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定你的员工
21524600000054

第54章 激励策:激之以明心,励之以弘志(1)

每一个运作成功的团体、组织或企业都是靠人的智能和体能干出来的,员工的才智、激情和活力是组织、团体或企业前进的根本推动力。要使员工在工作中付出最大的努力,为组织创造更多的效益,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激励,以便把员工的潜能都发掘出来,而一切成功的领导者都深谙激励员工的技巧和手段。

166.激励员工的基本方法

有几个方法可以让员工的需求获得满足,同时又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工作效率。

(1)让员工了解工作目标

领导者要让员工了解工作计划的全貌,看到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员工越了解公司目标,对公司的向心力越高,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公司的发展需要。

员工非常希望你和他们所服务的公司都是开放、诚实的,能不断提供给他们与工作有关的公司重大信息。

若未充分告知,员工就会对公司没有归属感,能混就混,不然就老是想换个新的工作环境。

如果能获得充分告知,员工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打听小道消息,也能专心投入工作。

(2)授予他们权力

授权不仅仅是封官任命,领导者在向员工分派工作时,也要授予他们权力,要帮被授权者清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独挑大梁”,肩负着一项完整的职责。

方法之一是让所有的相关人士知道被授权者的权责;另一个要点是,一旦授权之后,就不再干涉。

(3)给他们好的评价

有些员工总是抱怨说,领导只有在员工出错的时候,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身为领导人的你,最好尽量给予员工正面的回馈,即公开赞美你的员工,而负面批评可以私下再提出。

(4)听他们诉苦

不要打断员工的汇报,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随便诊断,除非对方要求,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建议,以免流于“瞎指挥”。

即使员工真的来找你商量工作,你的职责应该是协助员工发掘他的问题所在,你只要提供信息和情绪上的支持,并避免说出类似像“你一向都做得不错,不要搞砸了”之类的话。

(5)奖励他们的成就

认可员工的努力和成就,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士气,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其信心和忠诚度,并激励员工接受更大的挑战。

(6)提供必要的训练

支持员工参加职业培训,如参加学习班,或公司付费的各种研讨会等,这不但可提升员工的士气,也可提供其必要的训练。培训有助于减轻员工的无聊情绪,降低工作压力,提高创造力。

167.充分利用升迁的魅力

怎样满足下属新的追求?这一点微软做得很有特色。

微软在技术部门建立了正规的升迁制度,以满足优秀人才的升迁需要。

微软既想让人们在部门内部升迁以产生激励作用,还想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它通过在每个专业里设立技术级别来达到这个目的。起始时通常是大学生刚毕业时的9级或10级,一直到13、14、15级。这些级别既反映了人们在公司的表现和基本技能,也反映了经验和阅历。升迁要通过高级领导的层层审批,并且与报酬直接挂钩。1983~1984年微软还建立起晋级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工资方案。

在微软实行这种制度之后,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员工(10级)的年工资大约为3.5万美元左右,拥有硕士学位的新员工的年工资大约在4.5万美元上下。对于资深或者非常出众的开发员或研究员,盖茨将给予两倍于这个数目或更多的工资,这还不包括奖金在内。程序经理和产品经理与开发员的工资几乎一样多;测试员的年工资开始的时候要少一些,刚开始时为3万美元左右;对于高级管理人员,其年工资也可达到8万美元左右。由于拥有股票,微软的17800名员工中大约7000人是百万富翁——大概是类似规模的公司之中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

通过以上微软的事例,我们看到,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考虑下属的利益追求,并努力通过一些制度把下属的利益纳入到公司的整体利益中来,这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有效的升迁机制,从而带动下属的利益激励,发挥出下属的能力,这是领导者在统御下属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168.摸透下属的秉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人。

领导者要想说服下属和激励下属,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就必须摸清下属的性格,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摸透下属的秉性,必须对下属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对下属的情况知道得越多,就越能理解他们的观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领导,你应该尽一切力量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全部情况。

下属们的工作态度、习惯不只影响自身的工作效率,如果将个人情绪发泄,则容易影响到其他下属的士气和工作效率。身为领导不能忽视下属的性格问题,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性格,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以理服人。

对于不同的下属,你一定要先把握他们的性格,才能够据此采取不同的对策,逐个让他们信服。

对于那些事事悲观,对新观念不抱希望的下属,他们的这种性格使他们不想面对现实,阻碍了整体的前进。对于有这种性格的下属,在他们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态度,让他们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对于那些脾气暴躁的下属,他们的性格或许会令单位永无宁日。

对待这些下属,应当在他们心平气和时告诉他们乱发脾气是不恰当的。同时,应强调单位是个整体,不容许个别人破坏纪律,也不会姑息乱发脾气的行为。当他们情绪激动的时候,管理者最好先不要发言,听他们诉说心中的不平。一个愤怒的人,通常会有很复杂的情绪,细心地聆听可以令他感觉到你在注意他,并会对你慢慢地有好感。

对于一些个性极强的下属,则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地制止他的行为,让他明白不能无视单位的纪律,以直接劝告来达到说服他的目的。

作为领导,面对有着不同秉性的下属,要懂得去了解他们的性格,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来管理和激励他们。

169.请将不如激将

有一种激励方法很有效果:用激将法去用人,只要用得适时,就可以做到才尽其用。如果教我们赤手空拳地去和凶狠的狮子搏斗,这种激将法别人肯定是不会接受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确凿无疑地知道,我们绝不是狮子的对手。

凡是能够确定别人肯定不能做或者他肯定不愿做的事,即使用激将法也是徒然。反过来说,别人认为轻而易举就能做的事,他也就不必非得受人激将才去干了。

然而,如果和大多数人一样,他心存己不如人的恐惧,并且对自己能否成功没有多大把握,在这种情形之下,就可以用激将法去鼓励他尝试了。

比如,罗斯福一生中就至少有一次中了别人的激将法。

这位“圣胡安山的英雄”刚从古巴回来,就被普拉特委任为纽约州州长。

这位政治巨头的意思,是要把大胆的骑士罗斯福培养起来,以后在美国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

可是,很快普拉特和罗斯福就遇到了麻烦。罗斯福的对手打听到他在做海军秘书助手的时候,曾发誓不纳税。根据这一事实,他的对手指责他不是合法的公民。

在这关键时刻,罗斯福把普拉特拉到一旁,说道:“我不能再留在这里苦斗了,我不得不退出这场竞争了。”罗斯福希望就此放弃,屋里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普拉特要罗斯福相信他一定能够挺过这一难关,他使出了自己的绝招来激励罗斯福。

普拉特问道:“原来圣胡安山的英雄是个懦夫不成?”

罗斯福听了这句话,情绪激昂地回答道:“不!我决不是一个懦夫!”

就这么简单,普拉特的激励就成功了。罗斯福接受了那些著名律师的救援,最终成了纽约州州长。

普拉特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地驾驭罗斯福,是因为他了解他的性情。

小时候的罗斯福是一个孱弱多病的小孩,但他勇敢地战胜了自己的体弱与胆怯。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该如何战胜恐惧,因此,他决不能容忍对自己的勇敢有丝毫的怀疑。正因为如此,别人的激将法就会在他身上产生效果。

170.在下属的心中树起目标

远见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你领导行动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大家明白你的远见和目标。你必须通过沟通使下属目标一致。

假若你有远大的目标,又能和别人沟通,虽然其他条件不佳,你仍然会成功。

1944年12月18日晚,美军第51空降步兵团团长朱利安·艾威尔上校率领他的部队抵达比利时的巴斯顿。两天以前,德军就已开始他们的亚耳丁作战计划。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所做的最后一次大攻势。历史告诉我们,这次战役乃是战争结束前的反弹。艾威尔只带了不到1000人抵达战场,而上级司令部无法告诉他敌情、友军状况……什么情报都没有。

但艾威尔有他的主见,并且和下属作了良好的沟通。他告诉他们:“我们要攻击德国人。”他们也就如此做了。他们阻止了德军第27装甲军团三万多人的进攻,迫使希特勒不得不改变亚耳丁作战计划。

马丁·路德·金就曾这样说过:“我有我的远见。”假若你要别人跟随你,你也必须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要把这个目标立在下属的心里。

171.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

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自己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从小到大,我们好像每天都在为之忙碌,但实际上,过于遥远的目标却使我们无处下手,目标总是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火箭飞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质量。科学家们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结论:火箭的自重至少要达到100万吨,而如此笨重的庞然大物无论如何也是无法飞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学界都一致认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直到有人提出“分级火箭”的思想,问题才豁然开朗起来。将火箭分成若干级,当第一级将其他级送出大气层时便自行脱落以减轻质量,接着是第二、第三级火箭脱落,这样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轻松地逼近月球了。“分级火箭”的设计思想启示我们: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这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

172.将计就计,激将用兵

这种手段的运用常常是用反语激发人的潜在能力,使之产生不服输的心理,从而达到把工作做好的目的。

当曹军将领张率重兵攻打葭萌关时,守将抵挡不住,连忙向成都告急。孔明聚众将于堂上说葭萌关紧急,必须让张飞回来。有人说,张飞屯兵瓦口,也是紧要之地,还是从帐中诸将中选一人去吧。

孔明笑着说,张是魏国的名将,除非冀德,无人可当。忽一人厉声而出说:“军师何轻视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首级,献于麾下。”众人一看,原来是老将黄忠。孔明说:“汉升将军虽然勇敢,只怕年纪大了,恐怕不是张对手。”张忠听了白发都竖了起来说:

“我虽然老了,两臂还能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上千斤的力气,怎么不是张的对手?”孔明说:“将军年龄接近70岁了,怎么不老?”

接下去是黄忠为显示不老,走下帐去拉弓抡刀,最后向诸葛亮保证:

但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

果然,黄忠被诸葛亮一激,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一举而破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