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绝处逢生:世界知名企业大逆转经典案例
21510200000030

第30章 正确决策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4)

经营决策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逐步替代计划经济的情况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失时机地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方面做大量的抉择工作,就得抓好企业的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统计管理等,这也要做出许多决策。

以利为先,一方面必然要求抢占先机,当机立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决策不及时,不仅会使本身存在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而且还会有新的矛盾产生,使原有的优势丧失,从而也会使原来正确的决策失效。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决策尽管强调以利为先,但切不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神而明之”的事,轻视先进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既不注重学习新知识,也不注意及时将经验升华为理论,造成管理粗放、经营短视,多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

科学决策是必要的,也是以利为先得以保证的前提。决策过程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

确定目标,即先明确主观诉求,收集相关正反信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决策的目标。

拟订方案,即围绕决策目标,设计、制定出两个以上的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以备抉择。

选定方案,即根据发展现状和对未来的预测,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令人满意的方案。

评估追踪,即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必要时补正决策。显然,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体现科学精神。

唯有如此,才能对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诊断、及时解决,避免产生决策的重大失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减少一些可能的突发因素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决策目标在企业中的正确实现。

世界闻名的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是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大型汽车企业,它在1979年头九个月中就亏损7亿美元,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亏损的最高纪录。什么原因?这得从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说起。当时,依赖石油的汽车制造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福特和通用当机立断,把经营方针来了个大转变,由生产豪华的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转而生产耗油量小的小型汽车。可是克莱斯勒却一如既往,我行我素,仍生产豪华的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当1978年世界石油危机再度出现时,大型汽车的销售量大大下降,存货堆积如山,每天损失200万美元,使企业几乎破产,董事长不得不引咎辞职。后来,克莱斯勒董事会聘请福特公司的前任总经理艾柯卡来主持工作,在振兴企业的大会上,他指示调进一辆日本先进的丰田牌小号汽车,亲自带领职工用锤子把汽车砸得粉碎。艾柯卡说:“我们的汽车被丰田牌击败,全在于决策的失误。”原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也立即研制了小型省油汽车,销售量大增。

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产品必须适应变化着的市场需要。汽车制造业依赖于石油,石油的供应和价格变了,而克莱斯勒的生产方向没有随之改变,他的决策就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因而是错误的决策。错误的决策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使它在九个月中亏损7亿美元,“一步走错百步歪”,损失是巨大的。丰田牌汽车所以能击败克莱斯勒,并取而代之,就因为它生产的省油小型车,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市场的需要。任何企业的产品,如果在市场上不适销、不对路,产品质量再高也是没用的。

此外,程序化决策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按照重复出现的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这是西蒙对决策的一种分类。所谓程序化决策是指一些经常重复出现的决策,包括一些例行活动。

因为对于这样一些决策可以运用相对固定的程序、固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例行公事,因此称之为程序化决策。所谓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非重复出现或偶然出现的新的决策或非常规决策。由于这类决策不能按常规程序和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因此称为非程序化决策。

由于程序化决策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因此只要可能,管理工作在遵循科学决策原则的基础上,应尽量程序化。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难以估计的危机。在企业的生死存亡时刻,扭转败局的往往是策略的调整与方法的改变。

福特公司:迎合顾客需求重占市场

陷入困境

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由亨利·福特和11个股东用最初的28000美元共同创立。福特基于“为全世界大多数人造车”的理想,首创了工人日工资5美元/8小时的标准(之前是2.34美元/9小时),造就了千千万万的有车阶级,亨利·福特也被尊称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在1999年的世纪末评选中,福特T型车被评为“世纪之车”,亨利·福特本人也获得了《财富》杂志“二十世纪企业家”的称号。

从1954-1964年的10年间,美国汽车工业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外国汽车从1955年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这些节油的进口微型汽车悄悄地改变了美国汽车工业的格局。许多美国著名汽车企业被迫收缩战线,终止了一些型号汽车的生产或被兼并甚至倒闭。

福特汽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眼看着日日亏损。

绝处逢生

为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以争夺顾客,美国汽车制造商向市场投入了多种型号的汽车。例如,1961年美国汽车市场上有350种车型,而1962年又增加到400种。消费者的偏好在不停地变化着,汽车制造商希望通过提供众多的车型来发现顾客究竟最喜爱什么。

在1960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他的成功被视为年轻一代的胜利,美国人更加推崇青春与朝气,认为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肯尼迪面对的是停滞的经济,他决心采取增加可支配收入的减税政策使美国的经济复苏。1963年,美国政府下调了汽车消费税,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顿时变得高涨起来。

由于开始时对肯尼迪政策持观望态度,投资者和消费者在1961年的表现并不踊跃。许多顾客仍持币观望,推迟了他们的购车计划。但很快,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得到了恢复和增强,1962年美国汽车市场顽强而有力地复苏起来。到1963年年初,美国汽车经销商的库存量已降至1957年以来的最低点。1963年是令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们兴奋的一年,全年汽车销量约700万辆。

1964年的经济状况更加令人乐观,可支配收入比起1962年上升了35%,而且信用卡开始流行起来,这大大促进了汽车的销售。另一个好消息是:美国拥有两辆汽车的家庭正在增加,1964年这样的双车家庭将达到70万户。

此时,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艾柯卡认识到,汽车既是代表成熟的标志,又是显示成熟的方式。因此,年轻人对汽车有着天然的迷恋。人口调查也表明,到1970年,美国20-24岁的人口增加54%,而巧一19岁的人口将增加41%。年轻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美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由于有了“爱迪塞尔”汽车的惨败,福特汽车已不太过分倚重市场调查作为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他们这一次在艾柯卡的领导下,进行了规模小但目标精的市场调查。

艾柯卡是汽车推销员出身,所以对顾客的需求有着惊人的敏感。他立即建议福特汽车公司迅速迎合年轻人市场,开发具有运动型跑车外观的新车型。福特汽车公司首先注意到年轻人市场在美国方兴未艾,肯尼迪总统带来的青春浪潮已席卷到美国的方方面面。许多中老年人也受到年轻人的兴趣及偏好的影响,积极地参加到年轻人的活动中去。

在设计过程中,福特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不断从顾客那里获得反馈,及时对顾客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为了确定新车的售价,福利汽车公司特地邀请了52对夫妇参观样车。当他们告诉这些夫妇新车售价为3500美元时,这些人给新车挑了一大堆毛病。但当他们改口说售价为2500美元时,顾客们则觉得该车风格独特,而且车厢空间宽敞舒适。

通过顾客们的反映,公司分析认为,由于年轻人市场中的许多消费者刚刚参加工作,收入有限,因此新型车必须便宜。艾柯卡提出的标准是:新车的价格不仅中等收入人可以轻易负担,而且低收入的年轻人也可以承受。此外,这种新车还必须有后座和后备厢,从而满足小家庭的需要。如果有可能的话,这种新车还要力争成为准备购买第二辆汽车家庭的首选车型。

通过找到问题的症结和顾客的反馈,福特汽车公司确定了自己发展的方向,信心也随之大增,他们计划在1964年销售20万辆这种新车。当年福特的“爱迪塞尔”的开发耗资2亿美元,市场调查历时10年之久。而福特推出的这款新车只用了6500万美元的开发费用。这主要是因为此款新车在许多方面采取了“拿来主义”,它是福特汽车公司许多成熟技术的混合体,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并吸引年轻人,这种新型车的基本配置型售价仅为2368美元。通过各种广告宣传手段,这一价格在美国家喻户晓,人们开始纷纷抢购。而福特汽车也开始走上一条繁盛的道路。

案例启示

福特公司为了提高新型车对顾客的吸引力,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特别为它准备了多种可选配置,从而使顾客尽可能地在基本车型上演变出更符合自己的偏好的个性化设计来,这样就为福特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结福特汽车的反败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要想彻底打开销路,必须摸透顾客的心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求廉的心理

人们在消费的实践活动中,都希望用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效用,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追求物美价廉是最常见的消费心理。买主在消费活动中,对商品价格的反应最为敏感,在同类以及同质量的商品中,消费者总会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

耐用的心理

这种消费心理讲究消费行为的实际效果,着重于消费品对消费者的实用价值。人们需要吃、喝、穿、住等,实际上绝大部分人是将其大部分精力放在获取这些基本必需品上的。购买行为也是为了满足这些实际的需要,消费者自然就讲求其实用价值。

安全的心理

这里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获取安全;二是避免不安全。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后,要求消费品在被消费过程中,不会给消费者本人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或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人们之所以要购买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或把钱存入银行,是因为他们想在年迈和困难时得到保障。

人们之所以要购买消防装置和防盗门锁,是因为害怕缺少这些东西可能会带来恶果,为了安全,宁愿在这方面投资。这种安全心理在家用电器、药品、卫生保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选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方便的心理

这种消费心理的特征是,把方便与否作为选择消费品的第一标准,以求尽可能在消费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们追求购买各种能给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带来方便的东西。洗衣机、吸尘器、自动洗碗机、饮料、半成品食物等,就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

此外,在方便的心理中,还包括要求商品有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

求新的心理

追求和使用新产品是消费者带有的普遍性的一种心理。在我们的生活消费中,某些新颖、先进的日用品,即使价格高一些,使用价值并不太大,人们也愿意购买;而陈旧、落后的消费品,即便价格低廉,也会无人问津。这种求新的欲望,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强烈。

求美的心理

美的东西一旦撞击到我们的神经和情感,就会使我们产生强烈的满足和快乐。美对人类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随着人们审美趣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求美心理也越来越明显和强烈。

自尊和表现自我的心理

人人都有自尊心,消费者也不例外。特别是生存性消费需要得到满足后,消费者更期望自己的消费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其他消费者的尊重。不论怎样,我们都有这种心理,喜欢听好话,受人恭维,从而觉得自己有成就,并通过某种消费形式予以表现。

追求“名牌”和仿效的心理

消费者对名牌产品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和信任感。他们总是认为买到名牌消费品才能保证使用期,提高消费效果。年轻的消费者更崇尚时髦,进而相互仿效。

猎奇的心理

这种心理的表现形式与众不同:奇特至上。这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奇特本身就是一种美;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

获取的心理

毫不隐讳地说,绝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占有欲。人拥有了财产才算是踏上了寻求人生安全的康庄大道。精明的推销员利用这种心理,通过产品的试用来推销产品。比如,一个买主已经试用了一台计算机或电子打字机一个多月,他就很难再舍得让人搬走了。他的占有欲会变得十分强烈,坚决要求把东西留下。

企业在决定扩张时,应采取试探性的投资策略,不要过早过快地将所有资源全部倾注到新商业投机活动中去,最好使用逐步升级的方式,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是否追加下一笔投资。

另外,企业还应对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如供不应求、供大于求、政府政策突然改变、不可抗力作用、竞争者突然出新等等)制定好应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