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改你的坏脾气
21525500000031

第31章 坏脾气是导致人生运程多舛的魔障(1)

坏脾气只能导致坏运气。请检讨一下你身上所有的坏脾气吧,几乎每一种都是伤人的、损人的、害人的、误人的、毁人的。一个人如果有了坏脾气,轻则让人气不畅心不顺,重则让人利益受损,名誉遭污,前途逢阻,事业遭毁。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损人的结果必然是害己。害己,轻则被人冷漠抵制,言语顶撞,重则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坏脾气使人生旅程不畅,运途多舛。一个“坏”字当头,就注定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幸运和吉祥。

一对相依相伴三十年的夫妻,在接受别人访问时,说出了维系幸福生活的秘诀——“忍”。年少轻狂的时候,他们之间也经常出现磕磕碰碰,吵嘴怄气更是家常便饭。可是后来他们懂得了永无休止的斗气与争吵,只能消磨两人共同的大好时光,如此一路走来,只能空把青丝走成银发。现在人老了,成熟了,懂得忍让了,心也近了,如此才能朝夕相伴,岁岁年年。老人幸福地说:“我们的天长地久是从相互忍让中求得的,忍就是在要动怒或发脾气的时候强迫自己停下来,不管有多大的委屈,多大的理由也要先冷静下来。”

可以说,忍让是调和矛盾的润滑剂,它能及时化解问题,消除摩擦;忍让是人际关系的黏合剂,能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愈合裂痕;忍让是冷却心火的镇静剂,能够让人恪守平静,消除愤怒;忍让是家庭幸福的和谐音符,能谱出温暖融洽的曼妙乐曲。

歌德曾经说:“不论是皇帝还是庶民,能在自己家中感到温暖和睦就是最幸福的。”确实是这样,家庭是温馨的港湾,没有人不向往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和睦的家庭却比比皆是。很多人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三天两头吵闹,弄得家无宁日;有些人虐待妻子儿女,有些人难以容下公婆,甚至将其赶出家门。这些过激的行为都让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危机四伏。

为什么会这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中缺少忍耐。每一个家庭成员,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特别注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明白忍让的出发点就是维护家庭和睦,为了团结大局。夫忍以义,妇忍以德,这是家庭关系和谐融洽的精华。家庭生活中,夫妻相处需要一些弹性的空间,碍于面子,一味地硬挺,你自己累,对方也会很累。有时适当地忍让一下,问题很可能就会迎刃而解,夫妻间的相处,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当忍则忍,当让则让”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秘药良方。忍让是夫妻心灵的高速路,夫妻两个从不同的家庭走到一起,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在婚后会暴露无遗,这时就需要双方懂得磨合,学会沟通。相爱,就要彼此懂得忍让,宽容。

有这样一对夫妇,相恋的时候别提有多甜蜜,可是在婚后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处处争强,不知道忍让,如此时间一长,他们的婚姻走到了破裂的边缘,两个人都觉得确实是应该分开了。为了给对方一个美好的印象,他们决定友好的分手,分手方式选择了两人都喜欢的旅行。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条狭长的山谷,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山谷南坡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柏树、松树,奇怪的是山的北坡除了雪松就再也没有其他树木。

因为时值冬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于是,他们停下脚步开始支帐篷。望着外面纷纷扬扬的大雪,他们突然发现由于风向很特殊,北坡的雪总比南坡的雪大而且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由于山南坡的风雪小,所以除了雪松其他树木也都挺了过来。妻子首先发现了这个现象,她对丈夫说:“北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压毁了。”丈夫点头同意。突然之间,两人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凝望着彼此,终于拥抱在了一起。

其实在家庭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论。每个人的付出很难做到平均化,它可能是四六,三七,二八,一九,有时候是负数比……但是,心中要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忍受委屈是为了家人们可以更好地在一起生活。对于家庭生活中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要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可能就不会被压垮。

在一个家庭中,无论是在对待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或是子女之间的关系,包容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一句话、一件小事闹得脸红脖子粗,不但有碍家庭和睦,还会让外人看了笑话。别有用心的人,还会趁机搅和是非、挑拨离间,因此,要创建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就必须要学会忍让。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生活中事事较真,实在是愚不可及的行为。

事实证明,凡是家庭氛围和谐、融洽的人往往都是幸福、快乐的,而经常从家中传出吵闹怒骂声的家庭一定是不幸的家庭。其实,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尽量尝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一同努力,把自己的家庭营造成为充满温情和爱意的温馨港湾。平日里,彼此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矛盾面前多一分忍让,多一分宽容,才会为自己的家庭多增加一分恩爱,一分快乐,多一分幸福!

固执任性,率性而为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为人固执,则不善变通,容易囿于面子,有时明知是错,但却碍于颜面,也要执拗地坚持下去;为人任性,则疏于体察,容易率性而为,事事喜欢让别人顺着自己的意思来。这样的性格,是阻碍人们取得成功的人生迷障,不知多少人就为这固执任性的坏脾气而吃了大亏。

“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如果我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那我肯定是以一名旅游者身份去的。”著名体操运动员霍尔金娜曾这样说过。但是她最终没有如愿捧得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金牌,缺憾地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位“冰美人”的教练皮尔金在接受俄罗斯《体育快报》的专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得到银牌而非金牌的霍尔金娜应该检讨,丢掉金牌正是因为她自己所犯的错误,她的失败是自找的。”

皮尔金觉得他和霍尔金娜之间的“斗争”已经让他疲惫不堪。他说:“我不想骂她,当然,我也知道她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但在今年赛季开始时我就告诉她,毫无问题,她的动作难度完全可以达到10分。在平衡木上再加一个0.3的难度,对于她来说非常容易,并不影响她动作的连贯性,而且还可以使她整套动作的难度系数提升到最高,那样霍尔金娜就更有把握了。但她却根本不听,也不想自己的动作再有任何变化。”

皮尔金认为,完全是因为霍尔金娜的固执和任性才导致了她最后的失败。“她完全有能力做好每一个复杂的动作。但我发觉,她在刻意保护自己。”皮尔金指出,在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最后阶段,霍尔金娜训练的强度和次数都有所减少,而且,霍尔金娜在训练中基本不和教练说话,“她要么乱发脾气,要么干脆以脚疼、头疼等理由一走了之。她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那块本应该属于自己的金牌的不负责任。”

也许,霍尔金娜在当初训练时应该适当听取教练的意见,而不是一意孤行,放任自己的固执和任性,采取消极训练的态度,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是另一番景象。

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固执和任性而导致事业失利,情感破碎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有一个男孩,她很爱自己的女朋友,但是对其一味的呵护却在不经意中宠坏了她。以至于有什么事情不能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就会立即提到分手。尽管如此,男孩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迁就她。为了陪她爬山,男孩推掉了单位里的出差任务,错过了难得的升职机会,她却埋怨他没本事。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但为了买女孩看中的那套房子,他向父母、姐姐还有哥们儿借了钱,而之后她又嫌那个房子的房型不好。

毕业后,女孩因为找工作的事一直不顺心,而他帮她找工作的事又迟迟没有落实,所以她怪他不上心,又和他大吵了一架,说他不够爱自己。而巧合的是,这个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是他的前女友打来的。于是她勃然大怒,对他喊:“我说怎么我的事情你一直不放在心上,原来是忙着重温旧梦啊!那你以后别再找我了!”

后来,男孩一直打电话跟女孩解释,说他们之间只是朋友关系,那个女孩儿早已结婚生子,只是出差到这个城市,想顺路过来看看以前的朋友,所以才打的电话,但她根本不听男孩的解释。

后来男孩去女孩家里给她父母拜年,因为他并没有再次郑重道歉,因此固执的女孩仍旧对他不理不睬,装作毫不在意。无奈之下,男孩默默地离开了。

之后,男孩偶尔还会打电话给她,关心她的近况,并且帮她找好了工作。这一切,都让任性的女孩觉得也许该是时候原谅他了。但事情的发展远远出乎她的所料,正当她还在犹豫要不要打电话给男孩的时候,她却听朋友说,男孩要结婚了。原来男孩在屡次的道歉和失望中,终于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此时,伤心欲绝的女孩才开始为自己当初的任性和固执而后悔不已。

倘若当初女孩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脾气,能够放下毫无意义的架子,能够不那么固执和任性,也就不会演变成今天的局面了。

生活中,有种坚持就做谬误。出于任性,碍于面子的坚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只会使人们失去理智,变得偏激,最后因小失大,得不偿失,陷入无穷无尽的悔恨之中。因此,每个期盼拥有幸福生活的人,都应该做到谦逊、随和,善于聆听他人的建议,体谅他人的心情,温良恭俭、宽容待人。如此,便可以彻底戒除固执任性的坏脾气。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思想,无力改变支配他人的行为,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我们会固执地坚持一些不合理、不实际的观念或愿望,却认为别人需要改变,最后总是让自己落到非常沮丧、痛苦的境地。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遇事多聆听他人的意见,不再率性而为、固执刻板,那么我们沮丧、痛苦和愤怒的程度就会大大地减低。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法总是被一些固执、偏激的观念所束缚。在他们的眼里,一切跟自己脑袋里的完美形象有出入的事物都是错的,都应该予以纠正,他们几乎不能容忍任何不符合“规范”的事物存在。

可以说,这种人的处世观念往往异于常人,他们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寻觅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而是一直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寻找所需答案。因此,这种人喜欢异想天开,做事缺乏现实精神,还常常无端非议别人的所作所为,因为别人的“不够完美”而求全责备。

追求完美本身并不是错。可是如果因为过分地奢求完美而对生活中所有“有瑕疵”的事物一概持否定态度,就显得过于绝对化和理想化了。殊不知为人处事若是如此的求全责备,那么所得结果往往会只有“责备”,而无欲求之“全”。长此以往,你的思想将深陷脱离实际、固执僵化的泥淖而难以自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变得岌岌可危。

具有求全责备坏脾气的人往往有些自大,他们从不愿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办起事来也经常分不清主次,喜欢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斤斤计较。《素书》上说:“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意思是说,对自己放宽要求,对他人却求全责备,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精于治国之道的;自以为了不起而又看不上别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深谙驭人之术的。治理天下的帝王如果骄傲自大又鄙视他人的话,那么国家的人才就很可能会遭到埋没,这个国家也会因此而走向衰落甚至灭亡。时至今日,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仍然适用于所有人,心胸不够开阔,凡事求全责备,这样的人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身边的人总被无故责备,时间久了,也必然会对你有所不满,若再不知悔改,执迷不悟,只会让亲朋好友们与你日渐疏远,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春秋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不喜欢自己的一个门客,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知道后连忙对孟尝君说:“猿和猕猴有善于攀援的绝技,但如果离开树木,而让它们进到水里,就比不上鱼鳖游动自由。良马有日行千里的高超本领,但要让它经历险阻、攀登高峰,就比不上狐狸。曹沫用力举起三尺宝剑,全军就不能抵挡,但若让他使用农具像农民一样在田间干活,就不如农民。所以,我们任用人才时,如果舍弃他的长处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便唐尧也有做不到的啊!因为他不能胜任,就说他不符合要求;由于教诲人的效果差,就说他笨拙,就要把他撵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抛弃人家。这样,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图谋报复,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汲取的教训吗?”孟尝君听完,茅塞顿开,欣喜地说:“你说的好!”于是决定不再驱逐那位门客了。

孟尝君的这段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每个人的才德都是有差别的。一个能够高中状元的读书人,并不意味着他在其他行当里也是状元。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要想在这世上找出一个毫无缺点、绝对完美的人,那不过是一种美丽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