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家来信:我们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所走的路
21518200000038

第38章 人生低谷(7)

正是由于这些太过于宏大的抱负,使牟其中的社会角色定位,远远超过了其能力和地位所及。很多设想,根本不是一个商人可以完成的,甚至不是政治领袖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代领袖才能完成,比如三峡工程,从孙中山、******到******,一直到江****时代才完工。牟其中的设想,无疑将自己置于旷世伟人、人间圣贤与领袖的地位上,而在现实中,并没有给予他这个人生舞台。

牟其中手中只有南德,于是,牟其中欲以南德为底牌和基地,完成其种种不符实际的宏伟抱负。

一个人发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认真真的发狂。为此,当牟其中不得不依靠其仅有的人生舞台——南德的时候,做大南德,无疑是一种非常现实的需要,由此,产生种种急功近利的举动,直到最后违法,乃是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走火入魔的雄才大略与宏图大志,葬送了牟其中的人生。

但是,这种过错,又并非牟其中一人。冯仑曾说过,企业家不要去做政治家的事,但是,当一个人具有政治领袖的器局与才识时,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应该成就一切有梦想的人,而为什么在中国,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如此难以改变?近年来的阶层固化,更加大了社会垂直流动的难度,与改革初期相比,中国的社会活力日益丧失,个人实现抱负、改变身份的机会日益萎缩,或者,这才是牟其中悲剧的深刻根源。

为其中惋惜,为苍生叹息。

点评人: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区域与城市竞争。著有《大国诸城》。

黄宏生:快乐的意义

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在浩瀚的星空中光耀夺目。我们创维的同仁,是否有联想到精美的月饼盒上印有“嫦娥奔月”的梦境神话已经鱼跃到人类现实的生活中?你是否留意,就在2006年的9月,美国企业的女富豪花了2000万美元,乘太空船上宇宙旅行?

只见一飞冲天的火焰,在千钧重压的极限中,红尘落定,星河泛起,人的生命融入一片星光璀璨的意境之中。她得到了地球上多少钱都买不到的痛苦和快感,她挑战了常人想都不敢想象的神话,她揭示了人类那无限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进入了21世纪,人类似乎对生命和意志力的挑战愈加兴致盎然。有人目光远大而上“天堂”去探索;有人意志顽强,则不惜到大海去旅行。就在中秋前夕,太平洋彼岸又传来令人惊叹的传奇:一位71岁的老人,著名IT制造大厂台达电子退休老总村田和雄先生,展开其完全不同的挑战——独自驾驭一艘小船,从亚洲日本的一个港口,横渡风急浪高的太平洋,驶向彼岸13000公里之遥的美国旧金山。其间孤独无援的三个月行程中,他要在恶劣无常的海洋气候中寻觅正确的航向,他要在缺食少水的漂泊中留住年老的生命,他一次又一次地从海浪颠覆的死亡边缘中逃生。最后他终于穿过咆哮无边的大海,胜利地抵达旧金山的彼岸。

曾经驰骋企业竞争沙场的老将,退休后通过一种全新的尝试,挑战生命和意志力的极限,真是可歌可叹,尽显人类生生息息的挑战本性。

相对于上述“上天堂,下海洋”的挑战,创维的创办人黄宏生本人是没有那么光荣了。他在参与创维500亿元新里程的目标征程中,不幸遭暗箭强射落马,被迫到十八层的地狱长征。那深处的空间有限,但他的心中却扬起自由的风帆;那里的生活没有日新月异的精彩,却有他平静求知的精神富足;他领悟到人生有前进的一面,却也有回首的一面;为了完成未来繁重而伟大的梦想,他需要养精蓄锐。尽管与大家分离有三个月了,他信仰的力量却没有减弱。他勇敢地面对痛苦,并产生了更大的力量去克服,从而体会到快乐的意义。

无论上天堂抑或下地狱,或在地球上阳光明媚的岗位上作业,人类有生以来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挑战。吃完甜饴的中秋月饼后,我们还是要面对企业如临大敌的竞争环境。就以上半年的创维运营来讲,我仔细拜读了人事局送给我的各种报表,发现做到盈利绝非易事。一个十分突出的挑战就是,消费电子的行业不断制造惊人的平板跌价,创维分布在各个产业公司的库存除净之后,大多数的事业部情况并不乐观。如何力挽狂澜,创造下半年同期增长的盈利,这绝对是我们每一位创维人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无处不在的挑战而未雨绸缪。

我不时想到咱们CEO张学斌的巨大压力,另一个对他以及对每一个事业部总裁的巨大压力是庞大的经营费用在无止境地增长。也许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已经丢到了围墙之外,每每慷企业之慨的大手笔活动代替了创维“精打细算”的美德,结果总是费用上天,红旗却落地(亏损见红)。

世界著名的企业界圣书《从优秀到卓越》告诉我们,企业界的精英团队,时刻要面对无比残酷的事实,时刻要在危机来临前作出挑战的突破,才能浴火重生,迈向成功的里程碑。而企业的员工,才能领略到那种战胜险恶之后的成就感、幸福感,才能领略到登山英雄王石那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崇高境界。

让我们树立面对挑战的坚强意志吧。创维18年来,一直在大风大浪的挑战中成长。可是这一次,可谓内外交困,祸不单行,其严峻程度胜过18年来任何一次的灾难。一方面,养育2万多人的电视产业转成平板后,其盈利空间越挤越微;另一方面,海外业务及应用电子面临困境。我们的愿望是,要通过下半年180天的冲刺,把创维既定的盈利抢回来,把我们的优势夺回来,把创维人的那种不败精神激发出来!

蒙难的两年来,我对生命的挑战与意义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看到不少名商贵人顶不住人生的打击,含冤而死。短短一个时期来,有海关高官不满突然袭击,跳楼自尽;有警队的红色接班人愤恨极权部门的卑鄙手段而两度轻生,最后英年早逝。也有名商人士,大敌当前人格反叛,将“责任”推卸给昔日的战友,甚至以无中生有的编造,换取自己的苟延残喘,从此销声匿迹。当然,更多的人临危不惧,活在坚强的信仰与自尊中。其实,人生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甚至不公的时期。如果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勇于挑战逆境,战胜平庸,快乐将永远相随着你!

你问我会不会万念俱灰,生不如死?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相反,当我们有机会再见面时,一定是看到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的老板。因为我的心始终与你们火热的产业竞争伴随在一起。每一份来自战地一线的报告和数据都让我如临其境。你们每一个新产品的消息、每一点的改善、每一处流程中费用的降低,以及每一个产业公司的进步,都让我激动万分。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斗志的创维生命中,我怎么会孤独呢?

我希望与创维的同仁们分享快乐的意义。如果你的孩子几经努力,考上了向往的名牌大学,你是不是一定会开心得跳起来?如果你的事业部挑战了自我,盈利有突破性增长,远胜于别的同行,你的成就感是不是与众不同?你年纪轻轻就克服了同龄人所没有面对过的困难,你是不是前途无量?挑战一个瓶颈,就赢得一个胜利,更形成了你卓越的性格,最后在你们的精神财富中注入了意志与快乐。你成为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是一个永远幸福快乐的人!

我衷心地为所有的创维同仁们祈福!

2006年10月12日

黄宏生是创维创始人、原创维集团兼创维控股董事局主席。1956年生于中国海南岛,他出身贫寒,“**********”时曾下乡劳动,之后进入华南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深造,毕业后在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当助理工程师。1988年,黄宏生移居香港创业,先后失败了三次,但他没有放弃。2000年,黄宏生的公司以科网概念股包装在香港上市,集资10亿港元。

2004年11月,在香港廉署“虎山行”行动中,身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黄宏生被拘捕。2006年7月黄宏生及其胞弟、创维前执行董事黄培升因串谋盗窃及诈骗上市公司资产等4项罪名成立,被判监禁6年。以职业经理人张学斌为首的创维管理团队发挥了积极作用,创维安稳地度过了这次危机。

这封信是他在狱中所写。2009年7月,黄宏生被保释出狱。2012年8月9日,黄宏生以集团顾问的新身份重返创维。

【平稳过渡】:“老板进去,企业倒下”的悲剧没有发生的原因

2004年冬天,黄宏生因涉嫌造假账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创维就此失去了“老板”,进入了自己的冬天。在“老板进去,企业倒下”的商业生态圈中,人们普遍认为失去黄宏生的创维也将难逃这种命运,将很快由鼎盛走向衰落。

不过,这次发生了奇迹,老板黄宏生进去了,创维不仅没有倒下,反而站得更稳、跑得更快了。结合黄宏生信中谈到的,我们发现奇迹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选择了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二是健康的财务状况。

事件发生后,在与黄宏生完全失去联系的48小时中,以张学斌为首的创维职业经理人团队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忠诚度经受住了考验,保证了创维的正常运转,并使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张学斌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而不是个人,是救危而不是夺权。他们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张学斌四处奔走,争取了经销商、银行、原材料厂家的公开声援,使得创维渡过了第一道难关。为了复牌,张学斌请教了香港专家,并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布置,这对创维恢复公信力以及之后的复牌起了关键作用。

2004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创造了2亿多元利润。“在行业里面利润是最好的。”第二年更好。

另外,创维稳健的财务风格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企业很难渡过危机,黄宏生事件发生时,创维的银行存款保持在10亿~20亿元,这是一笔能救命的钱。这一点,值得企业家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