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4900000017

第17章 科学管理班集体(7)

一粒瓜子壳的千字说明书

快到新年了,同学们忙着排练节目,买节日用品,大家喜洋洋乐陶陶。

生活委员告诉我:“老师,这几天地面有些脏了,不仅有纸,还有瓜子壳什么的。”

“这样?大家讨论一下吧!”脏东西的来源主要是吃零食,那么零食该不该吃,全班同学都发表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确认零食的范畴:非吃饭(包括间食)时间内吃的所有食物,统称为零食(病号需要自然除外),但需要指出像瓜子、冰棍、糖葫芦这类,这些带壳带棍的食物在校内吃也是禁止的,当然在校外则另当别论。

吃零食对人有没有利?毫无疑问是有,但就总体而言,是弊大于利。表决的结果,大家通过了在校内,尤其是在教室里不吃零食的决定。

按班规做出一项较为重要的决定后,就要确定一位同学来负责执行。

由谁提醒大家不要吃零食呢?刚一问,班内便有数十人竞争,争着要做。在争执了一会儿后没有结果,这时不知是谁冒出了一句:“平时谁最爱吃零食就选谁!”“好!”同学们都一致赞同这个建议。三年级七班选的是卢建。

卢建这时站起来问大家:“如果我发现别人吃零食怎么办?”

“发现一次罚写1000字的说明书。”“如果吃瓜子还应该罚得重一点!”“重到什么程度?”

“谁往地上扔一粒瓜子壳,就罚写1000字的说明书。”

“也不能把瓜子带到学校来,卢建有权力检查吃零食同学的衣袋,若发现一粒瓜子,就写100字的说明书。”

“要是有100粒呢?就要写一万字吗?”“就该写一万字,谁让他装了那么多瓜子呢?”“为了不让人触犯法规应该定得严一些。要是你定吃一粒写100字,衣袋里有一粒写10个字,那别人不害怕,也就没法制止吃零食。”

这时我说:“现在停止争论,进行表决。同意吃零食一次写100字说明书的同学请举手。”

只有两名同学举起手。“同意往地上扔一粒瓜子壳就写1000字的请举手。”

班里有70只手举了起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严罚吃零食者的规定。

第二天,卢建同学上任了。为了能够理直气壮地行使说别人的权力,他先从自身做起,用毅力控制住了自己爱吃零食的习惯。

别人见他这样,也都开始控制自己。决定通过后的5天内,大家全都忍住了,尽管卢建很是注意观察,也没发现应该处罚的人。

第六天中午,带饭的同学在教室里吃饭,这时一位同学有些忘乎所以,他平时极爱吃零食,此时以为班级对这件事的管理有些放松了,终于控制不住,剥开一粒瓜子吃,并将瓜子壳下意识地扔到了地上。

此时的卢建正为自己没能发现惩罚目标而着急,见状后立即上前,让那位同学当场捡起瓜子壳,并问他:“还记得班规吗?”“忘了。”“那样就找法律顾问吧!”

于是找到管理班规的同学,他打开法规簿,查到卫生部分,吃瓜子的细目,就见上面写着:“要写1000字的说明书,还要检查衣袋里有没有,若有,每粒再加100字的说明书。”

卢建这时又从那位同学衣袋里翻出16粒瓜子,两者相加,便是2600字的说明书。“好了,马上开始写吧!放学时交给我。”十几年来,我任教的各个班学生,都是吃零食最少的,很多同学跟我一样,从不吃零食。我总觉得社会就是再发展一万年,人均收入再增长一千倍,整个人类都达到富裕至极的程度了,到那时,我想仍然要提倡不吃零食。那自然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还是考虑到一个有志者的个人形象,考虑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考虑到公共场所的卫生及环境。当然那时或许低层次的零食已经不存在了,但高层次零食的包装仍旧会污染环境。应考虑到让人们的饮食起居更有规律,考虑到人们该养成学习、工作时就全身心投入的习惯。

哪一届都有爱吃零食的同学跟我说:“刚开始时,不吃各种零食不习惯,见了就馋,吃起来又耽误事。有时上课时,还惦念着上哪儿去买,怎么吃。班级管得紧,过了几个月,也就习惯了,现在感觉确实是利大于弊,不只节约了钱,更重要的能静下心来是学习了,节省了精力,节省了时间。”

自然这不意味着一律禁止,旅游时,过年开联欢会时,还是提倡大家吃。

关心

全校学生在辽河电影院进行演讲比赛,徐建峰同学们演讲题目是《关心》。

他讲的是刚入中学时,有一次我把他送回家的事。这件事,他讲了几次,实际上这是一件并不大的事。

那是1982年深秋的一天,我要把一份教改材料在当晚油印出来,带去参加省中语会学术年会。

放学后我搬来了油印机,先将蜡纸校对完。刚要开印,就见张向红、侯耀东、徐建峰几位同学推开门笑眯眯地进来了,非要帮忙,撵他们都不肯走。只好答应让他们帮忙,翻篇的,掌胶滚的,全都干得兴致勃勃。等120份材料全部印刷装订完毕,已经是晚上10点了。离家近的几个人,说笑着走了,只有离家远的徐建峰,向窗外望了望漆黑的夜,显得有些害怕,小声地嘀咕着道:“我们胡同有狗,叫起来真是吓人。”

他虽然个子比较高,但毕竟还是个孩子,外面这么黑,我打定主意要送他。见他不让,我就对他说:“不是送你,老师干了一天也有些累了,想散散心,还想到你家串个门和你的家长见一见。”沿着夜路走着,我们谈了很多。空旷的夜晚里,只有两个人走时,彼此的心容易贴得近。刚进小胡同,果然有好几只狗狂叫着,似乎要扑向我们,两个人结伴,便不再太害怕。走过深长的小巷,来到他家,他走进去召唤家长。我怕打扰了他全家休息,说了声明天再见,就转身又跑进漆黑的深巷中。

这件事我已经忘记了,他却还记着,说是我“关心”他。其实首先是他们“关心”我,而我做的确实只是应该做的事。

师生之间,有许多情感解释不清,无法分辨得清究竟是谁关心了谁。

这也应了我那句话:人们情感总是相互的,当你向对方表示关心之情时,也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关心。

这种关心的情感幼芽开始时虽然很弱、很嫩,全然不像战场上那种用全部生命表现出来的关心。但是你别嫌它小,珍惜它,一点点地培植,抚育它,它就会不停地长,长得生机勃勃,苍劲有力,到经得起狂风吹、暴雨打。

我和徐建峰之间的相互关心,就源自于这么一件小事,有了这个种子,彼此心中就萌生了关心的幼芽。后来,他珍惜这幼芽,时时浇水养护着,时时地关心着我,我因受到他的关心太多,从而也就更多地回报他、关心他。

到大学,到参加工作后,他也一直这样关心着我,我也关心着他大学的学习,毕业后的工作,工作后的发展。

在现在和平的环境里,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战争年代生死与共的那种感情,也难以有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歌颂的那种教师为学生献出自己生命的机会。更多的还是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播下的一粒粒平平凡凡的相互关怀的种子。我们不能因为平凡,就不重视甚至忽视这些平凡的种子,幻想马上就种出一棵值得歌颂的感情的大树。既然轰轰烈烈的机会很少,那么如果又放过了平平凡凡,最后岂不是一无所获。

作为教师,要能够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心学生的感情。而且不光播种,还要培植养护萌发的幼芽,不断地浇水,施肥,这样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只要善于播种,到处都有播种的机会。只要善于培植,你就能生活在茂密的长满感情之树的森林中。

人人为全班,全班为人人

1987年秋季的一天,学校来了100多位听课的老师,我因正在忙校外的事,老师们便跟学生们一起活动,看他们自觉管理班级的情况怎样。

回到学校后,新生农场的老师对我这样说:“我们看了你班学生组织召开的班会,班会上开出了一片哭声。”我听后一惊,以为出了什么事,他告诉我:“是令人感动的哭声,不少的听课老师也都流了泪。”

后来,我才知道了班会为什么开出了哭声。赵广民同学是班级体育委员,心地极为善良,谁遇到困难他都愿帮。为班级开好运动会,他东奔西跑,借来了不少训练器材。有的器材借不到又需要,他就自己花钱买。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刻苦训练,班级获运动会总分第一名,长跑、跳绳比赛也都是第一名。

办班级日报专栏并不是他的事,他也抢着帮忙,还经常用自己的钱买纸张、文具等。有的同学病了,他买来药送给人家。哪位班级的同学有了困难,马上就想到找赵广民,他成了大家最信任的人。

赵广民把一颗心、许多钱献给了班级,给了他人,而实际上他家不仅不富裕,甚至还比一般同学困难得多。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寒风阵阵的冬天里,赵广民穿的衣服却很是单薄;别人穿棉鞋,他穿的却是破旧的球鞋。于是同学们自发地收了一些钱,买了鞋和用具等,一定要送给他。

赵广民是属于那种硬汉子,自己关怀别人不当什么,可若是别人帮助了自己,就觉得难受,有损于自己“硬汉”的形象。于是他便跟收钱、买东西的同学吵了起来,各说各的理,谁也说不过谁,最后只好找班长来进行调解。班长听双方都各有理,无法决断,就提出在班级最高权力机构——全体同学大会上进行裁决,时间定在星期二的班会。

到了这一天,班级大教室的后面挤满了听课的老师。同学代表问班长:“来了这么多老师,班会还开不开呢?”班长说:“老师不是要求我们以法治班吗?按照班规,现在该开班会,怎么能改变呢?照开不误。”

班会的议题是:班级该不该关心一心为班级的人。赵广民头一个抢先发言:“我做的一点事都是心里感到的一种责任,做了以后我已经获得了幸福和满足。大家要是反过来补偿我,我感到不好,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心中有愧,我也说不太清楚,反正要是收了大家的东西我会很难过的。”

但赵广民很孤立,没有一个人站在他一边,同学们上台发言,讲的都是赵广民舍己为人的事迹,讲他不惜牺牲宝贵的学习时间,帮同学们家里做事,领同学去看病,讲他省下钱来帮助别人,等等。

赵小波同学是热心肠又很细心的人,她讲道:“赵广民把这么多时间、财物、感情给了同学,给了班级,可大家有没有注意,他自己没有像样的书包,好的钢笔也没有一支,甚至从来没有买过零食。有一次中午因为修理桌椅,来不及回家吃饭了,他跑到校外,转了一圈后,回来说买面包吃了,实际上,有人当时跟着他,他压根就没舍得买。还有冬天上操的时候,他站在前面指挥,穿的衣服比谁都单薄,冻得浑身不住发抖,还在一直硬挺着。赵广民你说接受了同学们的帮助感觉不安,心里难受,那么我们看着满腔热情为大家办事的人,这么苦,这么累,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们能够心安吗?我们就不心里难受吗?……”

赵小波还没有说完,已经难过得滚下泪来,随即几位感情丰富的同学也跟着哭出了声,于是更多的人受到感染,甚至感染了听课的老师,不少也跟着流泪。

这次班会的辩论,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答案,究竟哪一方胜利了,记得我当时忘了问。直到今天也不知道那些钱物究竟是给了赵广民,还是退给了同学们,或是算作了班级积蓄。这些其实并不重要,我觉得开这样的班会,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心灵深处受到真善美的感染。

通过这样的班会,让同学们相互之间加深了理解和尊重,感受到了关心别人和被人关心的幸福感。

这些年来,我向历届的学生反复强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同学们这样想,这样做,与他人以及集体的关系就和谐融洽,个人也感觉到心情舒畅,充满上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