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21510900000023

第23章 心理调节——与患者进行心理对话(2)

“健康旗帜”

糖尿病患者不宜嫉妒

嫉妒是一种痛苦难堪的情绪反映。它包括怨恨、愤怒、沮丧、羡慕和力所不及等多种感情因素。它能使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多,并易引起人体免疫机能紊乱、大脑功能失调、抗病能力减弱,从而使糖尿病加重,以及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故糖尿病患者要克服妒忌之心,加强个人修养。

糖尿病vs抑郁症

众多专家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抑郁症。这是什么原因么?

1.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的原因: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的波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根治,再加上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抑郁症。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慢性并发症,进一步带来身心痛苦和生活不便。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使脑内5一羟色胺水平下降,可能与抑郁症有关。

糖尿病的治疗往往要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限制患者的生活自由。

患糖尿病后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经济负担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而抑郁症又会加重糖尿病,形成恶性循环。

2.抑郁症的通常表现:患者最初陈述的表现常为躯体症状,如疲劳、疼痛、失眠、早醒。如果进一步询问将揭示心情压抑或兴趣丧失。主要有:

心境低落或悲伤,失去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能力。

遇事优柔寡断。

有自我封闭倾向,不善结交朋友。

反复思索生存的有用性和无效性。归纳起来是“三少”:思维缓慢、情绪低落、行为减少;“五无”:无趣、无助、无能、无望、无价值。

3.抑郁症的治疗:

治疗原发病。

在不健康思维和抑郁症早期,一般采取心理治疗。

目前常用百优解20毫克(片)/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决定使用时间和停药。

三“严”良语

一般说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性忧郁症的方法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具体做法是:

1.患者要学会精神调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

2.医生对病人要多疏导,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

3.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应及时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必要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

糖友患者的心理调节处方

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实,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将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1.怀疑和否认心理患病

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怀疑的态度,怀疑医生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或自认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儿,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心理处方:这一阶段心理疏导十分关键,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接受现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景望,耐心细致龙介绍有关糖尿有的知识、高血糖的危害性和不及时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帮之他们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改变对疾病怀疑、拒绝治疗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2.失望和无助感

患者一呈袄确诊,将终身依赖外源胰里索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危三三合的代谢紊乱。青少年处于学业、创业、恋爱的大好时光,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他们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与自由,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低落,整日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认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怒的情绪针对父母。

心理处方:对此类患者要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并且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3.焦虑恐惧心理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许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关心,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

心理处方: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了解焦虑、恐惧产生的原因,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给患者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如何选择和控制食物,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转移其消极心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正确对待生活,从而缓解心理障碍。

4.自责自罪心理

患者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

心理处方:让患者了解目前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

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心理处方:对这类患者首先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取得其信赖,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自杀念头存在期间,严防患者的自杀行为。

专家答疑:

Q:糖尿病患者容易走哪些心理误区?

A:通常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走进八大心理误区,所以要十分注意:

1.悲观失望。认为糖尿病是不可治愈的,以致心情过分紧张,情绪极不稳定,每日唉声叹气,惶惶不可终日。殊不知这种心理状态,将会影响血糖的下降和稳定,对病情非常不利。

2.惧怕活动。每日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不愿动弹。由于活动少,热量消耗也随之减少,这样会促使血糖升高。

3.吃得越少越好。不少糖尿病人以为饥饿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而进食很少,终日处于饥饿状态。殊不知每日摄取的食物过少,总热量不够,则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会造成乏力、日益消瘦、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性疾病也会随之增加。

4.主食越少越好的想法。认为主食为淀粉,是产生血糖升高的原因,因而限主食,采用多油脂,烹饪时放大量油类来防止饥饿,有的靠吃花生米、瓜子、糕点、水果等“零食”充饥。而忽视了过多食用油脂、花生、瓜子、水果等都会导致血糖难以控制。

5.控制喝水。不少病人为了减少多尿,即使口渴也不敢喝水,而没有认识到糖尿病是由于血糖高,必然引起口渴,需要喝水。多尿并不是因为喝水过多所致,而是由于尿中含有高浓度糖,引起渗透性利尿之故。如果限制喝水,将会引起血渗透性升高,严重者会发生高渗性昏迷,是非常危险的。

6.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些人有两种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过去生活苦,没有好吃好穿,如今生活改善了,应该享享福,不吃不值得;另一种,则认为糖尿病反正不能根治,终身控制饮食不合算,抱着破罐子破摔,享受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

7.对治疗缺乏信心。服药难以坚持,既不按量,也不按时,没有规律,造成血糖不稳定,于是又失去了治疗的信心。

8.惧怕胰岛素。部分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因而有恐惧心理,拒绝接受胰岛素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心理疗法四大类型

心理治疗,也就是精神疗法,主要是指医生在给病人就诊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开导、劝慰、说服和鼓励,通过运用心理学常识,帮助病人解除病痛、减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同时还通过其他形式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其病情得以改善。常用的心理疗法列举如下:

五音疗法

五音也属于周易和中医理论的一部分。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五音入五脏,用于调整内脏阴阳平衡,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古代和现代都有明确记载。

每一个糖尿病患者,他的内脏阴阳肯定不平衡,如让中医诊断一下确诊某内脏是阴盛还是阳衰,这样利用五音进行调整内脏阴阳,以达到治病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钢琴把12345,五音弹击,分别将五音录进录音机内,各音各录30分钟。1音代表肝,2音代表心,3音代表脾,4音代表肺,5音代表肾。如肝虚,则每天听1音30分钟,如心虚则听2音30分以下类推,这样如连续用一个月之后,血糖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五色疗法

利用易经和中医理论结合之法,即五色入五脏法:如红色入心经,黄色入脾胃之经,青色入肝经,白色入肺经,黑色入肾经的理论。当患者患病时,让中医确定内脏虚实寒热。然后用带颜色的衣服辅助治疗。如一糖尿病患者被中医确诊为脾胃虚寒型,则可穿红色衣服或黄色衣服,如属肝火旺盛;则可穿白色的衣服,因白色属金,有金克木之意,经过上千例患者试验,此法作为辅助治疗,明显提高疗效。

冥想疗法

根据一个日本医生的经验,冥想疗法就是借助意识的想象力,调动人体生物信息磁场,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祛除疾病。人意识的想象力是有能量的,具有能动性,为阳;身体有形有质,为阴。当一个人进入冥想状态时,就调动了具有平衡阴阳能量的信息场,这样幻想的信息可使身体产生新的太极裂象,具体来讲,就是身体产生全新的,更适合于自身的能量排列和组合,那种能调节阴阳的能量是不显特性的,是中性的,为非空之空,为无极。

具体糖尿病患者的冥想疗法很简单,患者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打坐或散步均可,把思想不愉快趁事情忘掉,想一生中最愉快的事情,这样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吗啡,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整人体内分泌,可增加胰岛B细胞,其结果,一个靠胰岛素维持生命的患者,一个月后,竟然奇迹般的丢掉胰岛素,仅靠饮食调节,稳定了病情。

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指个人借助于反映心理生理状态客观资料的监护仪器,逐步锻炼使患者自己对血压、心率或皮肤温度等生理变化能够直接感受,然后根据这些躯体信息的反馈作用,觉察并不断纠正体内的不良生理活动。当个人学会能够完全按照对认识、知觉和情感反映来直接觉察体内生理变化和作出反应时,就可以逐渐不需要监测仪器帮助。自身建立一个“生物控制回路”:下丘脑——垂体激素轴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反应——对体内变化直接觉察——激活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而导致认识、知觉和情感的反应到下丘脑。这种采用操作学习原理的生物反馈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因紧张刺激而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让身体各部放松,使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肢体血管病变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三“严”良语

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采取“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原则,这就是说:一方面要劝导患者保持思想乐观、情绪稳定、心理平衡、处事冷静、待人宽厚;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引起病情波动的主要原因,并给予及时纠正,尽快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