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复活的古城(下)
21551500000010

第10章 古城中的难解之谜(4)

6.《古兰经》里的神秘“19”

《古兰经》是******教基本经典。“古兰”,阿拉伯文al-Qur'an的音译,意为“诵读”、“读物”。汉文旧译有《可兰经》、《古尔阿尼》、《宝命真经》等。在610~632年间,安拉陆续颁降给穆罕默德圣人,是安拉的语言和启示。是最后的一部经典。各种启示最初由穆罕默德门弟子默记、背诵或录在皮革、石片、兽骨、椰枣叶等上面。后经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指派专人追记、搜集、核实、抄写、保存,并于奥斯曼在位时汇集分卷,划分章节,形成定本,遂称“奥斯曼定本”,即“穆斯哈夫”。其后书写和标音不断完善,逐步统一。共30卷,114章。全经以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麦地那为界,分为“麦加篇”和“麦地那篇”。前者计86章,约占总章数2/3;经文节数大多较短,内容以阐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等基本信仰为主,旁及宗教哲理、礼仪等。后者28章,约占章数1/3,节数一般较长,内容以******教对社会各项主张为主,并涉及生活中的饮食禁忌,以及民、刑等方面的律例。

古代的******学者们对《古兰经》的毕生研究发现许多不可思议的数字奇迹,确信是真主通过阿拉伯文颁降启示中隐藏的奥秘。现代的学者把《古兰经》输入计算机,通过确定项目的电子搜寻和计算《古兰经》中隐藏的数字,奇迹发现的越来越多。不断有不同地方的学者报告新的发现。例如在《古兰经》中男人与女人这两个单词出现的次数相等都是24次,不但数字相同,而且这两词所出现句子的语法也相同。******学者塔里格·斯威丹博士曾经把《古兰经》里的数字奇迹按照类类别分为两方面的数字启示。一类是信仰与生活类;一类是活动与自然环境。前者如活着的生命145次,生命的死亡145次。后者如海洋32次,陆地13次。海洋与陆地相加得总数45次。海洋与总数相除,即32被45除得71.11111111%,陆地与总数相除,即13被45除得到28.88888889%。现代地理学将地球表面分为海洋与陆地两部分,海洋的面积占71.1ll%,陆地占28.889%。完全与《古兰经》中“海洋”与“陆地”两个词出现的数字相同。他这样的研究是为了把“真主”的暗示显明,作证《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赞颂“真主”超绝万物。

《古兰经》里最明显的一个数字的联系是《古兰经》与“19”的关系。《古兰经》全书共114章,而114恰好是19的6倍。经书的第一句话由19个字母组成,这19个字母形成“名——安拉——大仁的——大慈的”四个单词,其中:“名”在全书中出现19次,“安拉”出现2698次,“大仁的”出现57次,“大慈的”出现114次,这些所有的次数,都是19的倍数。这四个单词贯穿整个《古兰经》的始末,每一次的出现都在向19靠近一点。第96章是最早颁布的《古兰经》经文,而这一章按照《古兰经》章次编排是倒数第19章。由19按经文组成,共有285个字母。而285也正好是19的15倍整。另外,《古兰经》第96章的第5节经文,由19个词组成,这19个单词,根据《古兰经》奥斯曼原本,则是由76个阿拉伯字母组成,而76是19的倍数。《古兰经》中曾提到很多的数字,如“40天”,“12道泉水”“7重天”“1000年”等等,全书总共出现过285个类似的数字,但285有是19的倍数。如果285个数字个包含的数相加,其和为17.4591万,又是19的倍数。

******经学家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话语,不是被创造的。所以这里面所有的现象都只能是真主的启示,而并不是人为刻意去构成的。那么,19与《古兰经》如此紧密和奇妙的联系如何解释?是巧合似乎不太能让人信服,如果不是,那它意味着真主的什么意思?至今为止没有人曾对这些数字具体的有过研究结论,虽然有不少的研究者发现《古兰经》和数字的种种机缘,并且很有兴趣的去探究。

很多人会关注到一些宗教经典典籍里内容与数字的关系,比如对《圣经》“三位一体”概念里三角数字的搭配,以及对圣经里代际间数字关系的考究。甚至有“文字数码学”(字词中与各字母对应的数字累加在一起,然后来解释该词的含义,或简称“字码学”)的名词出现。这也许是对经文的另一种释读方法,也或许是对经典文献的一种独特创造。不论发现还是创造,数字散落在流传典籍的字里行间,拿出来可以有意义的话,这意义一定是可以加以阐释的。我们期待这些蕴涵的内容生动起来,丰富我们固有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

7.婆罗浮屠上的角锥立石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在历史上,它的各个海岛长期处于分散状态。印度教和佛教盛行,其中婆罗浮屠大塔就是印度尼西亚现存的最重要的早期大乘佛教建筑物,也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佛教本来足发源于印度,它是怎么传入了印度尼西亚并建造了婆罗浮屠大塔的呢?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治时期,重视宏扬佛法。印度通过海路与东南亚互相往来。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佛教传人东南亚。但印度尼西亚群岛由于距离印度遥远,佛教和印度教是直至1世纪才传入的。因为印度教契合了印度尼西亚原始社会的精灵崇拜,所以佛教更为盛行。到5世纪,佛教才逐步发展起来。8世纪,印度大乘密教僧金刚智将大乘密教传入爪哇,盛极一时,统治者调集了当地居民兴建了婆罗浮屠大塔。

婆罗浮屠大塔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日惹城西北40千米处,是最奇异的佛教塔庙之一。它于800年前后由夏连特拉王朝的佛教统治者兴建,用于保存王公及王室家属骸骨。由于战乱它很快被遗忘,直到1814年才重新被发现。在20世纪印尼政府对婆罗浮屠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

婆罗浮屠的梵文意思是“山丘上的佛寺”,它竖立在茂密的丛林树中,像一个巨大的花式冰蛋糕。大约用了200万块石头,砌成上圆下方的弧形,在整体上构成一个立体的曼佗罗形状。它通高31.5米,由塔基、五层围廊和三层圆台上的中心佛塔三部分构成。分别代表着“****”、“欲界”、“无欲界”三个境界。婆罗浮屠呈金字塔形,可抬级而上。它有一个正方形的塔基,由5层带边的墙的平台组成。并装饰着数以千计的反映佛陀生活的雕刻。方形平台上是4层圆形平台,上面竖立着72座钟形佛塔或佛龛,每座佛塔内有一尊佛像。在顶部有一座主佛塔。

登婆罗浮屠的时候,佛教徒必须按特定的路线——从东面进入,按顺时针方向绕行。走向庙顶象征着一个人逐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在代表****的塔基的基部,有160幅浮雕,这些浮雕将佛典《大业分别经》的内容和世俗人物以及花草鸟虫结合起来,表现了富有人间气息和当地风情的大千世界;在代表欲界的五层围廊上,有总长达3200多米的精美浮雕,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美术长卷。浮雕的内容,主要是《本生经》上的故事,实际上曲折、生动地表现了当时印度尼西亚社会以及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在印度尼西亚的古代巨石文化中,角锥立石是祖先灵魂的象征,把角锥形状的小塔围筑在主佛塔的周围,并把它们置于无欲界之中,这就既突出了当时大力宏扬的佛教的主导地位,又使得佛教与鳊尼西亚居民原来的原始祖崇拜的信仰达到了和谐统一。

婆罗浮屠大塔作为佛教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雕刻的手法,但是,它在“构思的宏伟和手法的精巧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同类建筑”。婆罗浮屠大塔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反映了早在10世纪以前,印度尼西亚的建筑和雕刻艺术已经很先进。

8.克诺罗斯王宫的毁灭

在希腊神话和传说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米诺斯国王是诺色斯、克里特和整个爱琴海的国王。有一次他派他的儿子安德罗吉到大陆去参加运动会。不料,安德罗吉遭到了雅典国王的妒忌并被谋害致死。米诺斯震怒之下,发动战争,众神也纷纷降灾荒和瘟疫到雅典,雅典被迫求和,答应定期送童男童女到克里特。而米诺斯国王把他们关禁在迷宫里,或是让恶兽吃掉,或是饥饿而死。为此,雅典人惶惶不安。

这自然是久远的希腊传说了,尽管流传得相当广泛,一直以来都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19世纪70年代,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城,从那时起,考古学家们开始试图从希腊神话传说里面寻找一座王宫——克诺罗斯王宫。英国的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带考古队来到克里特岛,经过3年的发掘,终于在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市发现了米诺斯文明中最大最重要的王宫遗址——克诺罗斯王宫。

于是,希腊神话中的记述不再是无稽之谈,人们密切关注这一发现。伊文斯所发现并复原的王宫,位于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市东南大约8千米远的地方,具体来讲,这里是新王宫。在历史上,克诺罗斯王宫最初始建于大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此后成为米诺斯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且逐渐染上某种宗教神圣的色彩。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它又和王朝法院的崇拜紧密结合起来,宗教圣地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浓厚,带有神圣庄严的色彩。相应地,米诺斯王权也具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国王兼任祭司司长的职位,王宫就是最高的祭坛。

伊文斯所发现的新王宫,大约建立在公元前1700年到前1500年,是在旧王宫的基础上不断扩建的,它的建筑设计也更加完善。王宫建成后面积为2.2万平方米,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王公里的厅堂房间总数也至少在1500间以上,更别提梯道交错,廊檐低徊了,外人很难搞清楚它究竟是怎样建起的,或许这也是王宫叫做迷宫的缘故吧。

王宫建筑总体上呈长方形,四周没有围墙和望楼。中心是长方形的中央庭院,长60米,宽30米,可以说是所有米诺斯王宫中最大的庭院了。由于王宫是依仗山势而建,地势东高西低,所以从东侧望去楼房高耸,门窗长廊错落有致,仿佛建筑是巧夺天工的杰作。

王宫的中央庭院两边都有楼房,西边的楼房是主要作为国王自己办公、祭祀、贮藏之用的,一层是一系列的神龛、楼梯、神坛还有祭仪大厅、二层则作为办公集会厅、档案馆等。墙外还有10间库房,里面有许多的大型的陶瓮、陶罐。祭仪大厅正中放着把专供国王享用的椅子。所以,大厅还叫“御座宝殿”。东边的楼房却可以称为“生活区”,这里包括国王及其后妃的寝宫、接待厅、学校等等。楼层有四五层之多,布局也更加复杂了,主要的有“双斧大厅”。大厅墙上挂着高大的循牌,也就是在荷马史诗中曾有提及的那个循牌。当然,所有布置十分豪华,在墙上绘有海豚戏水等自然景色的壁画。另外,王宫的壁画,是很值得一提的,它对于研究来诺斯文化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考古学家的研究为克里斯岛的历史填补了光辉的一页。大约在公元前2300年至前1500年,克里特王国的文化曾经盛极一时,而后来在最辉煌的时候,正是米诺斯王朝。米诺斯国王精明强悍,治国有方,使得国家发展到极盛时期。当时的爱琴海诸岛纷纷向他称臣,雅典也被迫纳贡。无疑,这里曾经有着高度灿烂的文明。

然而,颇为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大约到了公元150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的所有城市,全部在几乎同一时间被毁坏了,克诺罗斯王宫也没有能够幸免,不久,强盛的王国也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这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

1967年,美国的考古学家揭开了历史的谜团。

原来,在距离克里特岛以北约7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叫桑托林火山岛。虽说这火山的海拔仅仅为566米,3次喷发规模也较小。但是,在岛上60多米高的火山下竟然挖出了一座古代的著名商业城市,这使得人们的看法改变了。根据有关研究,这里曾经发生过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山喷发。时间就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渣达到了62.5平方英里,岛上的城市霎时间被湮没到厚厚的火山灰下。火山喷发之猛烈,据记载,当时的埃及上空出现了连续3天漆黑一片的景象。而且,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浪头高达50米,滔滔的巨浪很快就冲到克里特岛,淹没了岛上的一切。

就是这样绝无仅有的一次火山大喷发,葬送掉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克里特王国就这样永远消失在人类的文明史里,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了。仅仅留下了神秘莫测的零星传说。

充满神话色彩和宗教气氛的阿迪密斯神庙座落在希腊的埃菲索斯喀斯特河口的平原上。被希腊人们称为是“希腊的神奇”和“上帝的居所”。

阿迪密斯是古希腊的一位女神。直到公元4世纪末期,当地的埃菲索斯人仍然是她忠实的崇拜者。在圣窗上有她的塑像。塑像的技法是粗糙的,僵硬而呆板,在塑像的身上刻满了各种图画。有公牛、狮子、鹿,还有带翅膀的怪兽,其中有狮身人面的形状和半人半鸟的图像。学者认为这座神庙是古希腊精妙的艺术和东方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一个来自神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