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21511400000023

第23章 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1)

1、人心不足蛇吞象

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把欲望叫做“道”,称它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主宰人类一切活动的本源。

人被欲望控制着,人是欲望的奴隶。

人们常说“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大体上都是说人心的无足和欲壑的难填。永不满足的官欲,强烈的权欲,虚伪的阔欲,贪婪的财欲,淫邪的****,都是十分危险的东西,如果任其泛滥,势必招惹大祸。

俄国作家普希金在《渔夫和金鱼》中描写了一个欲望无底洞的老太婆。她不断地提出丈夫满足不了的要求。越是企图满足,其胃口亦就越加增大。欲望之心永远不满足,结果弄得一无所有。

如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的年代,人人都想地位比别人高,钱比别人多,名气比别人大,活得比别人潇洒。同时又是一个欲望泛滥的年代,诱惑人们的东西特别多。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亦不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身体上都像是注射了兴奋剂似的,唯上是尊,唯我是本,唯利是图,为名所累,为情所困,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打破了自身原有的平衡。

社会上有些人,往往被欲望驱使,最后堕落成罪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他们中间,有人调用公款去炒股、炒房地产,赚了归自己,亏了推给企业,以致大批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了私人的腰包。有人沉溺于赌博,其情绪制约系统已根本不起作用,赢了还想赢,小输想保本,大输想翻本,周而复始,恶性循环,结果是越赌越输,贪婪的结果是失去大量的赌资,越赌胆越大,越贪心越黑,贪婪使情绪制约机制崩溃,也使个人的人生之路走到了尽头。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每个人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己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读起来耐人寻味。

在很遥远的古代,有一头健壮威武的牛,发现了一处非常好的草场——在群山环抱中有一小片草原,草长得细嫩茂密,还有一条清凉的小河从草场中间流过,周围的群山又正好挡住了风雨的侵袭。这头牛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可以不必再到处跑着找草场了,这片草场足可以自己享受一辈子。就在这头牛万分兴奋的时候,不知从哪儿跑过来一只小绵羊,在那安详地享受着这片嫩绿的青草。那头牛看到小绵羊也来吃草,就气势汹汹地跑了过去,大声吼道:“这是我的草场,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给我滚出去!”小绵羊抬起头,看到这头健壮的牛,便和气地说:“牛老兄,你说这是你的草场,你有什么可以证明吗?”牛气愤地说:“你等着,我这就找证人去。”这头牛飞一样地跑到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非常有礼貌地对这家主人说:“请你上山为我作证好吗?我要成为那片草场的主人。要把小羊和其他动物赶走。”这家主人想了想,说:“我可以为你证明草场是你的,但你也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必须牵着你去并且再牵着你回来,为了证明你答应我的条件,我要给你栓上绳子……”为了拥有那片美丽富饶的草场,这头牛爽快地答应了主人的要求。

主人给牛鼻子栓上了绳子,牵着牛来到了那片美丽的草场,他为牛作证,草场是属于这头牛的。善良诚实的小绵羊和其他小动物相信了这个人的话,它们就从此再也不到这片草场吃草了,这头牛真的成为了那片草地的主人,不过,给牛作证的人再也没有给牛解去绳子,所以这头牛就每天都被牵着去耕地、犁田……只有主人家没有活干的时候,这头牛才能到那片属于它的草场上吃草和饮水……

那头想独霸草场的牛成为了人的奴隶,从此它的子孙们也成为了人的奴隶,而小绵羊们至今仍快乐和自由地活着……

读罢,不禁使人掩卷沉思。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许多人,就像那头牛因贪欲太多,而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命中美好的一切,而成为欲望的奴隶,成为职位的奴隶、成为钱财的奴隶呢?

其实,人之求利,是在情理之中。然而,由于许多贪婪的欲望有一种更大的机会,如拥有了某项权力,尝到了因这种权力带来的甜头就想无本万利,甚至不断采用不合情理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古代印度一位国王有一天带着卫队上山打猎,被卫队打伤的一只小兔子逃到山里寺院的老方丈跟前,卫兵追来问老者看见小兔子没有,老者说:“不见兔子,但见你的国王是我的奴隶的奴隶。”卫兵大怒,要杀老者,正好国王赶到对老者说:“你知罪吗?”老者说:“你确实是我的奴隶的奴隶。”国王问:“你奴隶是谁?”老者说:“我以前给欲望当奴隶,现在寺院明了是非,再不给欲望当奴隶了,我可以指挥欲望,欲望变成了我的奴隶,你是国王却充满了欲望,连一只小兔子都不放过,你是听欲望的指挥,变成欲望的奴隶,所以你是我的奴隶的奴隶。”国王听了恍然大悟,不再追杀小兔子,虚心接受指教,拜老者为师,把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

老者的话制止了国王的贪婪行动,使国王明白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如想防止贪婪的欲望,需要每个人不断提高平日修养,控制自制力。其中拥有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该努力的努力了,该尽力的尽力了,该付出的付出了,于别人于自己,无怨无悔,心地坦荡。宠辱不惊,信步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闲看天外云卷云舒。

2、欲望的尽头还是欲望

欲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但都有所不同,人有活着的欲望,有要饭吃要衣穿要房住的欲望,美好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它激励人们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去得到满足。不可否认,一点欲望都不存在的人是没有的,欲望也确实很难抵挡,欲望的尽头还是欲望。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可怜的乞丐带着个破旧的钱包,挨家挨户地乞讨。他一面抱怨自己命苦,一面嘀咕那些住在高楼大厦、腰缠万贯者往往贪得无厌,以至亏掉老本。

“你瞧瞧这一家,从前的主人以前经营有方,积聚了不少财产,原本可以享用不尽的,可是他不知道适可而止,非要组织船队出海,想赚取更多的钱,结果船遇难了,一切都沉入海底,一切都化为乌有了,唉!”

“这一家也差不多,以前的主人承包时偷税漏税,获利百万,他还嫌少,使出浑身解数去投机,结果破产了。反正这种例子多得是,这种人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这时有个声音出现在他耳朵里:“听着,打开你的钱包,我将给你大笔金元,但是有个条件,凡是装在钱包里的是金元,若是掉在地上就马上变成尘土,千万谨慎,我是说到做到的,你的钱包已经旧了,别装得太多,免得受不了。”

“够了吗?”

“不够!”

“钱包能承受得住吗?”

“不用担心,可以的。”

“你已经富有的像你看到的那些商主一样多了,够了吗?”

“再添一点儿吧。”

刹那间,钱包裂开了,所有的金元掉在地上,一下子全变成了尘土。幸运之神也不见了,乞丐手里只剩下一个破钱包,他还是一无所有。

其实,那个乞丐如果懂得适可而止的话,他已经是个百万富翁了,只可惜他跟他口中那些商人没有什么差别,他并没有考虑他的钱包已经旧到承受不了那些金元的重量了,过多的欲望导致最后一无所获。

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说过:“如果你一直不满,那么你即使拥有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权力、地位、名利、金钱、美色等欲望都会使我们走进死胡同,而忘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比如,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说‘活得很累’。静下心来分析,其实是欲望过火的‘心累’,是被各种欲望折磨的。表现为做事的时候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考虑得更多的是上级是否满意、自己的表现是否被认可,等等。这些实际上是计较个人的得失,是自己的控制欲能否满足的表现,而没有去考虑是否符合内心的价值取向,一味去迎合别人,能不累吗?!”

从前,在巴勒斯坦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决定一起到遥远的耶路撒冷去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发誓不达耶路撒冷朝拜决不返家。

两教徒一路走啊走,走了半个月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老者,老者看到这两位如此友好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耶路撒冷还有十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而在分手前,我要送你们一个礼物!”

“什么礼物?”两个教徒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

“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马上就会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老者掠着胡须说。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知道我想要什么,但我先不要讲,要不就吃亏了,他就可以得到双倍的礼物!不行!”

另一个教徒也想:“我怎么可以先讲呢?让我的朋友得到双倍的礼物。”

于是两位教徒开始客气起来。

“你先讲吧!”

“你比较年长,还是你先讲吧!”

“不,应该是你先讲。

两个教徒彼此客套地推来推去,推到最后两人不耐烦。

气氛也变了。

“你先讲嘛!”

“为什么要我先讲,我才不要。”

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地说:“喂,你真是不知好歹,你再不许愿的话,我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个人听了,没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恐吓自己!于是想:“你对我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意。”

于是,他狠下心来说:“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立刻瞎掉。”很快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只眼睛瞎了。

其实,许愿原本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两位好朋友可以互相共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妒忌使原本的祝福变成了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本可以双赢变成双输。

事实上,人们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使自己不满足,甚至讨厌别人所拥有的一切,或者嫉妒别人,以致心里忧愁,不平衡,因而导致心理扭曲。

《老子》曾经说过: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的,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的,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的。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通俗一点说,就是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欲焚身。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多数人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拥有的权力、名利和掌控的金钱,仿佛亿万富翁是最成功的楷模。现实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人:今天吃饱了,明天就想着山珍海味;今天穿暖了,明天就想着穿金戴银;今天当了科级干部,明天就想处级干部……总是不满足,总是希望得到的更多更好。所有这些,其实都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欲望的轨道,过多的欲望只会让自己活得越来越累。

3、做人有野心,但不要有贪心

野心是什么?野心就是目标,就是理想,就是梦想,就是行动的动力!试看天下财富英雄,人间奇才,无一不是野心家。没有野心,就没有成功。

翻开中外历史,“野心家”大有其人。军事天才拿破仑在军事院校就读时,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狂想要吞并整个欧洲,由此可见他的勃勃野心非同一般。在军事院校期间,拿破仑对自己定位很高,高标准,严要求,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做了一名炮兵,开始了他的霸业之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一位大“野心家”,他扬言大地是他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他的铁骑,最后终于造就了成吉思汗时代。

纵观历史,拿破仑、成吉思汗,等等,一大批具有“野心”的人物,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因此做人要有点“野心”,要有野心家的思想,要有为富者的心态、形象。当然有野心并不代表你可以胡作非为,野心也是有一定的度,野心过头了就变成贪心了。

培根说:“野心有如胆汁,它是一种令人积极、认真、敏捷、好运的体液——假如它不受到阻止的话,但假如它受了阻止,不能自由发展的时候,它就要变为焦躁,从而成为恶毒的了。”这个恶毒便是“贪心”。

有道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什么都不愿放弃,而且得陇望蜀,不知满足,结果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在很久以前,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谷中有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往下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奇异的是,山泉不知从哪儿冲来黄澄澄的金砂,填满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山泉水,偶然发现了清冽泉水中闪闪的金砂。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岭砍柴。过个十天半月的,他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人们都感到蹊跷,不知老汉交上了啥财运。老汉对这天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老汉的儿子跟踪窥视,终于发现了他父亲的秘密。他在认真看了看窄窄的石缝、细细的山泉,还有浅浅的小坑后,埋怨他父亲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于是老汉的儿子向老汉建议,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是能冲来更多的金砂吗?老汉想了想,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