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志国管理日志
21516300000028

第28章 九月:不得不说的资本故事(2)

背景分析

坦率而言,过去的青啤,重视生产经营,轻视战略规划,走过不少弯路。2005年时,青啤董事会认真思考了青啤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建设国际化大公司为战略目标,研究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滚动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金志国认为,反应型的组织只会被动等待危机的到来,战略型的组织则会在冬天尚未来临时准备好“棉衣”。

企业经营的两个信念尤其让金志国笃信不疑,在他看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必然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首先是战略,相对差异、适度超前、绝对正确的战略取向;然后是执行,如果没有办法彻底执行战略,那战略构想将被破坏,所以,战略和执行是成功的关键要素。市场经济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做企业难,做基业长青的企业更难,提高应变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强化战略管理就成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而战略则是助力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

行动指南

战略决定企业成败,公司运营能力的根本在于战略决策能力。反应型组织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战略型组织令企业强身健体,增加了企业具有前瞻性的运营战略和决策,完全规避了前者被动的缺陷。

9月12日

资本的“活化剂”

青啤的资本在一定的市场空间“做大”、“做强”后,必然会谋求在更大空间内的运动,吸收更大规模的资本要素,整合更优质的资本“活化剂”,实现更大规模的增值。这是资本的增值和运动属性,形成了资本的扩张冲动,这也构成了青啤国际化发展的本质原因和原动力。

——摘自金志国著作《一杯沧海:我与青岛啤酒》

背景分析

青啤在2005年确立了“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使得资本运营、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预算管理、战略评估、战略调整形成了有机整体。

外资品牌、外来资本,成为青啤发展过程中的“活化剂”。与外部资本的对标主要集中在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战略、市场等五大模块。通过具体的交流,如何制定战略、如何实施战略、如何控制战略,以及如何评价战略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流程和方法工具引进来,然后对青啤的资源进行评估审计,使青啤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从而使资源价值最大化。

通过与资本的深入合作和品牌价值体系再造,青啤挖掘品牌“增值价值”和“独创价值”,加大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效推进了青啤系列产品整合进度,优化资源配置,以品牌实现对市场的规划、营销和管理。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流程优化工作,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和推行平衡计分卡制度,利用各项现代管理手段将青啤管理推向新高度。

行动指南

资本配置战略是动态的演进过程而非静态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是个系统问题,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竞争格局等综合因素加以量度、确定。

9月15日

与狼共舞,积累“狼性”

坦率地说,融资并不是青啤的第一诉求,我们的首要目的是建立一个相对国际化的资本平台,把别人的知识库打开,取长补短、自我提升。当然,与国际大公司对接,必然也要承受风险,因为如果你决定要向“狼”学习,就得与“狼”为伍。在与“狼”为伍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软弱地像一只“羊”,早晚有一天会被“狼”吃掉,但如果我们不和“狼”一起生活,永远也培养不出狼性。青啤这些年积累的狼性,就是和AB公司这匹“狼”在一起历练出来的。

——摘自2005年1月金志国接受张翼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大家都熟知一个寓言故事,为了保护羊群,人们把狼赶尽杀绝,带来的结果却是:羊群不为生存而忧,因为没有狼的追杀而奔跑功能退化,最后繁衍过多以致因为没有草吃而活活饿死。

与狼共舞,更能彰显英雄本色。通过战略联盟,AB公司代表加入了青啤董事会以及下设各专业委员会、监事会,带来了更加规范的公司治理以及运作模式的经验。青啤通过借鉴、消化、吸收,按照国际化公司的要求改革了青啤的架构、运作方式,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和国际化运作能力。

金志国是这样解释的:“主动‘求婚’嫁接海外资本,把青啤做得更强,就得让青啤进入‘公海’闯荡,学习在‘公海’中生存的技能。”与狼共舞,积累自己的狼性,这种主动学习的开放心态,使得青啤在市场竞争的激荡浪潮中信步闲庭。

行动指南

大胆、审慎地向外来资本开放股份,成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与“狼”共舞,可能会遭遇“狼”的威胁与挑衅,但只有主动“遭遇”,才能提升“狼性”。

9月16日

资本合作基于清晰的目标

对青啤来说,与AB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个高难度动作。在引进AB前,对于AB想在中国市场得到什么及青啤能让它得到什么的问题,我们研究得比较清楚。

——摘自2005年1月金志国接受张翼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透过青啤的发展简史,便可知晓,单从发展速度、布局、现金流量、利润增长上,都可以看出管理胜于资本的一面。目前来说,青啤所走的路子是: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依靠管理来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的内涵式扩张模式。

对于渴望“做强”甚于“做大”的青啤来说,秉承“拿来主义”,借鉴、学习、模仿、导入AB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自在情理之中。

通过合作,青啤收获的不仅是商业技巧,还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这是通过其他途径得不到的。

行动指南

本土企业在与外资接轨过程中,不但要清楚自己要什么,还要想清楚风险是什么。做百年企业,做国际化的大公司,必须与外资、资本接轨,这是不可回避的话题。而这一过程中,企业始终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迷失,甚至溃败。

9月17日

不只是一个产权博弈的问题

这已经不只是一个产权博弈的问题了,而是民族品牌的问题。我们正在为寻找新的股改模式而努力,努力保护我们的民族品牌。

——摘自2005年9月27日金志国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5年,青啤重又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热议的焦点:青啤是否会被外资控股?那一年,筹划多时的股权分置改革终获启动,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命题是非流通股大股东向少数A股流通股东以送股或现金的方式支付对价,以换取原本非流通股的全流通地位。

当年,青啤H股的股本结构大致如下: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资委持39982万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30.56%);第二大股东美国AB公司持有35321.92万股流通H股(占总股本27%),两者仅相差4660万股。倘若遵照股权分置改革的总体思路推进,青啤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最有可能的后果是,非流通股在对价后持股比例被稀释,使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之间仅有的3.56%的微弱持股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青啤并不适合仓促开展这种股权分置改革,因为我们的情况很特殊。”青啤证券事务代表张瑞祥强调,“在青啤的股权结构中,国资第一大股东和外资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十分接近,而正在进行的股改试点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的。”

行动指南

企业在引进资本,特别是外资的过程中,要始终以风险控制、品牌主导为底线,应始终以品牌的高度自主、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9月18日

我就像个“守门员”

打个比方吧,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个“守门员”,拼尽全力不让外资的“球”射进青啤的“球门”。

——摘自2009年6月金志国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8年6月,刚刚就任董事长的金志国曾经把董事长这个位置比做球场上的“守门员”。而之前担任总裁的七年间,在很多人看来,喜欢足球的金志国一直扮演着“前锋”的角色,从“前锋”到“守门员”,金志国用他的智慧验证了,无论是在企业经营上还是在资本市场上,他都具备“攻守兼备”的能力。

2009年,成功地化解青啤股权结构风险,无疑是金志国这个资本市场的守门员作出的一次精彩“扑救”,而这次扑救将攻守兼备转化发挥到了极致。

金志国坦言,从世界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识到了资本力量的强大,五年前,美国AB公司雄踞第一,五年后却成为别人并购的对象。

“现在中国的企业,热衷于把企业做大;在做大的过程中,热衷于圈钱;圈钱的过程中,热衷于上市。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上市之后等于把企业的大门也打开了,让资本流进来的过程中,同时也让狼进来了。”金志国说。

“前锋的任务就是进球,任何人都必须配合我,我能进球大家都赢。”实际上从“前锋”转换为“守门员”的角色后,作为企业发展的决策者,金志国更加如履薄冰。“我现在成了守门员,成了牧羊犬,看大家怎么进球。我比较有激情,一心想往前冲。现在做守门员,不能太张扬,有时候很痛苦。”

金志国现在经常提醒自己要自我约束,为此他还创造性地设立了首席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就是给我举旗的边裁,我太靠前了,他们就要提醒我,首席独立董事有更大的权限”。

行动指南

对于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而言,适时转换自己的角色,这或成为其度量企业前程、测度未来的一个重要维度。

9月19日

英博青啤?

我觉得最起码我要尊重目前我们中国人的那份情感,不能伤了它。所以我还是要按照中国的文化——情理法,而不是法理情来处理,首先尊重中国人对百年民族品牌的感情,也尊重我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公司。不然我们改姓了,原来叫青啤,现在叫“英博青啤”,这是什么滋味?

——摘自2009年7月金志国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