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的恐龙小百科
21302200000011

第11章 恐龙成长探秘(3)

最早发现恐龙脚印化石,是1802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峡谷附近的红色砂岩中,找到的一批像爪印的兽脚类恐龙脚印。除美国外,日本、泰国、韩国、南非、巴西等都发现过恐龙脚印化石。有的甚至成百上千近万个脚印连续分布,且形态、大小各异。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边界交界的泥滩上,发现了已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其中有五条足迹分别延伸了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比原来在葡萄牙发现的147米长的足迹世界纪录还长。这些足迹,是由二十多条巨齿龙留下的,时代为55亿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这些足迹同以前在欧洲和北美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相似,说明巨齿龙在侏罗纪晚期分布十分广泛。每个足迹约0.61米长,脚掌较长。从足迹的跨步长度可以推测出踩出这些脚印的巨齿龙有近10米长。

根据恐龙脚印的大小、形态和反映出的指、爪或蹄的特点,就可以大致推测出是哪种恐龙留下的。恐龙脚印是了解恐龙世界的一面镜子,被称为“历史的脚印”。它记录了恐龙生活的瞬间行为,同样是研究恐龙的宝贵材料。通过对脚印化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恐龙的姿态、步态、脚的结构、运动速度及社会行为等。其实,不少骨骼化石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而可以从脚印化石中得到解决的信息。

12.恐龙是热血还是冷血动物

冷血动物的体温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如现今的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都是;热血动物的体温保持恒定,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如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在这一行列之内。

长期以来,动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都把恐龙归入爬行动物的范畴,是因为它身上有许多特征与爬行动物相似。而体温随外界的温度高低而变化,恰恰是爬行动物的最大特征之一,所有的科学家都天经地义地认为,恐龙属于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

持冷血动物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恐龙和现存的爬行动物一样,属于比较低等的动物,它们就像鳄鱼、青蛙、蛇那样,都是比较典型的。这些动物的体温最大的特点就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可以节省体能的消耗,不需要有强有力的心脏维持血液循环,也不需要皮肤上有汗腺,用来保持身体各部分恒定的温度。大部分冷血动物喜欢“冬眠”,它们每到冬天就会找一个温度适宜的洞穴,防止体温降到0℃以下,否则它们就会被冻死。

但是主张恐龙是“冷血动物说”的学者们遇到了麻烦。问题是青蛙要冬眠,难道恐龙也要“冬眠”吗?冬眠期间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最大的问题是,那么大的体型,它能躲在哪里呢?寒冷的冬季是冷血动物最难熬的季节,恐龙如若不冬眠,它们又是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呢?另外,冷血动物还有一个特点,体温过高或过低时,都缺乏活力,比如鳄鱼在35℃左右的温度时才能活动自如。它们获得最佳温度的方式,主要是晒太阳,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体温逐渐升至35℃左右。

可20世纪70年代,有人却提出恐龙并非冷血动物,而是“热血动物”的观点。这些人认为,恐龙行走如同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站立行走的姿势和匍匐爬行的姿势截然不同。站立行走的动物也有自己的特点,这样可以大大增加活动能力,只有热血动物才能做到这一点。此外,恐龙骨组织的细微构造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具有哈佛氏构造。这样说来,既然哺乳动物是热血动物,那么恐龙也应该是热血动物。与此同时,加拿大阿尔伯达恐龙公园出土的恐龙化石生物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出,肉食性恐龙占植食性恐龙的6%,与哺乳动物的这一比例很接近,而与冷血动物高达60%的比例相去甚远。这说明恐龙的基础代谢率是很高的,应该是热血动物,而不是冷血动物。

更有另一些学者提出恐龙是“温血动物”,就像现在的大象,体温恒定。根据进化论学说,有一种恐龙是飞鸟的祖先。恐龙和鸟类一样也下蛋,从恐龙化石中发现有软组织羽毛的痕迹,而鸟类都是温血动物,体温恒定,羽毛是为了御寒。这种学说似乎也有道理。

可是“温血动物说”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仍是恐龙身躯巨大引起的。最大的恐龙身高9米以上,身长20米以上,重达80吨,要推动如此大量的血液,维持它的循环满足身体各部位的需求,得需要一颗多么硕大的心脏啊。即使是最简单的恐龙血液循环系统,一经画出,立即被人们断然否决,动物界绝不可能有如此大威力的心脏能为其供血。

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热血动物”或是“温血动物”?至今仍无定论。谁也无法自圆其说,谁是谁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才能做出结论。但是这个课题十分重要,对于恐龙的生活和灭绝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人们正在等待,希望能揭开这一“自然之谜”!

13.恐龙能活到多少岁

让我们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哺乳动物中做一次寿命统计。寿命长一点的,像大象可以活到75岁,马可以活到55岁,寿命短的也可以活到二十几岁。鱼类寿命最长的也只是60岁左右,鸟类有的最多能活到70岁。

这样看来,哺乳类、鱼类、鸟类这些动物绝不是动物世界中的长寿者,真正长寿的,该属恐龙的近亲——爬行类亲戚。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这直白地告诉我们乌龟可以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可以称得上是长寿冠军了,那恐龙是不是也能这样长寿呢?

要知道恐龙的寿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动物寿命的长短,往往是与其生长模式相关联的。非限定生长的动物比限定生长的动物的寿命长。如果我们把恐龙的寿命按照现存动物的非限定生长模式来研究,推算一只恐龙从卵中孵化出来到成年所需时间分别是:原角龙需要26~38年,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需要82~118年,巨型蜥脚类,如腕龙,则需要百多年。如果长成年后的恐龙,再能活上同样长的时间,像腕龙那样,就可以活到300年左右。除此之外,热血的脊椎动物的生长速度,至少要比冷血动物快10倍。生长越快,寿命越短;生长越慢,寿命越长。这就告诉我们另一个影响动物生长的快慢的因素是它们的新陈代谢。恐龙有着什么样的新陈代谢呢?判断恐龙是热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这都是我们正确估算它寿命的关键。

此外,现实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恐龙的年龄也就成了不确定问题。一些古生物学家在对恐龙的骨骼进行研究时,发现恐龙平均死亡年龄为120岁左右。但很多证据表明他们并不是自然衰老死亡的,有很多恐龙都死于非命,不是被别的恐龙吃掉,就是遭受自然灾难。

而且,活命的几率和身躯的大小也不无关系,像那些身躯庞大的恐龙,如震龙、梁龙和雷龙活上个200岁以上大概不成问题。由于植食性恐龙比肉食性恐龙身躯高大,所以也比肉食性恐龙活得长。

上了年纪的恐龙,就像老人一样,行动也不灵活了,还体弱多病,从而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中,这很容易成为其他肉食性恐龙的午餐,也就是说,恐龙的年代没有今天的养老保障,它们的真实年龄也就不能达到那个理论效果。

由此可见,恐龙的寿命大约在100~200年之间,也有可能超过200年,但是,我们目前还不能准确地了解它们究竟能活多久。

14.恐龙的“奇装异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常常通过打扮让自己变得更美。恐龙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自然美?有些恐龙有着天生的“装饰”,它们穿着自己的“奇装异服”,有着自己独特的“打扮”。

剑龙的打扮最与众不同,在它的弓形脊背上生长着垂直的巨大三角形骨板,有点像今天唱戏的打扮。骨板在脊背两侧分成两行,平行交错地排列着,一边十多个。骨板从颈部一直排到尾部,在离尾端不远处突然消失,而被几根尖利的骨刺所代替。剑龙的这身“奇装异服”在恐龙中是相当个性的。

脊椎动物的骨骼形态,不只是用来看的,应该是有它的一定用途的。科学家对剑龙背上的骨板的功能作了深入地研究。他们对骨板的最初猜想,认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装置,既可以对自己的脊背起保护作用,也可以用来吓唬敌人。

经过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剑龙的骨板能否起到防身作用很难说,因为它的内部多孔,一点儿都不结实,而且大部分裸露在外,没有骨板保护,如肉食性恐龙从这些部位下口也很方便。这样说来,剑龙脊背上的骨板也就成了华而不实的东西了,如果非要找个用途,可以说它有可能是用来吸引配偶的。

后来科学家又在骨板化石上发现,这些骨板是骨质薄片,上面布满了血管网,所以又得出了剑龙的骨板是用来调节体温的,是一种冷却散热器。每当剑龙需要提高体温时,它就把骨板侧面朝向太阳,便可通过骨板的血液温度升高,再把热量传向全身;需要降低体温时,就躲在荫凉处,通过骨板散发热量。

除了剑龙有个性之外,白垩纪晚期,恐龙家族中冒出一类嘴巴像鸭嘴一样的植食性恐龙——鸭嘴龙。鸭嘴龙也是很爱美的,它最喜欢的就是给自己戴“帽子”。

所谓“帽子”,实际上就是长在头骨上的骨质突起物,古生物学家称这为顶饰、头冠或棘突。这些“帽子”的外在形象是形状不一,各有特色。对它们来说,这真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打扮。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霍普森博士,对鸭嘴龙的顶饰有长期的研究,对别人提出的各种说法一一进行推敲,最后作了总结性的解释。他认为,鸭嘴龙的顶饰可能是识别同类的标志性器官,这在同类相聚、求偶或交配时,都能派上用场。鸭嘴龙的顶饰中有弯曲的孔道与鼻孔相连,能起到共鸣的作用,使这类恐龙能发出独特的声音,招呼同伴。但这却不好解释实心的头冠。此外,顶饰可能也被当做武器使用。

但也有些种类的鸭嘴龙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对“帽子”毫无兴趣,头上什么装饰都没有,是个光脑壳。这类鸭嘴龙统称平头鸭嘴龙。我国的巨型山东龙就属于这类鸭嘴龙。

似棘龙的头冠,看来更是有趣,好像是一根微微向下弯曲的数米长的管子,头上长出这么一个东西,显得异常的威武。我国的棘鼻青岛龙的头冠也十分趣,一根棘突拔额而起,直指青天,好像头上立了一块纪念碑。

读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到,恐龙也有“爱美”之心,和一些刻意打扮的人们不同,它们的美是一种自然美,它们的美丽之处都是有用途的。

15.恐龙也有对手吗

恐龙曾经作为地球的霸主,有过一个属于自己的独尊天下的时代,这就是中生代。那时候,不管是地上走的,空中飞的还是水里游的,恐龙们都不曾有过对手。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恐龙是否曾经有过对手,并在打败它们之后才统治了天下呢?那么在当时,谁有可能称得上是恐龙的对手呢?

在那个时期,有与恐龙相匹敌的对手,不过只是少量。偶尔想与恐龙们争一争的鳄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要知道,那个时代没有能与恐龙大规模较量的对手。

鳄类和恐龙出自同一个祖先——槽齿类,它的资格和恐龙一样老,在中生代,鳄类也初露锋芒。虽然它们不能像恐龙那样称霸中生代,但它们有一个优势,就是比恐龙有耐力,所以它们能够存活到今天。现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可以说是一方霸主。

人们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白垩纪晚期的地层中发现了“怖鳄”。“怖鳄”身长将近20米,宽大的头更是长达2米,七八辆小轿车排起来的长度和它差不多。如此庞然大物,又是口生利齿的凶猛肉食动物,这对当时的恐龙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纵使是最凶猛的霸王龙,碰到它们也是凶多吉少。在白垩纪的晚期,“怖鳄”是唯一能与恐龙进行较量的水陆两栖动物。

除此之外,我国和美国的考古学家曾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登报告说,他们在中国境内的一次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型哺乳动物的化石。他们推测这种动物曾经是“恐龙猎手”。

该动物身长1米多,体重估计12~14公斤。从其骨骼结构判断,它体形健壮,能够扑食猎物,但不善于长跑。考古学家将这种新发现的动物命名为“巨爬兽”。

此前,科学家认为由于中生代恐龙称霸,那时的哺乳动物体积应该都很小。只有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大型哺乳动物才出现。该化石的发现打破了此前人们对中生代哺乳动物的认识。这次考古研究中更有趣的一项发现是,考古学家在挖掘到这具“巨爬兽”化石的同时,还找到了一具强壮爬兽化石。而在这具强壮爬兽化石胃部的地方,有一些鹦鹉嘴龙幼崽的骨骼。发现的鹦鹉嘴龙幼崽只有12~14厘米长,而捕食它的强壮爬兽的身长是它的3倍。

考古学家推断,强壮爬兽很可能用鹦鹉嘴龙当“早餐”。如果强壮爬兽能够捕食恐龙,那么新发现的巨型爬兽很可能也捕食恐龙。

恐龙的对手究竟是谁,还有待古生物学家们进一步去发现、研究。但是,当时恐龙独尊天下的地位,还是值得今天的人们敬畏的。

16.恐龙爱不爱打架

我们都知道恐龙是群居动物,那么它们的集体生活是否“和睦”,会经常打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