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21511400000022

第22章 做人一定要有底线(3)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这是一个笑话,但却折射出不知足的可怕之处,它不仅摧毁了有形的东西,而且搅乱了人的内心世界。做人的自尊,做人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一般来说,人心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心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较得到。人心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如果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把持一颗知足之心,实在不易。“知足常乐”“比下有余”等应是每个人常怀的心态,抛开不必要的名利枷锁,珍惜和拥有今天,这样活得才充实,才快乐。

6、良知是做人的最高准则

良知是什么?孟子说:“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也就是说,良知是人的一种善良的本性,是人性的一种,是与生俱来的。良知是做人的最高准则,不仅要懂得爱憎分明,更要在利与义中做出正确的取舍。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成为非作恶越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么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个人都要坚守良知。

在20世纪,有一件叫做“世纪大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较大的舆论风波。原因是1994年,美国著名橄榄球明星辛普森的前妻妮可尔和男友戈德曼被发现死于家中。有暴力前科的辛普森被锁定为杀妻嫌疑人并接受审判,但由于公诉方提供的证据和证人存在缺陷未能说服陪审团,1995年辛普森最终被无罪释放。后来辛普森所写的自传《如果我做了》,书中辛普森大肆渲染自己杀妻的细节,同时又涉及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集凶杀、明星、情变、破案于一体。有媒体称,辛普森在书中等于变相承认自己当年在法庭上矢口否认的事实,更是对美国司法公正的挑战。

后来,默多克旗下一家出版社,发现这个案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并以此策划出版了《辛普森“杀妻书”》,具有悬疑、凶杀与色情于一体的故事情节,这本书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接着,他们乘胜追击,又策划制作了几期人物专访电视节目,准备播出。虽然该书出版取得了不错的发行量,但是在许多美国人的眼中,辛普森就是杀人凶手。一些批评者说,该书有违伦理道德,出版商出版《辛普森“杀妻书”》是不顾社会正义的唯利是图之举。默多克知道此事后,经过调查,他发现该书的出版的确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于是他便立刻向受害者亲属道歉并取消该书发行和人物专访计划。在利益和良知面前,默多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甘愿放弃了这一发财的好机会,把自己送上门的财神推走了。

做生意,讲良知,用自己的良心去经营自己的事业,这是一个成功者具有的完美品格的体现。默多克说过,学会做人,敬畏良知,不让金钱熏黑了心,这更是一个成功者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今天,默多克这句话的含义对每个人来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世,都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然而,当今社会,良知缺失,道德败坏之事亦是屡见不鲜。“范跑跑”在四川大地震中,不顾学生的生命危险“临阵脱逃”,这种行为不仅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一种良知的丧失!不良产家见利忘义,制造假货坑害消费者。最有名的当属“三鹿奶粉事件”了,只是因为这些假奶粉,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但是,有关缺失社会良知的事情仍然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据媒体报道一个出租车司机为了挣10块钱,主动载一个女孩去南京长江大桥去自杀。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南京一出租车车主邵金祥在江宁东山镇拉了位女孩,当邵师傅知道她是要去跳桥时,不断劝导女孩,并拒绝送女孩再去大桥。而一辆个体出租车司机竟不顾邵师傅的明确提醒和再三阻拦,拉上女孩去了大桥,收取10元车资后,将女孩一个人丢在桥头堡,独自开车跑了。

为了10块钱车费,竟然置道义人情于不顾,“亲自”送年轻女孩去跳桥自杀,这位司机真是人性人情尽失。然而,同是出租车司机,却有着像邵师傅那样有着正义、良知和人性的行为:努力劝阻这位失去理智的女孩,并试图通过女孩将家中电话告诉他,然后打电话给其家人;不惜与女孩激烈争吵,坚持“拒载”女孩去大桥;两次冲到拉女孩去大桥的另一辆出租车面前阻挠该司机,并紧追该辆出租车希望能够阻挠女孩的不理智行为,并紧急拨打“110”报警。同样是出租车司机,但却存在境界迥异、良知迥异、道义迥异的截然相反的情况。

在派出所里,那位当初打车拼命赴死的女孩说出的一句话让人感叹:其实,她并不想死。如果没有邵师傅,如果没有民警,那么,这位可爱的女孩的心里话,就再也没机会说了。我们在庆幸这位女孩的生命得以保全的同时,对于那位要钱不顾别人性命的司机的做法,深感痛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悲伤的,不仅是女孩子的一家人及亲属,更应该悲伤的,是极少数人的社会良知的缺失。

郭沫若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而现在,难道社会已经濒临“沦亡”了吗?不!每个人应找回那缺失了的良知。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希望,让心中常存一份热情,让素养多留一份宽容,让记忆焕发一份快乐,让岁月留驻一些感叹!

7、做人做到恰如其分

在数学上有一个关于分寸的定律叫黄金分割,德国科学家称之为神圣分割,就是最具有美学价值的比例,也是人类的视觉感到最舒服的造型。

其实在生活当中,黄金分割率几乎无处不在,旗帜的长宽,人体上下部分的长短,窗子的大小,一天当中气温冷暖的比差,甚至阳光的强弱,都有一个科学的定理在发挥作用,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南朝梁武帝时期,有个寺院与周围农家发生田地之争,双方互不相让,只好到官府去打官司。由于寺院的社会地位特殊,有关部门怕承担责任,最后竟将这个案子一直推到皇帝面前。梁武帝草草看后,顺手在案卷上批了一个大大的“贞”字,交给有关部门办理。然而,经办部门却被皇帝的这个判词弄得百思不得其解,几乎问遍了所有的人都得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在无计可施之际,有人突然想到时任尚书左丞的刘显。

在朝廷上下,谁都知道刘显是满肚子学问,而且脑子灵活。果然,刘显不负众望,他看了皇帝的朱批,不假思索地就道出了个中秘密:皇帝的意思是要把田地判给寺院。因为“贞”的繁体字可拆为“与上人”三个字,而“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经办人员恍然大悟,赶忙按皇帝的批示精神办结了此案。

刘显之所以能从一个“贞”字判词上十分准确地吃透皇帝的用意,是因为他作为近臣对皇帝的全面了解。他知道梁武帝不但崇尚佛教,甚至还有过不当皇帝想当和尚的强烈愿望,只是每次舍身都被群臣用不菲的银两赎了回来。作为曾是佛门弟子的当朝皇帝,碰上这种事也不便对寺院露骨地袒护,这才在案卷上批了一个“贞”字来暗示。然而,当梁武帝知道自己的判词被刘显破解之后,满肚子不高兴,一气之下,便把刘显尚书左丞的官职撸掉,让他去地方任职。刘显从此一蹶不振,直到老去。

刘显为什么丢官,原因在于他没有把握住做人的分寸。犯了与三国时杨修同样的过于聪明错误。梁武帝在学识文才方面自负清高,无法容忍他人在自己之上,他希望群臣不清楚“贞”的意思,反过来再问他,才能显示他的水平和地位,树立他的威信。而刘显居然在皇帝面前逞能,丢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一般而言,大小诸事,有成有败,有得有失。世间之事,成败得失总有根由。有万千事,即有万千根由。为人处世之法,于事之成败关系颇大。而“分寸”二字,又在做人做事之法中,近乎锁钥关键。

“分寸”本来是长度单位,十分一寸,十寸一尺。可在这里已经引申开来,是指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多少、长短、大小、深浅,等等。世间之事物,并非皆多多益善。若说某人心眼儿太多,自然有贬义;而说某人缺心眼儿,当然也不是表扬了。

其实,这里的“分寸”,就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度”。“度”是一个数量的界限或“临界点”,无论从哪个方向突破了这个“临界点”,事物的性质或形态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掌握好度,就成为做人、做事成败的关键。

清末曾国藩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占领的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克天京,他因此被授一等爵。这时,曾国藩发现湘军已达30万人,是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私人武装。他感到了功高震主的危险,便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曾国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及时地把握好自己作为一个臣子的分寸。

范蠡是越国的一位谋臣,曾与以“卧薪尝胆”出名的越王勾践一起同甘共苦,最终打败吴王,因此被任命为大将军。然而就在他位极人臣的时候,却留下了“官大有险,树大招风”的话后,从此便销声匿迹了。据《史记》载,他后来到齐国,与儿子共耕农园,积聚田产数十万。齐王看重他的才华,欲请他出任宰相。范蠡却说:“在野有千金之财,在位有宰相之名,对平常人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然而过度的荣华却容易形成祸根。”然后将财产分赠邻人,搬到陶地去住,改名陶朱公而经商。

与范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另一历史人物文种。

文种也是勾践的重臣,为打败吴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功成名就后,仍然继续仕于越王。其间范蠡曾写给他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颈项细长如鹤,嘴唇尖突像乌鸦,这种人只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安乐,你现在不离去,更待何时?”

后来文种也称病返乡,但做得不如范蠡彻底,他留在越国,其名仍威慑朝野,于是,有佞臣陷害于他,诬称文种欲起兵作乱。越王也有“猎狗烹”之意,故而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

每个人都希望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但有几人能同范蠡、曾国藩比呢?只知进,不知退,久居高位的,遭“文种之祸”者,又何止一人?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人们都说做人之难。其实之所以难,说穿了是把握分寸难。回首周围的人们,其失败的懊恼多因分寸失调,其成功的欢欣多因分寸得当。所以说,把握好做人的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