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来信: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所走的路
21518200000014

第14章 团队建设(5)

联想在这样的考试中成绩优异,给众多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参照。

杨元庆曾不懂得妥协,是柳传志苦口婆心地教会了他:“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要学会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

如今的杨元庆,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掌舵人,正带着联想展翅高飞。

就在近日,另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由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答出。在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团宣布何享健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而只担任美的集团的控股股东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其职务由方洪波接任,并兼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这一人事变动既是职业经理人首次接掌民企的典型案例,亦是美的集团走向现代企业的标志性事件。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一届美的集团董事会将清一色由职业经理人担任,成员有方洪波、黄健、蔡其武、袁利群等,他们平均为公司服务15~20年。45岁的方洪波与何享健非亲非故,是一位在“美的”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何享健兑现了“坚决不做家族企业”的诺言。据悉,何享健酝酿交接班已近十年,此举被外界评价为“心胸宽广、善于授权、信任职业经理人”。

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来说,选择职业经理人作为接班人恐怕还会有些踌躇。国美创始人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之间的夺权之争显然影响了“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的形象。除了忠诚度的考量,有些职业经理人往往照搬照抄原来的经验,不尊重公司发展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也使一些企业家对其能力产生了质疑。

企业的交接班无非就是传内和传外两种选择,孰优孰劣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是传内,即传给自己的子女,这需要“先解决二代的接班意识和使命感,然后再培养接班能力。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教育,也可以通过实践摸索。”这是方太创始人茅理翔的结论,他通过“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方式将位子传给儿子,成为业界经典案例。

而另一种就是传外,即传给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可以是内部培养,也可以是外部引进。联想杨元庆、美的方洪波属于前者,创维张学斌属于后者,我们看到,这些职业经理人的表现也都不负众望。

企业家的衣钵该交给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希望在这场大考中企业家们能够顺利通过。如此,则是企业大幸,国家大幸。

点评人:左志坚拇指阅读创始人,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总监。合著有《出轨——达能与娃哈哈的中国式离婚》。

柳传志:卸任讲话

元庆,各位记者朋友,还有各位同事,现在我在这儿讲话很高兴,也很感动。几个月以前,有一位朋友知道我将辞去联想集团执行主席,问过我一个问题,说“到那时候,您会不会有一点失落伤感的感觉?”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说,“肯定没有”。因为其实元庆执掌帅印,可以撑起联想集团一大片江山。

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嫁女儿的时候,把女儿的手递到新郎手里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嫁女儿的时候,我看到我女婿这么优秀,我高兴得不行,人跟人不一样。

元庆他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回想起来赴汤蹈火、沟沟坎坎很多次,经历过很多次,也碰撞过很多次。元庆不是一匹小马驹,而是一匹非常执拗的马,我们碰撞的时候也是火星四溅。在这二十几年的碰撞,更多是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加深,到最后互为生命的一部分。

说起我自己,我跟大家说心里话,确实我的员工、我的同事们,尤其在一起战斗过、奋斗过的同事们,在我心里的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我在这里看到刘军,我就想起说刘军。刘军是1993年到联想工作,从底下一路上来。到2004年,他调换过各种工作,位置越升越高,在元庆的直接指挥下打了各种战役。在2004年,我们跟戴尔打了一仗,其实是非常艰苦,因为戴尔从美国打到欧洲,真的是所向披靡。

当时舆论界对联想都不是很看好,连续几个月,联想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戴尔在上升。因为当时戴尔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模式。联想要跟戴尔竞争,把原来自己的业务模式放弃,如果联想保持过去的模式,就是一点点被人家吞食。不过还有一种联想采用的双模式,既做戴尔的又做自己的。大家觉得更不可能,但实际上元庆跟他的管理层们,就是设计了这种双模式。

当时元庆和其他一些高管,主要面临着跟IBM谈判并购的任务。当时的这种新的业务模式本身难在什么地方呢?渠道商们会误会我们要直接做直销,会把他们放弃。我们内部的同事由于人事调整,尤其那一年刚刚裁员,士气是往下的趋势,所以内部互相怎么样配合也是很大的问题。

当时我记得组成三人小组,刘军做总协调,当时非常紧张,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天都在看战报,看业绩状况。那时候我自己也到下面,走了三四个点,看那里的情况。

当时刘军和邵鹏把这个事情组织得非常成功,我记得到11、12月份业绩就慢慢回来了,那一仗应该说彻底打赢了。从那一年以后,戴尔再也没有在增长率上超过联想,而且就是那一仗奠定了我们联想并购IBM的基础。如果打不下来,联想股价会直线下降,并购IBM PC业务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所以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刘军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领导者。

但是在并购以后,由于文化磨合的碰撞,国际上的CEO未必能够了解他的能力,也给他尝了冷板凳的滋味。这还不算,关键有一件事让他非常难过,下午所有的董事都走了,专项战略委员会汇报的时候给刘军打的分数很低,元庆也记得,我当时差一点流眼泪。其实一员大将的培养真的不知道要经过多少磨难,这也是后来我跟元庆文化上发生碰撞一个重要的原因。

今天坐在第一排的同事,所有联想的同事,连David Roman都知道每个人的长处,我想联想的事业就是这么做成了。元庆未来也要给自己的几个战将更宽的舞台,让他们更好地施展。

我所说的一圈圈画圈这样,也就说明了我的财富。其实人的钱多少都没有够,当你想收集古玩的时候,当你想买各种钻石之类的东西送给你太太时候,钱是多少都不够的。但是你想幸福地生活,打高尔夫多给球童一百块钱还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够让和你一起的人大家都感到愉快,那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

联想确实能够让退休的老同事、老副总(感到愉快)。刚才李岚讲到很多老副总表示愿意让年轻同志起来,愿意扶他们上马送一程,那是因为他们确实知道,他们从园丁的岗位上退下来,新的苹果摘下来第一筐会送给他们,新的园丁会有更大的施展。我们本着这个想法,才会把我们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变成一个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

联想控股未来会在若干个领域里有所发展,这里很多人都会问我:凭什么你们在这些陌生的行业里会有发展?我想有这么几条:第一条,我们有本事,能够选准人;第二条,我们能够给人舞台,给他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平台,这包括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

我举个例子,像我们融科置地。当年他们成立的时候大概需要20亿资金,而我们只让他们注册了2亿资金,其他都是我们借给他们。为什么?是因为这个公司大了以后将来上市的时候,员工可以按2亿资金的价格购买股票,这样他们就能够购买到相当比例的股份,要不然他们买不起。你用这种精神对待他们,他们的领头人自然会把这个公司当作自己的舞台和平台。

第三条,联想有很好的品牌,又有好的管理方式,这让在联想2001年做的几件事情都很成功,我相信后面联想控股的事情也会做得很成功。

对于联想集团来说,现在确实越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头,但是话还是那句话,我们回过头看,原来我们越过的只是丘陵,在我们前面的才是山峰,元庆一定能够越过这个山峰。谢谢。

2011年11月2日

2008年年底,由于金融危机和公司内部问题,联想集团遭遇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的最大危机,出现了9700万美元的净亏损。老帅柳传志希望能带领联想“绝处逢生”,他动情地说:“联想就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于是,他不得不在2009年2月重出江湖,重返联想集团董事长职位,试图扭转局面。

柳传志复出,杨元庆重任CEO,当时外界猜测两人皆准备背水一战。上任后,柳传志的主要工作就是“弄清楚事情、挑领导班子、树立流程和在公司内建立‘说到做到’的文化”。2009—2010财年,联想实现扭亏为盈,并在全球PC市场上的份额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8.8%。

在柳传志复出担任董事长的33个月里,联想集团的股价涨了大约两倍,联想的PC业务史无前例地攀升到全球第二。到2011年11月,柳传志再次卸任,他选择在联想连续8个季度实现业绩增长的时候隐退,并充分肯定了杨元庆团队的成绩,把联想大旗放心地交给了杨元庆,可谓功德圆满。

【肯定团队】:肯定杨元庆团队,放心交班

65岁的柳传志原本可以撒手不管,但是当联想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柳传志对联想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掌门人的作用,他更像是一位家长,有了他,整个团队就有了主心骨,企业就有了“定海神针”,不再飘摇。

正如柳传志所说,自己复出之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弄清楚事情、挑领导班子、树立流程和在公司内建立“说到做到”的文化。看上去,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工作,但却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也许,这就是柳传志作为企业创始人的人格魅力所在,正如乔布斯之于苹果。

“扶上战马再送一程”是柳传志对接班人的承诺,如今他兑现了这个诺言。在临危救急并将联想这艘大船掌稳舵后,再度将船长的指挥棒交到了杨元庆手中。

在沟通会上,回顾复出两年来的表现时,柳传志给自己打了98.95分,却给杨元庆打了99.99分,接近满分。杨元庆是当得起柳传志的这份信任的,2011年6月17日,联想集团发布公告称,杨元庆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处购得7.97亿股股票,占联想集团总股本的8%,使得杨元庆持股量达到8.7%。借贷巨额资金购买联想集团股份,证明杨元庆真正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全身心地做事业。

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柳传志的目标,是将联想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世界级百年企业。柳传志认为联想集团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有主人翁精神的司机,具有高超的技术才能驾驶快速的火车。并且执行力强大,说到做到”。

要实现这一目标,衣钵的继承者就至关重要。柳传志对接班人的重视在业界有目共睹,他用了找“女婿”来打比方,对杨元庆及其团队的培养也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在柳传志卸任前的9月份,他曾在北京宣布,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6年后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取得成功。这一结论的宣布,实际上为杨元庆团队拿掉了思想包袱,肯定他们的成绩,接下来的交接班就顺理成章了。

此次功成身退,真正实现了联想集团掌门人的新老接班,迈出了百年基业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