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杨力讲易经领导智慧
21508000000027

第27章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领导者协调智慧(1)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易经·井卦·象传》

{译}《象传》说:使水源源不断自地下提来,象征“水井”。君子应效法于此,鼓励百姓勤劳,并劝勉他们相互协助。

第49讲:允许下属犯错——君子以赦过宥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自圣贤,下至凡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即使是再细心的下属,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因此也肯定会犯一些错误。作为领导者,要有豁达、宽容的胸襟。对待下属所犯的错误,应当给予应有的同情、理解,不要太过苛刻,给员工过多的责难。

鲍勃o胡佛是美国有名的试飞驾驶员,他时常驾机表演空中特技。

有一次,他表演完,准备飞回洛杉矶时,结果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最终安全降落,但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降落以后,马上检查飞机用油。果然不出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当胡佛见到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年轻的机械工早已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悔恨不已,眼泪沿着面颊流下。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一定会对这个机械工大发雷霆,痛责一番。

然而,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年轻的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抱着他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一1飞机。”

《易经》解卦中说:“君子以赦过宥罪。”即君子应当赦免他人的过失,宽免他人的罪过。作为领导者,当看到员工犯错以后,应设法宽免其过错,允许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对于一名卓越的领导者来说,一定要有容人之过的胸怀。每一个员工都有可能犯错误,如果领导者能够宽人之过,允许员工犯错误,变批评和指责为引导,员工会更容易接受,也会勇于承认错误,也会愿意与领导者进行沟通。只有领导者心胸宽广了,才能赢得下属为自己效犬马之力。

春秋时期各国内乱不断,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后,他的两个兄弟公子纠和小白都急忙赶回争夺君位。公子小白在回齐国的路上,被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拦截,小公假装被其射死,这才抄小道先回了齐国当上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不但要杀公子纠,还要把管仲送回齐国办罪。谁知自己的师傅鲍叔牙却推荐管仲为官。

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回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

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多制农具,后来齐国就越来越富强了。

领导用人需要雅量,因为你用人的时候,不是看谁跟你有过节,谁跟你关系最好,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人才。古有齐桓公用管仲,李世民用魏征,这些优秀的领导者大胆起用“仇人”,结果“仇人”帮他们缔造了盛世江山。

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这般不计个人恩怨,允许属下犯错,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契机。

其实,作为员工本身,他自己也不愿意犯错误,如果领导者看到员工犯错就是一顿批评,会让员工很受伤。领导学中有个“大棒”,其实棒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让员工学会一件事情,就是躲避棒子打在自己身上——不说实话,文过饰非。在这种领导模式下,每个员工工作目标就是避免出错,而不是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他们将避免作出决定、避免创新、避免阐明自己的观点。

而如果领导者能够允许员工犯错误,能够宽人之过,只对他工作的失误做出一些处理,就会避免员工的面具行为。如果领导者能够提醒员工摔倒的“坎”在哪里,同时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员工会更容易接受并承认自己错误。

许多领导者对于犯了错误的下属,不是将其调走,就是降职使用,或是不再给予重要性的工作。其实,下属犯了错误,最痛苦的莫过于他自己,应该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对于有过错的下属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获得重新证明其价值和展示其才华的机会,领导者一旦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进发出超乎平常的热情和干劲儿,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工作,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有一位经理,在一笔生意中,由于他的判断错误使公司损失了几百万美元。公司大多数人都认为他肯定会被炒鱿鱼,这位经理也做好了被炒的准备。当他见到洛克菲勒时,检讨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要求辞职。没想到洛克菲勒看着他,只是平淡地说:“如果我把你开除了,这几百万学费不是白交了。”此后,这位经理在工作中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按理说,这位经理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开除也不为过,至少在某些领导者那里一定会电闪雷鸣地大加训斥一顿。但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什么呢?一种可能是被骂之人垂头丧气;另一种可能,则是被骂之人忍无可忍,勃然大怒,大闹一场而去。这时候,挨骂下属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他们认为,我已经认了错,你还抓住我不放,实在太过分了。

其实,领导者放手让优秀人才去做的都是比较重要和难办的事情,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闪失,因此,领导者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的过错,对其过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和原谅员工。领导者应当明白,优秀人才都会犯错,别的人,包括自己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就算是因为对方个人的原因,也要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否定他整个人。

有一位领导者道出了如何对待错误的智慧之言,他会容忍员工两次犯下同样的错误,当第三次再犯同一错误时,员工就会被解雇。当员工第一次犯错时,他认为那是缺乏经验和训练,他只期望员工能诚实地承认错误,并与他一起找到如何避免出错的办法。当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错误时,他就必须严肃地与员工谈论这一问题,让出错者明白这一错误对整个公司的危害,甚至你可以同意让他继续得到训练和提高。如果第三次出现同样错误,那他只好被解雇了。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作为领导者,对你的下属所犯的错误应当给予同情、给予谅解;在理解、允许下属犯错误的同时,还应对他们加以指导,关心他们,使他们信服你。

领导法则

“使功不如使过”,对有过错的员工进行大胆的使用,常会收到一箭三雕的用人效果:一是能使其痛悔自己的过错;二是能使其更加感激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三是能使其拼命工作,以便将功补过。而且,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

第50讲: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师出以律,否藏凶

要激发员工的士气,除了鼓励之外,没有什么比规章制度更为重要的了。规章制度能够对人产生重要的约束力,也是团队的精神连接纽带。在任何组织里,都需要规章制度。对于领导下属而言,哪怕是有缺陷的制度,也比没有制度好得多。领导者以制度说话永远比依靠个人的发号施令更有力度,也更有效率。

过去有许多著名将领十分看重军队的纪律,清代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初带兵时,李鸿章曾投到他的门下,李鸿章认为自己是进士身份,可以不参加早练,总是日上三竿才大梦方觉。这样一连3天,曾国藩碍于情面暂不作声。第4天天还没亮,曾国藩就派人告诉李鸿章:曾大人说,每日晨练是统一军令,即使有病也得起来,大家等你去了以后再用餐。

李鸿章这才感到紧张,赶紧起床直奔餐厅,心中忐忑不安。曾国藩瞪了李鸿章一眼,端起碗吃饭,大家也才开始端起碗来,一言不发。吃完饭后,曾国藩面对所有人一字一句地说:“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此处所崇尚的,是统一的军令,任何人也不得例外。”

说完甩手走出餐厅,这一句好像当头棒,李鸿章半天没转过弯来。从那天起,李鸿章开始遵守军令,虚心学习周围的一切,改掉了骄横清高的文人习气。而良好的纪律和风气也使得湘军成为能征善战的劲旅,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规章制度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军队、其他组织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员工我行我素,那企业便犹如一盘散沙,毫无竞争力,也不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易经》师卦中说:“师出以律,否藏凶。”团队管理,就像兴兵打仗,必须纪律严明,否则将会一盘散沙,潜伏着极大的凶险。一个团队要靠纪律来约束。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程序等,并严格要求员工执行,否则将会腐败丛生,漏洞百出。可以说,领导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规章制度。与规章制度相比,其他的一切都是第二位的。

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伊藤洋货行的董事长伊藤突然解雇了曾经战功赫赫的岸信一雄,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一次很大的震动,就连舆论界都用轻蔑尖刻的口吻批评伊藤,说他过河拆桥,看到岸信一雄已没有利用价值便解雇了他。

面对舆论的猛烈攻击,伊藤反驳道:“纪律和秩序是我企业的生命,不守纪律的人一定要处以重罚,即使会因此而影响战斗力也在所不惜。”

那么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伊藤洋货行是以衣料买卖起家的,它的食品部门比较弱,伊藤便从“东食公司”挖来了岸信一雄。“东食公司”在食品业的经营数“龙头老大”。有能力、有干劲的岸信一雄来到伊藤洋货行,无疑是为伊藤洋货行注入了一剂催化剂。10年间他将业绩提升了数十倍,使得伊藤洋货行的食品部门呈现一片蓬勃的景象。

但从一开始,岸信一雄和伊藤的经营观念即呈现极大的不同,时间越长裂痕愈深。一雄非常重视对外开拓,常支用交际费,对员工也放任自流。而伊藤是走传统、保守的路线,一切以顾客为主,不注重与批发商、零售商们的交际、应酬,对员工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以严密的组织作为经营的基础。岸信一雄的做法让伊藤无法接受,伊藤因此要求他改善工作态度,按照伊藤洋货行的经营方法去做。

但是岸信一雄却不加以理会,依然按照自己的做法去做,而且业绩依然达到水准以上,甚至有飞跃性的增加。自信的岸信一雄就更不肯改正自己的做法了。他说:“一切都这么好,证明这种经营方式没错,为什么要改?”

意见分歧愈来愈大,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只好下定决心解雇一雄。

这件事对于岸信一雄来说却有不公之处,但也不尽如舆论所说的是“过河拆桥”。对于最重视规章制度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门的业绩持续上升固然好,但他却无法容忍“治外法权”如此持续下去,因为,这样做只会毁掉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企业体制和组织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伊藤对于这件事的做法是正确的,规章制度的确不容忽视。

团队的管理,首先必须有纪律的约束,也就是说,领导者要为团队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团队每个成员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不偏离组织的目标,上下协同,步调一致,具有正确的办事理念和行事作风。那么,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呢?归纳起来,制定规章制度应遵循下面两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

无论制定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事前都要详细了解实际情况、整理分析各类问题,再制定规则,这样才有意义。若徒具冠冕堂皇的条文,而与现实情形背道而驰,则无异于一纸空文。

在18世纪末,英国人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但是,如何开发这个辽阔的大陆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于是英国政府便决定把犯人统统发配澳洲。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送犯人的工作。

最初,政府规定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量多装人,但在运输途中却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结果犯人的死亡率很高。英国政府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一位议员想到了制度。那些私人船主利用了制度的漏洞,因为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来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发现犯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有些运送几百人的船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

犯人还是同样的犯人,船主还是那些船主,制度的改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若发现规章制度订的不合理,须及早废止,另谋改善,或加以合理补充。千万不能故步自封,否则这些规章制度将随时日变迁而愈加脱离现实,变得不实用起来。

第二条原则是,制定规章制度必须与时俱进。

规章制度是具有时间性的,它一般是根据时代、环境而订出来的,因此它绝非千古不变的定律。当社会发展变化、环境变迁以后,规章制度必然也会跟着失去其合理性。因此,领导者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灵活,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可一成不变,如果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方法去领导本世纪的企业,那企业只会走向灭亡。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必然是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着的。这样的规则是活的规则,只有活的规则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