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最受欢迎的人生哲学课
21527800000025

第25章 德里克·博克教授关于“人生挫折”的讲座——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1)

德里克·博克(DerekBok,1930~)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是活跃在当代美国高教界中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和活动家之一。他于1954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196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教授,1968~1971年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在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他锐意进取,积极改革,苦心经营,创造了哈佛大学的一个新的光辉时代。与此同时,博克不断总结哈佛大学的办学经验,阐述自己的大学思想和主张,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先后撰写了《民族的国家》(1970)、《与核武器共存》(1983)、《走出象牙塔》(1984)、《美国高等教育》(1986)、《与哈佛学者的对话》(1991)、《政府的难题》(2001)等著作。博克独到的观点和深邃的思想使其成为饮誉学坛的学者。

第1讲人生没有定局,一切都有可能

世上有很多科学家、名人,他们之所以会成功,其中一部分是源于一场梦、一个梦想,他们由这个梦得到了启发,从而进行研究、推理、探索,终于有了重大的发现与发明,因此而功成名就。还有一些人,一生过着无人知晓的生活,仿佛是阴暗地洞中的老鼠,没有人去注意他,更没有人在乎他存在与否。有想法就要去做,要做就要努力,要是你努力了,必定会让梦想变成现实,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一片辉煌!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梦想,才会不断地向各自的那个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梦想与现实是对立的,没有梦想何来的现实!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如果只把梦想当作一场梦,那么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没有什么亮点。

梦想使人伟大,人的伟大就是把梦想作为目标来执著地追求!梦想使生活中的一切皆有可能。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机缘暗藏,玄机四伏。只是当时的我们茫然不知——“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生就像一个旅程,途中布满了分支和岔道,向左还是向右,需要我们不断地选择和判断。选择了左岸,你就失去了右岸的风景;选择了荒漠,必定失去姹紫嫣红。生命因为选择充满了无限可能,然而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不断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用飞扬的激情,去迎接生命的无限可能。生命中,没有不可能!许多时候,超越自己的无限可能,我们就是可能的!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从某种角度而言,人类历史就是产生梦想并实现梦想的历史。梦想不是在睡梦里才想,而是胸怀壮志,利用每一次的积极行动去积累,梦想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是否成功,而在于孜孜不倦的态度、义无反顾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世上惟有一种财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只要你想要就一定会拥有,这就是梦想。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或许不一定会快乐,但是做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一定会很痛苦,因为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你却茫然不知所措。人类史上的拓荒者都是赋予文明精神的梦想家,他们的精神也正是梦想的血髓命脉所在。为了要发展出自己的天赋潜质、并且以之生财,为了要抓住你我的机会,我们都必须有拓荒者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精神。

如果你想做的事是对的,而你相信它,那么就放手去做!让你的美梦,别因为一时不如意,就去理会“他们”怎么说,因为“他们”说不定还不晓得,每一件失败的事物里,都伴随着一颗和成功大小相当的种子。

在外人看来,这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在学校里的日子应该是难以忍受的:他读小学的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是零分,他成了所在学校的有史以来物理成绩最糟糕的学生。

斯帕奇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体育也不见得好多少。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惟一的一次重要的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即使在随后为失败者做的安慰赛中,他的表现也一塌糊涂。

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斯帕奇笨嘴拙舌,社交场合从不见他的踪影。这并不是说,其他人都不喜欢他或讨厌他。事实是,在人家眼里,他根本就压根不存在。如果是有哪位同学在校外主动向他问候一声,他会受宠若惊并感叹不已。

斯帕奇在别人眼里真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每个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一点,他本人也清清楚楚,然而他对自己的表现似乎并不在乎。从小到大,他只在乎一件事情——画画。他深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画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骄傲。但是,除了他本人以外,他的那些涂鸦之作从来没有其他人看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但最终一幅也没有被采用。尽管有多次被退稿的痛苦经历,斯帕奇从未对自己的画画才能失去信心,并下定决心今后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

到了中学毕业那年,斯帕奇给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来看看,同时规定了漫画的主题,于是,斯帕奇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完成了许多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石沉大海,最终迪斯尼公司没有采用他,他再次遭遇了失败。

生活对斯帕奇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述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描述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不争气的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画画家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所塑造的漫画角色一炮走红,连环漫画《花生》很快就风靡全世界。在他笔下走出了一个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也是一个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都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有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都叫他木头脑袋。

了解斯帕奇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漫画作者本人——日后成为大名鼎鼎漫画家的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的写照。

查尔斯·舒尔茨成功了,在此之前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但是让失败有了价值的不是别的,就是坚持。失败者之所以是失败者,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别的,很可能就是放弃。因为放弃,最终让这一切成为不见天日的失败。梦想有时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都要承受不为人知的痛苦,如果说成功就是黄金,那么,失败就是黄金的重量,一旦机遇来临,所有坚持都有了价值。成功没来临之前,你需要的就是坚持自己梦想的信念。

哈佛人生箴言

人们因为梦想而伟大,因为追求梦想生活而多彩多姿,因为实现梦想而成功。因为梦想,生命有了无限可能。

第2讲苦难是成功最好的激励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一个人做事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他就会极易安于现状,从而失去了斗志,但当一个人遭受苦难之际,为了摆脱囧运,他会调动起全身心的潜在能力相抗争,从而有所成就。所以,人生必须有苦相伴。

有很多人问及成功者成功的根源时,他们会说:“是苦难打造了我,是毅力成就了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苦难造就了成功。伊索因此说:

“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的学问。”

成功者往往懂得直面挫折,所以,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的痛苦,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获得成功的智慧。

生活免不了让我们遭受痛苦,但苦难是成功最好的激励。

米哈伊尔·罗蒙诺索是俄国大学者夫,他出生在俄国北部库尔岛上一个小渔村里。

罗蒙诺索夫的父亲是个目不识丁的渔民,叔叔舒伯纳是教堂里的执事,是个有文化的人,罗蒙诺索夫小时候只能跟他学识字。

自古成功多磨难,而他的磨难是特别的多。罗蒙诺索夫的生母在他很小的是后就去世了,继母对他还不错,但她很快也因病去世。不久,父亲给他娶了第二个继母,第二个继母对罗蒙诺索夫不好,可以说得上是涉毒心肠。她不仅大骂罗蒙诺索夫,还阻扰罗蒙诺索夫学习,罗蒙诺索夫就是在继母的大骂和阻扰中学完《识字课本》的。

然而,在地处荒野的渔村里,罗蒙诺索夫想要继续学习很难,因为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课本,但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他在邻村的杜金家发现了两本好书,可遗憾的是,小气的老杜金却不肯把书借给别人。

老杜金家有两个孩子,他们和罗蒙诺索夫的关系很好,两个天性顽皮的朋友对他说:要是他敢在村口的坟地上一个人过一夜,那他们就把书借给罗蒙诺索夫。罗蒙诺索夫毫不犹豫答应了。

当晚,罗蒙诺索夫带上棉被,瞒着家人一个人到坟地上过夜去了。因为一心想着得到那两本书,他忍受着寒冷的狂风和上下窜动的骇人磷火,在坟地里睡了一夜。

第二天,罗蒙诺索夫如愿地得到了那两本书。

很难想象,罗蒙诺索夫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地寻找学历资源,寻找着继续学习的机会。

这一年,罗蒙诺索夫带上邻居借给他的一点钱,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只身来到莫斯科求学。

当时,莫斯科学校是为贵族子弟开设的,不招收罗蒙诺索夫这样的贫民孩子,这对历经千辛万苦而来的罗蒙诺索夫简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想办法让自己成功入学。

幸运的是,学校的教务主任是瓦尔诺索夫神父,他是一个正直又很有学问,当他得知罗蒙诺索夫是想来上学时,就让他背诵一首赞美诗。

当神父听完罗蒙诺索夫熟练的背诵,神父惊喜地说道:“资质这样优秀的学生,在我们学校还不多呢!”

于是,爱才的神父决定帮帮罗蒙诺索夫,他向校长谎称罗蒙诺索夫是贵族出身,于是,罗蒙诺索夫顺利进入了莫斯科最有名的学校,但是,困难也随之而来。

因为罗蒙诺索夫是个大个子,加上穿着破旧,样子又土头土脑。那些贵族子弟个个披着羊皮袄,所以他在同学当中十分显眼,更显得有些另类。同学经常拿他开心,还给他编了一个顺口溜:“大个子,大傻瓜,大头大脑大嘴巴……”

其实,遭遇同学的取笑还不是罗蒙诺索夫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饥饿。因为父亲拒绝负担他的生活费用,他一天的口粮只是一块面包加一杯饮料而已。因此,他经常是饥饿难耐。

所有的困难并没有阻止他成功的脚步,就在忍饥挨饿的状态下,罗蒙诺索夫排除一切干扰,刻苦学习,在学业上有着超长的进步,让人刮目相看。

罗蒙诺索夫在这所学校共学习了五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被派送到彼得堡最高学府——彼得堡科学院深造,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化学家。

事实就是这样,不能忍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人,他只会是一个失败者,而能忍受得住挫折、忍受得住失败、忍受得住痛苦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成功者会把苦难看成磨练。他们把苦难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原动力,他们在苦难中鼓起生活的勇气,学会战胜困难的方法,在苦难中磨炼自己百折不挠的意志,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进而达到胜利的彼岸。

哈佛人生箴言

要获得成功,就要学会感谢苦难,因为苦难教会我们坚强、忍耐、勇敢、承受……这是获取成功的力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逃避苦难才是失败的原罪。

第3讲不服输才有赢的希望

不服输是体现的是一种坚韧精神。这种精神让生命充满弹性和力量。不服输是一个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的态度。一个人要是在输了之后就不再为赢而努力的话,他就不可能有赢得可能,这是浅显的道理。不服输的价值就在于此。

成功人士都有这样一个特征:在成功之前,往往都遭遇过非常大的挫折,在外人看来,事情本应该放弃了,但他们却在坚持,最后他们成功了。所以,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也就是说,成功的人不是从未失败过,而是在失败之后,甚至是多次失败之后还能够积极地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他们会跌倒了再爬起来,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所以他们成功了。

希拉斯·菲尔德从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毫无疑问,电缆要穿过大西洋,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铺设工作开始了,但随后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他用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和美国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来铺设电缆,但是不成功,不是电缆被卷到了机器里面断了,就是电缆里没有了电流。有一次,轮船突然发生了一次严重倾斜,差点翻了船。

大大小小的失败有无数次,这让人们对从海底铺设电缆产生了怀疑,但菲尔德依旧相信事情一定会成功。于是在一片反对声中,他不仅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和定制了新的铺设机器,而且还聘请了一位专家,重新制定铺设计划。

可是,电缆的铺设工作依然不顺利,依然是老问题,不是电缆断了就是电缆里没有了电流。

随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有些投资者不愿再投资了。只有少数投资者看到菲尔德为此日夜操劳,因为可怜他,才决定再给他一个机会。

老天有眼,这次尝试出人意料的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大家准备庆功的时候,电缆电流又突然中断了。

这时候,除了菲尔德外,所有人都感到了绝望。没有人再给他投资了,但菲尔德仍然坚持,他又找到了新的投资人,可是,接下来迎接他的依然是失败。

所有的投资人都不愿意再给机会了,于是,这项工作就耽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