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21532200000016

第16章 商业典范的大数据应用(2)

高曼的故事是对龚玉的故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个补充恰好可以回答为什么腾讯QQ成功了而其他聊天软件失败了。腾讯QQ作为国内最早的聊天软件,有先发优势。当最早的网民在寻找聊天软件时,他们只能找到腾讯QQ可以用,当他们想让朋友们到互联网上和他们聊天时,他们自身就发挥了“你可能认识的人”这个模块的作用。当他们都在腾讯QQ里聊天并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子时,再让他们到一个新的软件里一个个拉好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会耗费非常多的精力,而且好友们未必肯花费同样多的精力去拉自己的好友。这样,后来的聊天软件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须想办法弥补这个功能缺失。可惜的是,那时的其他聊天软件并没有做到这点。

虽然领英的定位和腾讯QQ、新浪UC等聊天软件完全不同,但这不表明它的成功就没有借鉴意义。如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好友推荐系统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都得到了应用。

Linux数据技术的商业支援

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以照片、推文、点“赞”以及电子邮件的形式出现;这些数据又有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数据;机器生成的数据则以状态更新及其他信息的形式存在,而其他信息包括源自服务器、汽车、飞机、移动电话等设备的信息。结果,处理所有这些数据的复杂性也随之升高。更多的数据意味着它们需要进行整合、理解以及提炼,也意味着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方面存在更高的风险。在过去,公司将内部数据(例如销售数据)和外部数据区别对待,现在则希望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以利用由此产生的洞察分析。

其次,企业正将计算和处理的环节转移到云中。这就意味着不必购买硬件和软件,只需将之安装到自己的数据中心,然后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企业就可以在网上获得想要的功能。软营模式公司开创了在网上以“无软件”模式为客户关系管理(以下简称CRM)应用程序交付的先例。这家公司随后建立了一个服务生态系统,以补充其核心的CRM解决方案。

就在几年前,Linux成为了主流操作系统,并与早前占主导地位的供应商如太阳微系统公司拆解的商用硬件(低成本的现成服务器)结合。太阳微系统公司因其名为Solaris的Unix版本而知名,而Solaris则在其定制的SPARC硬件上运行。有了Linux,企业就能在低成本硬件上使用开源操作系统,以低成本获得许多相同的功能。MySQL开源数据库、Apache开源网络服务器以及PHP开源脚本语言搭配起来的实用性也推动了Linux的普及。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Linux大规模地用于商业用途,它们要求获得企业级的支持和保障。工程师们在实验室使用开源Linux效果很好,但是商业贸易需要一位供应商,因为企业培训、支持以及定制都要与之联系。换言之,大公司愿意从其他大公司处采购。在众多的供应商中,红帽公司(Red Hat)脱颖而出,成为Linux投递商业支持及服务的市场领导者。目前这家公司的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瑞典MySQLAB公司启动了对开源MySQL数据库项目的开发。2008年年初,太阳微系统公司以10亿美元收购了MySQLAB公司。随后,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又在2009年年末收购了太阳微系统公司。

IBM、甲骨文以及其他公司都正在将大型关系型数据库商业化。关系型数据库使数据存储在自定义表中,再通过一个密码进行访问。例如,一个雇员可以通过一个雇员编号认定,然后该编号就会与包含该雇员信息的其他字段相联系——他的名字、地址、雇用日期及职位等。该数据库本来还是可以适用的,直到公司不得不解决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比如谷歌必须处理海量网页以及这些网页链接之间的关系,而脸谱必须应付社交图谱数据分社交图谱,这是其社交网站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数字表示它的实现途径是通过社交图谱上每个点末端连接所有非结构化数据,例如照片、信息、个人档案等。因此,这些公司也想利用低成本商用硬件。

于是,像谷歌、雅虎、脸谱以及其他这样的公司开发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以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正如Unix的开源版本和甲骨文这样的数据库以Linux和MySQL的形式应运而生一样,大数据世界里有许多类似的事物在不断涌现。

Apache Hadoop是一个开源分布式计算平台,通过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大量数据,再通过名为MapReduce的编程模型将这些数据的操作分成小片段。Apache Hadoop源自谷歌的原始创建技术。随后,一系列围绕Hadoop的开源技术也得到了开发。

Apache Apache Hiv提供数据仓库功能,包括数据抽取、转换、装载,即将数据从各种来源中抽取出来,再实行转换以满足操作需要,然后装载到目标数据库。Apache HBase则提供处于Hadoop顶部的海量结构化表的实时读写访问功能,它仿照了谷歌的BigTable。同时,Apache Cassandra通过复制数据来提供容错数据存储功能。

在过去,这些功能通常只能从商业软件供应商处依靠专门的硬件获取。Linux让Unix的功能在商用硬件上实现应用,从而大幅降低了计算的成本。类似地,开源大数据技术正在使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这些本只有像谷歌或其他商用运营商之类的公司才具备的能力,在商用硬件上也得到了应用。这样就降低了使用大数据的先期投入,并且具备了使大数据接触到更多潜在用户的潜力。软件供应商指出,虽然开源软件是免费的,但是它的维护成本很高,尤其是在一定的规模下。

这就是说,开源软件在开始使用时是免费的,这使其对大多数人颇具吸引力,从而使一些商用运营商采用免费增值的商业模式参与到竞争当中。产品在个人使用或有限数据的前提下是免费的,但顾客需要在之后为部分或大量数据的使用付费。久而久之,采用开源技术的这些企业往往需要商业支援,一如当初使用Linux碰到的情形。像Cloudera,Hortonworks及MapR这样的公司在为Hadoop解决这种需要的同时,类似DataStax的公司也在为非关系型数据库做着同样的事情,Lucid Works之于Apache Lucerne也是如此:后者是一种开源搜索解决方案,用于索引并搜索大量网页或文件。

通过数据建立创新体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如果没有精确的数据作为指导,创新就无的放矢。运用科学的工具进行创新的代表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1881年开始,泰勒开始研究生产效率的问题,而提升生产效率最关键的要素就是建立数量化的标准。当时,他所在的米德维尔工厂主要进行金属加工,于是他通过各种分析和统计,摸索出了一整套制定流程的方法:

(1)进行动作分析,详细分析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动作状况。

当时,他选择了身体强壮、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操作,并仔细观察、记录和分析,确定必要部分,消除多余部分,依次确定时间消耗,并在生产中予以贯彻,其他工人就以此作为确定任务和衡量工作好坏的尺度。

(2)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对工艺路线和切削用量进行分析。在26年里他进行了大量切削试验,试验用的铁屑达80万吨。

泰勒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统计,提出了详细的改进建议:

(1)对设备的传动装置、刀具、切削规范,提出了数量化的改进意见。

(2)对不同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和劳动过程的工作情况,也进行了初步的科学研究,发现好的劳动环境可以提升劳动效率,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改进建议。

(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凡是达到定量作业标准的,按照高工资率计算工资;达不到的,按照低工资率计算工资。泰勒还将工作方法和工具,都记录在工作指导卡上发给工人,并以此培训工人,使工人熟悉工作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工人之间的效率差别也有所缩小。

(4)以新的作业方法和作业标准培训新工人,在他们从刚参加工作时就打好基础。

泰勒提出的改进方案,在今天看来,似乎十分平常,但对当时的那个年代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用科学和数据的方式进行改进,而不是靠主观的思考。这种方法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从泰勒的时代至今,创新改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量化的工作方法已侵入了戴尔人的血液之中,使戴尔的日常管理达到了极度精细化的地步。同时,在戴尔的决策及创新方面,数据也成为其重要的依据。

戴尔是世界著名的IT企业,2012年PC销量全球第二,在2003~2008年曾占据全球销量第一的位置。作为一家只有38年历史的企业,戴尔的业绩着实令人瞩目。

戴尔最广为人称道的是其独特的直接销售模式和卓越的成本控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所倡导的制胜文化也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制胜文化体现在结果导向思维,也体现在重视客观数据、提倡效率、鼓励变革。很多企业都尝试复制戴尔的直销业务模式,但都做得不是特别成功。其实,真正让戴尔傲视群雄的不是直销的模式,而是其严谨的数量化管理体系与力求完美的流程改进的组合。这种组合,往往是其他公司所无法复制和学会的。

其实,戴尔公司重视数据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在一开始就有的专属特长。1993年戴尔公司高速发展,销量大幅增长。为此,公司储备了大量的库存配件。但是,由于粗放的管理使得库存的周转周期很慢。当时,戴尔公司囤积了一大批原料配件,可由于技术更新加速,只能使用新的配件,导致这批老配件无法再使用,损失很大。戴尔9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的情况。有了这样一次惨痛的经历,迈克尔·戴尔痛定思痛,决心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他请来了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对戴尔进行改革。咨询公司帮助戴尔建立了一套精密分析运营状态的系统,使得公司从粗放式管理逐渐转向精细化管理。1996年,为戴尔提供咨询服务的凯文·罗林斯被迈克尔·戴尔从贝恩管理咨询公司请到了戴尔公司担任战略副总裁,后来又担任了首席运营官,直到2004年担任CEO。罗林斯来到戴尔之后,把数据作为管理的基础,运用分析方法和量化管理方法,最终把戴尔打造成一个数量化管理的典范。

迈克尔·戴尔曾说过:“数据和资料是带动我们正确前进的引擎。”从那时起,他终于找到了戴尔公司的管理步入正轨的感觉,“回想起来还很难相信,但我们的确已从一个万事不分的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检验损益表时,拥有超过400种不同分析法的公司”。正是在企业内部实现快速信息统计和透明度,如同业务雷达,无时无刻不在对业务各个细节上的数字和趋势变化做出鲜活显示。明确的制度与考量方式,使戴尔的每一级别领导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一个项目运营不佳,进而视情况考虑需要改变的策略。

很多人分析戴尔成功的经验时,都认为是直销模式让戴尔持续高速发展。其后也出现过不少采用直销模式的电脑企业,在中国也有人复制戴尔的业务模式,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因为单纯的直销模式只在戴尔最开始成长的阶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在戴尔发展到1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时,将事实和数据作为所有事情核心的文化显示了管理复杂业务的价值,并成为戴尔管理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这种依据事实做判断的方式,影响了在戴尔工作的每一个人。

每天早上,一个经理至少要看5份报表,并从报表中找出业务的方向、发现潜在的问题。通过数据来观察业务,而不能凭感觉,已经成为戴尔管理者的潜在思维。在讨论业务时,经理们最常说的话就是“给我数据!”。

戴尔中国前总裁符标榜经常说:“我们从来不用向上司写工作报告,所有的业绩数字都在系统中明白显现。”在他看来,文字报告很可能********,而数字好坏则一目了然。他在任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近140份销售报表,从而迅速做出下周的销售计划。

一名曾在戴尔工作过的员工后来到一家外地公司做副总经理,公司里有一个员工总是自视为公司贡献颇多。但这名副总经理却用自己在戴尔工作的经验,对这名下属的所有业绩数据进行了各角度分析,证明了他的业绩事实上并没有他声称的那么多。

在一次会议上,这位副总经理逐一演示了他做的数字分析文件,确凿的数字令那个员工当即无话可说。

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变革,戴尔也是持科学的态度。“戴尔公司每一个雄心勃勃富于挑战性的发展规划,都是建立在全面的数据和事实的分析之上。”凯文·罗林斯2009年在访问中国时讲到了这句话。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戴尔就曾经依据数字和资料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我们的研究包括市场趋势,产品线的经济效益和利润获得方式,总的市场价值多大,我们的方式能节省多少钱,以及客户是否会在乎这个价值、利润、亏损情况,等等。”

戴尔的很多竞争对手都在分析和效仿戴尔的模式,学习其高效运作的方式,但成功的并不多,因为戴尔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己20多年来不断积累进化的魔鬼细节。这就是戴尔公司的秘密武器,戴尔人自称“可以在奔跑中为自己做手术”,他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值得改进的细节。所以,即使戴尔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他们始终在内部不断进行着自我调整。正是依靠“秘密武器”,戴尔这个看上去已非常资深,而实际上只有30年历史的企业,还在向他们一直所期待的目标——“伟大的公司”一步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