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就像蛀虫一样吞噬着你的人生,它是你走向成功的“绊脚石”,是快乐工作的“拦路虎”。你的心态将逐渐变得消沉,你的生活也会毫无激情。所以,你要经常跟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
1.抬起头,远离自卑
常听到别人说:“我很不自信,我常觉得自卑”。这样一讲,就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再面临强大的对手,只有落荒而逃的份。
一个自信的人,他是不会承认对手的强大的,他更不会说:“我不自信!”,相反,他常会说:“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优秀的!”久而久之,他真的成了最好,最棒,最优秀的了!因为他以此为目标,不断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所以,他才不会回头,他才不会犹豫和退缩!
不自认卑微,尽管你职务不高,薪水不多,可是,离开了工作岗位,你和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不同。对任何人,都用一样的态度,而不必谄媚,不必刻意讨好。对任何人都不卑不亢,你就是你,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一个人贫穷点没关系,地位低些也没关系。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或者说得极端些,不改变又怎么样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对不起别人,穷些苦些又怎么样呢?但如果一个人自轻自贱,那就麻烦了,那就没有救了。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就算你的地位怎么高,财富怎么多,人家仍会觉得你有缺陷,仍会觉得你需要改变。当我们说一个人没有出息的时候,主要的不是说他没有做出成就,没有成家立业什么的,而是指那个人自轻自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不给自己脸面。
而自轻自贱的孪生兄弟,就是自卑。奥地利心理学家奥威尔在《自卑与人生》中说:“自轻自贱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说,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轻自贱的人。”自卑就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作比较时得到的那种感觉,是一种自己感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丧气的情绪。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并因此而苦恼。
一个好端端的人,为什么会自卑,会自轻自贱呢?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这就是说,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的成才道路是相当宽广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当你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后,还会继续发现自己有不如他人之处。所以,时时知不足是有利于促进自己进步的。但若老是自卑不已,悲观泄气,则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估价。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如果只看短处不看长处,或者夸大短处缩小长处,则会形成自卑感。苛求自己没有短处,这是不可能的。有时,某些短处甚至还很难弥补,如身体的缺陷便是如此。积极的态度是扬长避短,以“长”补“短”。这一方面不行,也许另一方面比别人强。比如,盲人阿炳,虽然失去视觉,但却拉得一手好二胡,他不就是靠听觉和触觉来体验、创造生活的吗?当认识到自己的短处时,可以设法弥补,或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途径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卑的心理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一位高考失利的青年,感到十分失意,就骑着自行车在大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后,他没马上走,而是坐在老人身边。那是春天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像星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只有这位青年感到例外。
那时候,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他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他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他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他的失意,跟他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他当时手里正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他举了举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老人没做声,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在老人的注视下他说了起来,他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时因一场病休学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上大学。”他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但我不甘心,也不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说到这里,他流泪了,他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那些失意像汹涌的洪水,终于找到了决口。
这时老人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草吗?”“不知道。”“它是蒲公英。”“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他说。“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在诗人的笔下?”“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他。
过了一会,老人站了起来,跟他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他听从了老人的话,也站了起来。随后,他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去。大约二十几分钟后,他看见了一个足以让他一生都为之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是蒲公英,无边无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烂漫,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一朵小花,也可以这样辉煌吗?他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他涌来。他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从那以后,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一直在他眼里烂漫着,他仿佛从那里看见了自己。他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平凡的人生也可能充满着不平凡的道理。
当然,对于人生来说,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一个人不必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和幸福美好的生活追求而已。那些每天一早来到街头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们,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们,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2.保持坚强的自信力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失败者,只因没有坚强的自信力,他们所接近的也无非是些心神不定、犹豫怯懦之辈,他们三心二意,永无决定事情的能力;他们自身明明有着一种成功的要素,却被自己活生生地推了出去。
沉着冷静,永不气馁,这是每一个人所应养成的品格,任何人都应永远保持一副亲切和蔼的笑容、一种希望无穷的气魄,一种必能战胜任何突然袭来的逆浪的自信力和决心。他们应该不急躁、不懊恼,不轻易发怒,更不应该遇事迟疑不决,这些良好的品性,往往比焦心忧虑更容易解决许多困难。
喷泉的高度是无法超过它的源头的,一个人做事也是一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所相信的程度。如果你已经有了适当的发展基础,而且你知道自己的力量确能愉快地战胜困难,就应该立刻拿定主意,不要再发生丝毫动摇,即使你遭遇一些困难和阻力,也千万不要想到后退。
无论你现在处于一种什么地步,千万不要失去最可贵的自信力!你应该昂起的头,切勿被困难压下去;你坚决的心,切勿被恶劣的环境所屈服。你要做环境的主人,而不是环境的奴隶。你无时无刻不在改善你的境遇,无时无刻不在向着目标迈进。你应该坚决地说:你全身的力量已经足以完成那件事业,绝不会有人来把你的这股力量抢了去。你应该从自己的个性改起,养成一种坚强有力的个性,把曾被你赶走的自信力和一切因此丧失的力量重新挽救回来。
有许多人对事业曾经失去过信心,但最后还是重新建立了自信,挽回了事业。世人应该保持这种价值连城的成功之宝,正如应该争取高贵的名誉一般重要。
诺贝尔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们知道,在诺贝尔的遗嘱中,他将价值瑞典币三十余亿克朗的财产,部分赠予亲友,大部分留作基金,以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每年颁发一次,给予在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方面有贡献的人,以及有效地促进国际亲善,废除或裁减常备军,对促进和平事业有贡献的人。受奖人不受国籍限制,这就是自1901年起颁发的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是因为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的引爆装置而获得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初次见到硝化甘油,是在圣彼得堡。当时,一个名叫西宁的教授拿硝化甘油给诺贝尔父子看,并放在铁砧上锤击,受锤击的部分立即发生爆炸。这引起了诺贝尔极大的兴趣。西宁教授说,如能想出切实的办法,使它爆炸,在军事上大有用处。从这以后,年轻的诺贝尔就对此念念不忘,力求完成这一发明。
诺贝尔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认识到要使硝化甘油爆炸,必须把它加热到爆炸点或以重力冲击。寻求一种安全的引爆装置,这正是诺贝尔为自己确定的课题。1862年五、六月间,诺贝尔在圣彼得堡的实验室里,进行了第一次探索性的试验。他先把硝化甘油封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里,然后装进导火管。装好以后,诺贝尔兄弟三人一起来到水沟旁,将导火管点燃,丢人水中,结果,水花四溅,地面震动,爆炸力远大于一般火药,表明硝比甘油与火药都已爆炸了。这是一次用较多的火药引爆较少的硝化甘油的试验,它的意义不在于实用,而在于第一次发现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
自此以后,诺贝尔努力寻求硝化甘油爆炸的引爆物。这种引爆物的用量,当然应该远小于硝化甘油,才有实际意义。他经历了多次失败,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试验,以至于就连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嘲笑他“固执”。
有一次,诺贝尔以为已经找到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满怀信心地进行试验。他用一只小玻璃管,里面装满火药,与导火索接好后,浸入装有硝化甘油的容器内,点燃后,他像一个放爆竹的孩子一样期待着轰然一声巨响。但是,玻璃管内的火药爆炸却未引燃硝化甘油。现在看来,这次失败可能是偶然的。引爆硝化甘油并不困难。然而,在历史上诺贝尔确曾走过这样的弯路。可贵的是,他遭到失败而不急躁,不灰心。又经多次反复试验和细致分析,他终于发现是由于玻璃管口没有封紧,火药不能炸碎玻璃管,没有产生足以使硝化甘油爆炸的冲击力和温度。于是他用蜡将管口封死,终于获得成功。
1868年2月,瑞典科学会授予诺贝尔父子金质奖章,奖励老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造炸药的长期努力,奖励爱佛莱·诺贝尔首次使硝化甘油成为可以用于工业的炸药。
于是,诺贝尔给自己定出了新的目标,试制一种兼有硝化甘油的爆炸威力和猛炸药的安全性能的新品种。不久,坚结的胶质炸药和柔软的可塑性极好的胶质炸药相继问世。它的爆炸效力高,价钱又比较便宜。它比硝化甘油有更大的爆炸力,而又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点燃不至爆炸,浸水不会受潮。胶质炸药很快在瑞士、法国、意大利的爆破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盛行起来。
诺贝尔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他在各个科学技术领域,都以进取的姿态竭力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往往同时从事几种研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的工作是间歇的,我将一件事放下,过一阵子又重新做起。我差不多常常这样。不过,凡是我认为可以得到最后成功的事,我总回过头去做好。”
诺贝尔就是这样,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
3.给自信的油箱加点油
人生的法则就是信念的法则。在“运气”这个词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一个词,就是“勇气”。相信运气可支配个人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着什么奇迹的出现。这种人只要他上床稍稍躺一下,就会梦见中了大奖或者是挖到金矿;而那些不这样想的人,就会依据个人心态的趋向为他自己的未来去不断努力。
依赖运气的人们常常满腹牢骚,只是一味地期待着机遇的来临。至于获得成功的人,他觉得惟有信念方能左右命运,因此他只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如果当事人能从潜在意识去认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话,事情就会按照那个人信念的强度如何,而从潜意识中激发出极大的力量来。这时,即使表面看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够做到了。
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成功——成就,就是生命的最终目标。
人人都希望成功,最实用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可是真正相信自己的人并不多,结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