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21510900000022

第22章 心理调节——与患者进行心理对话(1)

本部分导读: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正常人尚面临着许多压力,作为患者,糖尿病患者就面临更多潜在的压力。

人承受压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长期感觉压力过大,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到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如果经常出现急躁、发怒、悲观、消沉、恐惧等不良情绪,反而有可能使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控,便是很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注意患者的身心病变,才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攻关,才能够开相应的心理处方。为了让自己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抛弃完美主义;有烦恼时,要及时向家人、朋友诉说,不要过分忍耐;适当调节工作计划,尽量使自身的生活节奏慢慢适应工作;在工作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深呼吸、伸展活动等,进行短暂的休息,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保证充足的睡眠。

这些都是心理调节的方法,本部分特色精神疗法具体内容详见以下章节。

糖尿病患者身心病变的信息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以至为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承受各种化验检查,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对患者有致残的危险和生命的危险,易出现心身病变,而引起以下临床症状:

1.素质柔弱。由于基因缺陷或基因变异加上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易于发生糖尿病,而一旦得病,由于体质虚弱、抵抗能力不足,机体对外来刺激的应激能力降低,患者心理容纳量和承受能力不足,所以在躯体病变的同时,也同样会表现出一些心理情感方面的异常。

2.紧张不安。焦虑,抑郁,悲观,对疾病的预后失去信心而产生失望、空虚、烦恼、痛苦,情绪不安等。

3.产生不自主和恐惧症。如心慌,心悸,失眠,幻想,虚弱,不能积极工作和生活,精神和体力日益衰弱,发生社会适应障碍等。

4.产生疑虚状态。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有较多的疑病性诉说等。

5.七情所伤。在正常的情况下,七情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什么病变。但是内外环境的刺激引起的七情太过;或者是刺激过大过强,超过正常限度;或者是刺激时间过久,长期不断地刺激,就会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种种变化,以及相应的大喜、大怒、忧愁、焦虑不安等不正常的情绪活动和心理变化。糖尿病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体质柔弱、脏腑功能不足、心理承受力和容纳量不足,对内外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降,一旦遇到突发的生活事件或环境的突然改变或愿望受挫等应激情况,个体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排解,容易引起心理创伤和不正常的心理冲突,而表现出相应的轻重不同的心理情感的异常。

6.产生求治心切,迫切希望得到名医的治疗,有“灵丹妙药”达到“药到病除”之效。

专家答疑:

Q: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身疗法重要吗?

A:心身医学是通过研究心理、社会等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心身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心理素质、机体、社会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心理发挥主导作用,所以心身医学是新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心身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患者心理障碍、社会紧张刺激,获得自身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忧郁,解除思想顾虑、焦虑等精神状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心理平衡。所以,为了使糖尿病患者由于精神情绪障碍而引起血糖升高,以致诱发糖尿病酮症、酮症中毒在临床中屡见不鲜。为了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疗效,必须取得患者自觉密切的配合,达到心理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对糖尿病患者攻“关”心术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解是很关键的一环,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人的情绪就是一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

例如,人在恐怖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身体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将身体各部分积极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如果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等负面情绪,就会抑制胃肠的运动,从而影响消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情绪消极、低落或是长期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只有保持乐观的情绪,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应该主动摆脱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患者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憋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从而变换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弛。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患者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患者会发觉,这将使患者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控制。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要提高道德修养,要树立远大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总之,养成长期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习惯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能够有效避免肥胖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健康旗帜”

糖尿病患者常见消极的性格类型:

1.悲观型。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胸烦闷,心悸失眠,易惊多梦,食欲减退,双目呆滞无神,悲伤易哭,甚至不食不睡。

2.恚怒型。临床特点是:急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口苦,胸闷胁痛,头晕头胀,每因生气后而病情明显加重。

3.忧思型。临床特征为“忧愁思虑,愁容满面,胸闷气短,善太息,失眠多梦,纳食不香。

4.气郁型。临床表现为:情绪不宁,胸膈满闷,两胁胀痛,痛无定处,嗳气不舒,纳食不香,对治好病信心不足,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也不能很好地配合,因而一般不易有效地控制病情。

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

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的确会给人带来一系列情感上的影响,如恐惧、悲伤等。你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糖尿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并不是宣判死刑。糖尿病对你来说,可能是伴随终生的一种挑战,另一方面它也是你必须承受的负担。

许多人试图掩盖自己的消极情绪。但实际上,悲伤、愤怒或失望等情绪有时也是人之本性。我们不可能只知道快乐而不知道忧伤。糖尿病患者应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并接受它们,一旦你超脱了各种消极的情绪之外并开始审视它们时,你就会找出对付它们的策略,从而帮助你渡过这段最困难的时光。勇敢地面对人生。

人在受到重大打击后的最初反应通常就是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我们的大脑首先会让我们确信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以便腾出时间来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这种现象就是“否认”,即我们假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否认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但长时间拒绝接受身患糖尿病这一现实,就会延误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有许多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患上了糖尿病。是的,这是不公平的。虽然你没有做任何坏事而理应受到这样的惩罚。父母常常为孩子患上糖尿病而充满内疚,但父母也不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你应该从自己身上或其他方面寻找原因,要知道“否认”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正常反应,时间应该让我们认识到糖尿病的现状:它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是能够治疗的疾病。治疗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拒绝、愤怒与悲伤等情绪反应都是糖尿病患者的正常反应,就像生命的变化过程和糖尿病的变化过程一样,这些情绪反应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有时,你要树立一种信心,确信自己的病与别人的病不一样,相信自己有战胜疾病的能力。

克服低落的情绪

有人认为,糖尿病更容易因情绪低落而发生抑郁症。这种观点是否适合你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因为每一个人,无论你是正常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都会有情绪低落、忧郁和失望的时候,只是当这种状态持续过长时间时,就会转变成忧郁症。

患上了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有时你很难使自己心情愉快,甚至你常有自暴自弃的念头。自己和健康人不同这一观点常使一些青年患者非常痛苦。其实,你应该知道,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不幸和挫折,为什么只有你不能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呢?

对付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你认为花多大精力来照顾自己的糖尿病才值得?你如何显示自己对糖尿病保健工作的重视?如果你对自己的疾病非常重视的话,你身边的人就会以相同的方式重视你和帮助你。相反如果你对自己的糖尿病听之任之,那么原本关心你的人渐渐地也会变得和你一样。因此,当你现在想测血糖或注射胰岛素时,那就尽管去做吧,不用担心别人会因此而多等你一会。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可能会有因为永无尽头的自我护理工作而感到心灰意冷的时候,当你按计划控制饮食、很有规律的坚持运动,按规定剂量注射胰岛素之后,血糖却没有像你所期望的那样降下来时,你会有一种被欺骗了的感觉。你需要找人倾述诉心中的苦恼,此时如果有人能坐下来仔细倾听你的心声,就是对你最大的安慰和帮助。

如果你长期把自己的各种情绪变化憋在心中而不说出来,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抑郁症。因此经常找关心你的朋友和亲人聊天应该是你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需要这方面更多的帮助,就应该去找心理健康医生咨询。

糖尿病患者常会担心自己将成为家庭的负担,常会担心自己会给整个家庭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当你垂头丧气的时候一定要鼓起勇气,记住,不论你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人,你永远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家人永远都需要你。

三”严“良语

如果你是一位患了糖尿病的父亲或母亲,一定要记住,你对糖尿病的态度将会影响到孩子今后如何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挑战。如果你采取消极态度,它们也会这样;如果采取自信积极的态度,它们也会有积极自信的人生。这条原则对有糖尿病孩子的父母同样适合。

糖尿病精神疗法

所谓心理治疗,就是精神疗法,是对患者进行开导、劝慰、说服和鼓励,通过语言及其他万形式来影响病友的情绪,使其病情得以改善。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均与患者的精,三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患病之后,心理状态都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特别是糖尿病又不能治言有情易反复,使得糖尿病患者的精神或心理状态变得十分复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惧焦虑不安甚至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治疗往往不易奏效,必须配合心理疗法。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有“三多一少”症状的同时,还常表现为情绪焦虑、躁动不安,单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但配合静志安神、清心养神的心理疗法,静养与服药共济,可收到较好疗效。关于静志安神的具体做法,元代《寿亲养老新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指出”善养生调治者,一者夕言语养内气,二者戒****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慎怒养肝气,下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