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4900000024

第24章 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1)

学生效率感的培养

提出问题

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两遍就能记住的生字,却非要写10遍才行;有的教材上的习题还没弄明白,却忙着去解全国数学竞赛试题;有的一篇作文写两周还没有完成;有的一节自习课什么都想学,还没有拿定主意,下课铃响了;更有的学生一直埋头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好。所有这些都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首先,学生付出的所有劳动是不是都有效;其次,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到底有多高。这两个问题,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想到的很少。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学生学习时间长而效果不好的局面就无法摆脱。

若是我们的学生都懂得劳动前分析一下劳动产生的效果再去做,都知道对时间的利用率进行计算,那么,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减轻很多负担。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效率感。从长远的观点看,一个有效率感的人和没有效率感的人,在事业上也将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

特别是在当今知识陈旧率高,知识量激增的形势下,对学生效率感的培养尤为重要。

试一试这是一件没有常规可循的事,到现在有些做法也只能说是试试看。具有效率感,就应该会计算效率。我讲这样一个公式:

效率=劳动量-无效劳动量〖〗时间比如,默写课文时间的计算,默写一段500字的课文,当写到300字时,忘记了,开始抄书,前后共用30分钟,那么默写效率就是10字/分钟或600字/小时;而直接默写下来的同学,效率则是16.66字/分钟或1000字/小时。

在单位时间内增大劳动量,应该注意4点:1.减少犹豫的时间,明确任务。学生每天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有很多,其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犹豫。比如自习课,老师留的作业做完以后,下一步做什么,不少学生没有准主意。往往是有时拿起数学书刚要看,马上又改了主意背英语。才背了几句,又想做物理习题,还没拿定主意,下课铃声响了。相当多的学生跟我谈心时,都痛感这种犹豫占去的时间实在太多了!我和学生商量了一些对其治疗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在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拿出百分之二三的时间,定下这段时间共有几项任务,主为哪个,次是哪个,依次排上队。比如一节自习课,先复习数学20分钟,然后预习物理15分钟,其余的时间背单词。这样任务明确以后,立即动手,效率往往是过去的几倍。

2.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一个人,如果在固定的时间内经常做同类的事,做得多了,就养成了习惯。习惯了的事情,常常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我认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应用于人的思维方面也是适用的。很明显,巧妙地利用惯性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习惯了的事既不会犹豫,拖拉也最少。有一些学生,以前参加体音美活动都舍不得时间,可是坚持下来,养成了习惯,时间用的不多,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年级时不上美术课了,不少学生不习惯,就自己画起来。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有一天气温高达33℃,我劝学生,今天的日记暂时不写了,明天再补吧!到第二天我一看,有一半学生还像以前一样写了500多字。原来,他们怕因为这一天的拖拉而破坏了已经形成的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3.利用生物钟的规律。有关资料表明,人确实存在着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类事情能获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生物钟并不是不变的,比如关于学习方面的生物钟,就可以通过养成习惯,达到调整的目的,使学生一天的生活尽可能的有规律。天天这样,月月如此,时间长了,生物钟就会帮助人提高学习效率。

4.订计划,做总结。班级制订了每人每年完成12项任务的计划,分别落实到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全班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超额的鼓励,欠债的督促。学生每人有一张本年度计划和完成计划情况的统计表,每个月德智体美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这样学生比有对象,赶有目标也能提高一些效率。

那么怎样减少无效的劳动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清楚什么是无效劳动。我曾让学生一起寻找哪些是无效劳动。全班同学共找出100多项,并把它分为了这样两类:

一类是显而易见的。如被不利的各种心理因素所左右的灰心、忧虑、嫉妒、骄傲或背各种思想包袱等。另一类是不明显的,如抄别人的作业,会了的题还反复做。实际这是把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虽然手很忙,但对脑来讲并无成效。违背学习规律,还没弄通教材,就去抠偏难怪的题,也属于无效劳动。在分析了这些无效劳动的害处后,学生们订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增大劳动量,减少无效劳动,这实际说的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增大分数值的问题。在分子固定后,怎样缩小分母呢?我们对此做了3件事:

1.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尽可能产生兴趣。有兴趣的事,做起来就既快又好。比如写作文,一篇文章既可以拖上半年,也可以一挥而就,在一小时内完成。十年浩劫,学生写的都是批判稿,到头来不仅不会写作,连讲真道理的批判稿也写不好。对那些有兴趣的作文题目,如《春雨过后》、《蜻蜓》、《友谊》、《关怀》、《启蒙者》、《有心人》、《月蚀》等学生就愿写,于是我就让学生尽量写这些源于生活,源自内心的文章。这样,大家写作的积极性普遍都很高,有的一小时就写了2000多字。

2.用意志约束注意力。实践表明,有兴趣的事,做起来注意力集中,有高效率。但是没有兴趣的事,做起来效率就低吗?这也不绝对。我这样启发学生们:大家都有些怕期中、期末考试,对考试应该没什么兴趣吧?可是你算算考试前的学习效率是高还是低呢?学生近乎齐声地回答:“当然高了!”为什么?那是由于你把考试当成了一种责任,有的是当成了一种压力,这种责任和压力,使你的意志增强了。这意志强迫你放下其他感兴趣的事,而去做你不感兴趣的事——准备考试。可见,只要平时注意培养责任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对自己没有兴趣的事,做起来注意力也能集中,效率也能提高。

3.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造成一种竞赛的气氛。这样做的结果,能使学生对没有直接兴趣的事产生出间接兴趣。

竞赛中强调学生与自己比,以便战胜和超越自我。比如,班级绝大多数同学的写字速度是30字/分钟,默写35字/分钟,作文17字/分钟,做一道几何证明题10分钟,等等。那么,在给自己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时,能不能定得少于这个平均数?我告诉学生,据科学家测定:效率最高之时,就是规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将要到来的时候。这样学生把完成作业的时间都愿意规定得少一点儿,以督促自己尽快做完。

另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全班竞赛,竞赛常常使学生丢掉犹豫,勇往直前。经常搞小型竞赛,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注意力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欢乐。150字的《卖炭翁》,大家比一比,能不能在6分钟默写完,结果最快的仅用了4分钟。代数第二册(1980年版)共42道应用题,看谁先列完方程,结果最先完成的仅用了1小时零5分钟。班级经常搞这样的竞赛,使得全班最慢的同学,其效率也比自评时提高了数倍,后进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不仅比学习,体音美活动也比,到社会上做好事也常这样比。有一个星期天,同学们集体到县图书馆劳动,干部指出上次劳动说话的人较多,效率不高,也影响别人看书。随后我就提出,明天劳动从开始到结束,只给每人说5句话的定量,比一比谁还有剩余。结果除了分配任务的班长外,同学们都有剩余。

1982年,广西《中学文科教学参考》第8期开辟了介绍我的教育改革的专栏,刊登了我写的文章、研究人员的文章和我的两名学生写的文章,其中刘诗奎同学写的《魏书生老师培养我们的效率感》,写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文章写道:

魏老师非常重视我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时刻教育我们养成高速度、高效率的学习习惯,教育同学做任何工作都要具有高度的效率感。

首先,魏老师向我们讲解提高学习效率的意义。他在黑板上抄录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让同学们思考:“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其次,他还经常向我们讲解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第一,要有科学支配时间的计划。在学习之前,把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要用多长时间,全部计划好。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培根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只要我们计划周密,然后严格按计划去做,就能节约很多时间。

第二,高效运用。达尔文说过:“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魏老师常教育我们做事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不能拖拖拉拉。在既定时间内完不成工作,就不能停下来。还要对时间合理地分配,先做大事,后做小事;用大段时间处理较复杂的事情,小段时间做那些容易完成的工作。

第三,精确计算。对所用的时间进行计算时,要仔细计算有效劳动、无效劳动、学习效率,并计算其中是不是有浪费的时间,能否再节约一些时间。第四,迅速改进。改进工作也要讲究高效率,在时间支配计划里要计算出还能节约的时间,找到浪费时间的原因,尽量使无效劳动减少。

方法十分宝贵,可是有的同学还是不很注意学习效率。魏老师见到后,给我们讲了这样的一道题:

某人要烙三张饼,一锅能烙两张,两分钟烙熟一面,问多长时间可以烙完。一些同学脱口而出:“8分钟。”可是魏老师在黑板上却写下了这样的算式:甲正面、乙正面+甲反面、丙正面+乙反面、丙反面:

2分钟+2分钟+2分钟=6分钟接着,他又这样告诉我们:比如二人各挖一个坑,甲挖一锹歇几分钟,再挖一锹又歇一会儿;而乙则不间断地挖完,你们说谁最累?当然是拖拉着干的甲。现在不少外国公司连职员走路的步距、速度都做下规定,达不到标准就要受罚。这不也说明了计划支配时间、高效运用时间的重要性吗?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分配时间应该精细,使每年、每月、每日和每小时都有它特殊的任务。印度科学家雷曼也说过,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那剩余的一点点时间,哪怕只有五六分钟,要是能重用,一样也能够有很大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具有聪明才智,也不能够有所作为。

不要小看这点滴的时间,只要坚持不懈地利用,就能集腋成裘,事半功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一生坚持精确计算时间的支配和工作效率,一年一大结,一月一中结,一天一小结。正是他这样地注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为自然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数的事实都已证明,养成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它等于使人的生命得到了延长。

魏老师的这番话,使得我们心悦诚服,全班的同学都注意效率了。就拿我来说吧,每一学期开始,都计划出这学期重点抓的科目,每科学完的大约时间,复习所用时间;每月一日,都计划出这个月的学习任务量,上半月学什么,学多少,下半月学哪科,学习速度;每天一早,都规划出当天的任务,必须完成的有哪些,哪些是要尽力完成的。一拿起课本,就习惯地先估计这段时间能够读多少页。每天晚上,我都要总结时间有效利用率。计算的项目有:学习量、效率、有效劳动时间、无效劳动时间、最佳效率时间、最低效率时间及其原因和改进方法。正因为注意了效率,我的学习效率才提高很快。每分钟能看1000字左右,每小时能写一千二三百字的文章。两年半内共写了800多篇30多万字的日记,120多篇10万字左右的文章,阅读了近200本的各种书籍。

记得魏老师还主持过一次以“什么是无效劳动”为主题的班会,同学们都兴致勃勃,踊跃发言,举出很多无效劳动的实例。如心胸狭窄,计较小事,胡思乱想,见异思迁,当日事不当日完,贪多求快,不注重身体,实行疲劳战术,等等。从这以后,大家支配时间更精打细算,学习效率提高更快了。

到了现在,我们这些初中已毕业早已离开魏老师的学生,还保留着他指导我们养成的高效的学习习惯。时间越长,学习任务越繁重,我们就越发感到这种习惯的宝贵和重要。

7年以前,刘诗奎同学进入到省统计局工作。在实践中,他愈发感觉到提高效率的重要。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有效无效是因人而异。由于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在校内便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他们进入社会后,才能适应需要,最大限度地,做有效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事。

“高效学习日”

我自己常有着这样的体会:某一天抓得紧,实事一件接一件地做,顾不上惆怅,没时间犹豫,来不及拖拉,就这么在不间断地做中享受实干的幸福与自豪。一天下来,以写稿为例,就是在上课,接待客人之日,仍可以完成一万字以上。

也有时,客观条件挺好,没有客人,也没有什么紧迫的任务,可早起情绪不好,就没有控制住,于是自我原谅,拖拉,一天下来连篇千字文也没能写出来。

于是我想,应该经常对自己提出高效工作的要求,对学生也该提出高效的要求。

设立高效日便是提高效率的具体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