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改你的坏脾气
21525500000010

第10章 坏脾气是导致个人形象受损的污垢(1)

你在社会上的口碑如何,人们在背后说你好话或者坏话,多半是由你的脾气带来的。才能高的人可以获得周围人的肯定,却未必获得周围人的喜欢,好脾气则一定会获得好人缘、好人气。你想知道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什么样吗?你只要拿来镜子照照你的形象就知道了:你生气时龇牙咧嘴、吹胡子瞪眼睛的样子,你得意时手舞足蹈、不知天高地厚的样子,你自卑时猥猥琐琐、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样子,你自己会喜欢吗?别人会喜欢吗?所以你应该注意修炼,别让坏脾气影响了你良好的个人形象。

爱占小便宜是一种极为低俗的性格缺陷,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还是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坏秉性,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

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贪小便宜,已经到了不顾及人格尊严的地步,他们往往自嘲人穷理应志短,等富起来就不会这样了。听这话,颇有些寡廉鲜耻的味道。如果一个人染上了爱占小便宜的坏秉性,是很难彻底改掉的,而且,他也许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人说:日本人骨子里瞧不起华人,尽管他在面子上对你很客气。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有日本人心胸狭窄的一面,也有华人自己不争气的一面。在日本东京,华人集中居住的地方,秩序混乱是出了名的,拉帮结派、收保护费、抢劫等都有华人的份儿。这位留学生说给他刺激最深的是一次在一位华人房间里聊天,来了个日本人收有线电视费。这位华人说:“我没有电视。”日本人明明看见屋子里摆着电视,但他还是连连弯腰面不改色地说:“对不起,打扰了。”然后退了出去。

无独有偶,另一位去奥地利留学的人归国时也说过类似的情况,只不过电视换成了报纸。在维也纳的街头,到处都是无人售报摊,许多华人觉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便经常拿了报纸不给钱,更可恶的是有人还一下拿很多。久而久之,当地人便撤去了华人居住区的无人售报摊。

当地华人苦笑着说:“这比抽中国人的耳光还难受,我们是穷,可也不能这样啊!人家外国人凭什么瞧得起你呀?”

诚然,很多人爱贪小便宜,确实是由于经济贫困所造成的,但这并不能作为一个人道德素质低劣的借口。要知道今天你拿点这摸点那以为得了便宜,可谁也不敢保证明天你不会为此而失去更多的东西。上述在国外由于个别中国人贪占小便宜的低俗行径,致使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可耻,十几亿国人蒙受不白之冤的实例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偷占了人家几份报纸,却丢掉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尚不知耻邪?

从社会运转的角度看,每个人做事都试图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小到一个单位、大到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整个社会的高效运转来自于良好的社会秩序、公平的交易原则、完善的运作体系等。实现了这些,整个社会的管理成本、交易成本才有可能降低,整个系统才会得以高效地运转,那么也就等于相应地提高了个体的效率。

如果我们每人都为一己私利,占小便宜,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无度,乃至拖累整个社会机制的运转效率,从而也给自己设置起种种障碍,使自己的效率也被迫降低下来。因为政府制约各种贪占小便宜的行为,必然要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从每一个环节上防止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都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的工作效率将会降低。

比如说,美国纽约的地铁是无人检票的,因为大家都自觉地在入口处让电脑查票,方便快捷。没有必要去设人查票,如果逃票的人多了,那么就得重新设置检票员,查你的票,效率自然下降,政府也会因此增加不必要的开支。

再如收有线电视费,如果每个人为了占点小便宜而拒不缴费,能逃则逃,那么结果要么是大家都看不成,要么是增加收费人员,仔细检查每户收费。无人售报也是一样,要么取消,要么派人来售报。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多了,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为了占点小便宜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他人也拘泥于“志短”一回,又去损害更多的他人,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最后谁也讨不到便宜。而政府就不得不增加大量的运营成本,防贼似的盯住每个人。

要知道,政府花的也是你的钱,有限公司也好,报社也好,地铁公司也好,成本的增加还是会转嫁到每个公民头上来的。

爱占小便宜,实在是一种让人看不起的坏秉性。做人没有原则,时时处处尽想着占便宜,结果只能是把自己的交际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这正是人们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改掉爱占便宜的坏脾气,我们就要锻炼自己豁达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提醒自己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更不能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了长远利益。一个爱贪小便宜的的人,是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要知道,有时眼前的“便宜”很可能也是你自取失败的陷阱。

让自己生活得快乐一些,让周围的人对自己充满好感,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事情。然而要实现这种人生状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可能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期盼快乐生活的人来说,增加自身幽默细胞,与人交际时豁达一些,开朗一点,都是有利无害的。

在人际交往中,开玩笑是在所难免的。一个恰到好处的玩笑既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又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委实是一种幽默风趣的交际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即便是自己成了别人玩笑的对象,在玩笑中受了一点刺激,也应理解毕竟只是玩笑,大可一笑而过。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一些坏脾气的人,因其个人经历中有一些“疮伤”,如果别人无意中碰到,他们就受不了刺激,认为是别人在有意讽刺挖苦自己,于是便压不住火气,与别人发生冲突。这是一种让人非常难以容忍的不良性情。

小牛是个性格开朗的小伙子,经常爱开别人的玩笑。大家基于同事的关系,又都了解他的性格,有时即使听到一些让人不怎么舒服的言语,也都能容忍和理解,但也不乏例外之人。

有一回,小牛对一位女同事说:“我昨天参加朋友的婚礼,新娘长得太像你了,冷眼一看就是你,只是看上去比你小几岁,人家年纪轻轻的就结婚了。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喝到你的喜酒呢?”

小牛的话还没说完,这位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女同事早就急了,并大声回应道:“你算老几?我什么时候嫁人关你什么事,喝喜酒也轮不上你。”她发的这个脾气让在场的同事都吓了一大跳。

大家不免好奇,个性温和的她,到底为了什么而大发雷霆?原来这个发脾气的女同事刚与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心情尚未恢复平静,一听到小牛的发问,年纪老大不小的她顿时觉得有种被侮辱的感觉,一时气愤难平,也属自然。

其实小牛并没有恶意,对她分手的事也不知情,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的争执就是因此发生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理解有很多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只是一个玩笑而已,不应当把它看得非常严重。有的人面对亲友同事的玩笑暴跳如雷,事情过去很久还一直耿耿于怀,记恨在心,就显得不够大度了。

事实上,有些人之所以觉得事态严重,多半是因为别人有意无意戳到自己的“疮疤”,忍受不了别人的嘲笑,在过强的自尊心作祟下,便用发脾气来表示自己的不满,结果是不但对消除误会毫无帮助,没准儿还会引起更大的误会。

泰戈尔说:“当人微笑时,世界也会爱他。”

是的,微笑可以消除诸多争端,化解种种冲突,它能平息我们的怒火,有效缓解心中的闷气。所以,当我们遇到别人无伤大雅地开自己的玩笑时,无谓的生气或反击,只会让对方自以为占到便宜,挑起他下次继续作弄你的兴趣。反之,如果能不为所动,或者用释怀的心情去面对,对方反而会自觉无趣,知难而退。

凡事看开一些,用豁达的心态来看待身边事物,才能走出自我设限的条条框框,心情自然就会开朗许多。其实,生气、愤怒都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想法,假如我们能做到达观、淡泊,从善意的角度看待他人的玩笑,心中的怒气自然会得到缓解。其实,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更潇洒,有时我们也有必要刻意放松自己的心情,偶尔充当一下别人玩笑的对象,也不失为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

据说,古代蔡州有一个道人,不但棋艺精湛也善于做人。每逢下棋,总是让别人先下,即使这样,每次赢的还是他。道人做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里的“饶人”,本指让人一步棋,演变至今,“得饶人处且饶人”成为了表示对人宽容忍让的成语。它体现的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这句话的启示意义还在于教育人们对他人的错误不要揪住不放,凡事不可做得太绝,要留有余地。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古训也是真理。细细品读这句警世格言可以品味出,它不仅是一种待人心态,还是一种处事策略,更是一种心理保健方法。任何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与人发生矛盾,而我们能否将这些矛盾看作“得饶人处”,这就是态度和胸襟的问题了。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全都尽如己意,尤其是在与他人共同谋事的过程中,更是容易出现事不遂心的情况。每当矛盾出现时,我们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还是要将一般问题绝对化,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心态了。一个心胸豁达、志趣高远的人,是能够做到善于发掘矛盾中的“得饶人处”的。

中国的传统美德讲究“恕道”。所谓“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说,待人宽容、善于换位思考是一种美德。事情本来不大,就不要再去斤斤计较,要有得理也要让三分的肚量。有人说:“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是“宽广的胸怀”不是人人都有的。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小实例:在一家酒店里,一位服务生端菜上楼时不小心与一位下楼的先生相撞,菜汤溅到了这位先生裤子和鞋上。服务生连忙赔礼道歉,说:“先生,对不起,我给您擦干净,对不起……”边说边弯下腰来用餐巾纸为这位先生擦裤腿和皮鞋。“你******是干吗吃的,眼睛长到哪里去了?”服务生还在连声说着“对不起,非常抱歉!”

这位先生还是不依不饶地要找经理。与他同行的人说:“算了,他也不是故意的,都赔礼道歉也给你擦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虽然事情在众人劝说之下趋于平息,但这位先生的举动还是让人觉得他有些气量狭小。

人人都会犯错误,别人做错了一些小事,损害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对其说明情况,让其赔礼道歉也就完了。动辄对人责骂训斥,只会使彼此双方的关系趋于恶化,甚至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在社会上处身立世,凡事要留有余地,气量狭小、得理不饶人,只能使自己陷入无法回旋的人生境遇当中。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因此,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就更加应该注重“礼让三分”。对于非原则性的一般化矛盾,赔个礼,道个歉,说声“对不起”,做出退让一步的姿态,很多矛盾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对于已经发生的矛盾,如果你身处有理的一方、得势的一方,你会怎样做?给人家一个台阶下,还是刻薄刁难?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一般来说,只有心胸狭窄的人才会刻意为难别人,不愿宽容和原谅别人的过失,甚至会乘人之危,以他人之窘相供己开心。这样心胸狭窄、素质低劣的人,在得理时兴许能逞一时之快,但以后的日子未必会好过。他们不会想到,当自己犯了错误,处在狼狈难堪、有求于人的境遇时,又当如何自处呢?

与人相处,无论相互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都必须明白人和人是有区别的这个道理。人们在信仰、理想、道德准则、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都可能会存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面对同一事物的态度上就有可能出现分歧,导致一定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出现后,我们应怎样对待,用怎样的方式去解决呢?理智的人首先要明辨是与非,也就是分析矛盾中是否存在“得饶人处”。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一般问题,理应做到“息事饶人”,宽以待之。即便是对于那些不在“得饶人处”之列的大是大非,我们在表明自己态度后,也不必一定非要与他人争出个高低,不能强求对方一定要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做出什么改变,要尊重他人的选择,这就是性格宽宏大量的表现。有了这样的为人处事策略,又何虑矛盾难消呢?

将心比心,宽容他人是一种美德。一个时代,豁达的人多了,整个的社会风气也会变得达观、向善。实际上,饶恕他人也正是饶恕自己,俗话说:予人方便予己方便。懂得宽容别人,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可以使我们在心理上彻底摆脱矛盾的纠缠,让自己的心灵得以解脱,从而以更加宽松的心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心理保健的有效方法。

世界之大,不乏名人、伟人和圣贤之人。他们之所以受人崇拜,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建立了传世不朽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自身具备高尚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