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
21507100000011

第11章 单亲妈妈:快乐阳光地生活(5)

我非常注意扩大女儿的接触面,让她尽可能多地接受各方面知识的熏陶,但是在对孩子的兴趣要求上我却不会轻易应许,一定要她认真考虑好,下决心坚持我才能答应。比如我一有机会就带她去听音乐会,我认为音乐对女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修养。听了几次音乐会之后,女儿对我说想学长笛。我没立刻答应,一来学习乐器的费用不菲,一周一小时要80元钱,对我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二来我也要让女儿想明白,学乐器和练田径一样都是需要持之以恒的,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懂得心疼妈妈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

女儿认真考虑了几天,告诉我说她主意已定。我知道女儿的性格,既然她想好了,我就一定要支持她。我托人为她找老师,陪她一起去学习。从五年级一直学到初三,考过了六级。当她学到了一定水平,我还想方设法为她联系到乐团去参加演出,增加她的实践机会和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这些都对她养成坚韧、沉稳、优雅的品性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形成了她为人处事的原则。

进入初三以后,女儿开始萌发了自己的独立意识,不像小的时候那样唯我是从、百依百顺了。

有一天晚上她做数学作业,被一道题难住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就来问我。我是“****”中的初中生,后来自学拿了个大专文凭,但是完全没有能力辅导她的数学。于是她张嘴就说:“一天到晚净让我好好学习了,您自己却是一问三不知,早先学的都到哪儿去了?”

我一听,火就不打一处来,自己作不出题倒教训起我来了!我气得冲她嚷了起来:“我是什么时代的人?我上了几年学?我花了父母多少学费?你现在是什么条件?天天吃的喝的我全侍候着你,除了学习哪样让你操过心?自己学成这样,功课都做不出来,倒有理由了。告诉你,别指望我给你当拐棍。今天的题做不出来,别打算睡觉!”

那天我和女儿第一次开战了,从此我们俩之间争吵不断,不知为什么俩人的脾气都变大了,谁跟谁都拗着劲,一句话不顺就窜火。

女儿变得特别能说,还净拣那些戳我心窝子的话气我,我说不过她就开始打她,这一打我们之间的矛盾就升级了,冷战也就开始了。我们俩回家再也没有往日的亲热和温情,我像完成任务似的把饭做完,她几口就吃完连句话也没有,一晚上都躲在自己屋里做功课,睡觉前根本不出来,好像家里没有我这么个妈。

那阵子我心里难受极了,憋屈得简直要疯。我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好像女儿忽然不是我的了。我不能对我妈妈诉说,因为她已经够为我们娘俩操心的了,憋急了我就找好朋友念叨,她们也只是劝我别太跟女儿较劲,或者和我一起慨叹“孩子大了、管不了啦”等等,说来说去,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一天,我得知一所家长学校开课了。我毫不犹豫地就报了名,想从那里寻找问题的答案。

听了课以后,我真有如茅塞顿开。老师说,我的女儿现在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和自我实现的意识特别强,而这时的家长又正在走向更年期,心情容易焦躁,缺乏耐心。我回家认真地想了想老师讲的话,归纳了一下,女儿的所作所为,没有一条超越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那天,女儿回家,照旧一声不吭地坐在饭桌边吃饭。我走过去心平气和地对她说:“孩子,我想告诉你,过去妈妈错怪你了。”女儿奇怪地抬起头,一下儿坐到我身边。

我说:“我上了家长学校,明白了你这一阵和我闹别扭,不是成心跟我过不去,而是青春期的必然反应。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内分泌造成的,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我应该正确地处理这个时期咱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就像我很快就可能要进入更年期一样,也需要得到你的理解和体谅。我们了解了这种特殊时期的心理特点,就可以有意识地自我调整,尽量都能保持一种乐观和平静的心情。我发誓,以后再也不打你了,咱们可以交流。不管以后谁万一控制不住发了脾气,对方一定要克制,要努力平息。”

女儿听了以后特别高兴,她说:“妈妈,你这样对我说话,我全听懂了,我喜欢这种交流的方式。”

这也是我喜欢的方式,这种方式沟通了我和女儿。我们互相把自己苦恼的事、高兴的事告诉对方,我和女儿的关系又和好如初,但却又和从前大不一样。她不再只是我拉在身后的小羊羔,而是我的朋友;她不只是依赖我,我们可以相互支撑。我们在空闲的时候愿意讨论许多彼此感兴趣的问题,相互有难事也能一块商量。这个变化让我兴奋,让我激动,让我有了一种自豪感:我和女儿一起在健康地成长。我心里还有一分得意:虽然我是个单亲母亲,但是我让女儿和自己共同顺利地度过了一段人生的艰难时期,而我身边有许多的母亲还在为孩子的这段非常时期而困惑、烦恼和不知所措。

单亲母亲抚养孩子,需要比双亲家庭的母亲付出更多的劳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是,这并不能说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双亲家庭的孩子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在一个充满爱意和关切的单亲家庭里,孩子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快乐。比起一个整天吵吵闹闹,家人关系极不协调的家庭,单亲家庭可能比较好一些。但是,单亲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确实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因为她必须补足她本身不具备,但孩子却非常需要的东西。单亲母亲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孩子基本懂事后,不要回避自己的婚姻问题,尽量客观地向孩子解释父母为什么离婚。关键要告诉孩子的是,人结了婚也常会发生矛盾,有的矛盾能解决,有的可能就解决不了,解决不了若还继续生活在一起,大家就会很痛苦,所以就只好分手了。

2.不论离婚的原因是什么,都不能在孩子面前一味地诋毁孩子父亲的形象,更不能让孩子心中充满仇恨,如果让孩子去恨他曾经挚爱的父亲,这是非常残酷的。任何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好父亲,通常情况下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很高大的,即使不在一起生活也有同样的心理。如果孩子的父亲真的很差,如举止不文明、抛弃家庭寻欢作乐,或好吃懒做等,也最好给孩子一个更容易接受的解释,不能因为一个糟糕的父亲而令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3.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忘记告诉孩子,虽然父母彼此不再相爱,但他们都是爱孩子的,这一点是永远都不会变的。要想办法向孩子证明,他的父亲是非常爱他的,帮助孩子一起回忆父亲曾经是多么喜欢他,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这种爱是不会改变的。

4.不要断绝孩子与其父亲的交往。孩子需要父爱,孩子应该接受来自父亲的男性性别教育。聪明、机智、果敢精神多来自父亲的教育,多让孩子同他的父亲交往,也可以避免孩子因长期与母亲居住、相处造成的恋母情节。曾经是单亲妈妈、香港影星钟丽缇说“我对离婚夫妇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因为感情破裂,就完全断绝孩子与另一半的往来。我女儿每星期都与她爸爸见面。”单亲母亲如果能这样做,可以说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就能降低到最低点。

5.孩子的父亲因种种原因不能同孩子见面,母亲要为孩子寻找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母亲可以请孩子的叔叔、舅舅做父亲的替代者;在为孩子选择教师、教练时,尽量选择男教师;最好有一位男性的亲戚或朋友,帮助教育孩子。孩子需要两性的家长,他不一定天天来,但有时来,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看电视聊天,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使他有另外一种性别的成人榜样来学习。

6.对孩子的关注要适度。有的单亲母亲觉得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亲可怜,便过多给予孩子爱护,甚至有的单亲母亲把孩子的成长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反而忽视了自己生活的安排。这不仅难以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的形象,以激励孩子进步,而且会因为自己的过分关注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7.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要“可怜”他,不要有负罪感,不要用溺爱作为一种弥补,不要因为孩子“可怜”就放松对孩子的管教,需知孩子将来上学、工作会需要更多的独立,会碰到更多的困难,小时打好基础,培养坚强的、良好的性格,对他将来有很大的好处。

单亲妈妈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儿子像小姑娘,做事特别细心,动不动就要哭鼻子。”一位姓何的单亲妈妈这样诉苦,她说一开始以为是儿子年纪小,没放在心上,但现在已经进入初中了,和人家男孩子的调皮活跃一比,儿子差别实在太大,真是有点担心。在不少单亲家庭,这位妈妈的担忧并非个例。

据了解,从单亲家庭来看,孩子跟妈妈一起生活的居多,性别角色教育以母子型单亲最为突出。何女士介绍说,儿子在读幼儿园时,自己和丈夫就离婚了。小时候儿子身体不好,她就格外照顾他,平时也很少让他出去玩,一般就允许他在家看看书、看看电视。读小学时,儿子还和她睡一个房间。

“他现在很爱干净,男孩子喜欢的足球、篮球兴趣也不大,平时一放学就回家。现在读初中了,有时候批评他几句,还要哭鼻子。听他老师说,儿子平时也很少和男同学一起玩,倒是和女同学关系不错,为此还被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嘲笑。”何女士有点自责自己以前过于保护照顾儿子了,看到儿子现在这个性格,觉得可能就是受了自己的影响,比较担心。

在正常的父母双全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对象,然而单亲孩子最大的遗憾是在性别角色学习中缺乏直接的模仿榜样。在单身母亲家庭中,缺少父亲的形象和来自他的教育,使得单身母亲对儿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颇为困难。

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亲形象的儿子,如果母亲没有相应的关注,结果会使孩子在性别角色确认这一环节出现困难和混淆,表现出“男性女性化”的倾向,在性格上会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胆小、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这会给他的人格塑造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了让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单身母亲对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儿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养。

一些母亲在教育儿子时,首先将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才将其当作独立的男子汉,甚至从未将其视为独立的男子汉。对孩子过分支配和保护,满足于儿子的顺从、依赖、怯懦、仔细,这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例如,男孩子总是十分淘气,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亲要求他讲卫生,不要把衣服搞脏,不要乱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孩子变得处处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成年后,母亲对儿子的这种性格当然是“恨铁不成钢”,殊不知这主要是母亲本人教育的结果。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模仿的榜样,如果要培养孩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性格,就要有意识地对男孩子采取内细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养出“脂粉气”。

2.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当的交往环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亲,儿子自然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多。有的母亲认为,与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卫生,而与男孩一起玩则容易出乱子。其实,这样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他们只对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胆小、退缩和敏感。因此,母亲应该多安排孩子与爷爷、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补偿父亲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为,这是母亲那里所得不到的。

3.给孩子适度的母爱。

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亲将喂奶的时间不恰当地延长;允许儿子一直与自己同床而眠;对儿子过多的关心和爱抚等等,结果孩子产生“恋母情结”,习惯于依赖母亲,而不愿意独立,更有甚者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有这样一个病例:有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和孩子同床而眠直至孩子十多岁。从小孩子就喜欢让母亲搂着睡,自己也愿意抚摸母亲的身体,母亲一直放任孩子的行为。他到十几岁后养成一个怪毛病,特别渴望抚摸异性,后来将手伸向了年幼的表妹,虽然没有发生性关系,但给两人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一直被内疚、犯罪感和本能冲动困扰,不能自拔。成年后,他对异性的兴趣只停留在抚摸的欲望上,而无****的冲动,并想通过自残解脱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子最好在七岁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条件不许可,至少也应分床。在国外,孩子一生下来就和家长分开休息。中国家庭因条件和传统等原因,没给孩子创造独自生活的环境。而单身母亲由于对孩子过分的爱,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分不清母爱和****的界限,也不了解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恶果,造成儿子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