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指南
企业发展中,在重视有形资本、无形资本规模化投入的同时,必须顾及自然资本,敬天爱人,遵从和谐之道。
1月10日
创造让世界尊重的中国品牌
品牌是缔造强国的强大推动力。在商业社会中,企业就是国家前进的发动机,品牌肩负的不仅仅是道德意识上对国家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强国”进程中的客观作用,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企业才能明确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社会价值,准确界定自己的目标,规划出科学的发展路线,这关乎国之大事。
——摘自2008年3月金志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7年《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入选国家共计27个。从品牌数量的国家分布看,美国占据500强中247席,接近一半,成为当之无愧的品牌强国,法国以47个品牌数位居第二,日本以43个品牌入选席位排名第三。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也曾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
2008年,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国际舆论普遍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昭示其崛起的一个标志。
事实上,敏锐的中国企业家早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并且已经开始思考:在中国缔造世界强国的进程中,品牌的客观作用和时代使命是什么?而2008年的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青啤总裁金志国则提出“品牌强国”的观点,认为品牌是缔造强国的强大推动力,并对品牌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全面的认识。
没有带领着一个中国品牌在国际上披荆斩棘、扬威立信的经历,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这只言片语的全部深远含意。细数当代世界强国,无一不是品牌大国,微软、可口可乐之于美国,索尼、丰田之于日本,奔驰、西门子之于德国,等等,这客观上说明了“品牌强则国家强”的法则。
据了解,在“品牌强国”的指导下,依据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产量排名,青啤已成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在现如今的美国市场,买半打本地啤酒只要4美元,而买半打青岛啤酒则需要7美元,但这并不影响美国人对青岛啤酒的喜爱,甚至在很多外国消费者眼中,青岛啤酒就是中国的形象代表。品牌的价值就是这么直接,这不禁让人们想起全世界“见可口可乐而言美国”的情形。
行动指南
品牌强则国家强,企业家的眼界有多高,企业就能走多远。
1月11日
青啤的商道:信用和责任
一家有着成为国际化大公司梦想的企业,要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因为要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对社会、对自然承担责任是必需的。我们把承担社会责任看成一种竞争力,如果对社会不尽责,漠视弱势群体,对环境不负责,就不会赢得消费者的尊重。一家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公司怎么会对产品负责?怎么会对自己负责?怎么会对员工负责?
——摘自2006年3月5日金志国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青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格外重视环保,环保是有投入的,而且很难产生直观经济效益,青啤为什么要这么做?金志国则认为,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一定要为企业的长治久安、长盛不衰深思熟虑,否则便会在功利主义思想作祟下变得短视。
“青啤的‘商道’是:信用建设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重于企业责任。”诚如金志国所言,循环经济一直是青啤的传统,在20世纪40年代青啤就有把废酵母加工成酵母片的做法,以后又把下脚料、废弃物变成饲料,后来把所有工厂的废弃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利用,走出了一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之路。
在啤酒生产企业中,叉车的使用非常普遍、相当广泛,担负着啤酒厂成品酒的入库、啤酒瓶上线以及其他日常工作。青啤二厂车管中心主管刘若明萌生了改造叉车的想法。青啤内部算过一笔账,改用双垛搬运后,叉车每次可搬运数量提高了100%。一辆叉车平均每年约需1万元的维护费用,双垛叉运可节省一辆叉车,这样既可以节省采购新车约15万元的设备采购成本,又可以节省维护的费用。叉车使用的减少,减少了尾气排放,净化了工作环境。改造成功的叉车工作方法被命名为“若明双叉”。
青啤在节约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方面,还有很多员工创造了类似的发明,青啤都用他们的名字进行命名,而且在企业内部形成专利。对于青啤来说,这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已经纳入青啤战略管理中,而不是被动的要求。
行动指南
让每一名员工都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成为创新和行动的主角,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内生动力。
1月12日
还大自然以纯净
我们在为消费者服务、制造产品的过程中要消耗一些资源,这些资源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财富。我们在生产出优质产品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如果我们将之随意地排放出去,那就没有尽到责任。我们要把生产垃圾变成再生资源,比如说把酿酒的酒糟加工成饲料,把废酵母应用到生物制药中。青啤人怀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从纯净的大自然采集的这些原材料,还给大自然时仍旧是纯净的。
——摘自2007年3月金志国接受人民网专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各种资源在进入青啤后,既是进入了生产流程,同时也是进入了循环经济的链条。
啤酒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这些蒸汽在常温下冷凝为水。以前这些冷凝水没有人在意,现在却被青啤人收集起来。酿造工人发明了“余热制冷”的新方法,利用这些冷凝水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以一家年产量20万千升的工厂为例,这样做每年能节约资源消耗100万元左右,如果在青啤下属各工厂全面推广,全公司每年可节约的成本超过4000万元。
金志国表示:你眼中看到的是垃圾,它就是垃圾,你看到的是资源,它就是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首先要清除传统思维中的垃圾概念,代之以资源的概念。要具备创新思维,才能拥有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垃圾”的与众不同的市场和价值。把资源转化成财富,利用技术手段的支撑和相应资源配置,使之产业化,这样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氧化碳是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同时也是啤酒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以往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技术处理后大部分都排放掉了。青啤在生产线上加装了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压缩、净化、干燥、冷却、液化、储存,然后用于啤酒灌装、过滤等生产所需。
“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现在这些“废物”在青啤人手中,又变成了可用于生产的原料,被重新利用起来。
行动指南
感恩自然、感恩社会,回馈自然、回馈社会,这是实现企业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
1月15日
微观运营“两宗最”
对社会负责,我们必须在微观运营中做到两个“最”:最大化和最小化。最大化是使产值最大化,最小化是使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最小化。
——摘自2007年12月18日金志国接受媒体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青啤人通过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的推行,改写了满罐36小时以后才可以对发酵罐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的历史,将二氧化碳回收时间提前至满罐15个小时后,多回收了21个小时。另外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006~2009年,青啤的二氧化碳回收总量超过21万吨。
新能源替代方面,青啤在2009年也取得了突破。根据工厂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在一家工厂尝试用谷壳替代原煤生产蒸汽,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化石燃料的消耗。仅此一项,该工厂年减排二氧化碳3万多吨。
另外,青啤还积极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酵母泥、二氧化碳等副产品全部回收资源化利用,并创造了不菲的价值。青啤2009年实现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1.3亿元,充分证明了“责任有价”和“低碳账本”的必要性。
行动指南
立足国家产业环保政策,立足现有产业实际,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1月16日
“明道”与“守道”
大自然让我们“明道”,但“明道”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守道”才是关键。比如我们明白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那就要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在啤酒行业,目前仍有大约60%的企业消耗多、污染大、赢利少。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应该坚决予以禁止和制裁。
——摘自2007年9月金志国接受《经济半小时》节目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8年3月1日,伴随着一声轰然巨响,在青啤麦芽厂厂区屹立了15年之久的65米高的锅炉烟囱,在爆破手发布的指令声中瞬间倾覆。青岛市环保局领导、青啤高层以及全国24家新闻媒体现场见证了这一过程。
早在2006年,青啤就斥资480万元进行集中供热尝试。实施集中供热后,青啤麦芽厂每年减少燃煤12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减少73吨,烟尘排放减少14吨。2007年青啤麦芽厂又投资近200万元,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水处理进行工艺改造。之后追加投资200余万元用于污水二期改造,在满足处理总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处理质量,处理后的水可以用来养鱼。
一直以来,青啤都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先后有20多个单位通过了国家清洁生产审计。2005年国家号召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道路,青啤依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不断总结回顾,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坚持低碳路线,发展循环经济。尤其是青岛总部的工厂,全员参与低碳经济的行为成风潮,两年内收到防止与削减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方案400多条,实施率达98%,各项单耗指标平均下降15%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同时,青啤注重利用废弃资源,形成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链,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青啤已然成为全行业的标杆和典范。
客观地说,有些时候,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是一个对立统一的集合体,问题是如何找到发展与环保“统一”的那一面,如何用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是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行动指南
“明道”很容易,“守道”才是关键。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时候,符合科学发展观是重要的方面,同时社会责任也要放在一个更高的高度。
1月17日
食品安全大于天
百姓口中无小事,食品安全大于天!维护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这是青啤的责任!
——摘自200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金志国接受媒体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了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极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严防“三鹿事件”的重演。
看到这条消息,长期关注食品安全、多年来一直呼吁为食品安全立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金志国喜上眉梢。早在2005年,身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金志国就提出了加快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议。2006年、2007年、2008年,金志国连续三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建议加快食品安全立法,受到与会代表和立法机构的高度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的隐忧。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食品行业的领军人物,金志国认为,要彻底解决食品安全这一老百姓关注的老大难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下手:一要立法,尽快形成法律、法规、规章、规划和标准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制体系,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严惩;二要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市场认证体系,制定完善安全检测、监督抽查以及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安全职能管理部门的建设;三要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四要公开,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让老百姓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行动指南
只有赢得消费者的口碑,才能成就企业不倒的丰碑,这就是品牌。
1月18日
无信不立,商誉为王
我国信用体系的发展程度低,信用秩序十分混乱,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忽视甚至践踏社会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信用立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因而,要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以金融信用、商业信用、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
——摘自2005年3月金志国提交的全国“两会”议案
背景分析
三聚氰胺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蒙羞,教训沉痛,发人深省。乳制品行业粗放式增长的时代应该过去了,依凭疯狂圈地、抢夺奶源、概念营销推动利润实现、销售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其不仅严重侵蚀企业的利润,挤压奶农的生存空间,更不利于企业与行业的和谐精进与可持续发展。
“三鹿事件”如同一面镜子。《青岛啤酒报》就此问题开辟专版,畅谈热议食品安全话题,让员工们居安思危、冷静反思,畅谈热议食品安全话题。通过这场集中式的大讨论,青啤人无不坚定地意识到“始终如一、一心一意酿造质量过硬、口味一致的啤酒是青啤唯一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鹿事件”发生之后,南方一家知名媒体面向全国消费者进行了一次关于食品企业诚信度的调查,青啤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