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制度高于一切
21522300000027

第27章 将制度贯彻到底(4)

第二,制度体系中奖惩监督与考核分配等机制不协调,不明确,不合理在正常的日常工作制度体系中,围绕责权利的平衡分配,由日常工作职责、监督、考核、分配、激励制度组成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其核心就是合理集权与授权,分清责任,明确利益。任何一环出现长期的漏洞,都会影响其他制度的正常执行与完善,最终导致整个制度体系的坍塌。许多企业的制度体系貌似完整,实际上正是因其内部缺乏这种以责权利平衡为核心的制度协调机制,而使整个制度体系沦为空架子。在一个以利益为导向的企业中,完全靠人的自觉性行事,缺乏对日常工作的必要监督,其后果是不可想像的。工作结果的多少好坏没有个准确的考核标准,分配搞平均主义或分配的主观随意性太大,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得不到及时的奖励与惩罚,长期以往,谁还会严格按制度做事?已有的制度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制度建设长期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一条规章,十载不变,许多制度以前存在的条件已经变化或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仍照施不误,这既不符合制度本身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则,更不符合制度的效益原则,因为建立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当一种制度已成为发展的桎梏,那么继续坚持只会产生负面效应。另一种静止制度的表现就是制度定的太死,即使在一个企业内,也会出现由于时间、地点和其他条件的不同或变化而无法实施既定的制度,那么,硬性地执行,一般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在不违反原则和确保实现预设目标的条件下做适当变通,保证制度以恰当的形式执行下去。

(2)制度相关者如何造成了制度无法实施

其实以上所分析的制度本身的原因就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制度是由人来制定和实施的。但我们为了突出制度的整个运作过程,再简单明确几点。

其一,就是制度制定者的原因。许多企业制度的制定者往往并不了解制度的约束对象和制度实施条件,而让了解情况或制度约束范围内的人制定又往往会过多强调自身利益,产生本位主义,有失公允。这是造成制定的制度脱离实际,无法实施的首要原因。因此,企业制定制度,既要有能坚持公平的人参与,又要有了解情况的人参与,双方通力协作,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制度。

其二,是制度执行负责人的原因。制度执行负责人在贯彻制度过程中不讲究方法,一味强行灌输,不注意引导,没有进行制度解释和学习以保证制度接受者了解制度含义与制度目标,甚至执行负责人本人对制度都马马虎虎,这能执行下去吗?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制度执行者执行过程中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长期坚持循序渐进,而执行负责人本人就违反制度行事,最终不仅他失去了威信,员工也失去了坚守制度的信心,造成制度执行流产。

至于制度约束者(或制度接受者)所造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接受制度的素质与依制度行事的能力,当然,这里应提到的是许多员工的惯性思维和守旧意识往往成为新制度实施的重大障碍。

(3)如何将制度贯彻到底

经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以“复利理论”为指导循序渐进地来进行制度建设。在对企业现实条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先制定可行和易达到的制度,解决最基本的问题,让员工树立坚守制度的信心。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修正制度。所谓“复利理论”即以达到后的台阶为标准制定更高要求的制度,而不是以最初水平作为再次提升的起点。这一点在海尔集团最为突出,当年张瑞敏为了让员工学会遵守制度,就从制订员工不准在车间内大小便的制度开始下手,因此到今天能形成较完善的海尔管理制度体系。

二、加强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培训,特别应加强制度学习与教育,把制度约束与员工的自我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员工的自我管理意识,降低制度约束和监督成本。挑选合适的制度制定者和制度执行负责人,减少人为造成制度无法实施到位现象。

三、树立动态的制度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必须建立制度实施的奖惩考核与监督机制,逐渐形成制度体系。战国时有个改革叫商鞅变法,在这次变法中,商鞅为保证新制度的实施,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声称谁能把此根木头从北门扛到南门,赏金百两,最终在人们的怀疑中一名青年人把此根木头从北门扛到南门,得到了百两黄金。商鞅变法也因能严格兑现承诺而获得成功。从另一方面看,为保证制度的威严性,相应的严厉惩罚措施也应适当使用,因为制度的实施流产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某种深层次的关系,违反制度的第一个人未受到相应的惩罚而导致的。当然,过多强调惩罚的作用,员工让制度给约束住,整天提心吊胆或奖励不适当,员工惟利是图心态加剧等情形,都是制度建设中应予注意的。

当然,制度在管理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管理者本人,必须对这些原因心知肚明,并逐渐加以改进和完善,否则便是一个糊涂的管理者。

企业制度建设在我国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基本工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要求理论研究者应不断地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了解与调查,同时更要求企业管理者加强理论学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并保证将制度执行到底。

8.镇静自若的境界

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都必须以心理秩序为基础。心理秩序不工不整,有始无终,七情翻动,六欲奔突,是不可能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的。

最初是来自北方的林先生讲给他在深圳的公司员工们听的,而员工们又各自将其流传开去,于是我知道了这个故事。

大约四五年前吧,林先生原先的那间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番拼死挣扎,最终还是没能支撑下去。公司倒闭了。员工有的一早闻到风声,自谋生路去了,剩下来的在听了老板的正式通知后,也纷纷离去。

那天的林先生,待员工散后,巡视四周,心情灰黯。明天开始,面前的一切就将成为别人的财产。苦心经营的公司一朝化为乌有,多年心血付诸东流,那不是说放得下就放得下的。林先生伫立良久。然而就在那个时候,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但是有节奏的敲击声。

准确地说是手指击打键盘的声音,声音“嗒嗒嗒”不慌不忙地继续着。林先生循声来到一间办公室门口。他轻轻地推开门,一个女孩子正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打字。看见林先生进来,女孩子抬起头,说:“不好意思,林先生,马上就好。”手并没有停。貌不出众的女孩子,林先生一时想不起她叫什么名字。女孩子很年轻,刚出校门的样子,林先生只有一个印象,就是她平时好像总是在不声不响的埋头做事。林先生扫了一眼屏幕,女孩子是在打一份文件,林先生站在一旁,沉默半晌,费力地对女孩子说:“你不用再打了,没有用的了。”这时女孩子再度抬头,说:“总要把事情做完再走。”

并没有茫然失措,并没有急惶惶飞鸟各投林的样子。女孩子的镇静自若感染了林先生,给了他莫大的安慰。林先生于是一直站在那里,陪着她打完那份文件,关机,在整理好桌上杂物。做完这一系列事情,女孩子收拾自己的东西,然后斯文有礼地跟林先生道别。

林先生对女孩说:“日后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好歹还有些熟人朋友,应该可以帮助你。”

林先生把自己的call机号码给了女孩子,目送她离去。

女孩走了几步,回过头来说:“一切都会过去,林先生,我相信您会东山再起。”

这一去就是四五年。这四五年里,林先生努力振作,卧薪尝胆,终于又开创出崭新局面。女孩子的话应验了。

林先生常常在心里挂念,不知那女孩子在哪里做事,是否还在这个城市,是否一切顺利。林先生如今在北京深圳等地拥有好几家公司,随便哪一家公司都足以给她提供一个上好的职位。他只是关心她,想尽自己能力帮她,而且想当面对她道一声谢。但那女孩子一次都没有call过林先生。惟一的例外是,每一年的新年,林先生的call机都会收到一条那女孩子发过来的讯息,是新年的问候与祝福,年年不变。

一年年过去,林先生的通讯工具不断翻新,但那只call机却一直带在身边,号码依旧,林先生的熟人朋友都渐渐忘掉这个老号码了,他还是带着它。他带着它好像只是为了等待那个女孩子的讯息,等待每一个新年响起的那一声问候与祝福。只有他知道,在那一天,在几年前公司结束的那一天,他是多么的心灰意冷。要不是那个女孩子给他安慰和鼓励,他可能会一蹶不振,不会有后来重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他。

那只老call机就是那段历程的见证。林先生的故事让众人感慨不已。

听过这个故事后,我好像忽然发觉,我所在的城市街道两旁的广告牌上,竟然有着那么多的寻呼机广告。印象最深的那个,只有两个字——“呼我!”记不得是哪种品牌了,但那两个字却经常在脑海中显现,——“呼我!”“呼我!”有多少人在暗夜里这样苦苦呼喊过?

从此,每当我坐车经过路边广告牌,看到那一幅幅寻呼机广告,总是禁不住想起这个近乎神话的故事,想起这个世界上濒临绝境的某种品质,我知道,有些东西果真是刻意永恒的,比如信念,比如真情,比如对人类和人生秩序的执著和信仰。

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都有一颗始终如一的平常之心,镇静之态,不止是一种境界,一种坚守,也更是一种修养,一种道德,一种信仰。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都必须以心理秩序为基础。心理秩序不工不整,有始无终,七情翻动,六欲奔突,是不可能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