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艺术模板
21525800000002

第2章 找准人生坐标,摆正自身位置——把握好做事业的艺术与分寸(1)

茫茫人寰,芸芸众生,成功的路千条万条。每个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有可能更快地抵达自己选定的目标。

有人说,人生最可气的不是不谙世故而是随波逐流。随波逐流的人,是没有头脑的人,是忘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不知所往,甚至不知所终的人。人活一世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应当找准属于自己的路,而不该盲从。

生活中,有的人左右逢源闻名,有的人圆滑灵活出众,有的人溜须拍马见长,有的人投机钻营取胜,有的人到什么山能唱什么歌,有的人见什么人能说什么话,有的人是是非非全不放在心,有的人恩恩怨怨全都抛在脑后……真可谓人生百态,各有千秋。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舍长就短,智者不为。因此,每个人做事都应把握自己的长项,扬长避短才有利于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

一、靠自己抉择人生目标,由自己定位社会角色

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你将一事无成。

策划你的目标,策划你的道路,策划你的事业,好像艺术家雕刻一样,首先必须在你自己的头脑中看到一个形象,看到一种精神,看到一种力量,看到理想中事业成功的你,然后才能拟定步骤,调整方案,动手完成。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但是,如果没有目标,那么,人生的过程也就没有了意义。而选择什么目标,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认识自己,准确定位

古往今来,树雄心,立大志,欲成功建立伟业的人不胜枚举,但收获成功者却屈指可数,其实他们之中不乏聪明智慧能力非凡者,尤其不乏奋不顾身勇气可嘉者,但却依然难逃失败的厄运,原因何在?

细思之,恐怕他们身上缺乏的依然是一种理智的定位意识——对自我的定位,对努力方向的定位。在竞争激烈的成功路上,只有准确地给自我定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再准确地给自己的目标定位,深思熟虑后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努力方向,再向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飞奔,才会走向成功。

被牧羊人抓住的乌鸦确实为自己的梦想努力过、奋斗过,却以失败而收场,原因不也在此?它对自己没有正确、认真地审视,更不用说彻底地认识自己、放弃自己的不足了;而同样不智的是它也缺乏对自己确立的目标的审视,急于冒进,纵使热情万丈,努力追求,结果不更是与理想背道而驰?

再说一位青年,一直梦想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十余年如一日地勤于笔耕,却连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终于有一天,主编来信告诉他,他的钢笔字越来越漂亮了,他才从迷雾中幡然醒悟。他冷静下来思考,清楚了自己的能力,放弃了“作家”这个他始终登不上的空中楼阁,然后他勤练书法,成为全省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准确定位、适时放弃、努力追求这“三把尺”使他走向了成功。

回望历史长河深处,我们用这“三把尺”衡量那些风流人物,我们将看到不少智者的身影。看那一位,醉卧大殿,肆意挥洒,旁有脱靴力士,侧立捧砚贵妃,一时这谪仙人好不威风。但政治的花瓶岂是自己甘愿的角色?恣肆妄为的李白醒后认识到了自己实在不适合这虚荣的庙堂,他高唱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弃了这诱人却不适合自己的仕途。他捡回了自己的率真,追寻着自己邀月酣饮、仗剑赋诗的倜傥,骑白鹿,访名山,成就了万代“诗仙”的美名。

看这一位,原来是正值贬官的东坡居士,正邀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出外踏青。东坡兴致盎然,问道:“我肚子里装满了什么?”众人不解,唯侍妾朝云善解人意:“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让东坡不由仰天大笑。人人皆求腾达,东坡先生知那仕途上必不可少的屈膝弯腰不适合自己,自己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除了放弃权贵、选择自然,还能有什么更合适的位置?他是个智者,他找到了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努力完善自我,追求自我,最终也成就了自我。

是,他们正是认识了自己,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选择自己的优势,努力追求,成就了一世英名。

再看看现代社会中的有些人:毫无立体感觉却非建筑工程不学;缺少下棋天赋,却立志做聂卫平第二。尽力过,努力过,甚至拼上了性命,却收效甚微。多么缺乏准确定位意识!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给自己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优势、长处,明白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怎样扬长避短。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能给自己准确定位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给自己定好了位,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是你成功路上的里程碑,是一个看得见的努力方向。当一个目标完成了,就是你下一个目标的起点。在你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它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作为你努力的依据,不断鞭策你尽力进取。有了目标,你就可以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更好地把握住现在。督促自己认真地对待工作,并倾尽全力、以取得好的结果,进而实现加薪升职,取得事业的成功。

从“做正确的事”到“正确地做事”

要成功做事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就像是船上的帆,正确地做事则相当于船上的桨。

船帆可以左右船儿前进的方向;而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则离不开提供动力的船桨。

比如企业,战略目标的制订是解决“做正确的事”,管理机制是解决“正确地做事”。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可能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是正确地做事。

先瞄准,再射击!没有瞄准的射击没有意义!做正确的事决定方向,而正确地做事则决定最终的成败。

英国某家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有奖征答活动,题目如下:

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人类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

第二位是核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

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饥荒而灭亡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活存,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刊出之后,因为奖金数额庞大,信件如雪片飞来。

在这些信中,每个人皆竭尽所能地阐述他们的见解。

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

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朋友,你答对了吗?

当人们在讨论应该丢掉哪位科学家时,无论选择哪一位科学家,他们都有理由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可是小男孩却是最终的胜利者,他的答案也是最令人信服的。

气球即将坠毁,我们最急需解决的是如何减轻气球的重量。因此,我们最该做的事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扔下去,这才是我们要做的最正确的事。而只有在确保气球不会坠落的情况下,再讨其他的才会有意义,即才能够正确地做事。

在确定做正确的事以后,为了达到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对事情加以细分,并据此安排处理的先后顺序和工作日程,实现卓越和高效。而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事,我们的行动就会变得没有目的,更糟糕是我们也许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戴尔电脑公司经过20年的努力从1000美元起家发展为年营业额达410多亿美元的全球性大企业。这个商业奇迹的创造者——戴尔电脑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在谈到戴尔成功的秘诀时说:“我们取胜主要是因为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商业模式。”而这个模式就是著名的“戴尔模式”,或曰“直销”模式。正是依靠这种模式辅以高效率的生产流程和科学化的成本控制管理,戴尔公司过去20年在个人电脑市场取得了成功。

戴尔选择了做正确的事——直销模式,其目的是想获得这些竞争优势:

第一,按单生产。戴尔根据顾客通过网站和电话所下的订单来组装产品,这使顾客有充分的自由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配置。公司则根据订单订购配件,无需囤积大量配件,占用资金。

第二,直接与顾客建立联系。戴尔通过直销与顾客建立了直接联系,不仅节省了产品通过中间环节销售所浪费的时间和成本,还可以更直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培养一个稳定的顾客群体。

第三,高效流程降低成本。戴尔通过建立一个超高效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管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四,产品技术标准化。戴尔所经营的技术产品多是标准化的成熟产品,因此该公司总是能让顾客分享到有关行业进行大量技术投资和研发而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确定这样一个标准后,戴尔开始正确地做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低成本、高效率以及优质服务这三大法宝来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完美实施。

低成本一直是戴尔的生存法则,也是“戴尔模式”的核心,而低成本必须通过高效率来实现。戴尔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以其精确管理、流水般顺畅和超高效率而著称,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力求精简是戴尔提高效率的第一准则。公司把电话销售流程分解成简单的8个步骤,其自动生产线全天候运转,配件从生产线的一端送进来,不到两小时就变成成品从另一端出去,然后直接运往客户服务中心。戴尔在简化流程方面拥有550项专利。分析家们普遍认为,这些专利也正是其他公司无法真正复制貌似简单的“戴尔模式”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注重树立产品品牌和提高服务质量是戴尔的另一个法宝。

戴尔不仅拥有一个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网络。戴尔的工作人员不仅通过网站和电话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维修指导服务,而且在售出产品后会主动向客户打电话,征求意见。

首先确保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地做事以确保目标的最终实现。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

一位朋友曾经说起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有幸地现场聆听迈克尔·波特演讲。尽管时不时波特会有惊人之语冒出,但抱着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大师真传的他并没有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见解和手到病除的良方。

问题在于,从来就没有什么“一抓就灵”的经营之道。当赫赫有名的管理大师波特走上讲台,企业家们发现他们并没有从波特那里得到什么灵丹妙药而怅然离去的时候,错的不是波特,也并非那些虔诚的企业家。原因就在于理论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而这个差距需要我们自己去缩短。

能做好小事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做事情做事业准确定位非常重要,首要的一条就是要适合自己,适合环境。若不适合时,宁可事情停住不做,也不要勉强硬做。因为把重要的事情做砸了还不如不做,不做是零,做砸了就是负数。

不切实际、眼高手低就是做事业的大忌。有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常常有一种人,而且常常是新人,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别有用心的“老油条”,由于他们在每个公司都呆不长,所以也许他们年龄一大把,却永远是职场新人。他们一进公司,就非常“眼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会提出一些激情冲天,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计划。结果证明往往非常“手低”,以失败告终。仗要一场一场地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即使你要登上月球,也还是要从地上出发。

S君是个策划师,在业界小有名气,受邀请给一家陷入困境的餐饮企业出谋划策。他冥思三日,最后拿出了一个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计划——建造“万人大餐厅”。中国人只听说“万里长城”、“万人大会堂”,还没有听说“万人大餐厅”,而且囊括中国所有菜系和小吃,全国首家!按照最保守估计的人均消费45元,每日早餐上座率为40%,中餐和晚餐上座率为70%,则每日有18000人进餐,日营业额可以达到80万元,一年就是3个亿!由于集中经营,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毛利就可以达到两个亿以上!另外还有无法估量的外卖和边际利润!该公司领导听了大师的鼓噪后热血沸腾,立即责成有关人员着手运作。但在运作过程中,步步都行不通,首先就是场地,在市中心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大的营业场所,在城郊有大型展销场可以租赁,但根本就无法解决交通问题。另外,消防局坚决反对,在消费者如此密集的地方搞餐饮业,火灾隐患极大,根本就不给颁发消防许可证。卫生防疫部门也明确表示反对,一旦发生万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就是全市所有医院的病床全部腾出来也不够。还有,公安部门担心的集体性治安隐患……当领导人再请策划大师拿出“锦囊妙计”时,这个骗子早已经带着“智力费”人间蒸发了,雪上加霜的企业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