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21246700000004

第4章 开垦区的少年(2)

当时的印第安纳州还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一家人沿着俄亥俄河的河岸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目的地。的确,正如父亲所说,这里是块好地方,每个丘陵上都是青翠的森林,山谷之间有碧绿的小溪,称得上是青山绿水。

父亲选了一处树木比较稀少的地方,砍伐木材,建了一座圆木小屋。刚住进去没多久,天空移动的黑云已经一天比一天重了,风越刮越烈,冬天快要来了。

深秋时分,冷风不断地穿过木板之间的空隙吹进来,冷得人根本无法入睡。父亲和亚伯拉罕必须把落叶塞在空隙里,再在上面敷上泥土,才能勉强挡住刺骨的寒风。

不到一个月,就开始下雪了。

父亲每天都要到森林里去打猎,因为再也没有其他可吃的东西了。要是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雪,连野兽也猎不到的时候,一家人就得挨饿了。

冬天的日子实在很难挨。幼小的亚伯拉罕负责挑水的工作,每天都得挑着水桶走在厚厚的雪地上,从河里取了水之后再走回来,一双小手冻得又红又肿。

时光一天又一天过去,渐渐地,春天终于回来了。

当积雪融化,露出下面的黑土时,父亲便到森林里去砍树,大的木头留着以后盖房子用,小的就当柴烧。妈妈、萨拉和亚伯拉罕便一趟一趟地把木材拖回来。

砍完树木之后,还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把树根挖掉,然后再松土。一家人辛辛苦苦地工作,终于开垦出了一小块土地。妈妈和萨拉在地里播下了玉米和小麦的种子,只要收成有保证,来年冬天就不会挨饿了。

不管天气好坏,亚伯拉罕每天都帮着父亲开垦新的土地,不知不觉中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大。

夏天来临时,父亲又做起了木匠。这次是要盖一座坚固的房子。为了防风,父亲连窗户都没留,这样冬天就不用受冷了。在小屋子的旁边,父亲还加盖了一座畜栏,用剩下的一点钱买了一匹乳牛回来养。

除了要照顾那些马、羊、猪、牛、鸡等家畜,再加上挤奶的工作,萨拉和亚伯拉罕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在开垦地长大的亚伯拉罕一直认为,小孩子这样干活是应该的。

第二年,当春天再次来临时,他们开垦的田地已经是很大的一片了。

“幸亏搬到印第安纳来,否则日子还不知道要苦成什么样呢!” 父亲十分愉快地想着,他相信幸福之神已经降临了。

这儿也有巡回老师设立的临时学校,一向重视子女教育的母亲再度主张让孩子们去上学。因为土地开垦已经告一段落,新房子也盖好了,所以这次父亲并没有反对。

从家里到学校大约有十二三公里的路,来回要走上好几个钟头,但是萨拉和亚伯拉罕天天都很快乐地往返在家和学校之间,并不觉得累。

但是,不幸的事却再次发生了。

这年的夏天,印第安纳州流行一种叫乳毒病的疾病,这种细菌藏在牛奶里,喝了有细菌的牛奶,便会高烧不止,头痛恶心。受到这种细菌感染的人不到一周就会死去,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

秋天才刚到来,母亲突然发起了高烧,双唇发白,呼吸困难,这是患了毒乳病的特征。几天之后,母亲握着萨拉和亚伯拉罕的手,依依不舍地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1818年10月间的事。

田地刚开垦好,满以为从此以后全家可以过好日子了,母亲却无福享受,命运真是太残酷了!

父亲到森林里砍树,锯成木板,做了一口棺材。

母亲就葬在一棵大树底下。因为没有牧师,便由一位识字的人念了一段《圣经》,然后大家合唱赞美歌。

南希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个好妈妈,但是,这个善良的女人却从来没有享过福。结婚之后,她和丈夫虽然很恩爱,但生活一直都很艰辛。

在开垦地上,无论男女都必须辛勤劳作才能维持生存。在大自然中开辟新的土地,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其中的辛酸却是现代人无法体会的。很多拓荒者都是穷人,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状况下还要不停地工作,因此过不了多久,那些身体孱弱的人就会卧病不起。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吃尽了苦头的贫农之妻。她虽然很早就离开了,但是她的虔诚和慈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的心中。

尤其是亚伯拉罕,母亲的身影一直留在他的记忆里。每当他感到痛苦、忧伤或者迷惘时,眼前都会浮现出母亲的微笑。

母亲一走,家里突然变得冷清起来。一向就不爱多说的亚伯拉罕和父亲,从此更加沉默了。已经是深秋了,落叶落在屋顶上发出簌簌的声音。萨拉和亚伯拉罕经常站在门口,望着远处母亲的坟墓发呆。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叫德尼斯的年轻人,打破了家里的沉默和孤寂,德尼斯是林肯的堂兄,为人风趣幽默,干活麻利。他看到亚伯拉罕和萨拉整日里闷闷不乐,便挖空心思说些笑话逗他们乐。母亲去世后,家务便落在了只有十几岁的萨拉肩上。她要打扫房间、洗衣服、煮饭、缝衣服、挤牛奶、喂家禽……不管萨拉多么卖力,她毕竟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这么繁重的家务压在她身上,父亲看在眼里,总有点于心不忍。

有一天,父亲对他们说:“我有事情要出趟远门,你们看好家等我回来。”

父亲准备了简单的行李就骑着马走了。爸爸到底要去哪里、去做什么、去多久,萨拉和亚伯拉罕都不知道,但他们耐心地等着。

一个星期过去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待在家里的三个人开始担忧起来。

每到傍晚,萨拉和亚伯拉罕就站在丘陵上,凝望着山谷边的小路,期待着父亲的出现。

就这样在盼望和担忧中过了三个星期。一天早上,路上传来了马车的声音,亚伯拉罕跳出去一看,山脚下有辆四匹马拉着的大马车,正扬着灰尘往这边赶来,而他朝思暮想的爸爸就骑在前面的马上。

“爸爸回来了!”亚伯拉罕往屋里大叫,萨拉和德尼斯立刻跑出来。

“啊——萨拉——亚伯——”父亲也远远地叫着。

父亲身旁的那匹马上,坐着一位戴着帽子的妇人。“那个人是谁呢?”

当亚伯拉罕正在猜测时,马车已爬上了斜坡路,来到了小木屋的前面。

父亲扶着那位妇人下马,然后拉开了篷车的门,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笑嘻嘻地跳了下来。

父亲原想对萨拉和亚伯拉罕多说一些话,但是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在这个时候更加说不出话来,只说了一句:“这是你们的新妈妈。”

妇人微笑着,先拥抱萨拉,然后又抱了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望着她那温柔的眼睛,心里一阵温暖,差点开口叫她妈妈。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新妈妈了。”

这位继母原先也住在肯塔基州,丈夫去世后,为她留下了一些土地和遗产,她便靠着这些遗产扶养三个子女。

亚伯拉罕的父亲在很早以前就和这家人有来往,现在两人终于决定结婚,彼此有个照顾。

继母的三个孩子,老大叫伊莉莎白,已经12岁,老二叫玛姬德,8岁,老三是个男孩,叫约翰。

“从今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要好好相处。”继母这样说。

继母的孩子都穿着亚伯拉罕从来没见过的漂亮衣服。萨拉和亚伯拉罕觉得有点难为情,不敢前去和他们三姐弟拥抱。

继母看到这种情形,立刻从行李中拿出新衣服,让萨拉和亚伯拉罕换上,然后一面为萨拉梳理头发,一面说:“看,你多漂亮!”

马车上的东西都卸了下来,较重的家具和行李由父亲和德尼斯搬进屋里,小件的则由亚伯拉罕和萨拉提着,继母也吩咐自己的几个孩子帮忙搬运。

亚伯拉罕唯恐这三个小孩一路上太劳累了,便说:“不要紧,你们休息一下吧。”

但是继母坚定地说:“不行,大家都要动手。”

行李有很多,有柔软的羽毛褥子、精致的餐具、漂亮的柜子和餐桌,等等,每一件都令萨拉和亚伯拉罕大开眼界。对于从小就睡铺着枯树叶的床,穿着满是补丁衣服的姐弟来说,这些东西都太精美了。当天晚上,萨拉和亚伯拉罕睡在柔软的床上,简直像是置身于梦境一样。

继母很勤快,在她的忙碌之下,不到两三天的工夫,家里已经焕然一新。原来冷清孤寂的小家庭,一下子变成一个热闹的大家庭了。不过这样一来,这座小屋子确实显得小了些,于是父亲计划着再建新屋子。

另一方面,家里的人多了,吃的东西也必须增加,不会赚钱的父亲只好继续开垦荒地。就这样,全家人都下田工作,新来的三姐弟也不再穿漂亮的衣服了。继母还为小弟弟约翰做了件鹿皮裤子,好方便干活。

亚伯拉罕每天都随着父亲和德尼斯下田,有时候饿着上山砍柴,工作十分卖力。

亚伯拉罕长得比一般的孩子高,现在他刚十岁,已经到父亲的肩膀了,他的手掌厚实,臂力跟成年人相当。

“他不久就能像一个大人一样做事了。”父亲看着亚伯拉罕举手搬走一块大石头,高兴地想着。

但是只有一件事使父亲很不满意,亚伯拉罕不愿意上山打猎。

那是他们搬来印第安纳州不久之后的事。

一天,一群野火鸡聚在屋子外面,父亲见了,便对亚伯拉罕说:“亚伯,你应该学打猎了,试试看吧。”

于是亚伯拉罕端起猎枪,架在窗户上向外瞄准,然后屏着气息扣了扳机。只听到“砰!”的一声,一只火鸡倒下来。

“啊,打得好!”

父亲开怀大笑,亚伯拉罕自己也很得意,立刻跑出去看。只见那只火鸡倒在地上,浑身都是血。

亚伯拉罕愣在哪儿,心里觉得很难过。

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无论父亲怎么劝,怎么责骂,亚伯拉罕都不愿意去打猎了。

除了这件事,其他的事,亚伯拉罕都会主动去做。有时候砍的柴有剩余时,他会骑着马,把木柴驮到镇上去卖,然后再一个人骑着马回来。

新妈妈来了之后,一家人的伙食也改善了很多,亚伯拉罕一天中最期待的就是晚饭时间。继母很会做饭,就算是同样的玉米、马铃薯和火腿,她也可以做出很多口味和式样不同的菜式。

继母还带来了好几本书,都是《伊索寓言》《鲁滨孙漂流记》这类引人入胜的故事书,因为是少年读物,这些书中有很多图片,字体又大又清楚。亚伯拉罕一有空,就坐在树下看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问继母。父亲不了解读书的乐趣,常苦笑着问:“这有什么好看的?”

通过这几本书,原本只认得几个字母的亚伯拉罕已经从书本里认识了很多字。继母发现丁亚伯拉罕如此好学,因此,当巡回教学的老师再次来到时,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坚持要让亚伯拉罕去上学。

雇工和船夫生涯

这里是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带,每天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一大早就得到田里工作,到了太阳下山才回家。亚伯拉罕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单纯地以为,长大之后也要跟爸爸一样,成为一个勤劳的农夫。

林肯12岁了,他的个子越来越高。

“真是的,你到底要长多高啊?” 父亲忘了自己也是个高个子,有时候会调侃亚伯拉罕。

过了几年,原本寂静的印第安纳州也涌入了很多移民,丘陵上到处都看得见一座座的小木屋。小木屋盖好之后,接下来便要开荒种地。像这种繁重的工作,人手再多也忙不过来。

一天,亚伯拉罕从磨坊回来,看见一位刚搬来没多久的移民正和父亲在说话。

父亲看见亚伯拉罕回来,便说:“亚伯,这位先生听说你很勤快,想雇用你,你觉得怎么样?”

第二天,亚伯拉罕就到这户人家去工作,他跟着主人挖土、耕地、砍木柴、掘井……一天的工资是16分钱。虽然钱不多,但对家里多少是种贴补。

父亲有时候会偷偷地观察亚伯拉罕的工作情形,他常看到亚伯拉罕在休息时对其他的工人高谈阔论,工人们似乎也听得津津有味。

父亲一直没有发现亚伯拉罕的这一面,因此很感惊讶。“这孩子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说,现在到底跟这些人讲些什么呢?”

原来,亚伯拉罕是在模仿牧师讲道,他口若悬河地说着,大伙儿都觉得很有趣,亚伯拉罕更是一副很快活的样子。

这个在荒野中长大的孩子,心中似乎燃烧着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亚伯拉罕不太交朋友,每天只是埋头工作。他最高兴的就是每天晚饭过后,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的温馨时光。

此地经常有外来的旅人,有时邻居也来聊天,大家很喜欢提起华盛顿和纽约的事。他们最爱讨论的,就是华盛顿政府的各项建设和治理国家的措施。

“政治在操纵着美国这个国家。”亚伯拉罕开始有了这个观念。

他急于获得知识,连包装用的报纸都捡起来看。在拓荒区,很少有人识字,因此亚伯拉罕算是在村子中最有文化的人。可是,在这些旧报纸上仍然有许多他看不懂的句子。

亚伯拉罕14岁时,当地有人开了一家杂货店,贩卖食品、衣服、农具等日用品。店主人很赏识亚伯拉罕,想请他当店员。

“这个孩子能胜任这工作吗?他根本不会跟人打交道!” 父亲觉得很怀疑,但是亚伯拉罕却爽快地答应了。

这位在荒野中长大、沉默寡言的孩子居然当起店员来了,他热情亲切地招待客人,使得店内经常洋溢着笑声,生意也越来越好。

他过去一直不怎么说话,是因为整天待在大自然里,没有说话的必要。事实上,亚伯拉罕很喜欢店里的工作,因为店里出入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他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而最令亚伯拉罕高兴的,就是店里订了报纸。

“有什么新消息没有?” 店里的客人经常这样问。

有的人来买东西,完全是为了要知道报纸上有什么新消息,这时候林肯便会读报纸给他们听。

城里法院的推事有时也会到这里来,林肯因此认识了一位叫皮贾的推事。皮贾见林肯喜欢读书,便对他说:“我这里有一些你看得懂的书,可以借给你。”

这些书有《鲁滨孙漂流记》《一千零一夜》《天路历程》《华盛顿传》……林肯对《华盛顿传》特别感兴趣,他从这本书中知道了美利坚合众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