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21514600000031

第31章 垄断行业的黑马(2)

李书福:对,我就一点一点地沿着他们原来的路走,把我所掌握到的化学、物理的知识运用起来。设备当然要改进,很多地方要改进。我们大家非常辛苦,全是自己用手去做各种各样的设备,以前我的手一塌糊涂,手上全是胶水。后来成功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都要用我们的零部件。我们的销售额很高,那时候就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了。

杨帆:那当时自己有目标吗?将来就做这个产业了?

李书福:后来很多人开始学做这样的蒸发器。我心里想算了,你们都学,那我就做电冰箱、做冷柜,直接卖给商店。想得挺天真的,但问题是,这些人家也可以学的,是不是?所以就这样一步一步不断地进入新的领域。

在李书福眼中,那个所谓比较大的行业是什么?到底是哪次创业经历,使得吉利集团顺利转入汽车制造?

做别人无法模仿的事

当时有人说,一个民营企业家做汽车,真是天方夜谭。

甚至有人说,这是疯子的行为,是一种癫狂的状态。

——杨帆

李书福:我们做电冰箱,之后不是也有很多人都学我们嘛,所以我们就得动脑筋,怎么样进入一个比较大的行业,让人家无法模仿,也无法来跟我们竞争。是这样想的,也挺天真。后来就决定要做汽车。

杨帆:当时汽车行业还在国家宏观调控范围之内的。

李书福:对,所以我们先做摩托车。摩托车也是国有企业做的,民营企业是不能造的。

杨帆:您接着就找单位挂靠?(李书福:是。)当时生产的吉利牌摩托车,在国内销售势头很好,名列前茅的,为什么有这么好的销量?

李书福:首先这种产品全中国没有人生产,我们是第一个。第二,后来规模大了以后,质量控制能力提高了,成本控制水平也提高了,然后网点建设,服务各方面能力都上来了,我们始终是领头的。一开始我们叫“西湖牌”,杭州嘛。后来我们兼并了洛城的厂,就改叫“洛城牌”了。再后来我们就把“洛城”那个国有企业名字变成了“吉利”,才叫“吉利牌”。之后三年左右时间,我们就转到了汽车了。

潜心敬业,吉利汽车终于曲线上市。直面中国汽车价格虚高,农民造车,是何种经历?

杨帆:吉利汽车从研制到现在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我记得吉利刚刚问世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刚才您讲了这么多的经历,我是理解了,我觉得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当时有人说,一个民营企业家做汽车,真是天方夜谭。甚至有人说,这是什么疯子的行为,是一种癫狂的状态。

李书福:战略决定成败,要先有思想再有行动。如果说战略是错的,那做下去就是错的;如果战略是正确的,即使在过程当中,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出现,有很多的障碍或者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你只要一个一个去解决,最后会成功的。

杨帆:想象得出来,当时可能是非议满天飞。您具体地讲一讲,在那样的情形下,您为什么要坚持下来?是出于怎么样的一种信念?

李书福:这个信念,其实非常的清楚,也非常的简单。就是想缩小中国那个时候轿车的价格和轿车的成本之间过大的差距。

杨帆:您再具体说说,比如说一般家庭型轿车,市场上卖多少钱?您认为成本应该是多少钱?

李书福:当初国家还准备在全世界招标,想让外国人帮中国家庭设计一款轿车,售价8万左右。就在这个时候,我提出来,中国汽车进家庭,价格应该是3~5万。

杨帆:您认为您当时的测算是科学的吗?

李书福:很科学。我从事实业、制造业那么多年,又是在浙江这个环境里面成长起来的,浙江它主要是以制造业为主的。我把浙江所有制造业研究了一遍,包括服装、纺织品、鞋帽、皮包、五金、打火机、五金机械、电子电器等。我认为如果把这些行业综合起来,把它们的成本集成到汽车上,汽车的成本就出来了。浙江的模具工业也很发达,塑料工业、橡胶工业都很发达。这些发达的基础性工业就是汽车工业的基础。

杨帆:嗯,您认为自己的论据比较充分了。

李书福:当初的汽车价格,它是完全脱离实际的。我认为就是3~5万,那个时候也比较天真,我就说出去了。结果人家就觉得我这个人不内行,一辆汽车的成本怎么可能只有3~5万呢,专家都说是8万了。所以就遭到很多人不同的评价。

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

吉利汽车是21世纪的“汽车婴儿”,它刚起步,它很弱小,但是它非常的健康,很努力、很争气、很聪明。

——李书福

杨帆:在一片不理解声中,您坚持做吉利汽车。当时心里有怎么样一种目标?

李书福:我第一次去美国,一到洛杉矶飞机场就看见它们的16个车道。那么多车,这不是个大市场吗?我就这么个简单的,可能也是很天真的、幼稚的想法。

杨帆:很直接的想法。

李书福:就是感觉。那个时候跟现在不同,假如是现在我的决策肯定就没有那么大胆。那个时候,我就不知道这个胆量从哪来的,也不知道信心勇气从哪来的,总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尝试,可以做,而且还什么也不怕,就好像浑身是力量,觉得这件事情能做成。汽车,说白了就是一个发动机、两张沙发、四个轮子,还有一个方向盘。从战略上,我们就要这样去考虑它。当然如何把浙江的、中国这么多年来所形成的基础工业优势应用到汽车上面去也是值得我们分析、研究的。

杨帆:这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吧,其实这应该也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吧?

李书福:应该讲,这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但是我们就有这种信心。我当时分析,要搞成功,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这个企业的发起人要去奋斗,要有时间。这个条件我们还是具备的。第二,这个企业的性质必须是民间的。第三,这个汽车公司的成功,跟这个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很有关系。我们把丰田、通用、奔驰、宝马等世界上现有11大汽车公司成功的秘诀全都分析了一遍。

杨帆:您认为它们怎么成的?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李书福:有一个基本条件它们都是具备的。比方说丰田,它本来是生产纺织机的,跟汽车没有关系。它一开始搞汽车的时候,也跟我们一样,连牌子都不敢挂出去,一开始挂出去,后来又把它拿回来了。后来他们从美国福特买了几辆汽车,自己在房间里面研究。研究来研究去,犹豫不决。后来人家也劝它别搞了,也笑话它。美国的这些汽车公司,包括像波音这些飞机公司,我们都研究。一开始吉利的名字不叫“吉利”,而是叫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杨帆:啊,太夸张了吧。

李书福: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波音很有意思,它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兴起的,一开始那个飞机,谁敢乘呀?世界上没有飞机。奔驰就不要说了,奔驰汽车是从英国来的,汽车技术的发源地在英国。美国的底特律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因为福特,福特跟我一样也是农民。本来底特律那个地方根本没有汽车,也没有什么机械,它什么都没有,就只有农民。

杨帆:福特的成长过程,哪一点让您觉得特别值得借鉴?

李书福:福特主要依靠的就是大批量的生产,标准化地大批量生产甲壳虫,大批量、低成本、流水线,这样就能让所有的美国人,或者说大部分美国人,甚至工人都能买得起它的汽车。这样它就把汽车市场的大门给敲开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提出来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要让吉利汽车跑遍全世界。不仅是像福特一样,让全美国人用它的汽车,我们是要让全世界的人能够用得起吉利汽车。

杨帆:您知道这话说了之后,别人又觉得李总您狂妄了。

李书福:造汽车一定要有这种理想,没有这种理想,也就不要造汽车了。

杨帆:您怎么评价目前吉利车的现状?

李书福:吉利汽车是21世纪的“汽车婴儿”。它刚起步,它很弱小,但是它非常健康,很努力、很争气、很聪明。所以这个“世纪汽车婴儿”,它一定能够成长为世界汽车的巨头。

杨帆:有预期吗?

李书福:我们准备到2015年实现年产200万辆。我们现在朝这个目标在奔跑。我们称之为“为了一个美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