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金志国管理日志
21516300000031

第31章 十月: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2)

行动指南

授权和放权是老板和经理人之间的商道艺术,创造与分享则是老板和经理人商业逻辑链条的根本。

10月12日

事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要做事业型而非“打工型”,公司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是具有事业心、责任心,把职业作为生命中的事业来对待,把团队目标、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把个人、部门、公司三者的发展综合在一起考虑。在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眼中,工作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人生道路上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打工型经理人与事业型经理人的根本差异在于“职业”与“事业”的区别,基本价值理念的不同,势必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摘自2009年7月30日金志国在青啤半年工作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可以说,金志国是青啤最重要的一位“事业经理人”。如何定义“事业经理人”?套用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的名言,即“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命”。

青啤已经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事业经理人”,尽管他们并没拥有青啤的太多股份,但他们绝对是青啤的中坚力量。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把工作与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契合,并努力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事业经理人”保证了大家在商言商,而不必掺杂更多的个人情感。“事业经理人”的概念,才是符合目前中国企业现状的更好的用人思路。

行动指南

打工型经理人更多追求的是阶段性的梦想和利益的契合,而事业型经理人追求的是如何达到长期的梦想和利益的契合。

10月15日

成为“事业型经理人”的三个步骤

成为事业型职业经理人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融入企业文化。“入乡随俗”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融入新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是事业型经理人适应环境的基本能力。经理人只有融入组织文化之中,才能顺势而为,达成目标。第二步是提升专业素养。当今时代,做好人不难,做忠诚的人也相对容易,但企业更青睐能带来效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能够有效地把自己既定位于主人,又定位于管家。第三步是保持内心平衡。如果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在组织中经常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会挫伤工作积极性,出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职业经理人忘记了专业能力本身也需要接受管理这一事实。

——摘自2009年7月30日金志国在青啤半年工作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事业经理人”理念的导入,对于青啤来说,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开创性实践与深化。

“亮出自己的宝剑,勇敢地和对方交锋,斗智斗勇,想尽千方百计战胜对方。”电视剧《亮剑》的热播,使“亮剑”精神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深入到各行各业,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英雄主义情结。

2006年年初召开的青啤总经理年会上,在和各区域营销公司负责人签署绩效目标责任书时,金志国有感而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亮剑》中的‘李云龙’,勇于亮剑,因为市场竞争的惨烈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心中都需要一种精神,果断出手、勇往直前。”

依照今天的价值判断标准,“李云龙”当属万里挑一的优秀“经理人”,尽管他性格粗蛮、作风粗野,但是他“业务过硬、能力超群”,能打硬仗,能杀“鬼子”。

行动指南

事业型经理人与企业更像“夫妻”,打工型经理人与企业更像“情人”。“情人”之间的忠诚度显然要低一些,而“夫妻”却是要绝对忠贞、绝对容忍、绝对专一的。

10月16日

留住人才靠机制和文化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引进人才,如何留住人才。靠什么?靠机制和文化。对内培育人才,对外广纳贤能,使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要靠用人机制吸引人才,同时,在文化上,要真正尊重人才,把人才作为资本。人力资本这个支点非常重要,这个支点越接近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就越大。靠什么结合人力资本和有形资产、无形资产?靠的是机制和文化。

——摘自2002年6月7日金志国在“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表彰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企业的总体目标,企业价值观,员工行为规范,是青啤企业文化的三层含义。青啤有着扎实的企业文化基础与积淀,近年以来倾力提升的是价值理念,特别是人力资源的价值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在企业的所有资本中居于主导地位。“视人才为资本”,这是青啤的价值观念。这样的观念,必然有助于打破传统国企久已有之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此后的青啤,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用人机制、鼓励机制、运营机制,靠市场拉动,实现企业价值与人力资本的增值和递增。

行动指南

吸引人才靠薪水和待遇,留住人才则靠机制和文化,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和文化以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10月17日

变革中的自我管理

随着组织变革的持续深化和一体化运营模式的逐步成熟,系统力建设也将从管理阶段上升到文化融合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建立基于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团结、协同、有竞争力的组织。靠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引导大家,靠明确的职责定位和清晰的流程让大家协同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彰显系统驱动下的发展能力。

——摘自2009年7月30日金志国在青啤半年工作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型组织,青啤经常进行主题式的培训,诚邀大学教授、学者专家传授新知。

青啤曾经进行过一场题为“变革中的自我管理”的培训,培训是以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开场的:为什么过去人们最向往、最有安全感的企业,日子最好过的地方现在却变成吃饭最困难的地方?相反那些过去没有出路,没人管没人理没人告诉什么是对是错的皮鞋匠却成了富豪?

主讲人通过鲜活的案例向青啤员工阐述了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变革为什么这么难?在变革中员工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做被制度拖着走的员工,还是做主动求变、积极应变的员工?

组织变革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全力迎合组织变革的前提下,员工个体以及小环境、小区域应该在变革中不断改进、持续优化。

行动指南

组织变革纵深推进,即意味着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可与坚决认同,个人自我管理最终的结果是战略一致性、文化一致性。

10月18日

内部流动也是一种自我转型

人的职业生命相当短暂,人这一生要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事情,可能做不了多少,也就一两件,因此需要专注和耐心,把全部的精力倾注进去。32年来我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做啤酒。别人可能会说,现在人力资本是全社会流动的,为什么你不跳槽,可能你跳槽会发展得更好。我个人认为,这种流动是合理的,但是流动未必要跨组织,在组织内部流动也是一种自我转型的过程。在组织内部纵向、横向都流动过,对整个组织内部的情况非常熟悉,我太了解青啤,也太了解啤酒行业了。为什么不把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这个行业当中来呢?

——摘自2007年10月金志国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演讲

背景分析

青啤有三级人才库,基层人才培养、中心人才共享、集团总部人才积聚。

青啤还拥有自己的管理学院,承担的是企业大学的内训职能,奉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新员工入职后,要在管理学院接受训练,接受青啤文化的洗礼,接受制度的陶铸,接受相关技术的培训。

一名普通的新员工只有接受相关技能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如果业绩做得好,会升职为主管、经理,每到一个职等都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拿到“厂级职业资格认证”才可以上岗。青啤的人才梯队,每个层级每个职等,都是要接受培训的,都要取得“职业资格认证”。

此外,青啤的人员升迁、岗位设置,绝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自主化随需配置,并为基层员工、骨干人员提供彰显个人自主抉择、双向选择的行政职务、专业管理职位的职场晋升双通道。

企业若想获取长久的生命力,靠的不仅仅是“长个子”的有形资本,更重要的是依靠“长脑子”的无形资本。因此金志国冀望通过完善机制,实现合理的内部人才流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

行动指南

通过人与事的优化配置与有机组合,实现人本管理、事得其人、人尽其用,每个人都能得到提升。

10月19日

“谁有能力谁留下”

进行组织改革的时候,必然会面临人情世故的考验。在青岛这么个小圈子里,很多社会关系、内部情感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一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要通过安排、设计一套机制来解决。比如说为了解决能上能下的问题,我们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有能力的自然脱颖而出。这样就变成是机制在安排你,找我这个总裁也没用。

——摘自2007年8月金志国接受青岛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对于青啤这样的老牌国有企业来说,能在1996年便毅然决然地实行全员竞聘制,且以决绝之心向着最为敏感的人事体制果断“开刀”,实在需要太多的勇气和胆略。

“竞争上岗的改革在青啤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青啤开始营造一个能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的企业平台,更标志着青啤市场意识的觉醒,标志着青啤开始从几十年计划经济时代的阴影和桎梏中解脱出来。”

时至今日,全员竞聘制早已成为青啤约定俗成、集体遵从的既定制度,直面每一场组织变革,青啤人更加从容、更加理性、更加感恩。

行动指南

以安置当事人为目的还是以公司未来利益为导向,这是评判因人设事、因事择人原则孰优孰劣的基本标准。

10月22日

高适应性团队的五种力量

新一届董事会要立志“只作好的决策,不局限于是否可行”,另外,董事会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一个具有高适应性的经营管理团队,锻造这个团队的五种力量。

——摘自金志国在青啤第六届董事会记者见面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2008年,金志国主张高效团队应具备以下五种力量:

一是基于未来的洞察力。金志国要求经营管理团队要看透未来三年,“因为青啤依然处于转型期,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将不断涌现,突发性事件难以预估”。

二是基于战略的实施力。金志国要求经营团队和决策团队,能够很好地制定战略、应用战略。

三是基于组织的协作力。“我们面临的是多条供应链的复合竞争时代,组织的结构能力,更是跨组织边界的结构能力,将是实现未来竞争的关键的组织保证。”金志国说。

四是基于管理的控制力。现代竞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时刻考验着青啤的精英团队、决策团队、管理团队的风险管控能力。

五是基于经营的创新力。在同质化的“红海”竞争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理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在“红海”中不断发现、不断创造“蓝海”的能力,将支撑着青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