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模板
21525600000032

第32章 文质彬彬:有理也要有礼——把握好说话礼节的艺术与分寸(3)

七、访晤时的礼貌要求

访晤,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为了礼仪或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拜访会晤。按其性质可分为公务访晤和私人访晤。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私人访晤。

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最常见的私人访晤形式就是走亲访友。借助这种交际活动,可以达到相互了解、沟通信息、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所以私人访晤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私人访晤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从形式上看,私人访晤可以分为初访、重访、回访的不同。

初访往往比较郑重;重访,是关系趋密的表现;回访,则体现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民俗和道德观念。

从内容和特点上看,访晤还可以分为礼仪性访晤、事务性访晤和随意性访晤。

礼仪性访晤,主旨上在于密切人际关系;事务性访晤,大多为了解决某些具体事务(例如托事、邀约等);随意性访晤,一般发生在至亲好友之间,可以聊天谈心,拉家常,“侃大山”,礼仪也少一些。

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访晤,会话语言自然千变万化。然而,它们在结构上,也存在着共性,即访晤大体上包括“进门语”、“寒暄语”、“晤谈语”和“辞别语”四个部分。

进门语

到了访晤对象的家门口,要先轻轻地敲门,或者短促地按一下门铃。即使门开着,也应很有礼貌地问一声:“在家吗?”或者“房间里有人吗?”即使是熟人,也不要贸然闯入,以免主人措手不及。

同主人见面后,要立即打招呼,然后再跟着主人进房。同主人打招呼也分几种情况:

(1)你如果是首次登门的初访者,一般可以用这样的话打招呼:

“初次登门,打扰你们,真不好意思!”“啊!一直想来拜访,今天如愿以偿了!”关系比较密切的,可以随便一点说:“啊!原来你就住在这儿!”

或者“过了约定的时间了,叫你久等了吧?”

(2)你如果是重访者,因为关系比较亲密,打招呼就不必多礼,一般只需简单地说一句“好久没来看你了”即可,或者说“我们又见面了,我上次来,是一个月以前吧?”关系密切的,开个玩笑,也不乏幽默感:

“我又来了,可别厌烦啊!”

(3)回访大多出于礼仪或答谢,打招呼时要考虑这个特点,打招呼要有致谢的口气。通常你可以这样说:“上次劳您跑了一趟,我今天登门拜谢来了。”“终于等到了机会,我可以亲自登门拜访你了。”

初访和回访大多目的性强,多属礼仪性访晤或事务性访晤。相比之下,重访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如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等),但其随意性较大。所以初访、重访、回访的进门语,还要从礼仪性、事务性、随意性方面去加以考虑。

(4)礼仪性访晤大多与祝贺、酬谢、唁慰等有关,进门语也要同这些内容联系起来,比如初访时,说:“今天给您拜年来啦!”“借你走马上任的东风,给老朋友贺喜了!”回访时可以说“上次家父过世,劳您大老远地赶来,忙忙碌碌,很是辛苦,叫我一直于心不安。”

(5)如果你去作事务性访晤,进门就要从本次访晤目的上去考虑。

如“真是不好意思,求您帮忙来了!”或者“小赵,你要我办的事,总算有眉目了。”但初访一般不宜如此“开门见山”,进门语应多注重礼节,“己求人”的话语不必过于谦恭,别人求自己的时候,说话亦不可傲慢无礼。

(6)随意性访晤一般无拘无束,因双方关系比较密切,所以进门语可有可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主人,对来做客的访晤者的进门语,一定要热情,表示真诚的欢迎。譬如,你可以说下面这一类话:“哎呀,上次已经打扰了,还让您再跑一趟,叫我怎么感谢您。”“我也一直想在家里同您聊聊,快请进!”“我也懒,好久没上你那儿去了。”作为主人,一定要热情大方,使客人无拘无束,宾主尽欢。

寒暄语

寒暄是双方见面时叙谈家常的应酬语言,虽是应酬,但却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也不是胁肩谄笑的阿谀,也不是可有可无,它有助于人们互相了解,应当体现出对他人的真诚的关切。

(1)话题应是双方都熟悉或有兴趣的事物

寒暄的内容常常是天气冷暖、身体健恙、工作忙闲、学习好坏、最近活动、朋友亲属等。但是,寒暄时具体谈什么,要有所选择。访晤双方都要善于从贴近处挑选双方均有兴趣或均有鲜明感受的话题。话题须出于自然,包括墙上挂历、耳际音乐等,都可引起寒暄语。

寒暄语一定要突出选择性,若对方对这一话题不感兴趣,就要马上考虑换个话题。

(2)寻找共同语言

双方要寻找共同语言,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趋同。这样,寒暄对整个访晤活动,就是一个有推进作用的桥梁,谈话才能自然地深入下去。

双方缩短了心理差距,在感情上靠拢了,就能为彼此进一步晤谈建立良好的基础。

(3)创造和谐气氛

寒暄时,双方的语言要诚恳,而不可虚情假意;要坦率,而不可吞吞吐吐;要自然,而不可卖弄做作。特别是,要由衷地关注对方苦乐,急人所急,爱人所爱,并以相应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才有利于创造越来越投机的和谐气氛。

晤谈语

晤谈,同一般性的交谈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如果访晤地点为受访者的家庭,你作为拜访者就要“嘴下留神”。凡是受访者不希望在家人面前交谈的内容,尤其是可能令受访者尴尬、不快的话,或令受访者家人担忧、生疑的话,都不要信口乱说。非说不可时,也要寻找时机,注意音量,或者在主人送客时单独说。你如果有求于人,在双方寒暄时要尽量将话题引到与所求之事相近的话头上去。顺水推舟,自然地提出请求。假如双方关系密切,求人犹如求己,又另作他论。当然,也不可因关系密切,肆无忌惮。

礼仪性访晤的话题往往如游龙飞鸟,很不确定。不过,你还是要尽量“扣题”,即同本次访晤的目的扣得紧一些,不要给受访者造成一种不佳印象,以为拜访者的来访完全出于敷衍。

辞别语

辞别语,同进门语相照应;向主人表示感谢,请主人“留步”;如有可能要邀请对方来自己家作客。譬如,你可以说:“今天初次拜访,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这么多时间!”“老同学,我走了,你什么时候到我家坐坐!”“送客千里,终有一别,还是请回吧!”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对方需适可而止,不可勉强,不可含有责怪对方不来拜访自己的意思,像“我总是到你这儿来,你什么时候来我家”这类话尽量不说。

假如是事务性访晤,辞别时,你不妨再有意点一下:“这件事就拜托你了,非常感谢!”礼仪性访问,则不要忘记再次表示唁慰、祝贺或谢忱。至于主人,也要感谢来客的访晤,诚恳邀请客人下次再来,也可以预约回访时间。

最后,谈一谈访晤的几个注意事项:

①如果作了不速之客,要向主人致以歉意,一见面就得说:“真抱歉,没打招呼就跑来了”。

②访晤时交谈的用语口气,要顾及对方的辈分、地位等,要看互相的关系,不可生搬硬套。

③拜访者不要忽略同主人的亲属适当交谈。

④如果真是集体访晤,不要一个人抢着说话,要让大家都有开口的机会。

⑤遇到另有来客,应“前客让后客”,说“你们谈吧,我先走一步了。”

由于交谈的内容、目的、背景、对象的复杂性,还需要交谈者灵活运用口语规律,掌握多种交谈策略和方法,才能使交谈取得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