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5000000014

第14章 如何对待学生的难题(1)

如何解决学生说老师偏向的问题

首先,老师要真正做到没有偏向,这是老师的师德的重要表现。作为教师,往往不喜欢那些惹事生非、不守纪律、不爱学习的学生。可是,不管这个学生到底什么样,他都是家长的“宝贝”,都是小公民,都是国家的未来。

教师应这么想:如果这个学生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如何对待他?当然希望老师善待他、爱他、关心他。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产生“老师偏向”的感觉。假如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学生是一定能够感觉到的。你待他的态度,看他的眼神,对他说的话,假如他得出“老师讨厌我”的结论,那他肯定会向家长反映:“老师讨厌我”。

当家长听到抱怨后,会很难受、很着急的,甚至不能安心工作。因此,老师不喜欢某个学生,对这位学生,以及其家庭都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因此要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是在关心他的点滴成长和进步的。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和睦,同学关系会更加亲密。

哪些问题是不能在学生中公开处理的

有些事情虽然是发生的在本班,是发生在本班学生身上的,不过不能够进行公开处理,如果那样做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如男女之间传小条的问题,若公开处理,这个学生将抬不起头来,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

解决班里丢东西的问题,老师只可以在大家面前说明“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教育学生做诚实的人,不能当众审学生。个别了解情况、进行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但不能让学生一生背上“拿过别人东西”的包袱。

父母离异,也不要在同学中进行渲染,防止个别学生受到歧视。

怎样应对学生提出的“怪”问题

实际上,爱提问题是创造型学生的一个特点,应该鼓励和赞扬。但是有的老师非常反感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外的问题,怕耽误教学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这实在是目光短浅。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题,即便是不着边际的问题。李政道先生说过:“学问学问,不是学‘答’,而是学‘问’。”;“脑子里面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寿终正寝之时。”托兰斯说:“尊重儿童提出的任何问题,甚至是幼稚、荒诞的问题。”“夸奖儿童‘提出’问题的价值,因为儿童‘提出问题’这一行动本身就值得褒奖,其价值远远大于问题的对错。”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思考问题总爱钻牛角尖该怎么办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发展个性的关键时期,学生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关键时期,帮助青少年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中常见的爱走极端、狭隘、多疑等不良个性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矫正。

要让学生知道,在完美与不完美之间有很多过渡的环节。做事情要“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要学会控制自己,做到有理有节,做不到完美并不意味着完全不美。

一个人极难做到完美,人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出在追求完美上。

思想习惯、行为习惯、直觉、经验和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环境的影响决定着人们行动的因素。生活让我们知道,根据基本常识而做出的行动常胜过只凭推理做出的行动。不过我们往往是按自己的推理而行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行动。认为凭常识的判断不符合理性,可事实上每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只不过是在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于是其结果只能是自讨苦吃。

如何把学生从牛角尖里拉出来呢?以下提供几种方法:

1.消退法学生爱钻牛角尖,一方面是因其认知水平太低,缺少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企图通过钻牛角尖来表示出自己的见识多么与众不同,从而引起他人的注意。教师要了解这一心理特点。当学生钻牛角尖时,若老师表现出大呼小叫状态时,恰是学生希望见到的。正好强化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下次学生依旧会钻牛角尖。

因此,此时的教师可以听之任之。那样会使他的心理遭受“打击”,帮助他改掉钻牛角尖的毛病。

2.欲擒故纵法

发现学生在钻牛角尖时,不要马上反驳他,顺着其思路思考下去,会得到一个不正确的结论,这时“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辩论技巧,对论点要有清楚的把握,否则会将把柄落在学生手中。

学生我行我素如何办

处在心理上“断乳期”的学生,凡事“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不听别人劝,事实上属于极端任性的表现。

按照据“中国儿童青少年性格发展与教育研究”协作组的研究,发展个体性格并非直线匀速的,它反应出发展的阶段性。

调查证实,我国中小学生性格发展存在着两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是小学六年级前后,另一是在高一年级前后。在这个阶段,其情绪常常不稳定,鲁莽、任性、急躁。这是由于学生的性格发展不够成熟,想通过极端的情绪反应来引起他人的注意,通过反抗来使他人认同其看法和做法。

此外,还有其家庭原因。少年时期的娇惯是学生任性产生的根源。

调查表明,在遇到烦恼时,中学生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是同伴、朋友。如果心里话不能倾诉,长此以往,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成人的情感依附就会发生变化,为消除学生与教师及父母的隔阂,针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主动与其沟通交流。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

有关调查发现:现在的高中生普遍缺乏学习自我调控能力。下面的数据有助于说明一些问题:近千名被调查者中,尝试改变自己阅读习惯者占15.76%;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记忆力者占18.6%;意识到只要自己勤奋学习,就能获得成功者占50%;乐于学习者为45.11%;能从学习中得到满足者只占29.35%;学习时集中精力者占33.7%;无论有无兴趣,都努力学好每门功课者只占约33.1%。

高中教育严重忽略了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死记硬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自我调控能力。

学习自我调控能力强的学生,自学能力也强,两者相辅相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佳·富尔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将来考核一个人,主要不再看他“学到了什么”,而是要求他“学会怎样学习”。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呢?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必须讲究方法。心理学家库科通过实验证明:

看文字材料等视觉刺激和听讲义等听觉刺激同时进行的学习方法,比只用其中一种刺激的学习方法效果好。比如课前各方面都做好准备,听课过程中不要忽视了“两头”。有些学生认为老师刚上课时,讲的内容不重要,临下课前又会想着课后的事情,没心思听课,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内容。按照教与学的规律,在“两头”的时间段里,老师常会讲述一些重要的内容,因此一定不要错过。

如做笔记,有些学生爱边听边做笔记,有的根本就不做笔记,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讲边把内容的关键词记下来,课后再进行整理。

2.利用榜样增强学生自控力

《普通一兵》的主人翁马特罗索夫信奉的一句格言是:“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意志坚强的人能区分生活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并能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相应调整自己的行动。特举我国战斗英雄邱少云的范例:

一次战斗中,邱少云奉命隐蔽在阵地上,被炮火烧着了衣服,但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强忍着剧痛的煎熬,纹丝不动,直到被夺去宝贵的生命。

以此事例激励学生,学习也好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最终获得胜利。

怎样帮助学生应对“高原现象”

学习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即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起初进步较快,等达到一定水平后,向更高水平发展就很慢了,出现学习效率下降、学习进步速度减缓甚至停滞的现象。

学习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如学习关键期,知识的正、负迁移现象等。若掌握了学习的规律,那么你学习起来就会很顺利,效率也高;反之,只会事倍功半。如一个不会打乒乓球的人,在刚学习打球时,会感到自己进步很快,兴趣也随之增加。可在经过一段急剧上升后,进步就会渐渐地停滞下来,甚至出现倒退,这就是常提到的“高原现象”。

在学习初级阶段,大脑缺少某一方面的知识和记忆,因此,很快就能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显得进步很快。若不停地往大脑里填充大量知识,那么大脑还没来得及将刚学过的知识消化、整合,尚未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结构,故学习速度自然会变慢,甚至停下来。

处于“高原期”的学生有时不理解这一点,自己在学习上花了许多工夫而不见成效,就会很着急,还会因此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此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