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21246700000003

第3章 开垦区的少年(1)

父亲托马斯

1792年,肯塔基正式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约十年后,有一位贫穷的年轻人,从弗吉尼亚移居到肯塔基的开拓地来开垦。

这位年轻人名叫托马斯·林肯,大家都称呼他为汤姆。汤姆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似乎不善于和人交往,不过心地却很善良,附近如果有人生病,他一定会前往慰问。汤姆身材魁梧、健壮有力,而且非常勤勉,一个人能干两三个人的活。

汤姆七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为了生活,曾经做过鞋匠、伐木工人和木匠。1803年,在他年满20岁时,他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伊丽莎白城附近购买土地,努力开垦。

这些拓荒的人,平时根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开垦田地、饲养家畜或者到森林狩猎,日复一日过着单调的生活。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就要把水桶放在马背上,到遥远的河边去提水,整日在河川和田地之间来回奔跑。虽然几天下来人困马乏,可是农作物还是一日日地枯萎下去。

因为附近常有野兽出没,有些长势很好的农作物也会在一夜之间遭到践踏。猪和牛等家畜也常受到野兽的袭击。一旦遇到这种灾害,人们的生活就大受影响,因此有人不得不放弃自己辛苦开垦的土地,携带妻子儿女到更遥远的农场找工作。

因为拓荒生活的艰苦,男人们经常通过喝酒来放松,但汤姆却滴酒不沾。

“不知道他活着有什么意思!”有人这么讥讽他。汤姆经常遭受大家的取笑,可是他毫不介意,继续拼命工作。像这种偏僻的村落,偶尔也会有牧师前来布道,这个时候,最专心聆听的也是汤姆。

晚上睡觉之前,汤姆经常会回忆小时候的事。他的父亲曾在一条叫做“绿川”的小河边,开垦过一块相当大的土地。母亲总是留在家里挤牛奶、养牛养羊、烧饭、洗衣服,晚上还要为一家人缝缝补补,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汤姆从五岁起就开始放羊。在草地上,真正在照顾羊的是狗,汤姆整天都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或者用石头去丢躲在树枝上的松鼠。傍晚回家时,一闻到母亲所煮的汤汁香味,立刻就会感到饥肠辘辘。

这是一个甜蜜的三口之家,建立一个这样的家庭是汤姆最大的愿望,因为这时的汤姆已经28岁了。

附近有一位叫斯巴罗的人。他们夫妇俩个性爽朗,平常与汤姆相处得也很融洽。这家的小孩很多,显得格外热闹。这些孩子都是由大姐南希照顾着。南希并不是斯巴罗的亲生女儿,而是由妻子带过来的孩子。每次汤姆与他们家人待在一起时,就会有种待在自己家里的感觉。

汤姆也是很早就离开家人独自漂泊,南希很同情他。南希认为汤姆是一个合适的伴侣,因为他个性诚实,心地善良。

斯巴罗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对汤姆说:“我相信你能够使南希幸福的。”1806年,汤姆和南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南希比汤姆小五岁,当时23岁。

汤姆这种生于开拓地、长于开拓地的人,没有上过学,根本不识字。但是南希不但会写信,也能看懂《圣经》,汤姆非常敬慕她。

“我不能让我的南希一辈子都辛辛苦苦在地里劳作。”未结婚时汤姆就有这种想法。于是,他卖掉了自己开垦的土地,带着南希到城里去,自己建了一间小屋,开了一家木匠店。木匠店生意很好,有时候汤姆忙得几乎应付不过来,他们的生活比在开垦耕地时要好得多了。

经过汤姆家门口的人,经常会看到南希在帮汤姆刨木板、锯木头。南希是一个勤劳的妻子,能与她共同生活,汤姆感到幸福无比。

一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女孩,汤姆给孩子取名为萨拉。

天有不测风云,这对勤劳的夫妇也会面临生活上的困境。汤姆只知道拼命工作,而且过于老实,有一次他被人骗走了很多钱,以至于无法在这个城市继续待下去,只好带着南希和萨拉搬到哈丁县。

哈丁县虽然名之为“县”,其实只不过是开拓地的一个中心点而已。

汤姆夫妇在距离这个县约四公里的诺林溪畔购买了一块土地,从事耕作。

汤姆生性乐观,他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是要当农夫的,只要踏实肯干,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自己。

汤姆经常受雇去开垦土地,偶尔也帮人做些桌子、椅子、橱柜等木匠工作。

他们的圆木小屋虽然狭窄、简陋,可是南希把里面整理得很干净。烟囱冒出的缕缕炊烟告诉别人,屋顶下的这个家庭是幸福的。

贫穷的童年

他们来到哈丁县时正是春天,空气里飘着苹果花的香味。对于终日劳作的农民来说,一年转眼就过去了。第二年的二月里下了好几场雪,农夫们不得不停下地里的工作。这时的汤姆就待在家里做些木匠活儿,并尽量抽时间陪着南希,因为她很快就要生了。

“如果生个男孩,就叫他亚伯拉罕怎么样,跟父亲的名字一样。”汤姆停下工作问南希。

2月12日的破晓时分,这个孩子终于诞生了。来帮忙的邻家妇人对站在壁炉边焦急等候的汤姆说:“汤姆,跟你想的一样,是个男孩儿!”

听到消息的汤姆赶紧跑到卧室,抱起刚出生的婴儿,满足地笑着。

这个婴儿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感谢神!他把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赐给了我们!”平时沉默寡言的汤姆,端详着婴儿的脸,感动地说出了这句话。

年幼的姐姐萨拉还无法清楚地叫出“亚伯拉罕”,只能以清脆、喜悦的声音说着 “亚伯、亚伯!”

由于听起来很可爱,不知不觉中,连父亲、母亲及外人都学着萨拉,也叫亚伯拉罕为“亚伯”。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圆木小屋里的这个小男孩,后来会成为美国的总统及黑奴的救星!

春天来了,冰雪开始融化,田里有很多工作等着人们去干,因此汤姆没有太多时间逗年幼的儿子玩乐。

哈丁附近的土壤贫瘠,尽管他们努力开垦,栽培的农作物却都长得不是很好。有时候,汤姆也会生气地对南希说:“我们再搬家吧!”

虽然这样,日子也还过得下去。转眼亚伯已经两岁了。他平常只围着一条破布,但是身体很健康。由于父母都很忙,亚伯多半是由姐姐照顾。萨拉经常牵着他的小手,到附近的河边玩耍。

自亚伯拉罕出生之后,汤姆更加勤奋地工作,可是家里还是很穷。最后,汤姆决定再去寻找一块更肥沃的土地。汤姆在距哈丁县十几公里的诺林溪畔买了一个小农场。这里土地肥沃,农作物长得很好,两三年后,他们的生活就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个时候,萨拉和亚伯拉罕都长大了。萨拉和她的母亲很相似,是一位很有耐心的女孩,她常常帮母亲挤牛奶、纺纱、割草。

亚伯拉罕很喜欢和萨拉待在一起,几乎整天都缠着她。偶尔他也帮助姐姐把割好的牧草搬到马厩里,或者剪剪羊毛。不过,当他看到树枝上有松鼠时,就会把手上的活儿扔到一边,忙着捡石头打松鼠。他也曾不小心掉到河中,遭到了萨拉的责骂。

“这个孩子就像地里的野草一样,简直就是个野孩子。”父亲笑着说。

田野里的杂草不怕风吹日晒,亚伯拉罕的身体也一样结实。不过跟他的父亲一样,他也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除了萨拉之外,他很少与人交谈。

“这孩子要是太像我,将来一定没有出息。”父亲一边端详着亚伯拉罕,一边笑着说。

但是,亚伯拉罕并不像他父亲那样不善与人相处,相反,当别人说话时,他总是微笑着倾听。

诺林溪的农场位于马路的旁边,这条大马路是东西村落的交通要道,所以每天都有开拓者的篷车经过这里。其中有很多是四五十辆为一群的篷车队,这些人在村落歇脚时的热闹情景,简直难以形容。不过,也经常仅有一辆马车孤单地通过。

这些人一直向西前进,想要寻找一块适合定居的土地。他们多半是放弃了阿利根尼山东方的旧土地,也有从欧洲来到北美的。总之,这些人都是来自亚伯拉罕从未去过的地方。

亚伯拉罕经常跑到篷车旁边,好奇地凝视着这些人,或者是听他们谈话。有时候,他根本听不懂人们在说些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只知道肯塔基内陆的亚伯拉罕,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的广阔。

除了移民之外,村子里也常常出现骑着骏马带着仆人的绅士。听母亲说,他们是政客,正在巡视各个村落。

也有一些衣衫褴褛的人徒步来到村里,要求在开拓地的小屋借宿。他们大都是流浪的生意人,或是放弃土地到处为人打工的人。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根本不想工作,整日只知道喝酒。

林肯家的小屋偶尔也有这种外地人前来借宿。在当时,照顾旅途中有困难的人,已成为开拓地人的习惯。

在熊熊燃烧的壁炉旁边,客人叙述着各地的趣事,亚伯拉罕听得津津有味。“时间不早了,赶快睡觉去吧!”直到母亲再三催促,亚伯拉罕才肯钻进被窝。不过,他也只是装睡而已,他竖着耳朵,自始至终都在听着客人的谈话。从这些谈话中,亚伯拉罕终于明白,诺林溪及哈丁县都是属于美国的领土。

在孤寂的小屋生活中,除了聊天之外,没有其他的娱乐。

客人们经常提起“自由”、“权利”之类的词语。当时,亚伯拉罕根本不懂这些词的含义,不过他觉得这似乎是很重要的事情。

不善言辞的父亲与这些人争论时,往往说不过他们。但是,当话题转向萨拉和亚伯拉罕时,父亲显得格外健谈。父亲所谈论的,不外乎是有关祖父的事情,由于经常听到同样的话题,萨拉和亚伯拉罕都能背下来了。

当亚伯拉罕六岁时,开垦地才设立了一所学校。

“农家子弟根本不需要上学。”汤姆极力反对萨拉和亚伯拉罕上学,但是,南希坚持认为孩子们至少要学会写字和识字。所以,萨拉和亚伯拉罕每天都到离家八公里远的学校去上学。

在大自然中成长的亚伯拉罕,对从家到学校这段路非常感兴趣。放学途中,姐弟俩经常在口袋和书包里装满橡果,他们准备把它们晒干,放到冬天再吃。

学校里只有一间教室、一位老师和几个学生。

有着一双长腿、经常穿着鹿皮裤子的亚伯拉罕·林肯和其他小朋友们坐在教室里。老师把字母写在黑板上,教大家认字。接着,老师大声宣读《独立宣言》,小朋友们就跟着一句一句地朗诵。当时还没有课本,学校的老师都用这种方法来教学生。

这所学校并非全年上课,每隔两三个月,老师还要到其他的开垦地去教书,因此,这样的学校只能称之为巡回学校。

亚伯拉罕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时,一年的课业就结束了,因为老师必须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教课了。

搬到诺林溪畔之后,林肯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些改善,但也只是比在哈丁县的时候略微好一点,他们仍然很穷。每天一大早起来,亚伯拉罕就得到田里劳作。

有一天在播种时候,亚伯拉罕忽然心血来潮,在每个小洞里都播下了两颗种子,结果只播了一半,种子不够了。

一向脾气温和的父亲忍不住大骂:“笨蛋!今年的收成只能减半了!”

更糟糕的是,这天的夜里突然狂风大作,下起倾盆大雨,刚播好的种子全部被雨水冲走了。这下连一半的收成也没有了,一家人陷入了绝境。亚伯拉罕虽然还小,但已能体会到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和辛酸。

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但当父子俩拖着又脏又累的身子回到家中时,母亲早就做好了玉米汤等着他们了。

吃过晚饭以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说话。知识丰富的母亲也会讲一些她少女时代读过的故事给他们听,例如华盛顿总统的事迹。

听妈妈讲故事时,亚伯拉罕的疲劳就会一扫而光。在这块没有书本的土地上,母亲便是亚伯拉罕的百科辞典。

母亲是个虔诚的信徒,她常常念《圣经》给孩子们听,亚伯拉罕虽然不懂其中的意思,但也死记硬背记住了很多。

印第安纳的生活

肯塔基平原上的移民越来越多了。人一多,各种问题也就层出不穷了。其中对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便是税收的增加。像汤姆这样来得比较早的移民,因为已经有了不少收成,所以必须缴纳更多的税金。

令人气愤的是,父亲虽然付钱购买了农场,但是却没有地契。一份收回土地的公文令一家人窘迫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生性不爱与人争执的父亲,开始厌恶这个地方了。这一年,亚伯拉罕正好七岁。

就在这个时候,与肯塔基州隔邻的印第安纳州传来了出售土地的消息,父亲听了很心动。

一连好几天父亲都到山上去砍树,锯成木板,然后又花了好几天的工夫做成一艘平底小船。亚伯拉罕一心一意想坐船出去玩,所以每天都跑前跑后的帮忙。

但是到最后,亚伯拉罕还是没能坐上船。因为在小船做好后,父亲就悄悄地载着粮食和行李,独自出发了。亚伯拉罕的父亲打算顺着俄亥俄河到印第安纳州去。

几天之后父亲回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坐着船回来,而是徒步回来的。

“我找到一块很大的土地。” 当父亲这样宣布时,亚伯拉罕的心思仍然停在那艘小船上。

“爸爸,船呢?”

“中途翻了。”

父亲轻描淡写地掩饰了这个不幸,但是对亚伯拉罕来说,坐船去游玩是最重要的事,现在船没有了,他真是失望极了!

不久之后,他们收拾行李,准备搬家了。穷人的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家具,几只锅、几件餐具,加上一些破旧的衣服,就是全部的行李了。像他们这么穷的移民,连马车都没有。

父亲和亚伯拉罕共骑一匹马,母亲和萨拉则骑上另外一匹,猪、牛和羊就由牧羊犬赶着跟在后面。

一望无际的原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平坦,他们必须经过车马走不过去的密林、水淹到马腹的河流,以及又斜又陡的山坡。遇到陡坡时,父亲和亚伯拉罕便下马,父子俩拉着妈妈和萨拉的马往上爬。

太阳下山后,一家人便露宿在荒野中,周围不时传来猫头鹰的叫声。有时睡到半夜,会被野兽凄厉的吼声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