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21528500000013

第13章 规避职场行为误区,杜绝给人留下负面印象(3)

可以不要热情,言行含蓄才会讨人喜欢

俗话说,人脉就是财脉,人脉就是命脉。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每每在和同事打交道的时候,总会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希望借此获得他人的好感。但是,有些人掌握不好这个度,在和同事或客户交往的时候,常常是太热情、太温柔了,缺乏待人应该有的含蓄,而踏入行为的误区。

小梅是一个特别单纯、善良、热情的女孩,刚进公司时几乎博得了所有人的喜爱,可是,没过几天,大家就渐渐受不了她了,都尽量减少与她的直接接触,原因就在于,她实在太会发嗲了,嗲得人们鸡皮疙瘩掉满地。

有一次,她和一位新来的同事聊天。那位同事刚夸她一句:“你这件衣服蛮好看的……”小梅立刻两眼发光:“好看吗?我男朋友陪我买的!他很好的,陪我逛街,替我付账,还帮我拎着,一声牢骚都没有的。他昨天陪我到凌晨3点才回去的,我一直叫他走,他说过几天要加班,或许会没有空陪我,死活不肯早回去……”直到实在说不下去,才刹住车。

她平时还经常和上司发嗲,说一些令人想入非非的话,如“哎呀,老板你今天的领带颜色很漂亮的哟,好像是Versace的呀!”再如,“老板,这个文件我恐怕今天忙不完了呀,我该怎么办呢?你帮人家想想办法嘛,求你了。”

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受不了的是,小梅平时工作不认真,却总是一犯错就发嗲。

一次,老板让小梅处理一大堆文件资料,可小梅却迟迟没有完成,问她原因,她却神色紧张地说:“哎呀,我吃饭时不小心,袖子上沾了一滴油,所以就赶紧去弄干净了嘛!”

老板听了这话,无奈地摇摇头。不久,小梅就接到了解聘通知。

诚然,确实有很多男老板并不讨厌甚至喜欢女员工的“发嗲”。可是,有对着老板发嗲习惯,你在同事们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他们多半会认为你是有所企图的。一个愿意看女孩发嗲的男同事,在别人看来肯定是不怀好意。所以,同事应尽量远离发嗲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赞赏含蓄之美,女人有一份矜持,男人多一份淡定,这能让一个人显得更有内涵,彰显出魅力。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开着一辆法拉利跑车进入一家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

这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她的美貌让洛依德心猿意马,她灵巧的双手更让人一看就知道她不是一个普通的花瓶女。唯一让他不太满意的是——整个巴黎都知道他——大名鼎鼎的影帝,这个女孩子却没有丝毫的惊讶和兴奋。

“您喜欢看电影吗?”洛依德试探着问她。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手脚麻利,很快检修完毕:“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小姐,您可以陪我兜兜风吗?”洛依德恋恋不舍。

“不!我还有工作。”对方居然拒绝了他。

“这同样是您的工作。”洛依德可是个情场高手,怎能轻易放弃?他笑笑说:“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女工同意了。

“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洛依德一边坐到驾驶座上,一边回答。

车子行驶得很好。

“看来没什么问题,您送我回去吧。”女工说道。

“怎么,您不想再陪陪我了?我再问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既然您喜欢看电影,那您知道我是谁吗?”

“当然知道,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女工平静地回答。

“既然如此,您为何对我这么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对您冷淡。我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照样会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就应该这样吗?”

洛依德沉默了。在这个普通的女工面前,他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浅薄和狂妄。

“小姐,谢谢您!您让我意识到,我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了。现在让我送您回去,下次修车我还会找您。”

后来,这位女工成了洛依德的妻子。

正是这位女工表现出含蓄之美,才让洛依德一见倾情。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活得更体面些?谁不希望受人尊重?可是一旦把握不住情感表露的尺度,没等同事看到你的热情,就暴露了你欲望,这是对自尊的亵渎,最终总是逃不脱被人轻视的遭遇。事实上,过度的热情,还不如保持几分冷淡,这样的示好更含蓄,也能更起到示好同事的效果。

行为“邋遢”,降低同事对你的印象分

“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没人喜欢他……”这是七十年代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中的歌谣,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对片中的情节依然记忆犹新。人们对于其中那个小邋遢“登峰造极”的邋遢本事,除了望洋兴叹以外,恐怕更多的是不敢苟同和嗤之以鼻。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种“小邋遢”在职场中屡见不鲜。当然,这里所说的办公室里的“邋遢鬼”,不再是指一个人穿着随便或者蓬头垢面,而是指在职场中的有些人,习惯将自己的办公桌或办公间弄得一团糟,不堪入目。

有人认为,自己是“扫天下”的,不会着眼于“一屋”清洁与否;只要工作认真,办公间整洁与否无关紧要;或者说自己工作忙,顾不得收拾自己的办公间或工位,乱一点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在工作中,办公间凌乱不堪是大忌,这会大大消弱同事和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

阿辉是公司里著名的“才子”,可是,他的办公桌却和他的才华一样令人“惊叹”——书本、文件、办公用品,以及早点、零食、新买的枕头,甚至包括装满酒的玻璃瓶,各式杂七杂八的东西居然都能在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和平共处”,有的“骑”在电脑头上,有的“层峦迭嶂”,有的“不知归处”……

后来,因为办公桌的空间实在有限,阿辉不得不把办公隔间的走道也发展成了他的仓库。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好心帮他收拾,还招来了他的一顿数落:“你一理整齐,我倒找不到东西了。”这样就可怜了坐在他隔壁的爱干净的女同事,每天都不得不踮着脚尖、蹦蹦跳跳地进出,时常还要遭受被那些吃了一半的零食引来的蟑螂的骚扰。

阿辉的恶习,引得同办公室的人对他提出了好几次抗议,可是却一直没什么效果,他的怪癖反而愈演愈烈。而最离谱的是,在一次重要的谈判项目中,阿辉竟然把他所负责的那份计划书弄得不知所踪,结果,几番补救也没能挽回谈判破裂的损失,上司因此而大为震怒,从此,阿辉在他的心中没有了好印象。

像有阿辉这样习惯极端的“邋遢鬼”,虽然在工作中并不常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职场中确实有很多人懒得收拾、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和办公间,放任其变成“垃圾堆”,并且还会美其名曰“不拘小节”。可是,他们这种“不拘小节”造成的恶习,却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种人走到哪里都会被别人当成讨厌鬼,不屑与之为伍,与之同室。

事实上,整洁干净的办公桌或办公间,其主人会给人留下重视秩序、脚踏实地、值得信赖的印象;要是脏乱的话,其主人会给人留下随意、慵懒的印象。毋庸置疑,前者更能受同事的欢迎和领导的赏识。因此,办公桌或办公间保持整洁,是职场人际的必修课。其一,因为办公间像衣着一样,是主人形象的展示。办公桌是你的长期“形象代言人”,一张办公桌就如同人的一张脸,从桌面风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态度。

什么样的办公间往往会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其二,办公间是公共场所,属于你的那块地盘要是乱得一团糟,极大地破坏了单位的整体环境,这样,会最招那些爱整洁、爱干净同事的烦。另外,看到凌乱的办公桌还会给人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容易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

毫无疑问,同事肯会不会喜欢和办公室里的“邋遢鬼”在同一办公室里工作,试想,一个在办公室不受欢迎的人,工作中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提醒各位:适时打理一下你的办公桌或办公间,让它保持整洁,你的上司或同事会在心里会悄悄给你的形象加分。具体的做法是:

办公桌面空无一物才是理想状态。办公桌是工作平台,不是摆放物品的仓库,非摆在桌面不可的东西,大概只有计算机跟电话,就算要放置当下会用到的东西,也要在工作结束后马上收拾干净。

每件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建立固定的工作模式,也会事半功倍,例如办公桌的第一层抽屉放工具书,第二层抽屉放文具。一旦养成了习惯,不但可以保持桌面清洁,还能马上掌握所有物品的位置。

东西无法定位时,要设法解决。笔筒塞满了,很多人就会把笔乱放,造成桌面更凌乱。因此,重点在于不能让物品误入其他空间,要限制在固定位置的范围里,并随时检视、整理。

为需要的物品设定优先级。如果文件和文具以外的物品也不断地增加,请先假设自己买了一张新桌子,然后将所有东西都摆在桌上,再将绝对需要的物品收进抽屉里,其他一律不放置。如能谨慎挑选,必定能迅速减少物品数量。

规划一个“自由空间”。对于一时不知如何分类的东西,可以先把柜子的空置处当做一个自由空间,暂时放置,短则3天,长则1周,就要把这些东西清掉,以维持视觉的清爽。

与人合作退一步,你更能赢得好感

在职场中,我们跟人打交道,往往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是一种利益的追逐,是双方获得共赢的方式。可是在工作中,利益的天平永远都是倾斜的,没有绝对的平衡。当我们与人合作成功的时候,我们也正是与人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平衡关系。在利益的分配问题上,谁都想利益的天平朝着自己的一方倾斜,这就会出现矛盾。试想一下,如果总是你这头沉下去,对方那头翘起来,谁还愿意与你合作?如果对方那头沉下去,你这头翘起来,你也会心中不平。所以,在合作的过程中,总不让一方一味地付出,而是要达到一种利益稍微倾斜地相对平衡状态,这就需要我们与人的合作中,如何保持这个倾斜度。一般来说,只有保持倾斜度朝着客户的一方,才能保持一种利益平衡关系,才能和客户保持长久的合作,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作出一些主动的妥协。

在工作中,“妥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妥协,一种是被动妥协。

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主动妥协。所谓“主动妥协”是指你主动争取“妥协”的机会,这种机会是在一般人看来都感觉有些吃亏,都不想妥协的事情,这时客户看到主动放弃、主动让步,客户也会因为你的主动,而不再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中国人常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一旦客户接受了你的好处,占了你的便宜,那么就不好意思再得寸进尺了。因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工作中,你的适度妥协给了对方好处,对方肯定会以别的方式报答你。

其实,能够主动妥协的人无疑是明智的,因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还是要妥协,这时就变成了被动妥协了。一般来说,这样的妥协,客户是不会领你的情的。因此,聪明人一开始就会放弃一些主动权,以此来赢得客户的好感。

西萨林是一家外企电脑公司的业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四处东奔西跑地做业务、拉客户,半年下来,客户的资料堆积如山,可是谈下来签订单的客户却是寥寥无几。眼看快到年底了,公司要进行业务考核,眼见老板的脸越拉越长,只差没说出让他辞职走人了。

西萨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难,整天为拉不到客户而发愁。这天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消息,说附近有家单位正在进行计算机选型,于是西萨林便过去与之联系,接待他的是这家公司技术部经理韦斯利。在交谈中,西萨林向他介绍了自家公司的背景,业务开展,情况及产品,并且也说了一些合作上的要求。这时,韦斯利站起身来指着办公桌上的两大堆资料,笑着说:“不瞒你说,已经有好几家电脑公司来过了,我们正在考虑之中,等我们想好了,再通知你。”

西萨林知道这家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正规企业,如果能与它合作的话,这将会是一个大客户。于是,西萨林非常重视这个客户,希望能够拿下来,十多天过去了,西萨林一直没有得到通知。这天下午,西萨林终于接到韦斯利的电话,韦斯利却告诉他:“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多天,今天我们总经理告诉我,他的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另一家公司,并且那家公司的价格、产品质量跟你们公司的产品旗鼓相当,总经理可能决定签约那家公司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