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4900000025

第25章 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2)

1981年11月16日,我在班级里提出,要试验搞一下“高效学习日”,看同学们到底能完成多少学习任务。

学生们表现出的热情都极大。

卢建良、王海江等一些过去相当贪玩、爱说话的学生,那天的学习时间抓得非常紧。卢建良任“炉长”,只在下课时匆匆地去添了一次煤,立刻又回座位上做练习。王海江也一反往常,连下课时都顾不上说一句话。康景得说:“我写得出了一身的汗。”袁中骄傲地说:“我今天可以说创了纪录。”王青说:“我的几支钢笔都把墨水写没了。”杨松抱歉地,但又自豪地说:“我写了36页半是我的字写得大。”裴天江等人则说:“咱们以后天天这样高效率吧!”

到了1982年3月1日,开学的头一天,班级规定为“高效学习日”。在这一天中除了上课,大多数同学作业完成的量都在25页以上(每页篇幅为16开纸)。

“高效学习日”激发了学生们的紧迫感、效率感,造成了一种竞赛的气氛,形成了一个你追我赶、并力向前的场效应,促使过去较懒惰的人也紧张起来,争分夺秒,写完了、干完了,个个都是眉飞色舞,洋洋得意!卢建良完成的各科练习量有近31页之多。我问他:

“今天的学习你用了几分劲?”“也就五分吧。”

刘念东也超额了。我问他:“你觉得自己用了几分劲?”

他想了一想说:“有六分。”他们都觉得自己还有不少潜力可挖。的确是这样,有了明确的任务、较高的目标在吸引,有了相互竞赛的“场”在推动,学习效率完全能够成倍提高。

设立高效日,应该先引导学生在头一天订出计划:这一天的活动时间表与以往有何不同,各学科共完成书面练习多少页,复习和预习的任务量也最好要落实,数字具体一些,这样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就强。

高效日这天,一般教室内规定为无声日,就是在课间也不说话,需要说话时去走廊,去操场。这样能够给人一种节奏紧张的感觉。

高效日这天,不一定每个人的效率都比平时明显要高。按照人体生物钟节律,或许有人恰逢在这一天,碰上体力、情绪、智力三个危险日,这样他就很难把握住自己,或许看到其他的同学都在紧张地学,还会更加把握不住自己的焦躁感。这种情况下,不要以为是高效日不成功,要客观、冷静地分析其效率上不去的原因,帮助他排除故障。其实,每个人平时学习,也有低效日高效日之分,这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澜,有波峰也有波谷。这时的高效日,是自然状态的高效日,难以达到更高的高度。若是经过集体和个人的精心设计,高效日的目标可以超过自然状态的高效日,并会不断地超过,高效日的动力比自然状态下的动力源也要广,要大。

一个一个高效日的活动,引导着学生们不断地超越自我。

在进行新的高效日活动时,应引导学生对过去效率最高之日的进行再现,经过研究分析,创造更多的高效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如:重大考试就要来临,父母施加了压力,老师下达了相当重的学习任务,班级里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到社会上参加考试失败受到了刺激,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鼓舞,受到革命先烈与英雄人物事迹的鼓舞……内部条件如:想到有了好成绩自己才会在同学中有威信;学习好了可以问心无愧;学习进入境界,感觉是一种享受和幸福;要忠实于自己的计划以及诺言;要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要争取有远大的前途;要考取名牌大学;要成为出众人物;要对得起父母,报答其养育之恩;要为祖国和社会尽责任,尽义务;要为创造理想社会而努力……

制订新的高效日计划之前,重视从前效率最高之日的情景,创造更多的高效的外部和内部条件,往往可以使新的高效日突破过去的目标。

高效日也不能搞得太多,那样就违反了波浪式发展的规律,人为地制造背离规律的高潮,在形式上暂时似乎不错,但时间长了又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

把犹豫推到边上去

我就被犹豫夺去过不少的时间。在写这个题目之前,还有两个题目可以写,为确定先写哪一个,我竟然犹豫了快一个小时,要知道,这差不多就是写完一个题目的时间。

我尚且如此,学生被犹豫夺去的时间应该就更多了。赵德民同学性格很是开朗,人送绰号“大海”。他有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动听嘹亮,一曲《垄上行》使他的名声大噪。

他有一天上课迟到了,按班里规矩,该唱一支歌。站在所有同学的面前,他羞红了脸,犹豫着想唱又不想唱,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

我见状大声地说:“做好事,别犹豫,被犹豫挡住不管什么都做不成,耽误了时间,还添很多遗憾,怎么办?把挡在前面的犹豫推向旁边,挺起身,马上干起来,心情就会好得多。我喊一二三,赵德民!开始唱!”

听了我的话,他果然抬起头,放声唱起来。刚唱完,同学们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掌声和同学们的目光里,赵德民受到很大鼓舞。

不只唱歌这一件事,赵德民在别的事上也常常犹犹豫豫,结果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于是我请全班同学写一篇作文,题目就是《赵德民的特长和不足》。同学们在充分肯定了赵德民的长处后,同时指出:他做事情总是犹犹豫豫,想做又不想做,想立刻做又想明天做,结果把时间搞没了,事却越积越多。

有次他曾负责给班级买窗帘布,结果一个月也没有买来,第二个月时,在别人一再催促下他才买来。他上午交给的班长纪磊,纪磊一个午间就在家里用缝纫机把4个大窗帘做好了。

我对赵德民说:“就买布和做窗帘这两件事说,哪件事更容易?”

“当然是买窗帘布容易。”“可你做容易的事却用了一个半月,人家做难事只用了一个午休的时间。差距在哪儿?就在于你犹豫,人家果断。你不是不想买,而是总想着今天买还是明天买,上午买还是下午买,饭前买还是饭后买。”他笑了:“我正是这样想的,老师你怎么知道?”“我也吃过犹豫的苦头嘛!结果你犹豫的时间累计起来远远地超过了买窗帘的时间。”

赵德民说:“我犹豫的时间至少超过买窗帘所用时间的两三倍。”

“你学习成绩不理想,重要原因就在于是犹豫挡着你的智力,在前面横着阻拦你做实事,夺去了你很多的时间。”

“我写作业、做练习、写日记真是先这样犹豫很长时间,到实在拖不过时才做,有时拖得已没时间了,只好拖到第二天、下个月,这样越拖越多,也就更不愿做了。”

经过观察我发现,其实有相当多的学生做事犹犹豫豫。为此我经常和同学们讲:

犹豫是时间的盗贼,很多宝贵的时间就在犹豫之中溜走了。要是认真计算一下,不少人一生中,至少有五六年的时间被犹豫偷走。

在当代社会,人需要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办事坚决,果断,讲求效率,拒绝犹豫,也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

犹豫同时还是机会的冤家对头,许多良机就是由于人的犹豫,它才离人而去的。

好犹豫的人,对事情是没有任何理由地放着不做,一篇文章,想写又不想写。而不想写,完全是由于懒,过一会儿吧,一小时后再写吧!明天再写也来得及。而此时不写,并不是由于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

还有一些人的犹豫,是因为现在要做的事中可以有所选择,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分、难易之分。于是在一番犹豫之后,大、主、难的事就被排到后面了。待到小、次、易的事做完以后,又去选择一些小、次、易的事和大、主、难的事进行比较,一番犹豫之后,照旧去做前者。如此几番,大事、主要的事、难事的面前始终站着个犹豫,根本排不上被完成的号。

还有少数的人,犹豫是由于存在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心理: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得无瑕无疵,让谁看了都要叫好。并以为如果出了漏洞便不得了,给自己人为地施加障碍,制造紧张气氛,以至于因为想不出万全之策,就将这项工作一直地撂在犹豫的后面。

另有极少数人把“谨慎”与“优柔寡断”等同起来,以为谨慎就得犹豫。这就使得真理多走了一小步,成为了谬误。

如何推开犹豫,我曾跟全班同学在语文课上商量了半节课。

对于由懒导致的犹豫,不妨挑自己喜欢做的事,先干起来再说,干完一件,再找一件喜欢的事,从所有的事里往外挑最喜欢的,人们心理容易轻松愉快。到剩下两件事时,仍有一件是比较喜欢的,最后只剩下了一件,负担轻了,也就容易做了。

如果由于两件事不知先做哪件好而导致犹豫,可以马上采取一种较快的选择方式,用扔币(正面朝上则先做哪件事),用倒尺(将格尺立起,尺倒向哪边,则先做哪件事)等快捷的方法来确定,这样就能很容易地把犹豫推到一边。

对于因畏难导致的犹豫,则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话来激励自己,然后数3个数,数完以后,不管多难,马上就干。这样时间长了,便能养成事专找难的干的性格。

对于害怕失败导致的犹豫,则想:“先干,有了困难再说。”“先干,干坏了再重来。”“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先走,没路了再找。”……推开犹豫的方法应该有很多种,每名同学犹豫的原因不同,犹豫的方式不同,推开的方法也不一样,但大家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有了这种病要早治,千方百计地去治。只要立足治,大家都会摆脱由于犹豫阻碍自己发展而产生的苦恼,都可以变成坚决果断、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人。

45分钟写完2420字

国家体委规定的达标项目,跑、跳、投都没有太大问题,体育老师测验,全班合格率在80%以上,优秀率能达到30%,其余20%不合格的与及格线也相差无几,只要抓紧锻炼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及格了。

测男同学引体向上,要求正握杠,身体直,引体向上,杠至颔下,3次算及格,8次能得100分。结果呢?全班70%的同学达不到3次,能得100分的只有3名同学。

体育委员赵广民急了,马上同不及格的同学商量进行强化训练:“什么叫行不行,主要看练不练!每天下课后到单杠上去挂着,挂上20天保证能及格,不信就试试看。”那些同学也认为自己不及格不是先天不足,而是训练的不够。

怎么办?每天强化训练,哪天能够达标?同学们说:“保证一个月达到3次的标准。”“达不到怎么办?”为防止有的同学训练不够刻苦,大家商定:一个月后检查,达不到标准的每天写1000字的检讨书,一边写一边练,一直写到达标那天为止。

“有没有反对的?”赵广民问。“没有!”

“那好,从明天开始算起,30天以后检查。”

每天下课铃响过,没达标的男同学就一窝蜂地跑向操场,奔向单杠。后来随着检查日期的接近,奔单杠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些已经合格的同学,只在放学后玩上一次,以巩固成果,提高分数,就不像不及格时练得那样苦了。

临近测验的那几天,课间总到单杠下面去的,只剩下一个人了。

一天自习课上,我见张鹏飞同学在写检讨书,下课了还在写。

我问:“你犯了什么错误?”“我引体向上还没达标。”“没达标怎么了?”

“体育委员和同学们订好了,没达标就每天写1000字检讨书,一直写到达标为止。”

这时我这才知道班级达标遇到了问题,也刚知道有这么一条规定。当时我就感觉这条规定有些太严厉,便问:“这规定是不是过分了一些?”

“当时这项规定我也同意了,以为一个月自己能达标,没想到训练起来,难度有这么大。现在全班同学都达标了,只剩了我一个人,看来惩罚还不算过分。”

“你感觉再练多长时间能够达标?”“半个月之内,我还是有这个信心的。”

“那不还要写15000字的检讨书吗?”

“只好写了,没有这个压力,练起来也许不会太刻苦。”

“刚才我看你写了好几篇了,怎么还在写?”“今天我各科的作业练习都提前完成了,自习课有剩余时间,就把明天、后天的检讨书提前写出来,不然明后天学习任务一重,就得熬夜了。”

“这1000字的检讨书得写多长时间?”我问。

张鹏飞轻松地笑笑:“也就是20多分钟吧!”

20多分钟写1000字检讨书,我感到不会有这么快,但张鹏飞又是班里的大老实人,他说的话,应该是实践过的。我便想看一看一名同学究竟一节课能写多少字,于是就说:“下一节自习课,老师想测试一下你一节课能写多少字的检讨书。从上课开始,你只写意思连贯的一份检讨书,争取不停顿,一直到下课时交卷,看能写出多少字。”

自习前我向全班同学讲:我们这节课请张鹏飞同学做个实验,看看一节课到底能写多少字的检讨书,大家如果愿意也可以试,完成了学习计划,做完作业练习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帮着计时、监督、裁判。

上课铃一响,张鹏飞马上拿出几页空白稿纸,铺开后,熟练地抽出笔,快速地写起来。他精神集中,笔不停地写,一直写到下课铃响。这时他停住笔,擦了擦额上的汗,递给我3面写得满满的稿纸。他没在格内写,因为字写得瘦长,一个格装了两三个字。我请他邻座的一个同学数一数这3页纸有多少字。

过了10多分钟,这名同学告诉我:“老师,有2400多字!”“什么?有那么多字吗?会不会是数错了?”我不相信他能写这么多字,便又请班级数学课代表再数一遍,结果是2420字。

我还有点将信将疑,就自己又数了一遍。不错,连标点符号在内,张鹏飞同学45分钟写了2426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