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纠结 不抱怨 不生气
21507000000021

第21章 不抱怨环境,多做一些自我改变(2)

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在企业界,愈成功的人愈受重视。“成功者俱乐部”想加入很难,但一旦加入,以后便是坦荡的大道。因为若活跃于其间,能轻易获得同类的成功意识,同时,对方的知识与经验,都能使你的脚步更稳健,更扎实。

这里要建议所有有雄心、有抱负的年轻人,多与前辈、有成就者接触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那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年轻人创业的最好的范本。看到对未来充满雄心、憧憬的年轻人就好像看到当年的自己,他们通常会特别有好感。所以,相信他们很乐意为年轻人提供自己的见解与经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走向人群,就是要走向成功者和积极者,在他们的影响下,你就可以改变自己。

3.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社会的变化,必然要求人不断改变自己,不改变自己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迅速改变自己的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有一副聪慧的头脑和灵动的眼睛,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社会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一个人的命运有直接影响,但是,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可供发展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些机遇,好好利用这些机遇,不断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观念,就有可能在社会竞争的舞台上开出一片天地,站稳自己的脚跟。

市场风云变幻,任何变动,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这对于竞争者来说,既是危机,又是契机。改变观念,适时而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观念陈旧,漠然对待,则要付出事倍功半的代价。甚至,一味抱着老观念不放,则可能被挤出市场,在竞争中无容身之地。

市场之变,是多因素、多层次变动的综合效应。包括竞争对手的策略,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变化等,有很多是不可预测、不可控制的因素制约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一个层次的变动,都会激起市场之变。因此,市场是变化多端的,一大批新市场产生了,便有一些旧市场随之消逝,而旧市场的消逝必然带来部分人定位的危机。所以,每个人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有中途应变的准备,这是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本。

一位刚过不惑之年名叫陈红霞的下岗女工,面对三次下岗,却不甘命运的摆布,自强不息,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经过几年的拼搏,创建了几十万元资产,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塑造了成功的人生。

20世纪80年代初,陈红霞下岗了。虽然失去了“铁饭碗”,但她是个要强的女人,她坚信,别人能够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关键是要有决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于铁饭碗,首先从观念上解放了自己,改变了传统观念,决定寻找自食其力的门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987年9月,她多方筹资2000元,购买了毛线编织机,并报名参加了编织技术培训。一个月后,她用所学的技术开了一个毛线编织加工店,很快生产出第一批产品。织出的毛裤规格齐全,花式多样,价格便宜,邻里朋友口碑相传,小小编织店的名气一下在县城传开了,生意越来越红火。这是她第一次改变自己,就取得了成功。

苦心经营两年多,别人见这营生有利可图,便纷纷入围,小编织店一下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苏南针织品在响水市低价倾销,使得编织店的利润越来越低,陈红霞的生意也越来越不景气,这时她主动放弃了编织市场,另找门路。她走南闯北,调研市场,又办起了全市第一家涂料厂,高薪聘请技术员,开发出了填补空白的产品,一炮打响,取得巨大成功。

从陈红霞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每个人都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挑战和困境,如果抱怨生活,就只能被社会淘汰。相反,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改变自己的观念,用新的眼光看社会,用新的观念去迎接生活的发展变化,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够抓住机遇,创造成功人生。陈红霞如果没有改变铁饭碗的传统观念,果断决定自己创业,那么她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如果没有第二次的观念改变,即及时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果断决定转行,那么她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4.给自己的生活定位

有一位女同事美丽而又文静,说话语速总是慢慢的,音量总是小小的,但很能说到人的心底里去。

她的业绩说不上骄人,但也无可挑剔;她嫁了一个相爱但普通的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就出去游玩;她每天都要午睡,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很有规律;她从不嫉妒荣誉加身的同事,也从不鄙薄偶尔犯错误的同事,只对势利小人冷眼旁观,却也不恼,因为她觉得他们不会有好的心态与好的结局。她心明如镜,绝顶聪明,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七上八下不尽人意的人相比,我总觉得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出彩,而她没有去做。

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两两相对,她说起她父亲的一句话奠定了她的人生。读初中的她体质非常差,任何体育活动都没法参加,学习又非常争强好胜,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就会自责。父亲说:以你的条件,你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她很听父亲的话,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了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

高中毕业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压力不大反而发挥良好,她轻松地考上重点大学。毕业时她所学专业人才极紧俏,重点大学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工作,她却选择了中等城市的专业对口单位,她只求离父母近些,可以互相照料。她娓娓讲述着这些,就如她不急不燥构筑她良好的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会被小说家与剧作家看好,因为良好人生不能构成他们的创作素材,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事业有成而家庭破裂,辉煌的阴影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有一项优秀就难免有一项不及格。

一个国王为躲避追兵而与人走散,在山沟里藏了两天两夜,没吃到一点东西。后来遇到一个砍柴的老头,送给他一个用玉米面和干白菜做的菜团子。国王三口两口就吃了,觉得这是天下最好的食物。他问老头这叫什么,老头说叫“饥饿”。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感觉,但感觉又是灵活多变的,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昨天是一种感受,今天是一种感受;开始是一种感受,以后又是一种感受。

走在沙漠里的人,如能得到一杯水,会无比快乐和惊喜。

而当他千里迢迢走出沙漠,来到泉边,喝第一杯水很甜,喝第二杯水很凉,等到喝第五杯水很饱。如果连续不停地喝,最终会成为一种负担。

这叫“幸福递减率”,或者叫“边际效益递减”。幸福随着追求而来,随着创造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需要而来。但幸福又像一个匆匆的过客,在哪里也不会久留。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满足。

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有一句名言:“每一种事情都变得非常容易之际,人类就只有一种需要了——需要困难。”

困难是一块试金石,困难是一本教科书,平静的海面永远不可能造就二个有经验的水手。过去的幸福,是因为战胜了过去的困难;今后的幸福,也都在今后困难的身后。

为了幸福,我们只能去“寻找困难”。某电视台组织了一个叫“家庭生存体验”的节目,每次派出两个家庭的全体成员,不带分文,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寻找生存之路。结果,几乎个个历尽艰辛,但又个个感触很深。有了困难,才知道每一分钱来之不易;有了困难,才知人间真情是多么的温暖。

寻找困难,就是寻找新的奋斗目标,做过去所未做过的事,这样,我们才能从不停地奋斗中,找到幸福之源。

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倘若某个人的某个单项特别优秀,他人生的另一重要项目的缺憾往往就大。或者是,正因为无可弥补的缺憾,才发奋地追求优秀。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认定自己表现非常出色的时候,如果有人在这时候肯定你的行为,你会相当满足;但是如果这时候所有的人都说你做得并不好,你在沮丧的同时是不是也会随之否定自己呢?人类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趋同心理,即使是无聊的事,如果是大家一起去做,也会让人们忘了事情本身的无聊,会觉得有意思了许多。因此,我们往往不是害怕自己错了,而是深深地害怕只有自己一个人错了,也就是孤独地带。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走向毁灭的时候,每个人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可以走下去。当初希特勒站在他的士兵们面前说“为我们的民族而战”的时候,那些摩拳擦掌的人其实并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是那个敢大声说“我不想去”的那个人,因为这需要的是不可估量的勇气。

《皇帝的新装》里的故事如果现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假如至高无上的皇帝现在身上真的就是一丝不挂,而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在啧啧地称赞皇帝的新装是如何的美丽,那么这时候,你敢对所有在场的人大声地说出真相:“皇帝其实并没有穿衣服,皇帝是光着身子的!”你敢吗?你有那么大的勇气吗?一个小孩子这样做了,他大声地说出了真相,因为小孩子是纯真的,他受所谓的“文明”的浸染还不那么深,在观看外界的时候,他能够睁开自己的眼睛,因为纯真而无所畏惧。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定势,比如平时的为人处事,我们经常会按照别人的反映来做决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尤其是在向“成功”、“幸福”之类美丽的字眼跋涉的路上,一切似乎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弗洛伊德说:“简直不可能不得出这样的印象:人们常常运用错误的判断标准为自己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并羡慕别人拥有这些东西。他们低估了生活的真正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在感受自我的价值,因为这是生命的重心,但是我们却一直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以为自我的价值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成其为价值,所以我们不时地对自己的人格修修补补;我们时刻在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刻在留心观察别人会怎么做,生怕自己因为与众不同而显得奇怪或幼稚可笑,然后,我们就以此标准来更正自己。这种错误的心理定势和判断标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那个童话里被老巫婆套上了红舞鞋的姑娘,完全不能停留了,只能一刻不停地跳下去,一直到生命的尽头。

有一个饭店老板的女儿叫凯丝·珊妲尔,她想成为一位歌唱家,可是她的脸蛋儿长得并不好看:她的嘴巴很大,牙齿向外突。每一次公开演唱的时候,她总是想把上嘴唇拉下来盖住她的牙齿。她极力想表现得“很美”,结果,她使自己大出洋相。

在这家夜总会里听到珊妲尔唱歌的一个客人,认为她很有天分,他对珊妲尔直率地说:“我跟你说,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盖的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牙齿长得很难看,对不对?”珊妲尔非常羞窘,可是那个客人继续说到:“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一个人因为长了暴牙就罪大恶极了吗?不要想去遮掩,张开你的嘴,如果观众觉得你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喜欢你的。再说,那些你想遮起来的牙齿,说不定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珊妲尔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她接受了这位客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她的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只想到她的观众,她张大了嘴巴,热情而愉快地唱着,这歌声使她成为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红星。其他的喜剧演员现在都还希望能学她的样子呢。

爱默生在他的那篇《论自信》的散文里说道:“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个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些什么,他能知道些什么,而这些都是他必须去尝试求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