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扶起倾斜的天平:单亲父母的教育心经
21507100000012

第12章 单亲妈妈:快乐阳光地生活(6)

4.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和独立支配的时间。

孩子一生下来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们吮吸母亲的营养,占有母亲的怀抱和目光,成为母亲生活的中心。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应该慢慢将注意力离开孩子,但是,许多单身母亲将全部时间都给了孩子,没有自己的私生活,这其实对儿子性心理的发展是无益的。母亲应该定期给自己安排时间,用来处理私人事情,包括同异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亲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亲所有的感情空间。否则孩子会变得放荡不羁,不服管教,或向母亲滥施命令,自私地反对母亲再婚等等。母亲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

5.让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观和性态度。

有些单身母亲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经历中受到的创伤使她们对婚姻、异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例如,告诉孩子是爸爸不要他们了,男人都很坏,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也有不安全和被抛弃感。还有的母亲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就好过多了。”她们以为这样说,孩子就不会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忧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责的心理,给未来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阳痿”,原因就是母子关系的异常造成的。他们总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潜意识,因此,在性生活中无法产生平等、共享的感觉。因此而导致性功能障碍。

6.单身母亲再婚有利于儿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况下,单身母亲是为了孩子不受苦才选择了不再婚,这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是不利的。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许多细节的具体实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亲属的帮助,也很难弥补父爱对于孩子的影响。而且,再婚对于单身母亲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亲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压抑,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发展。当然,母亲是否再婚是其个人的选择,但是,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则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总之,单身母亲对儿子的性别角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一般意义上的性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许多具体差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革,离婚现象越来越得到公众的理解,但我们希望孩子受到越来越少的不良影响。

做个快乐地阳光单妈

敏是一个快乐阳光的单亲妈妈。

离婚时,尽管前夫一再劝说我,一个35岁的女人,带个孩子在身边不容易再婚,但我还是要求,什么东西都不要,除了儿子。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后悔做一个单亲妈妈。

刚离婚那会,孩子总是问我:“爸爸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老是不回家呢?”我只好对他说,爸爸出差去了。可有一天,我带儿子上街购物,偏巧遇见了前夫一家人。儿子马上冲上去,拉着前夫的手,一个劲地说:“爸爸回家,回家!”场面真是尴尬,好在前夫的新任妻子机灵,对儿子说:“和你妈妈一起去阿姨家玩,好不好?”儿子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一起去。

那天,儿子在前夫的新家疯得一头汗水,居然睡着了。前夫说,“就让他在这睡吧。”我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转天孩子回到家里,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妈妈以前是骗了你。爸爸并不是出差去了,妈妈向你道歉。爸爸喜欢上了一位阿姨,他和那个阿姨有了一个新家,所以就不常回来了。那个阿姨就是你昨天看见的,但爸爸不会不要你的,你不是还住在爸爸的新家了吗?”儿子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后来,我拨通了前夫的电话,约定每个周末父子见面的方式。和爸爸接触的时间长了,儿子明显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他天真地说:“妈妈爱我,爸爸爱我,阿姨也爱我,大家都爱我。”儿子的话让我非常感动。我肯定地回他:“没错,大家都爱你!”

家里没有爸爸这个角色,总是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会特别没有安全感,怕被遗弃,怕单独呆在陌生环境里,比较懦弱,逆来顺受等。

有一次卧室门锁坏了,儿子出来顺手一带门就怎么也开不开了。我拿着工具修理了半天,无济于事,儿子在一旁忽闪着大眼睛,说:“要是爸爸在就好了。”我愣了一下,随即叫他站到一边去,对着门狠踹一脚,拖鞋飞了;换靴子,又一脚!门开了。木屑一地,门锁变形。我得意洋洋,儿子一脸崇拜,欢呼雀跃地说道:“妈妈是超人!”等儿子进屋里后,我才一拐一瘸地走到客厅,用纸巾擦试从脚趾头渗出的鲜血。是的,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儿子任何困难出现的时候,都有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束手无策地想依靠别人。

随着儿子的年龄增长,我开始带他锻炼身体。我在健身馆办了年卡,每天一下班,就带他去健身,去了几次,儿子便不愿意去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别人都是爸爸带着,只有我是妈妈,而且妈妈一个篮球都投不进去。”知道原因后,我拜报社的小伙子为师,每天中午练习投篮。一周后,我对儿子说:“敢不敢和老妈比比,看谁投得多?”结果,我胜过了儿子,小家伙垫起脚尖拍拍我的肩膀说“Very good”。他哪里知道,这一个星期,我累得腰酸背痛。

我还年轻,不会拒绝生活的改变,更不会拒绝新的爱情和家庭。但我一直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变化和儿子同步。现在的孩子都是“鬼精灵”,知道的事情也多,他们不可能和大人的生活绝缘,与其刻意地遮遮掩掩,不如和他一起接受生活的变化。所以每逢有人介绍我相亲,我就会带着儿子一起去,回来后,我会问儿子对他的感觉,并且让他说出好与不好的原因。最近,我有了比较稳定的对象,每次出门,儿子都会在房间门口大叫:“妈妈,你别忘记化妆。”有的时候,他还会装模作样地对我的妆容指点一番,说什么“妈妈,你的口红颜色太淡了”,“妈妈,你为什么不用别的颜色的眼影”等等。今年我生日,儿子用他积攒的零花钱送给我一个很时尚的MP3,说做记者的,要时尚一些。最近,他又鼓捣我去学开车,说那样我们娘俩可以到处开车兜风了。

都说单身妈妈不好做,我觉得只要妈妈们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单身的日子,也同样充满阳光。

几乎所有单亲家庭的问题都不是因为单亲本身,而是出自自身的个性和家庭成员间彼此的关系。并非所有的离异都是人生的阴影,单亲的问题并非来自单亲的性质,而是因为离婚后双方的冲突、敌对,以及单亲家长软弱、悲观、抱怨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离婚,情况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相反,如果能避免或者改善这些情况,单亲家庭就能像幸福的双亲家庭一样给孩子健康的影响。正如台湾影星刘若英所言:“我爸妈因热恋而结合,生了一对女儿,然后了解多了,不得不分手。他们没有太多怨恨,孩子也没有怨恨。他们各自试着去爱别人,但始终爱着孩子,孩子也爱他们。如果不是太贪心,这样的人生应该是可以了。”

1.好好爱自己。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过:“只要你还活着,就谈不上什么不幸。”不管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请把生命看得珍贵些,请把自己看得重要些,珍惜当下,好好爱自己。

2.幸福是一种理解。

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圆满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不圆满才是真正的生活。那些看似圆满光鲜的人生哪里有那么让人羡慕?有人夫妻恩爱、月入数十万,却有严重的不孕症;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即便是那些达官显贵,纵然有其光芒四射的外表、呼风唤雨的能耐,也都各自怀揣一本难念的经,甚至是苦不堪言。

比较产生不满和自卑,幸福来自知足和感恩。幸福并非一种确切的存在和拥有,而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感受和理解。

3.停止怨怼是新生活开始的第一步。

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地忘记。始终怀着报复心理去生活,那只会让你的生活乱成一团。正确的做法是比从前生活得更好。请停止怨怼,理由有二:

其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人越坏,往往意味着他在某方面受到的压抑越多,他的心理需要满足得越少。他们一定比健康的人更加痛苦。原谅这些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的人吧。

其二,怨怼伤害的人是自己。你对对方越怨恨,越放不下,你的痛苦就越被放大,越难消除,就像因错过星星而流泪不止的人看不到太阳一样。

4.有了阳光妈妈,才有快乐小孩。

妈妈的脸色,就是孩子的天空。母亲用怎样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将来就用怎样的眼光看世界。作为单亲妈妈,在孩子面前,没有悲观的权利。即便是伤痕累累,即便是心灰意懒,也要隐藏起自己的眼泪和叹息,不可随意向孩子展示。因为孩子更需要保护和安慰,更因为我们不想让他有一个消极的人生观。我们现在不仅仅是物质的提供者,还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我们的生活态度、精神状态,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灵更为稚嫩,经不起太多的悲伤、沉闷和冷漠。相反,选择艰难的坚强,选择自由的觉醒和尊严以及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才是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的。

5.力量来自于更多的自知。

生活中,我们总是被惯性支配,总是在各种刺激面前自然反应,我们不了解种种行为、心思背后的最根本动因是什么。这让我们在想要自我改变、自我控制的时候无所适从,屡屡碰壁。我们,尤其是单亲母亲,必须追求更多的自知,因为我们的力量就来源于此。

6.孩子有他自己的命运。

固然,对孩子的成长而言,以母亲为主导的家庭影响十分关键和深远,但这绝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同龄人、社会风潮和偶像、老师以及其他成年人和学校也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简而言之,你不要以为自己能够对孩子负完全的责任。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命运。我们只需要尽到自己的母亲之责即可。懂得教育的边界,放下多余负担,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满怀信心地和孩子一路同行。

7.拥有各自的生活。

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和关注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保证孩子物质上的供给、身体上的健康,我们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乐趣和生活。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其中,拥有亲密的同伴以及能够拥有正常的交往心态和能力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另一方面,孩子固然无比重要,但是也不应该是单身妈妈生活的全部、希望的全部,假若如此,反而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就像全职妈妈更难成为一个好妈妈一样,假如我们别无他求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囿于其中、斤斤计较、畏首畏尾。单亲妈妈更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这种生活态度本身对孩子来讲也是一种积极的示范。

8.相信爱情,希望永远都在。

绝不能对爱好不抱希望,但最好也不要过于理想化地期望太多。即便单亲父母再婚比未婚者要多一些烦恼,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去寻觅和组建新的家庭,而不应该过分地陷于矛盾和优柔寡断之中。自信、坚强、快乐地生活,无疑是我们魅力的保障。如果你不是太贪心,幸福并没有那么难找。

“离婚综合症状”的康复

小苏是前年离婚的。与前夫两个人个性不和,就分手了。这原本没什么,不能琴瑟和谐,也就各弹各的调。但是她万没想到,离婚的日子这般艰辛。

小苏带着3岁的儿子回到娘家。她家是个大四合院,四面的厢房,倒也宽敞。小苏原住西厢房,做姑娘时的物品都还在,所以除了多一个儿子,她觉得跟未嫁时没两样。就算小苏嫂子对她不耐烦,好歹有她爹娘当家。

可是没想到,自从小苏单位的人知道她离婚后,事情就麻烦了。小苏是协议离婚,不用在单位开证明,所以同事不清楚小苏家的事。

那天,管计划生育的张大姐来了,给小苏发避孕用具,笑着说,年轻人更得小心点,咱们可是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小苏告诉她不用给自己发了,“我离了。”她说。“是吗,怎么说离就离了,可没听到你们家的动静啊。”小苏就同她说了自己离婚的事。可不久,几乎尽人皆知。

小苏原本比较开朗,爱笑爱热闹。小苏长得也漂亮,当姑娘时追的人多,但那时没什么闲言碎语,别人觉得很正常。但离婚后可就不同了。

先是小陈,他跟小苏一个单位,家也离小苏家比较近,以前单位发东西,他捎带着就帮小苏带回去了。那天发年货,小苏也没见着他,就自己拎着沉甸甸的东西回家,走到路口,见他扶着单车在等自己,见到小苏就将她手上的东西放在他车上。小苏问他干吗这么鬼鬼祟祟的,他吞吞吐吐:“别人好说话的。”小苏一愣,明白了,搞什么?他比小苏小好几岁,也这心思。

后来的事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