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21510900000016

第16章 生活起居——点滴累积的生活方式(1)

本部分导读:

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习惯,建立符合自身生物节律的活动规律,以保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是医学乃是养生专家所推崇的,也是我们现在人类所追求的,无论是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相当重要的,糖尿病患者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有规律的生活可以使相对枯燥的养病,尽可能变得丰富多彩;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本身也是病后康复的一部分,它至少能起到调节心理、活动形体等作用。

生活起居是指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娱乐方式、还有夫妻生活,因此千万不要轻视对其生活起居科学安排与照顾。本部分主要就日常生活细节如预防生活感染、怎么吹空调、注意天气变化、如何选择鞋子、不宜频繁戴隐形眼镜和使用手机以及不易在过高的水温中泡澡等生活细则,具体内容详见本部分章节。

患者要注意适量的饮水

如某些患者说:“我最近病情好多了,基本不喝水了。”也有人说糖尿病患者要限制饮水,尽量减少饮水量。还有的患者把饮水的多少来作为衡量病情轻重的一个指标。其实这些都是对多饮症状的一种误解。

多饮与多食所造成的结果完全不一样,要将两者区别对待。糖尿病患者多饮的症状是怎样产生的。大家知道,人体的葡萄糖浓度起一个阀门的作用,当血中葡萄糖浓度低于8.9毫摩尔/升时,这个阀门是关当血中葡萄糖浓度超过8.9毫摩尔/升时,这个阀门就会开启,使葡萄糖进入尿中,产生而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会产生一种渗透性利尿作用,使体内的水分跟随尿糖一起地排出体外。由于体内水分过度丢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使患者产生口渴的感觉,就需要通过多饮水来补充丢失的水分,来缓解口渴的症状。由此可见,多饮水实际上是对体内失水的一种补充,而且还有改善血液运输功能、促进循环、加快代谢及清除酮体等作用,是对人体失水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不但不应限制,还应鼓励多饮水。

也许有人会问:多食也是对尿糖排出过多的一种补充,为什么又要限制饮食呢?这就要从它所引起的机体反应及达到的效果来分析了。

糖尿病患者如果进食过多,会使糖分的吸收增多,血糖浓度增高,而胰岛素又不能及时有效地分泌,糖不能被利用,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尿中排出的糖更多,同时使胰岛负担进一步加重,造成恶性循环。而多饮水不但不会使血糖进一步升高,反而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糖,同时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脑梗梗死等并发症的出现有很大的好处。可见多饮与多食引起的代谢改变是完全不同,虽然它们作为糖尿病的症状经常同时出现,但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要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

也有人也许还会问:既然多饮是对体内水分过度丢失的一种补充,那么我不渴就是体内部缺水,可以不喝水了吧?这种说法也要分析一下。

我们知道,体内缺水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口渴症状,轻度的缺水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口渴中枢受到长时间的刺激,其敏感性会减弱,对体内缺水的感觉性下降,即使体内缺水也没有口渴的感觉。再如老年人因为口渴中枢不敏感,体内缺水也很少有口渴感,所以无口渴感,适当饮水也是对身体有益的。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及血甘油三酯等脂质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微小血管淤积等问题是存在的。这一方面需要积极地降血糖,另一方面,降低血液黏稠度,稀释血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饮水是既简便又有益,而且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对于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和一些水。

三“严”良语

糖尿病患者喝正常人五种开水不能喝:

1.久煮开水不能喝。

2.久放的开水不能喝。

3.反复煮沸的开水不能喝。

4.隔夜的开水不能喝。

5.蒸食物用的开水不能喝。

糖尿病要养成排便的习惯

一个人吃进的东西,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残渣从****爽快地排除体外,这就是胃肠道功能良好的表现。食物通过消化与吸收后,废料由肠道排出体外,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成形,排便时无痛苦。如果病人缺少活动,肠蠕动减弱,食物中缺少水分及粗纤维、生活无规律等,就会引起大便干燥、坚硬和排便不畅。有的人排便的次数、时间和粪便的性状基本固定、这就是所谓的排便习惯。为此,糖尿病患者要养成每天定时进食,定时排便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素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烈性酒。

2.每天定时排便,可有意识地安排在清晨起床后或是饭后,逐渐形成规律。

3.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不要一边大便,一边看书或是吸烟。

5.注意****清洁、干燥、便后用温水清洗。若有必要用温水或是1:5000********溶液坐浴,每次15~20分钟,水温以40~50摄氏度为佳。

6.即使没有便意,也应准时入厕。

7.排便时,用手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使粪便顺利排出体外。

三“严”良语

有便秘,血糖就难以控制

便秘能够使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降糖药物吸收降低;由于便秘,患者思想负担沉重,情绪恶化,睡眠不好,这些都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难以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十分重要。

糖尿病患者预防生活感染

通常,糖尿病患者预防皮肤感染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所以预防感染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常几个常见的预防感染的部位主要是:

1.手部

保持双手的清洁卫生,最好用温合的油剂或润肤乳液涂抹,以润滑保护手部。

2.身体的皮肤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时要适当的按摩皮肤,以促进皮肤良好的血液循环。

(2)勿用尖指甲去搔痒,以免抓伤或擦伤皮肤。

(3)洗澡时宜选用中性香皂,若皮肤过于干燥,最好不用肥皂,并用润滑剂涂抹。

(4)皮肤如有外伤或红肿等感染现象时,不可自己胡乱用药,应请教医师做相关的处理。

3.口腔卫生

(1)每日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使用软毛牙刷,牙膏和牙线,饭后要漱口。

(2)注意预防口腔疾病。仔细检查牙龈,寻找发炎组织。如有牙疼,牙龈出血,不合适的假牙或口腔疼痛等症状,应求医诊治。

4.会阴部

(1)选择易通风散热的内衣裤。

(2)不穿脏污的内衣裤。

(3)每次小便后,以温水清洗会阴。

(4)擦拭会阴部时,要养成由身前往后擦的习惯。

5.足部护理

足部护理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可参见足部护理的章节。

6.泌尿道感染的预防

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有尿意时应立即上厕所,不要憋尿。

保持身体的清洁。

增加水分的摄取,每日至少喝2000毫升的水。

药物,饮食及运动要相互配合。

若有尿频或尿痛等现象时,应求医诊治。

专家答疑:

Q: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预防感染?

A:糖尿病患者预防感染的目的主要在于:

1.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偏高,控制不良时会减弱抵抗感染的能力,因此容易发生感染。

2.有神经病变者,对压力,温度与疼痛等感觉变得迟钝,很容易造成伤害。

3.有血管病变者,因身体各部血液供应不足,以致伤口愈合迟缓,最后导致溃疡,感染甚至坏掉,甚或需截肢才能解决问题。

外出、旅游五件事

日常生活或社交办事的时候,我们都可能需要外出,那么糖尿病患者一般外出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随身带好降糖药物,特别是I型糖尿病患者应带好胰岛素、胰岛素注射器、针头、酒精棉球及尿糖试纸或小型血糖测定仪,千万别忘了按时服药或打针以及注射用具的消毒。

2.别忘了及时加餐;一般外出,特别是当爬山、游玩、长途旅行等活动量较大时,主食量要适当加大些。

3.注意劳逸结合,外出时比较劳累,要注意忙中偷闲,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随身携带一些水果糖、饼干之类的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5.最好随身携带一张疾病卡片,以备在发生低血糖昏迷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急用,别人一经发现这张卡片,就可以做一些简单处置并送医院急救,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

三“严”良语

长途飞机旅行应该注意:

1.多饮水。

2.随身携带医生的处方。

3.提前到达机场。

4.询问飞行公司药品携带的有关规定。

患者不宜多吹空调或风扇

糖尿病可使机体内许多器官物质代谢失调,体质变弱,抵抗力变差,而高血糖又有利于细菌或病毒的繁殖,生理组织对外来刺激反应能力下降,容易招致感染。夏季室内开空调,一方面室内空气不易流通,另一方面寒冷刺激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在胰岛素分泌正常的情况下促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以产热。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致使血糖升高,身体产热不够,耐寒能力下降。本身抵抗力就差,易患感冒,室内空气又不好,更易引发感冒。

1.刚刚劳动或运动完毕、大汗淋漓的时候,不要马上吹电风扇或空调。当出汗不止时,可以充分散发出体内多余的热量。这时如果贪图一时凉爽,用电风扇直接猛吹,会使温度骤降,毛孔闭塞,容易导致伤风感冒。

2.糖尿病患者的虚弱多病,在使用电风扇或空调时应尽量避免近距离、高速挡的单向风,以不定向的中低速风为宜。

3.不要在睡眠时使用无定时装置的电风扇或空调,即使有定时装置,也要注意吹风时间不要过久。因为在睡眠状态中一旦吹风过久,就易着凉。尤其开着空调睡觉时更易着凉,使病情加重,升高血糖,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故糖尿病患者夏季应远离空调。

三“严”良语

少吹空调,避免感冒

感冒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压力,它会影响血糖值的变化,由于感染发烧及缺乏运动,即使进食少,血糖仍然会升高,故不可停药,有时甚至应增加药量,并尽快就医,勿自行处理,所以除了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更应注意身体的保养。

糖尿病患者要关注天气状况

糖尿病的病情变化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表现在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往往在冬季容易加重,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是什么原因呢?

医学家们通过较长时期的细心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天气突然变冷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它能够促进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抑制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本来血中就相对或绝对不足的胰岛素水平显得更低,从而使患者血糖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不易控制。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糖尿病患者缺乏胰岛素,肌肉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身体产热不足,患者不耐严寒,加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在冬季遇气温下降时,常易患感冒,也可导致病情反复加重,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诱发酮症酸中毒。寒冷还可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这是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重要诱因。寒冷也容易出现冻伤,发生糖尿病足。尽管在冬季,当气温变化不大时,患者也可以逐渐适应,使病情相对稳定些。

那么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做到在冬季保持病情的稳定呢?

1.在寒流袭击,天气突然变冷时,应尽可能多待在家中。如外出,可通过适当增加饮食量使机体产热增多,增加衣着而保暖,减少热能散失,从而避免寒冷对肌体造成的影响,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

2.要注意适当调整降糖药物,适当加量以增加机体胰岛素分泌及增强体内胰岛素浓度及敏感性,更好地对抗肾上腺素的过多分泌带来的影响,使病情稳定。

3.特别强调患者病情平稳时的血糖调节及体育锻炼,尽可能通过各种措施使患者平时血糖就稳定在理想水平,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加强锻炼身体,患者可从深秋开始坚持适当户外运动,舒筋活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及抗寒能力。

只要严格做到了以上三点,相信糖尿病患者在冬季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过分炎热的天气同样会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稳定,这时也应注意监测血糖,补充足够的水分和注意电解质平衡。所以糖尿病患者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对于病情的稳定有很大的好处。

三“严”良语

天气变化对血糖影响很大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患者就会对天气变化的抵抗力下降,在气温发生变化时,患者很容易发生感冒或其他疾病,这些继发疾病和糖尿病互相影响,就会使糖尿病的血糖难以控制,继发疾病也就相应的不易治愈。

糖尿病患者不宜冻着过秋

一直以来,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也就是说:在秋凉时不可马上增加衣服,以锻炼自己的御寒能力,为适应寒冷的冬季作准备。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不宜马上减少衣服以免受寒。

这本是人们适应自然气候的一种作法,但糖尿病患者较具特殊性,应随时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这是因为长期或间断的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抑制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机体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