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模板
21525600000031

第31章 文质彬彬:有理也要有礼——把握好说话礼节的艺术与分寸(2)

四、说话举止与表情上的礼貌要求

一个人说话时的言谈举止与表情综合体现为说话的风度。说话风度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气质、性格、知识、感情等综合性的外部表现。基本要点是:①表情自然,态度安详。②神态专注,动作稳重。③声音适度,语速适中。④与身体语言相配合。注意把握了这些问题,你便可以成为一个有交谈风度的人。

站姿要求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颌、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坐姿要求

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走姿要求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握手要求

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上级后下级,先女士后男士。

鞠躬要求

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前双眼礼貌地注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郑重地,嘴里不能吃任何东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

致意要求

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社交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五、打招呼的礼貌用语

打招呼也称问候。见面打招呼、问好是人们在交往中借助交谈互表友好和认定的一种方式。打招呼是人们见面时最简便、最直接的礼节,主要适用于在公共场所相见时,彼此向双方问安问好,致以敬意或表达关切之意。主要适用于:主动迎向对方时;当对方向自己问好时;当对方来到自己生活或办公的环境时;自己主动与对方进行联络时。

打招呼的基本要求

(1)得体

中国人见面较喜欢互相问候,而且越是先问候别人,越显得热情、有教养,知礼、明礼。例如工作中最普遍的是“你好!再见!”等话,有时再加上一句恰当的称呼,如:“王师傅,您好!”“李老师,再见!”就会显得亲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招呼、问候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但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主动的态度。

(2)适度

与场合相符。选择招呼的方式、语言要考虑环境、场合因素,生活场合、关系密切的人之间可以运用轻松、随意的招呼方式和语言,而在工作、社交乃至国际交往中就应该选用较正式的招呼方式和语言。

与自己的身份相符。通常问候之后,人们会很自然地行见面礼,以示友好。这时你要注意依照自己的身份来选择是否施礼或行哪一种礼节。如办公室的普通职员面对高级别的来访或洽谈业务者,一般不需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热情驱前行礼。即使需要,也要以本民族的见面礼节形式为佳。

打招呼的一般规则

男性先向女性致意,年轻的不管男女均应首先向年长者致意,下级应向上级致意。两对夫妇见面,女性先互相致意,然后男性分别向对方的妻子致意,最后男性互相致意。

在大街上打招呼,三四步远是最好的距离,男子可欠身或点头,如果戴着帽子须摘去。与人打招呼时,忌叼着烟卷或把手插在衣袋里。

女性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均应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

对熟人不打招呼或不应答向你打招呼的人都是失礼的行为。

与西方人打招呼时避免中式用语“你上哪儿去”“你干什么去”等,在西方人看来,有涉人私事之嫌,是失礼的语言;更不应说“吃饭了吗”,否则被误认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吃饭。

与少数民族及信奉宗教的人打招呼,应根据当地的宗教信仰及招呼习惯。如与信奉******教的人打招呼,首先应用“真主保佑”以示祝福,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及误解,而影响双方的正常交往。

常见打招呼用语

最简洁明了、通用性最广泛的用语是“您好”,这既是一个问候语,同时又有一种表示对他人祝福的含义。

根据碰面的时间,互相道一声“早晨好”“下午好”“晚上好”,也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明了的招呼用语。

另外,诸如“你早”“在哪儿发财”等,也是较常见的招呼语。

六、结束谈话时的礼貌要求

在交谈中,人们普遍重视开头,万事开头难,面对结束谈话,人们往往不以为然。话说完了,说声“再见”不就结束了吗?

其实,结束谈话并非如此简单。比如,一方没说完话,对方就不愿听了,怎么结束?两人在交谈中争得面红耳赤,又各不相让,如何结束?

两人谈兴正浓,而客观条件又不容许再谈下去,又应该怎样结束?

一次好的交谈,欲达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也要有一个很好的结尾,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么,怎样结束谈话,才能给人留下难忘、美好的印象呢?以下介绍几种结束谈话的技巧:

(1)切忌在双方热切讨论某一问题时,突然将对话结束,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如果一时出现僵持的局面,应设法把话题改变,一旦气氛缓和就应赶紧收场。

(2)不要勉强把话拖长。当发现谈话的内容已渐枯竭时,就应马上道别。否则,会给对方留下言语无味的印象。

(3)要小心留意对方的暗示。如果对方对谈话失去兴趣时,可能会利用“身体语言”作出希望结束谈话的暗示。比如,有意地看看手表,或频繁地改变坐姿,或游目四顾、心神不安。遇到这些情况,最好知趣地结束谈话。

(4)要把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在准备结束谈话之前,先预定一段短时间,以便从容地停止。突然把谈话结束,匆匆忙忙地离开,会给人以粗鲁无礼的印象。

(5)笑容是结束谈话的最佳句号。因为最后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的印象,可以长期留在双方的脑海之中。

(6)在有些交谈结束时,说一些名人格言、富有哲理的话,或是美好祝愿的话,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