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社交艺术模板
21525900000020

第20章 人伴贤良品自高——把握好与朋友交往的艺术与分寸(4)

交朋友要以对方的道德品质、脾气、性格是否与自己相投作为择友标准,不要过于看重贫富贵贱。与朋友交谈或来往时应强调精神上的交流,例如聊一聊最近的生活感触,互相给予鼓励和支持等,不要一味地谈钱,谈物质,这样会给对方很不好的印象。当对方遇到物质方面的困难时,应慷慨给予对方物质帮助,不要吝啬,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

多数人会有这样的观念,交朋友一般是在年龄相仿的人之间。但实际上,跟与自己年龄相差很大的人交朋友,有时也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为老年人处世经验丰富,可以带给你很多事业、人生的宝贵经验,而年轻人做事有激情、有冲劲,还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两者交往可以取长补短。所以,自古至今,社会上也并不乏“忘年之交”。

多看长处少看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以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去看待身边朋友的人却不见得有多少。

在交往当中,当你意识到朋友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时,只要这些缺点无关大局,就应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因为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明智的态度是学会赞扬朋友的优点并加以吸取、学习,至于对方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则可以忽略不计,或者看在眼里,藏在心里,没有必要为些许小事与朋友少了和气。这样,对方会因你经常表扬他的优点而觉得你为人和善、值得亲近,从而加深你们之间的友情。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生活经历、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性格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这些方面的差距不应成为友谊的障碍。要想让友谊的长久维持,就该学会正确对待这些差距,承认自己和朋友在对待事物方面的差距,适应这种差距。在双方因为这些差距而出现争论时,要善于从争论中寻找两人的契合点,求同存异。

在涉及宗教信仰的方面,必须要尊重对方,在涉及认识水平的问题上应通过暗示、影响等方式使对方认识到你们之间的差距。总之,保持这种差距,比强迫对方或自己改变以缩短差距要可行得多。

消除误解释前嫌

与朋友交往时不免会产生误解,这就需要双方以真诚的心态消除误解。

如果是你误解了别人,那么当对方向你解释时,你应该耐心地聆听,从中感受到对方的实际意图,分析产生误解的原因是由于自己多心还是对方某些行为不得当,弄清楚之后,只要对方没有恶意,就应该以友情为重,重归于好。

如果是别人误解了你,不要生气,而应静下心来考虑产生误解的原因,然后主动找朋友去解释,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歉,以求对方原谅。

误解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即使双方的误解还没有消除,也不要因此而影响了朋友之间的正常交往,更应加深彼此间的交往,在交往中互相了解,互相谅解,直至消除误解。

因人制宜巧出言

与朋友说话时应因人而异,看人说话,采取投其所好的办法。例如,对知识渊博的人说话时,应抓住谈话要点,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就会使对方更加注意你;与文化水平比你差的人谈话时,应理解对方话中的意思,直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拐弯抹角;与性格热情外向的人说话时,应坦率、真诚;与性格内向的人说话时应注意措辞,不宜太过直露。说话时对朋友“投其所好”,朋友便容易将你视为“同类”、知己,你们的交流会更加顺畅,友情也会更加深厚。

朋友也需多称赞

对朋友应经常说一些赞美他的话,可以使对方加深对你的好感。

例如见了美丽的姑娘,夸她长得漂亮,必然会使她心花怒放;在学生面前夸他学习好、聪明,会令他对你十分亲近;在生意人面前夸他红光满面、财源广进,会令他引你为知己;在技术工人面前夸他技术好、心灵手巧,会使他非常高兴。

这些赞美的话不是阿谀奉承,而是表示对朋友的尊重。被夸的人心里高兴,必然会对夸他的人另眼相看。一般来说,善于赞美别人优点的人会拥有位数更多的朋友,而不善于夸奖别人的人则很难打开人际关系。

交友要往高处攀

在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子、建立朋友关系时,经常与那些“有实力的人”、“德高望重的人”以及“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交往,可以提高你的层次和身份。

与这些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来往,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都会有促进作用。只要你慢慢地融入他们的人际关系圈子,便可以接触更多高层次的人物,那么自己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你应该经常与这些水平比你高许多的人来往,在更高的层次上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多交往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会使你在许多方面获得很大收获。

尽力拓展交际圈

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子时,要注意必须尊重周围的每一个朋友。因为每一个朋友背后,都有他自己的交际圈子,这个圈子可能涉及到数百个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忽视了周围任何一个朋友,那么他的所有交际圈子可能就与你绝缘了。人生就要不断地结交新关系,维持老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交往,与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交往的圈子,通过自己的朋友再认识新的朋友,借此拓展交往的范围。

因此,你如果结识了一个朋友,可能会借机结识数百名新朋友,而通过新朋友又可以一层一层地拓展你的交际圈子。有时,一个人并不单纯是一个个体,他可能代表了几百人的人际关系,以及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要尊重你的每一位朋友,以影响他背后的那个圈子。

早打招呼生好感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向朋友表示你对他的关心。如果没有及时向对方传达表示关心的信息,一旦错过时机,那么难保朋友和自己之间不生芥蒂。在平时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做好随时交朋友的准备,遇到朋友之后尽快与对方打招呼,寒暄一番,从而达到联络感情的目的。有时在喧闹的街头,两人相视一笑,也会造成心意相通的效果。

如果是自己确实没有看见对方,是对方先和你打招呼,那么你应该迅速地作出回应,表示你的好感。如果反应很慢或者反应过于冷淡,那么对方很可能认为你对他没有什么好感,从而与你逐渐疏远。但是也不要凡事快半拍,遇人过于热情,有时这样还会把人吓跑的。

圣人才会没缺点

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例:有的人因为讨厌别人的一些小毛病、小缺点,便拒绝与别人进行很有价值的合作。这种因小失大的情形经常可以见到,其实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任何人在某一方面有缺点,必然在另外某一方面有长处,特别是从事某些学术问题或投资问题的合作时,只要对方在这一方面有特长,你就可以考虑与对方合作。

迁就一下又何妨

做人应该有原则性,但是在原则性问题以外的方面上,迁就一下别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时,由于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朋友虽然心存一片好心,最终却无法帮你解决问题,甚至是帮了倒忙。对于这样的情况,不要过多责怪别人,事情既然已经过去,就不必太过纠缠。当然,如果事情严重伤害了自身的利益,那就不能随便迁就了,而应注重情况予以合理的追究,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适当的“迁就”可以使你心胸宽广,使别人对你产生敬意,也可使你远离那种耿耿于怀的折磨。其实,人生在世哪能不受点伤害呢?关键是看这种伤害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无意的,迁就一下又何妨?

以礼待人善结缘

社会上有的人并不善言辞,也没有什么渊博的知识,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讲究礼貌礼节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以礼待人,别人必然对他深有好感。有人觉得礼节太多显得虚伪,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当别人对你以礼相待时,你是不是会感觉自己很受重视?因此,以礼待人在维系良好人际关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孔子说过:“不当礼,何以立”,这里的礼不但包括礼貌,还包括仪态、行为、举止。如果一个人举止彬彬,像个君子,待人客气有加,有谁不愿与他交往呢?但应该注意的是,以礼待人必须诚心诚意,让人感受到你是在诚恳地对待对方,这样才不显得过于虚伪。

多让朋友上台前

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爱慕虚荣的心理,都希望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但是自我表现应该注意分寸,要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要处处想着出风头而忽视朋友的存在,这样做会伤及朋友的自尊心,伤害你们的友情。因此,在一些适当的场合,应该多给朋友一些表现的机会,自己则甘居幕后,以真心赢得朋友的信任。

吃亏更显情义重

友情的维持与你感情的投入是成正比的。正常情况下,你的感情投入越多,友情越能得到维持。这种感情的投入就包含有不怕吃亏的精神。如果你凡事都不计较,不怕吃亏,慷慨大方,对方有感于你的热情及对友情的重视,也会以相同的态度来对待人;若你凡事斤斤计较,小气吝啬,与朋友交往时生怕自己吃了亏,则朋友们都会觉得你自私自利,不重视友情,友情也难以得到维持。

少给朋友添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但这又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你不能对朋友形成依赖心理。所谓朋友,是你在危难关头能帮你一把、喜悦时能与你分享快乐的人,不要让朋友过多地融入你的生活,如果你处处要朋友帮忙,拜托麻烦朋友,会为朋友增添许多负担,这会逐渐使他放弃与你交朋友的打算。

朋友之间明算账

有些朋友之间由于感情很好,往往不计较财物,“有钱同使,有衣同穿”,刚开始时感觉不错,时间长了往往会出问题,由于两个人开销会比一个人大,往往在这方面谁多出了钱,那方面谁多占了东西等小问题上产生矛盾,久而久之,影响感情。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朋友之间的财物尽量不要混用,感情好是一回事,财物又是另一回事,在财物使用问题上,朋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各人处理各人的财物,朋友之间只讲感情,不讲财物,这样才能避免发生摩擦与冲突。

卸下包袱没负担

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交往,若是不能先丢开头衔的包袱,就不能真正交往。先看到朋友的头衔,就很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所左右,而影响了自己的看法,也很容易因此对朋友产生误解。所以,要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把自己的头衔及朋友的头衔,都先视为虚构的存在,这样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与朋友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