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21514600000020

第20章 品牌之花(1)

董明珠:光明涌入

工作中没有柔情。

——董明珠

17年前,它还是南方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空调小厂;17年后,它连续12年称雄中国空调市场,又连续两年问鼎世界家用空调产销量冠军,夺目全球。17年,她从一名基层业务员做到了企业总裁,她霸道、强硬,对对手不留情面,对自己不留退路。17年,她历经磨炼,洗尽铅华。

简介

董明珠,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90年,36岁的董明珠辞掉科研所稳当的工作南下广东,同年进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2007年,又入选“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做就做点“实”事

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在博弈的过程当中,最终取得了成果。

——董明珠

外景

杨帆:您现在目之所及的是澳门,而我现在的所在地是珠海。都说珠海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今天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而今天在这里我们将要结识的是一位被形容成“走过的路连草都不长”的女人。

杨帆:董总评价自己“身价100个亿”,我不知道这100个亿是美元还是人民币?

董明珠:(笑)这不是我自己评价的。有很多人觉得你在格力电器付出那么多,跟着这个企业一块儿成长起来,如果是在民营企业,应该拥有很多个人资产了。但我认为这种价值不是用100个亿、200个亿来衡量的。如果把这个企业搞失败了,我即使拥有100个亿,也是没有价值的。我不希望拥有多少钱,我只希望我退休离开这里的时候,我的员工永远记住,是董明珠给他们打下了这样好的基础,使企业持续发展。

杨帆:大家知道董明珠这个名字是源于几次具有创意的、突破性的营销案例,使格力电器迈上一个个新台阶,而您也被誉为“营销天才”。

董明珠:也许是吧。是不是天才不知道,但天赋肯定要有一点。这个天赋,我讲的可能是性格。很多人批评我说,“董明珠老是追求完美,很辛苦”。但我认为不辛苦!有人认为快乐就是简单的舒适,比如口袋里有点钱,没事去逛逛街,打打牌。但是我个人认为,幸福感来自于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在博弈的过程当中,最终取得了成果,这是最幸福的。

正如董明珠所说,她在格力电器的17年就是在商海博弈的17年。董明珠在《棋行天下》和《行棋无悔》两本书里,就将人生比喻成一盘棋局。

杨帆:我听说当年您下海,是因为一次出差?

董明珠:对。其实我这个人是属于比较本分的那种,但是当时的体制决定了我在科研所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八几年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广州,我觉得那里好像连空气都不太一样,当时就有了一种想尝试的冲动,觉得应该出来走一走。

杨帆:当时深圳是比较耀眼的,为什么不选择深圳而选择珠海呢?

董明珠:我首先到的是深圳。但是我到了深圳以后,虽然觉得那里有很好的环境,却找不到感觉,原因是我觉得做贸易这个东西永远像用左手拿了右手的东西,心里不踏实。后来也是偶然的机会,一下看上了珠海的环境。

杨帆:首先认同珠海的大环境,然后才走进了格力电器?

董明珠:然后我就来了,对!

小职位大事业

怎么让消费者来认识您的产品是很重要的,要给他选择格力电器的理由。

——杨帆

我做业务员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辟了一个很完整的市场,使作为渠道的经销商和我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董明珠

外景:主持人、嘉宾于格力展厅

董明珠:我为什么要选择这里?(笑)

杨帆:是,我也疑惑就这样的一个小企业(17年前格力厂区照片)值得您这样千里迢迢地投奔它吗?

董明珠:就我来讲,当时是因为珠海这座城市很美,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选择企业其实不在于眼前的大小,更在于未来它是否能够继续发展。

杨帆:那您怎么看出来的?(看到照片)这就是朱江洪,当时的老总,也是今天的董事长是吧?(董明珠:对。)那您怎么判断出它是一个有活力的企业的?

董明珠:因为我觉得空调行业是一个新产业。1994、1995年的时候,空调是个奢侈品,是有钱人用的,但现在都普及到普通家庭了。时间证明当时我的判断还是非常正确的。

董明珠在还是叫“海利”的格力电器做业务员。在这段日子里,第一次催款经历让她刻骨铭心。

董明珠:原来的经销商长期拖欠我们的货款,而且他还特别传达了一个信息给我,他说他从来都不会付款给任何一个企业,某某品牌在他那有300多万的库存商品,都不跟他提一分钱,他才欠海利40多万海利就跑去向他要钱?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所以拒绝付款给我,但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使我坚持把这笔款给要了回来,这次催款我大概用了40天的时间。

杨帆:您都做了什么,这40天?

董明珠:每天去追债,去跟他磨,去交涉。

杨帆:他能正面待您吗?

董明珠:不会,那我就采取别的方法。(杨帆:比如说呢?)比如说从他的员工入手,做通他员工的思想工作,摸清他的仓库里究竟有多少货等,然后再去跟他交涉。当然这中间也有很多曲折,比如说他先骗你说给你,等第二天你来他又跑掉了等。但是我在这个反反复复过程当中为了保证我的货款能如数到账,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比如提前就把车准备好堵在他的仓库门口。

杨帆:是不是他要不给钱,您就把货拉走?

董明珠:对。最终他同意退货,打开仓库以后,我就亲自动手去搬,那时心里非常焦急,我就拼命地搬。最开始一直不敢跟他发狠,总是希望他能支持我帮助我,对他的态度都是非常客气的。在那一瞬间,我觉得一块石头落了地,那种爆发的感觉可能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就是如释重负的同时心里也增加了一份憎恨。

杨帆:钱没追回来,但是货物搬回来了?

董明珠:是抢回来的!所以当时我就跟他讲,永远不再和你做生意了!那时我还是一个业务员,后来很有意思,这个承诺我还真实现了。

杨帆:不知道他现在会不会很后悔。我还听说您特别不喜欢饭局?

董明珠:我从来不和别人吃饭。别人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喝喝酒,在酒桌上就能把问题解决,但我觉得用那种方式即使解决,也就一笔,不可能是长久的。所以我就琢磨究竟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做好?我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当营业员。

杨帆:自己当营业员?

董明珠:对,一个店、一个店地去做。当时空调就有几百个品牌,一个商店里头能有几十个品牌。如果一个店里一天卖30台空调,格力就会占一半以上,这样一来经理觉得这个品牌很好,那就不是我去找经理叫他给我钱拿货,而是经理主动找我要给钱拿货。这个就不是一单生意的事了。

杨帆:怎么让消费者来认识您的产品是很重要的,要给他选择格力电器的理由。

董明珠:现场开机测试。我们要求我们格力空调的销售现场都有一个插座摆在那儿,现场你拿一台马上开包,当场测试。好,就拿走!

杨帆:慢慢地把自己产品的信誉卖起来了。

董明珠:对呀对呀!所以说,我做业务员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辟了一个很完整的市场,使作为渠道的经销商和我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我逼着他们必须先打款给我然后才给货,一直到现在都是先款后货。

担任格力电器经营部部长后,董明珠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先款后货”原则,彻底颠覆原来“先货后款”的被动局面,因而创造了格力“没有一分应收款在外”的奇迹。

撑起一片天空

尽管自己的经济利益可能会有损失,但从格力电器整体的发展来说可能这是很具战略性的一步。

——杨帆

我不敢说是拯救吧,但我最起码改变了、维护了。

——董明珠

杨帆:1994年格力电器出现了一次危机。

董明珠:很多人都觉得天要塌了,整个业务员队伍都在叛逃!普通员工当时一个月工资就1000元钱,一年才1万多元,可业务员当时一年可以拿到100多万元,就像人家讲的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杨帆:当时有广东的一家企业来挖人,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业务员都被挖走了,当时您的身份是什么?

董明珠:我还是业务员。

杨帆:当时有没有人高薪聘请您呢?

董明珠:有很多!因为人家那时候说我是“金牌业务员”,在我们领域里面小有名气。

杨帆:您当时为什么坚守?其实业务员在哪儿都可以开展业务,在哪儿都可以提升自己的个人品牌。

董明珠:如果说我今天刚刚把这个品牌做起来,明天我又去寻找下一个品牌,这样永远也成就不了一个大的品牌。

杨帆:在那个特殊时期朱总有没有给您特别的承诺?

董明珠:没有没有!当时我记得朱总跟我谈的时候就说“回来当部长的话待遇少很多”,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我当业务员一年可以挣不少钱,比当部长起码多10倍。所以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讲就非常不想回来,而且我觉得在一个片区当经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单纯。

杨帆:当时属于临危受命,尽管自己的经济利益可能会有损失,但从格力电器整体的发展来说可能是很具战略性的一步。

董明珠:我不敢说是拯救吧,但我最起码改变了、维护了。我知道对我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人际关系问题。所以当时我就跟朱总讲,我可以承诺绝对不用权力为个人谋一分钱的利益!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支持我。因为我知道我回来可能要得罪人。

杨帆:也算是开条件吧,结果怎么样?

董明珠:经营部的风气很坏,人与人之间只存在交易关系。比如说我是一个业务员,如果旺季要拿货的话,必须有交易。比如去买一箱水送给大家喝,或者买一点零食,甚至有的可能会拿钱去收买,这样就成了权钱交易了,我觉得要打破这种局面。

董明珠口中的朱总,就是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朱江洪,为人低调,不大愿意在媒体前露面,他也是当年发现董明珠这匹好马的伯乐。有人称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运气,而董明珠遇到朱江洪则是福气。

破旧立新需要勇气

都说不破不立,但是破的过程实在是太艰苦了。

——杨帆

有很多人想收好处收不到了,就开始恨你,去告你的状了。

——董明珠

杨帆:都说不破不立,但是破的过程实在是太艰苦了。

董明珠:对!以前我们很多经销商到了旺季都是拎着钱过来的,塞一点好处,给个几千块钱、一万块钱,有的更多,这样拿的货也多。我一来就堵了很多漏洞!有很多人想收好处收不到了,就开始恨你,去告你的状了。告状怎么告?就说我霸道不讲理。

外采

(访谈中)与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不期而遇,立马进行采访。

朱江洪:有时候来讲,(董明珠)确实太执著!也就是对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我认为并不是太要紧的问题也过于认真。在这点上体现出她跟我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我经常劝她,有些事情要适当放开点,她不同意我的看法。

董明珠:我们有一个开单的同事,是朱总调过来的,他自己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是最起码所有的员工都认为,他是朱总调来的人不能得罪,甚至于高层领导都不敢去说他,他的权力大到这个程度。

杨帆:您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态度?

董明珠:当时一个地区有两家经销商各要了40多万元的货,一家没给钱一家给了钱,那给钱的货没发,没给钱的货却发走了。于是我就对他进行了处罚:罚100块钱,通报批评,然后再降一级工资。当时降一级工资还是比较多的,降完以后你永远就低一级了,除非下次再调整工资你才可以上来,所以他觉得挺严重的。

杨帆:是比较严厉的处罚,那他去老总那儿告状了吗?

董明珠:朱总第二天就找了我,说这个处罚太重了,是不是考虑罚100块钱,批评一下就行了。我就说,真的是因为我的权力太小了,如果您给我的权力大的话,我就把他开除了!公司里的同事都说,董明珠跟我们来真的了,朱总的那个朋友她都敢动!也因为这件事整个部门的风气慢慢好转了,那年我的业绩翻了近7倍,做了28个亿。

杨帆:这件事是发生在1995年?

董明珠:对,1995年。1996年我们做了37个亿,一下子就超越了春兰!从那一年开始到现在,格力空调的销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在全球也已经是连续两年第一了。

从1996年开始,格力电器开始领跑中国空调业,但实际上这个“中国第一销量”的背后却潜藏着隐患。

冬天要卖单冷机

所以说董明珠曾经创下了空调销售“淡季不淡”的著名业绩。

——杨帆

杨帆:人事管理上的问题解决了,那在业务方面您有什么举措?

董明珠:当时采取了一个措施——给业务人员考核,你必须卖掉多少我才给你多少奖金!过去业务员可以半年都在家里呆着,不要到市场当中去。我这样一搞就逼着他去跑市场,他跑市场以后就把库存产品——当时是单冷机而且又在冬天,用两个月时间全部消化掉了。

杨帆:冬天的时候卖单冷机?

董明珠:你拿一台我给你奖金50块钱,那时50块钱的奖金可不少了,他就把库存空调提回去了,提回去有的仍然压在他经销商的库里,但最起码把我这里的风险先消化掉了。

杨帆:所以说董明珠曾经创下了空调销售“淡季不淡”的著名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