策一样的,可能会是一个长期的,整个社会意识的转变,包括我们整个理念的转变还会推动整个基础教育的进程,基础教育公平的进程,我还是充满信心,但是我还是做好长期思想准备,这是相对比较理智。

有人讲什么课改成功了,没有那么简单,那么简单的话我们很早就解决了,我们的讨论尽管一下子不能产生实际作用,但是我想会对理念发生碰撞,通过我们这些人以后出去,我们又在宣传我们的理念,逐步逐步地推进。像很多农村学校,甘肃地区的学校,甘肃地区我去过,你看到那个学校和一百年前没有变化,老师眼光又很短浅,他又不是一个优质的教师,他就知道这样教课的,因为他原来念书人家也是这样教他,他也根据这个东西教他的学生,学生又教下面,整个是没有很大的变化。今天用我们国家的教育看西方教育,你就很难讲他在上课,他在学校,他整个的场景、背景、包括具体设施来说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慢慢地推进,我们希望能够把速度加快。

提问:对于教育公平这个话题我们也进行了资料的搜索,在理论上我们也达不到什么高度,我们就针对教育公平如何实现这样的问题,考虑到我们的国情,我们认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肯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当时就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去评价教育公平是否实现,也就是说教育公平它的评价的指标,当时我们也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准备也不够充分,回头也没有收集到这样的资料。

我们当时有这样几个方面,从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一个评价,然后从教师队伍的评价,还有刚才单老师提到的教学质量和课程质量这三个方面,但是我觉得,可能在过程中我们需要提出一些更加客观化、具体化,可以衡量,可以操作的具体指标。我现在想提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或者老师有这方面的一种见解、切身的体会,关于在教育公平的实现中如何去评价这样一个指标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集思广益,谢谢。

折延东:关于这个指标体系,我认为是有的,其实刚才单老师已经介绍到了,我们刚才谈到起点公平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国内原来有一段时间儿童是无法入学的,我们现在首先做到一点所有儿童可以入学,换句话说想上学都有学校可以上,至于学校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比方说99%点几,和原来的96%、97%相比就是一种进步。学校里面也是有指标,像我们现在规定的,比方一类学校、二类学校、三类学校,比方说生均,他这个学校的场地有多大,多少平方米,每一个生均所占用的教室多大,每个学生每年下来经费是多少,这个是有比例。我们中国这点较好,中央集权制,是政府和国家拿这个钱,而且是有比例的去增加。

还有一个例子,比方说教师资源。像我们学院是比较特殊的,原来把中师的几个学校合并起来,你有没有发现,原来我们有很多小学,市区的学校教师都是大专,很多山区的学校教师是中专。现在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中专消失了,现在小学一出来,最低起点都是大专,而这个大专不是留到市区的,而是直接分向农村的。原来农村和城市里面学校在教师学历方面有一个不平衡,现在它那里在增长,相对来说差距是在不断获得弥补。

现在城市学校师资学历发展得更快,比方说研究生已经进去了,然后农村的本科生还下去的比较少,这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府已经提出来,当然我们政府一般不提公平,它讲均衡,其实性质是一样的,所谓的均衡就是你那里资源比较弱,我政府有意识的、倾向性的做一个调节把资源往那里调,这一系列的指标都有的,这和公平有关系。每年政府在教育工作方面都说我作了哪些工作,经费增长了多少,在哪些方面有多大的变化等,这个可以看到也是在缩小不公平、缩小差距,细心一点都可以找到的。

关于教育公平这块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来我们这个社会结构就有地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教育现在能做的是什么?我觉得用终身教育的观点去解决它。现在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国,就是大教育观,不要封闭办学,而是开放办学。所谓的终身教学说起来是从生到死,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种教育。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如果想享受某一种教育,有某一方面教育需求的时候,从你生到死的这个阶段里面,你在任何时间可以进入到相应的、可以满足你需求的这样一个地方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这个条件需要靠谁来提供呢?这个要靠政府来提供,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的条块分割,或者说不同的层级类别的学校之间关系理顺,可以相互流通。比如说我这个农村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很差,我也接受了基础教育。你上大学去了,我去职业技术学院,这个技术学习是免费的,不能说收很高的学费,这个国外许多国家的教育政策都有的,在18岁以前职业教育都是免费的。我接受了职业教育以后去找了一份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还有进一步的教育需求,那么后面的教育体系要跟得上,可能有一部分是有偿的,但是国家必须要承担这个职责,把各类教育衔接做起来,满足我的教育需求和愿望。也就是说教育其实就是让每一个人有朝上发展的通道,让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希望和机会。

老师丙:刚才这个同学的问题我觉得问的很好,我看到一个国家招标项目,有一个你刚才提到的标准化研究,就是义务阶段教育学校的指标研究的招标项目,所以我觉得这个同学感觉比较敏锐的。我就想到了我们原来,就是说公路旁边的那些服务站原来是很乱的,各个地区都不一样,高速公路统一管理,那个服务站全部标准化以后,整个服务就提高了。我当时看到这个招标项目,我说这个很像高速公路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

老师丁:刚才折延东老师讲到教育公平使人人有一个上升的机会,我们说的美国梦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现在有一个说法,现在的中国社会他们说有一种什么趋势呢?就讲到中国社会阶层出现一种固化的趋势,就是各个阶层的流通不畅了,像美国比如******这样的移民,他能当上美国总统,这种现象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机会是很小的。引出一个什么问题呢?教育公平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这种结果表现,是不是退步了还是怎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嘉宾点评

单中惠教授:教育结果的这个问题都是相对的,这是我的观点,就是过程公平以后,教育结果怎么样,我认为是相对而言的,教育起点公平是绝对的,每个人都有,教育过程公平应该都是绝对的,然后教育结果我认为是相对的。因为根据公平的教育培养过程出来的产品,尤其是人的发展,肯定是不一样的。假如说最后结果绝对一样的话,那就是我们造手表了,我们做月饼了。

这个地方我认为结果是相对公平,每个人找到适合他的工作,而不是说达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们都去做什么领导。这个地方我认为就相对公平而言,你能够找到适合你继续发展的一个机会,我认为就是公平的。可能许多的人经过了在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培养,然后教育过程公平了,最后出去了,有的人在城市里面小学做老师,有的人在农村小学做老师,这不能讲不公平,应该是不同的机会,这是我的看法。不能说过程公平,结果不公平、我认为这里面应该有不同的看法。

这个结果公平还有机遇,有的同学工作两年以后当领导了,有的同学两年以后还在原岗位,不能说不公平,这还有各种方面的因素,这是我的看法。现在主要问题是教育过程不公平比较明显,这里面区域之间的差异影响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