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理问题能力培训教程
21524800000032

第32章 处理经济问题的艺术(3)

二、处理经济纠纷问题要一碗水端平

一碗水端平,即不偏不倚,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利益失衡,正所谓不平则鸣;反过来要处理因此而产生的问题,其最正确的方法自然是“一碗水往平里端”。否则的话,不但不能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而且还要加深矛盾。

1.以平衡的心态去“端平一碗水”

要想把“一碗水端平”,首先要把心态放平。心态公正,处理问题才能公道;心态平衡,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如果带着某种成见去处理问题,恐怕问题解决不了,还要弄得很糟。

有一位到广州出差的老同志,在街头小货摊买了几件衣服。

付款时,卖衣服的女青年看见他有几百元“外汇券”的钱包,便产生了邪念,趁他不注意时,把钱包塞进了衣服堆里。这位老顾客在要离去时发现钱包不翼而飞,十分着急。此刻货摊只有他们两人,明知与卖主有关,但又没抓住把柄。当他礼貌地提及此事时,卖主翻了脸:“噢,你是说我拿了?那你叫警察吧。”

问题糟到如此地步,老者感到左右为难了。

老者明白,一旦他离开货摊,赃物会立即转移,那就彻底没希望了。如果和她来“硬”的,则会把关系弄僵,也不好处理。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位中年男士也来到货摊前。听了两人的诉说后,笑了笑说:“会不会是忙中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了。”这句话颇有分寸,既不向灯,也不向火,又具有理性,也给卖主垫了个台阶。接着又说:“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的收入要上千元吧,信誉要紧呐!”这话既有开导,也有暗示,说得卖主顿时低下了头。

买衣服的老者一看有人帮助自己打圆场,也接着说:“人家几千里从新疆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凑了百把块外汇券,丢了叫我怎么交代?要赔人民币还好说,我到哪里去找外汇券?你就替我细细找找吧!”

果然,卖主就坡下驴,翻了一阵,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

中年男士之所以能帮助老者找回钱包,关键是他的言谈话语中既充满了息事宁人之意,又饱含为他人着想之情,心态平衡,方法公道,因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用智谋去“端平一碗水”

“端平一碗水”,看似容易,实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很多外在的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干扰着处理问题的人把一碗水端平。

要想摆脱这些掣肘的因素,不仅要有良好的心态,而且需要用智谋,用技巧。

海瑞是明朝的清官,在浙江淳安当知县时碰到这样一件事:

一天,有人到县衙门汇报说,朝廷总督胡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因卖马与人发生纠纷,他依仗权势,说卖马的多要了银子讹了他,叫人将卖马人捆上倒挂在树上,无人敢管。海瑞听后,立即带人来到驿站,看见胡公子还在指手画脚地骂人。见此情景,海瑞命人放下已站立不住的卖马人,然后对胡公子说,怎见得是卖马人多要了银子,胡公子指着仆役手里牵着的马说:“此马在市场上只值15两银子,可他却要了我20两银子,这分明不是讹我吗?”海瑞听到这,又见在他的身旁,摆满了大大小小几十只箱子,上面贴着总督衙门的封条。海瑞略一思索,忽然有了主意。他对胡公子说:“这么办吧,把马卖给我,我给你20两银子,这样,你就不吃亏了。”说完命手下人拿出20两银子,买下了胡公子的马。而后他走上前去,问这么多箱子是谁的。胡公子忙说是他带来的。海瑞命人把箱子打开,只见箱子里装着好几千两银子。海瑞立即变了脸色,对着围观的老百姓说:“这狡徒真可恶,竟敢假冒总督家里人,败坏总督的名声。上次总督出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叫地方上不要铺张,不要浪费。你们看这狡徒带了这么多行李,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假冒的。”当场罚银100两为卖马人医病养伤,此事海瑞处理得非常公允,双方服气,又惩罚了邪恶。

第三节处理经济问题要有长远眼光

经济问题总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互关联着,处理经济问题必须要考虑到利益的得失。

利益的得失,既是经济问题产生的焦点,也是经济问题处理的焦点。可以说,处理经济问题的谋划过程,也是利弊得失的权衡过程。

问题有大有小,利弊有多有少;问题有急有缓,利益分眼前的和长远的。处理问题的技巧就在于“趋利避害、急缓有序”,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不能急于求成,而犯避重就轻的毛病。

一、为了长远利益,适当地减让权力

经济问题的产生,有人为制造的,也有预测失误促成的等很多种原因。如果对方是因为预测失误促成的问题,可以考虑双方的关系,在己方的利益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的情况下,宽容对方的失误,给对方以机会,从长远利益来看是大有好处的。

上海某鞋厂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做成一笔布鞋生意,交易额高达160万日元,但因日方市场预测失误,加上运期长,布鞋抵日后已错过销售季节,造成大量积压,日方请求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却同意了。消息传开,很多人都不理解,然而中方同意退货的考虑还是颇有道理的。首先,退回后,在国内销售并不赔钱,“出口转内销”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日方支付所有退货运杂费用,中方没受到任何损失。其次,这批货虽被退回,但可用同等价值的一批畅销货替代出口日本,于是又重新做成一笔买卖。再次,日方答应以后再购货首先考虑此鞋厂产品。中方既为日方排忧解难了,又稳定了贸易伙伴。第四,日方不退货,株式会社就要破产,其不利影响必然波及并损害中方的利益。日方对中方的合作十分钦佩与感激,鞋厂很快又保质保量地出口了替代的一批货,使日方赚了很多钱,名声大振。中方的信誉也由此传播开,日本几家客户立即来人来函洽谈。鞋厂于是身价倍增,产品供不应求。这家株式会社还要求充当中方在国外销售的总代理,包销合同一订就是几年,并主动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两家合作得很好。

二、从长远利益出发确定处理问题的办法

处理经济问题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没酒再掂兑”,而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从长远的利益出发确立当下的问题处理办法。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的币值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自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后,人民币一直处在贬值压力下,然而几年过去后,又突然出现人民币升值的声音。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最早出现在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中国的廉价货币》一文。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又发表了《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文章,将日本经济衰退归咎于人民币币值过低。

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通缩经出口扩散至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甚至全球,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两天后,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也发表公开讲话说:“若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人民币显得过于疲软。”不仅如此,日本还试图将对人民币的这种压力带进国际组织的正式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