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21506900000005

第5章 对孩子的不文明语言说“不”(4)

这天,一家人吃过晚饭,爸妈正在看电视。明明写完了作业,准备睡觉,于是,她在自己的房间大喊,“妈,赶紧过来,我要睡觉了,帮我铺床!”

妈妈所看电视剧的剧情正在关键时刻,就随口应了一声,“那你自己先把书包收拾好,妈妈马上过去啊。”说是这么说,但却并没有起身。

“妈,你干吗呢?我叫你没听见啊?你耳朵聋了?怎么还不过来呀?”明明似乎有些急了,“一天到晚就知道看什么破电视剧,一点正事都不干!”

妈妈听见女儿教训自己,有些不高兴,“你这孩子,怎么跟家长说话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好,你不是不过来吗,一会儿我就把电视砸了,看你们还看不看!”明明叫嚣着走出自己的卧室。

“你这孩子,越说越不像话了,还敢威胁家长。你给我过来!”爸爸在一旁气愤地起身向女儿冲了过去。

一场家庭战役即将爆发。

孩子这种表现在语言上的暴力行为,无疑给周围人以致命打击。家长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说这些“狠”话,来威胁他人,其实,孩子这种不礼貌的行为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本意,很可能就是一种模仿。

小剑平时最爱看电视,尤其是武打片,看完后还经常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经常让大家捧腹。可是没多久,家人就笑不出来了,他们发现小剑说话越来越超乎他们的想象,越来越有暴力倾向,还经常把自己置身其中,时刻展现着剧中人物的言行。

一天,小剑和小朋友玩游戏。玩着玩着,两个人为了一个皮球吵了起来。

“这是我的,我就不给你玩。”小朋友抱着皮球一边说一边往家走。

小剑见此情形,上前一步拦住了小朋友,“这是你的不假,但我就是想玩,你怎么着吧?”

“我把它拿回家,我看你还怎么玩?”小朋友很是不高兴。

小剑不依不饶,“你要是不给我玩,我就抢!再不给,我就揍你,我看你给不给!”

“你敢,我告诉我妈妈去。我爸爸妈妈都在家,我看你敢进我家。”小朋友还在还嘴。

“你家怎么了,有什么了不起!我告诉你,如果今天你不乖乖把皮球给我玩,我就杀了你和你全家!你给还是不给,啊?”小剑怒目圆睁使劲盯着小朋友。

小朋友吓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孩子的妈妈们闻讯赶来,相互劝着。当问清事情的真相时,小剑的妈妈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连连向人家道歉。

还有一个叫小龙的孩子,由于妈妈不幸去世,他跟爸爸和爷爷奶奶住。爷爷奶奶心疼孙子是个没娘的孩子,所以格外宠爱。但小龙却不领情,他从心里认为,当初妈妈出车祸去世都是因为爷爷奶奶造成的。他们老是当着爸爸的面,说妈妈的不是,害的爸爸妈妈时常吵架。结果妈妈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才酿成了大祸。

为此,他时常对爷爷奶奶冷言恶语。不管爷爷奶奶如何赎罪似的给他买这买那,好吃好喝地伺候他,但他总是稍有不顺心就说:“你们两个老家伙,不用假装好心,我妈妈就是你们给害死的!你们等着,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给我妈妈陪葬!”每当二老闻此言,都心寒不已,经常为此悄悄落泪。他们多么希望小龙有一天能理解爷爷奶奶的苦心。

从上面的这三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语言暴力带来的危害和教育的重要性。如今,家长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是社会责任。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一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说成是“教育的失败者”、“就会宠孩子,一点都不知道什么是教育”等等,这些评价让每个家长都倍感压力。社会变迁,让现代的家长,更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儿童心理变化,解决更多的教育难题,不能再像以往简单年代那样,简单地处理孩子的问题。我们所需要的是更科学,更个性、人性化的教育。

对于孩子如何教育和纠正孩子语言中的暴力行为,就要家长不断自醒,不断研究孩子的心理,从而规范和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

重新理解“暴力”,及时制止惩戒

在孩子的语言有些失控的情况下,作为父母绝不能把孩子的观点、愿望和感情的言行轻易与“暴力”画等号。其实有些孩子只是出于模仿,并不一定真的明白这些话语的意思,而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不满和愤懑,使用恶劣的语言顶撞家长,很可能就是一种对不平等的申辩。因此,为了教育孩子更好地使用文明语言,父母就要积极鼓励孩子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愿。

但如果父母或者别人不能接受孩子说的话或不能容忍孩子说话的语调和内容,必须马上向他表明你的立场,让孩子懂得表达自己意愿的同时,要懂得尊重别人。在纠正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时,家长只是指责孩子粗鲁的语言,而不应指责孩子本人。同时,要给孩子重新选择的权利。让他从新思考刚才说的话是否正确,是否有不妥之处。一旦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时,家长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孩子,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如何尊重它人。

如果孩子经常恶语伤人,对家长的说服教育制止不理,家长也可以给他一些小小的惩戒,暂时取消他的一些权利,如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许去找朋友们玩儿等。但惩罚不能过重,以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不满,甚至憎恨。而含糊的警告或者空洞的威胁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还很可能助长孩子的这一不良习惯。

“良言”教育优先,鼓励安慰为上

孩子言语上的这一不良行为,很可能导致孩子周围的朋友远离,甚至伤了父母的心。他们的言语虽非真正的行为和心愿,也许只是觉得这样的“狠”话,可以让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孩子往往没有预见他们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语言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为此,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可以带着孩子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扮演不同阶层的人,让孩子知道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道理;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公正公平观念,从事例和故事中培养孩子的公正意识,要待人公正,做事公平,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家长要教育孩子男女平等的观念,通过游戏和书籍帮助孩子明白在当今社会上男女平等,打破以往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习交友技能,让孩子主动与小朋友交往,通过各种健康的途径,结交朋友,相互接纳,共同分享友情;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了解恶语伤人的后果,可以让他扮演或者转换角色,亲身体会自己言语的恶劣和伤害他人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家长可以主动创造“和平环境”让孩子自主提出解决各种纠纷的方法,家长评判和启发孩子,告诉他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有效,让孩子明白自己暴力语言的错误性;家长还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爱心来教育和纠正孩子的不良语言行为,可以通过一些纪念活动,让孩子懂得友情、亲情和关爱的重要。

家长以身作则规范孩子言行

如果家长尊重孩子和他人,那么孩子也能尊重别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传身教。为此,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家长就应教他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

由于社会的纷繁复杂,有些家长具有双重面孔,双重人格。家长在教育孩子努力进取时,自己却得过且过、懒散无比;教育孩子品德高尚、与人为善,自己却经常恶语伤人、蛮不讲理;在教育孩子尽职尽责、淡泊处世时,自己却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这些家长都会在无形中忽略了家长应有的榜样作风,而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了单调的说教,形成一纸空文,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孩子越发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

而一些家长粗鲁霸道的行径和教育行为,更让孩子等不到家庭的平等和公正,这一影响很可能使孩子的语言更加暴力。因此家长更应该关注提高自身的学习,提升教育水平,更要关注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培养。

在教育和纠正孩子粗暴的不良言行时,家长要有耐心。一旦教育有效,就要及时引导孩子,这是规范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孩子称赞别人、讲话友善或是努力地控制自己不说“狠”话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并肯定孩子这种行为的正确性。

在教育和纠正孩子粗暴的语言时,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间的心灵沟通。孩子有心事、难题、疲倦或是遇到困难时,家长就应该随时充当孩子的良师益友,为他们提供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家长要经常鼓励和赞赏孩子获得的成绩,真正了解他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在爱的关怀中,走出语言暴力的阴影。

7.自以为是嘲笑人

在社会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自以为很了不起,对他人从来都是肆意嘲笑,而这一举动也经常遭到他人的白眼和反感。而作为孩子来说,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虚荣心和骄傲情绪不断影响着他们的人际交往,有些孩子常常自以为是,对其他小朋友不是嘲笑就是讽刺,导致周围的小朋友对他这种行为极其不满,悄悄远离他。

小军什么一学就会,爸爸妈妈总是夸奖他聪明,小军也因此沾沾自喜。

这天,幼儿园里上手工课,老师教大家折纸鹤,小军学的快,老师教了一遍,他就能折出来了,老师夸奖他学的快、折的好。于是小军得意地看看这个小朋友折好了没有,看看那个小朋友是不是折错了。拿着自己折的纸鹤满屋子转悠。

恰巧班里有个叫小淑的女孩子,怎么弄都折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老师又专门仔细地给她讲解了一遍,让她不要着急,慢慢折。虽然别的小朋友已经拿着自己的小纸鹤在那里玩着,而小淑却依然努力地一遍一遍地折着。

这时,小军走了过来,看见小淑还没折好,就笑话她说:“你可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还是…还是有点不会。对了,小军你帮我看看这个地方怎么折啊?”小淑不好意思地说。

“反过来往上折不就行了,真笨!”小军不耐烦地说。

“怎么反过来啊,我怎么往上折不了啊?”小淑还在认真地请教着。

“你这个笨蛋,教你多少回你也不明白!我可没功夫教你这样的笨蛋!”小军说着拿着自己的纸鹤在小淑面前晃了晃,“我看你一辈子都折不出这么好的纸鹤。”

小淑被小军一阵数落,终于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其他的小朋友都跑过来劝小淑,“小淑,你别哭,我们帮你。”

这时出去拿玩具的老师闻讯赶来,“这是怎么回事啊?小淑,好孩子,跟老师说为什么哭啊?”老师上前一边给小淑擦眼泪,一边询问。

“都是被小军气的!”

“小军说小淑是笨蛋。”

“小军不教小淑,还说她!”……

小朋友们纷纷向老师告状。

“小军,你为什么说小淑啊?老师不是说过,小朋友之间要团结有爱么?”老师严肃地批评小军。

“她本来就笨么,害怕人说!”小军很不服气,“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不是笨是什么?还有脸哭!”

“小军,不能这样说小朋友。”老师走到小军身边,劝导着,“对于任何事情,我们大家都有不会的时候,要是你不会,别的小朋友说你,你是不是心里也不好受啊?”

“我才不会向他们那么笨呢!我妈说了,我聪明,学什么都一学就会!”小军边说便用手指着其他小朋友。

“他总是自以为是,我们以后不跟他玩了!”小军的话激起了小朋友们的愤怒。

老师一阵说服教育,安抚了所有的小朋友后,决定找小军的父母谈谈。

下午,小军的妈妈来接孩子,老师就把上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小军的妈妈。没想到,小军妈妈却不以为然,“哎,老师您别见怪,小军这孩子就是有点爱炫耀。也难怪,这孩子确实比其他孩子聪明些!”

“聪明的孩子就更要好好教育,别让聪明耽误了孩子啊。”老师觉得小军的妈妈太袒护孩子。

“行,我们回去一定说小军啊。不好意思,家里有事,我先带孩子走了啊。”说完不等老师回话,妈妈就带着小军离去了。

老师望着小军和他妈妈远去的身影,心中无限感慨和忧虑。

孩子的言行经常受到周围的影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先天的聪明才智导致有些孩子目中无人,总爱嘲讽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如果家长对这一不良行为不及时教育,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很可能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偏差,令孩子生活在孤立无援、没有朋友的寂寞世界。为此,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这一不良语言行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加分。

过分娇惯纵容,莫要置之不理

孩子总是嘲笑和讽刺他人,这一不良行为的形成,大多是由于这些孩子的家庭优越,且孩子自身的能力较强,家长过分娇惯纵容,让孩子自觉比他人优越。一旦不良的优越感产生,就会导致孩子目中无人,对其他无论是生活或是能力方面都远不如他的孩子表示不尊重,对他们嗤之以鼻,总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是那些“天生愚钝”的孩子无法超越的。于是他们对这样的孩子就会表现出不友好,甚至是嘲笑、讽刺他们。

为此,作为家长或老师,一旦发现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切莫置之不理。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确实优秀,可能不妨有些小卖弄,而孩子嘲笑的对象确实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很笨”或是“很差劲”,这些都没有什么大不了。殊不知家长的这一想法很可能助长孩子的这一不良习性,一旦这种不经意的错误语言成为习惯,那就很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和人际关系造成很大的麻烦。导致孩子失去朋友,失去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