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自由成长
21509300000016

第16章 施教于“萌芽状态”(2)

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注重细节问题。从小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其实,小细节,小事情同样是在培养人,锻炼人。比如,让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学习用品用后及时整理有序,引导孩子个人物品要定位摆放,做到用时好找,用后归位,瓜果壳皮主动清理,不乱扔杂物,做到在家在外一个样,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说话做事等方面耐心细致的及时引导、及时纠正,让孩子自觉地、自然地、积极地投入到良好的习惯的锻炼培养上,这样会让孩子受益无穷。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待父母发现的细节,如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鬼脸,甚至是一次回头,都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与精彩。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同样也是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方法,如家长对孩子的一句亲切问候、一个简单动作等,这也许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要学会在细节中塑造自己、塑造孩子,善于抓住每个细小的教育契机,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倘若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现,那么家庭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孩子学会关注细节

孩子的良好品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由一个个生活细节逐渐培养而成,也体现在一个个生活细节之中。因此,成功的家庭教育首先就要从细节入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起。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也曾告诫世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他的智力有多超群,而是因为他拥有注重细节的意识。

可以说,细节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品质;细节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品味;细节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细节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细节会成就孩子的一生,同样也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赵小兰,美国政坛首位华裔劳工部部长,其姐妹六人均跻身于美国上流社会:二妹赵小琴在威廉和玛丽学院攻取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三妹赵小美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纽约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妹赵小普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现任通用电气航空服务副总裁;五妹赵小婷在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自我创业,如今正在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特殊教育博士;六妹赵安吉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福茂集团资深副总裁。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会赞叹不已,一般人家若是能够走出一位名校高材生,已羡煞旁人,更何况赵家六女“女女成凤”,这无疑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成功。好奇的读者一定会忍不住询问:赵家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不是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绝招?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的绝招就是——让孩子学会关注细节。

40多年前,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携全家来到美国,几经打拼,最终成为了美国“航运巨子”;母亲朱木兰贤良淑德、勤勉上进,52岁时攻下了硕士学位。

赵家在纽约拥有一套别墅,别墅后方有很大一块空地。一天,赵父带回了很多竹苗,并召唤孩子们一起动手,将这块空地种满竹子。年少的孩子们不解地问父亲“别人家的花园都种花,为什么我们家要种竹子呢?”赵父语重心长地回答“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岁寒三友’之说,它们分别是松、竹、梅。这‘三友’傲霜立雪,冰清玉洁,其中尤以竹子最有耐力,再大的风也吹不倒它,它象征着一种高风亮节……爸爸妈妈希望你们能像竹子一样,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进步,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做人,都要坚持。”

此外,赵家的饭桌上还有一项特殊的家规。赵父为人豪爽、喜欢热闹。时常邀请友人来家中做客。每当这时,六个女儿都要穿戴整齐,并排立于客人身后,为其倒酒、上菜、加饭。偶尔,女儿们不愿“就范”,赵母就会告诫她们:在人的一生中,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待客之道也是一门学问,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赵小兰在家中的“服务生”身份,一直持续到三妹结婚才宣告罢了……

在父母的悉心教育和引导下,赵氏姐妹注重细节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为她们日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谓“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衡量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标准并非是学历,而是他的生活细节。其实,生活中的一切原本就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

总之,细心是促使孩子发展、促进孩子进步的催化剂。教育的根本就是细节的教育,想要孩子有所成就,就要让孩子养成关注细节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

引导孩子在传媒世界里趋利避害

媒介传播信息有好有坏,父母必须对孩子的选择进行指导。不同媒体负载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程度各不相同,对于孩子人格成长和智慧发展的影响性质也截然不同。

今天,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打开电脑网络,就有“一览宇宙小,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与学校、家庭、同龄伙伴并列的第四大因素。

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天看电视的青少年占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占19.5%。电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在给他们带来愉悦和启迪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不良影响。

据了解,一些受传媒负面影响而出问题的孩子,其父母往往缺乏媒介指导意识和有关传媒的知识。

一位妈妈很担忧,因为她的孩子最近迷上了《奥特曼》,俨然成了幼儿园里的“小魔头”。在幼儿园里,他只要看到“犯错误”的小朋友就要动手打人,还说:“这是运用‘正义’来面对‘邪恶’。”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妈妈不知道如何是好。

作为一位新时代家长,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就要尽可能地认识、了解传媒,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妈妈对孩子“小魔头”之风不及时正确的指导,孩子就会任其发展,一直打着“正义”的招牌打其他小孩子;如果用一些方法,如说教,自然后果法等,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孩子也能明白事情的是与非。以后,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不平”时,就会报告老师或采取其他正当行为,而不是自己动手打人。

对孩子来说,大众传媒不仅仅是一种诱惑,更是一种挑战。如果让孩子在传媒世界里独驾一只无舵的小船,极有可能触礁翻船,甚至跌入无底深渊;父母应当是一把坚实的舵、一张鼓风的帆,引导孩子在传媒信息的海洋里巧妙驰骋、趋利避害。

父母要对孩子的“媒介倾向”加以指导。媒介倾向就是对不同媒介的喜好程度。让孩子知道,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功能,如何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有顺序地开发利用不同的媒介,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来发展自己。

有一位社会学家统计:我们的孩子从3岁起到走上工作岗位,在电视机前待了1万6千多个小时。而一位大学生获得一个学士学位的时间是5千小时,一个电脑专家的成才需要的时间是1万小时,熟练掌握3门外语的时间也大约是这个数字。除了电视外,电子游戏和网络也在消耗着许多孩子的黄金时光。

指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就是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安排生命。

北京有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为了偷钱去网吧上网,居然不顾后果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这位少年告诉记者,奶奶从小对他疼爱有加,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留下来给他吃。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他痛哭着对记者说:“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是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孩子为了上网,采取种种恶劣手段筹集网费,结果人财两失,这是传媒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孩子在传媒世界中趋利避害,对孩子来说极为重要;对家长来说,更是件头等大事,因为这关乎孩子的未来。

对于有害信息,家长一定要指导孩子排除;对于具有科学、学习价值的信息,要指导孩子通过网络进行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指导就是帮助孩子面对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处理好人与媒介、人与媒介信息的关系,合理地安排时间、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最具时代特征的素质教育。

当孩子面对流行文化的时候,切不可让孩子掉入“追星”、“网友”、“网恋”之中。指导孩子对媒介传播信息进行鉴别和选择,即指导孩子把“接受的大脑”转换成“思考的大脑”,这样一来,就不会担心孩子沉迷于某种传媒世界中了。

当代传媒研究专家认为,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存在的,有些影响要若干年后才会显现。这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媒介指导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进行,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孩子一出生,就可以有备无患地开始这样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