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21514600000012

第12章 国企大佬(3)

李庆云:从主动性来讲是这样。因为目前汽车后服市场还比较温和,现在我们的竞争者还屈指可数。又是一个创业过程,现在巴不得24小时都盯在那儿。环渤海的情况就不同了,现在竞争对手都围过来了,把我围得很紧,登发、红星美凯龙、珠江等,他们不断出招,我们正处于竞争和博弈中。

人才是企业的未来

有没有想过聘一个职业经理人?

——杨帆

想过,做梦都想。

——李庆云

杨帆:听说李总最大的困惑是人才问题,有这回事吗?

李庆云:有。企业发展得很快,而人才的培养有些青黄不接。

杨帆:有没有想过聘一个职业经理人?

李庆云:想过,做梦都想。从2000年,公司就开始聘请CEO,但总觉得水土不服,我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不认同把每一个职工都放回家、裁减人,只能让职工变岗,但不能叫他没工作。

杨帆:那新来的经理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庆云:新的经理人认为这些人都得回去,都得下岗,我没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我确实很困惑。我们今年定的是版块管理,就是这部分我选一个总经理,那部分我选一个总经理,也就是首席执行官。实际上,我现在主要负责在宣传方面把把关,还有就是人才和财务方面,经营这块基本都放下去了,可能放下去才会出人才吧。

季克良:美酒相伴的人生

我这一辈子可能已经和茅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季克良

有人说,他的鼻子价值10个亿。他用一生的光阴,只做了一件事情。44年的时光,满头的银发,一段赤水河畔的茅台传奇。

简介

季克良,中国著名品酒专家。193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6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贵州茅台厂工作。44年一直驻扎茅台,茅台酒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历任贵州茅台酒厂生产科副科长、副厂长、厂长等职,现任茅台集团总工程师、董事长。

比嘴巴值钱的是——鼻子

他们说我的鼻子比嘴巴值钱,这倒是真的。

——季克良

杨帆:季总,我看到一个消息说,您的鼻子价值10个亿。

季克良:搞酒的人和搞香水、搞食品的人都一样,一定要有好的嗅觉。所以民间传说我的鼻子值10个亿,这是民间的传闻。但说我的鼻子比嘴巴值钱,这倒是真的。

杨帆:到目前为止,以一位资深董事长的身份为企业做形象代言人的情况还是不多见的。

季克良:有一次我们请广告商设计了广告,完成后我们感觉不太理想。当时,现在的董事长袁仁国同志就提出来说,让季总试一试吧。

杨帆:您就欣然接受了?

季克良:试一试呗。

杨帆:自己对结果满意吗?

季克良:我也说不出来,反正我感到怎么自己变成一个做广告的人了?我好奇的倒是这个。(笑)

杨帆:您做的广告给企业带来了多大的效益,有没有统计过?

季克良:这个倒没有,但是由自己企业的人来做这么一个陈年茅台酒的广告,作为我个人来讲,感情不一样。消费者的感觉肯定也不一样,这样很容易拉近距离。所以我不太主张请明星来做代言人。明星是不是喜欢你这个产品,是不是真正用你这个产品?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纯粹是广告。但是由我自己来做,感觉亲切,产品的可信度也要高得多。

2007年季克良获得中国酒业金质奖组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当时的评价词这样写道,“就像一瓶醇香的老酒,岁月不仅给了他白发,更给了他厚重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把胸中万千气象深藏于心,并不动声色地化作了谦虚、慈爱和平和。他不仅是茅台的代言人,更是中国白酒业的代言人”。

茅台有条母亲河

对于茅台人来说,这水无异于是生命之水。

——杨帆

外景

杨帆:季总,这就是赤水河吗?

季克良:对,这是赤水河,毛主席四渡赤水嘛。这里是第三渡。我们酿酒的水,用的就是赤水河的水。

杨帆:这是很重要的原材料吧?

季克良:对。我们的原料有三个,高粱,小麦,还有赤水河的水。

杨帆: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季克良:是啊。)有人说,出了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来,这是为什么呢?

季克良:因为酒的风格是由酒里头的香气成分决定的,而香气成分,是微生物利用原料发酵而成的。由于茅台酒和其他白酒生产过程是开放式的,会把环境里头的微生物都收进来而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两地品种之间的关系都受环境影响,也就是受温度、湿度、雨量、植物群、水、土壤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哪怕在全世界,都无法找到一个和茅台镇的温度、湿度这些自然条件完全一样的地方。所以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了茅台酒了。

杨帆:企业每年需要维护赤水河河水的质量吗?

季克良:现在不是维护的问题,而是环境保护,使它尽量不受到污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1972年的时候就提出来,赤水河上游,不能建工厂,特别是化工厂。现在各级政府都遵循这个原则,使赤水河不受污染。

杨帆:对于茅台人来说,这水无异于是生命之水。

季克良:所以我们叫它母亲河,茅台的母亲河。

杨帆:它的名字叫赤水河。(季克良:对。)现在看起来怎么是绿色的?

季克良:在夏季雨水比较多的时候,水是红的,所以叫赤水。但是到了重阳前后,雨量少了,水也就澄清了,而这个时候正是我们生产茅台酒的时候,投料的季节。所以茅台酒的生产过程很科学,重阳投料,端午采曲,是完全顺应气候设计了这么一套工艺流程。

杨帆:看起来赤水河仿佛就是专门为茅台而生、而长的。

季克良:所以是茅台镇的母亲河。

杨帆:是。季总,这里真是青山绿水啊。(季克良:是呀是呀。)我终于明白您为什么能够在这里坚持40多年了。

季克良:是的。这个有渊源了。

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时“甘美之”的褒奖,到清代大儒郑真“酒冠前人国”的赞誉。从红军长征路上的医疗圣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第一酒”。

国酒茅台

茅台酒比较好喝,还不上头,就是喝醉了,头也不痛。

——季克良

季总又开始做广告了。

——杨帆

杨帆:提起茅台,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甚至有人评价说,茅台是国酒。这个定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来的?

季克良:这个定义可能从20世纪50、60年代就有了,那个时候是叫国酒、外交酒、友谊酒等,后来叫国酒的比较多。我感觉主要是由它的品质所决定的。

杨帆:尽管那段历史您没有亲历,但是您应该听到很多的传闻。为什么这些国家领导人这么青睐茅台酒呢?

季克良:就像刚才说的一样,这是品质问题。在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国旗、国歌的时候,总理也是用茅台酒招待参加政协会议的委员们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天晚上,在北京饭店举行国庆招待会的时候,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宴,用的也是茅台酒。

季克良:后来的日内瓦会议也好,万隆会议也好,包括我们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大历史时刻都是用茅台酒来招待各国贵宾的,送礼也送茅台酒,国酒这个用语就这样慢慢形成了。在这里头,我认为主要的还是在红军长征的时候,很多领导人经过茅台镇的时候,品尝了茅台酒。茅台酒比较好喝,还不上头,就是喝醉了,头也不痛。

杨帆:季总又开始做广告了。(季克良:笑)这是说主观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不是还有一点,比如说当时酒的品种没这么多?

季克良:这个我感觉不是。我认为主要还是品质。离北京近的二锅头生产地有的是,山东有,河南有,山西也有,但还是选了茅台。我认为主要因为品质好。

已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茅台,与法国的科涅克白兰地和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酒”。

杨帆:关于茅台酒的故事还是很多的。它走出国门,“掷国酒,扬国威”的故事,您给大家讲一讲吧。

季克良:虽然这个故事我也是听来的但应该是可信的。1915年,贵州的交通还很不方便,所以那个时候,把茅台酒送到美国去展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证明了茅台酒的品质是好的。但是那个时候还是外国的品酒专家们在品尝,开始因为口味的问题没有被品尝。

杨帆:没有品尝,当时被忽略了?

季克良:外国的品酒专家接受不了茅台的口感,但是我们参会的外交官很聪明,有一个“怒扔酒瓶”的说法,虽然我感到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处事方法,但是这确实是个办法。我认为当时应该是有意识地、悄悄地像掉东西一样把酒瓶推下去,掉下去之后,酒香就能闻到了。

杨帆:酒香四溢。

季克良:而且本身又味道很好,协调优雅的茅台就这样被世界接受了。

杨帆:真的很智慧。

难以割舍茅台情

在您的生命中,如果说您的亲眷、父母是排第一位,那么茅台就是第二位的。

——杨帆

那个时候,好像茅台是第一位的,父母是第二位的。

——季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