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艺术模板
21525800000008

第8章 喜怒不形于色,宠辱不惊于身——把握好情绪自制的艺术与分寸(3)

可惜的是,一些投机者在受挫之后,并不吸取教训,不反省自己的失误,不去弥补自己见识、能力和毅力上之不足,而是或者心烦意乱,继续在精彩与无奈的循环中挣扎,或者愤愤不平,责怪社会的不公平与命运的不济,有些人甚至以一种“输红了眼”的赌棍面目出现,破罐破摔,反叛社会,为害一方。

当然,当代的“烦人”并不都是投机者。一些人的“烦”是一种现代文明病,是抒情的思想、浪漫的梦幻和温和的心境被无情的、变化的现实打碎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愤世嫉俗、走投无路的情绪状态。有意思的是,也许是因为经历了同样的挫折感,这些精神家园的寻找者和关注利益的投机者之间,又很容易产生共鸣与合唱,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景观。

无论做什么事,心烦意乱之下是难以有所作为的。为了去烦,我们还得耐心一些,静下心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冷静地把握机会,以长远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道路。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这个精彩的时代。

二、战胜世界先从战胜自我开始

战胜自我,即是控制自己的劣性情绪,忍耐不顺心的事。

自制首先必须能自处。因为一个与自己都不能好好相处的人,就没办法希望与别人好好相处。反过来,如果你知道怎么自处的话,那么,别人也一定会意识到你这种强劲的力量。因此,成功者都是善于战胜自我的人。

学会用独处的办法净化自己的心灵世界

很多人都害怕孤独。他们不知道自我创造的后果,所以,犯了极大的错误——认定自己绝对不能孤单。他们每一次尽量让自己避免孤单的时候,都让自己再度感受到恐惧的侵袭。恐惧什么呢?就像有人说的,“我单位就剩我一个人的时候,简直觉得自己一无可取。”

许多人都有同样的恐惧。也许你喜欢和一些朋友聚在一起或在电话中聊上半天,或偶尔探问人家的私事,或在别人忙的时候坚持要去看他,或在团体里太注意自己,好像怕别人会看漏了你或忘记你似的。很多人都这么做,结果却愈来愈不喜欢自己,别人也觉得他不成熟。无法自处,往往使你显得有点幼稚。

如果你能享受独处的时刻,那么你找朋友的意图将完全出之于真心,而非软弱。你打电话给朋友约他吃晚饭,只因为你想看他,而不是因为你无法忍受一个人单独吃饭。你的朋友会觉得你真心地喜欢他、看重他,而不是只想依赖他。你将变得更可爱——对那些想找个真心朋友,而不是找个比他更脆弱的朋友的人而言。

练习一个人自处。如果你已经习惯和别人一起的话,刚开始打破这个习惯可能会使你觉得不舒服。如果你觉得不愉快的话,就探测自己的感觉。你为什么一直盼望电话铃响呢?你是否担心自己和某人的关系?你是不是厌烦自己?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找点事做做——以克服独处的恐惧。但不要觉得自处的时候,一定得做点有“建设性”的事情,才能掩饰单独一人的怪异行为。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一点机会——譬如一个月里找一两个午间独处,你将更能享受独处的乐趣。在独处时你应当有所思考,不要总是人浮于事。自处是成大事者适应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条。

学会调控心态,战胜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其实是一种“心态倦怠”,常见症状是工作之余老是感觉太累太烦太没意思。来自工作和社会的精神压力常常造成职业精神疲倦和心理失衡,压抑和郁闷的情绪持续过久,得不到释放,必然造成工作的厌倦和烦躁感,导致工作热情的丧失。

有人说,有怎样的心态,就决定了怎样的生活。因此,从个人层面来说,设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学会适应环境,恢复生活和职业的幸福感,才是驱除“倦怠”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有四种方法值得一试。

秘方之一:忘怀得失法。你不是陶公笔下的五柳先生,也许不可能真的达到隐者那般“忘怀得失”的高深境界;你不是范公笔下的仁人志士,也许不可能真的具有“宠辱偕忘”的宽广胸怀,但你面对着身边的诸多不平,譬如你拼命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而一些投机钻营者却屡屡得势,名噪一时,你除了徒呼奈何,还能如何?生闷气只会徒自伤心伤身而已。须知,人的精神负担其实都是自己强加的。佛家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假如你心中淡忘了名利,又何来不平之感?魔由心生,说的也是此理。因此,最好苦练“内功”,淡泊名利观念,努力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人生最高的追求。一旦陷入名利场,烦恼将了无尽头,“倦怠”将如影随形。

秘方之二:自得其乐法。你倦怠,是因为你把自己禁锢在工作和家庭的两点一线的狭小空间,无意中把工作完全当成了人生的惟一内容,忽视了人生更多快乐的源泉。你应该在工作之外,开辟新的追求,寻找新的乐趣。譬如听听音乐,看看文学经典,跳跳几曲舞蹈;有空时不妨出门走走,让山山水水的自然灵气荡涤自己的心胸。也可玩玩球类运动,健身养身。除了伤身伤神的麻将之外,很多活动都有益身心。总之,你得有所爱好,有自己钟爱的业余爱好。比如听听黄梅戏,跟戏迷们混上一阵,就能“忘身于外”。东方不亮西方亮,有了爱好,你才会发现人生的丰富多彩,你的生活才有情趣,才会充实。

秘方之三:自我宣泄法。人生天地间,怎会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无他,只是因为他们善于排遣愁闷而已,而并非没有苦闷。屈原、司马迁、李白等以著文写忧,柳宗元、欧阳修、陶弘景等以山水之乐寄愁,莫不是自我宣泄之道。你可以不作诗文大家,你可能成不了名人大腕,这又有什么关系?你大可仿效他们,累了困了烦了,也去借助山水或日记或博客等寄寓闲愁。有个中年人说,他自从有了个人博客,写写心情日记,徜徉网络空间,朋友互动交流,感觉见识长了不少,自信平添了不少,天地陡然宽了不少。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压力陡增的当代社会,不会自我解闷实乃人生一大缺憾。

秘方之四:自我激励法。人是受情绪支配的动物,只要给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产生的驱动力难以估量。宋代狄青某次带兵出征,曾以百枚铜钱占卜,说若是胜利,希望上天保佑铜钱全部正面朝上。一掷之下,果然如此,于是三军大胜而归。其实狄青故弄玄虚,用的百枚铜钱两面全是正面。此例充分证明,自我激励的作用非同小可。既然上天注定我们多数人只能做一棵小草和一枚绿叶,你就不必眼红别人的成名。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好自己的职责,大可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你发不出“名人”耀眼的光芒,就做只小小的萤火虫吧,持续一分是一分,照亮一寸是一寸。既然你也可以发光,何必羡慕他人?请告诉自己,我同样很棒,当机遇来临,我也可以划破夜空天际。你只求良心的安稳,何必过于在意别人的眼神?如此,你的心地会更坦然,步子更踏实。

战胜职业倦怠,对于个人而言,在于学会心理调节,学会平衡自我。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有何用?也许,如陶公般与世无争,一切顺其自然,就是最佳心态。人生的幸福往往在于过程,只要你真的付出了,努力了,又何必看重什么结果?过于在意别人的评说,你必然活得踉踉跄跄,必然滋生更多的不满与懈怠。

心底无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