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21565300000010

第10章 班级文化的建设(1)

知识概述

人们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并受其影响。中小学生多是年轻没有经验的个体,在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个性,需要拥有归属群体的文化认同。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班集体文化对于学生的文化定向、文化发展、文化转型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班集体文化也是学校文化的组成之一,对于学校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从文化载体来看,班集体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物质文化包括班集体的空间构造、环境布置、教学设施、日常用品等,是班集体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包括班集体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潜在规则等,是班集体文化的保障;行为文化是指班集体成员在行为、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文化品格,是班集体文化的外在表现;精神文化则是指班集体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情感态度等,是班集体文化的内在拥有。这四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一定要有精神文化作为内在支撑,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而精神文化离开了前三者,便失去依托,失去意义。

从文化主体来看,班集体文化又包含集体文化和个体文化两部分。集体文化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拥有、普遍认同的文化品性,如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室环境、规章制度等。个体文化是班集体每一个成员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鲜明的文化特征,如有些学生喜欢写作,有些学生擅长运动,有些学生偏好艺术,等等。个体文化与集体文化并不一定完全重合,有时会相互疏离、抵牾,但是,不能因此而否认他们的统一。班集体的个体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成长,而且能够使集体文化良好发展。

从文化状态来看,班集体文化又包含显在文化和潜在文化两部分。显在文化是指已经被人们接受、了解、关注。潜在文化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还没有完全形成,如学生普遍开始表现出追星倾向、开始对网络产生兴趣等;另一种则是被主文化排斥,因此处于秘密、半秘密状态的文化,如拉帮结派、班级选秀、早恋等。这些文化不能被人关注,它的滋生和发展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它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潜在文化的监控和调节是必不可少的。

班集体文化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建设。

班集体如何布置

班集体布置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还体现师生的观念和看法。并且直接决定班集体布置的功能、特征、风格和品位等,相较技术而言,更具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将重点探讨对班集体空间的认识,及如何布置。

目前,我国中小学班集体空间主要包括两块:教室空间和宿舍空间。我们认为,这两块空间不仅是学生生活或学习的场所,而且还应该成为他们全面发展、幸福生活的地方。这一基本认识定位决定了在班集体空间布置中,要具备教育性、文化性、生活化和个性化。

具有教育性

班集体是一个教育人的集体,这是我国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班集体教育性必须是第一原则。

教育不是单纯教学,更不单指学习,虽然它与两者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班级体作为一个教育空间,除了要求要有利于教学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外,还要求它要有隐性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室里悬挂名人画像或者格言警句,张贴学生的作品或学习经验介绍,设置读书角、生物角等主题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室环境,让学生受到真的砥砺、善的熏染和美的陶冶。例如魏书生在他的学校里要求全体学生都“做一个白颜色的桌罩,套在自己的桌子上”。桌罩除了能够保护课桌之外,还能让教室“显得整齐、干净”,“学生看着自己洁白的桌罩,也有一种美感”。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美化身边的环境,学会了正确对待周围的事物,从中也受到教育。

班集体的布置要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要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现在,教室成了优秀学生的舞台,而成为落后学生的审判台。譬如,座位编排成了学生成绩的“晴雨表”,“学习园地”成了优秀学生的“自留地”,教室管理成了班干部的“一言堂”……难怪有些学生都有了“教室焦虑症”。虽然从促进的角度看,可以适当给优秀学生以更多的教室空间,但是要适度,要是让其他的同学对教室反感,是失去了本意,因此在教室空间布置上要针对全部学生的特点而设计。例如下面这位班主任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让教室环境布置成为队员们关注的对象,让每面墙壁、每个板块都发挥出育人的功能呢?我陷入了沉思……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跳出脑海:让教室成为队员的成长记录册!说干就干,我让每位队员自行设计一块长35厘米宽28厘米的小型展示板。形状、颜色自选,并可在适当的位置画上图案,也可贴上自己最帅的照片。

还可给展示板取个好听的名字。没过几天,队员们便个个喜气洋洋地举着展示板来了!看,心形、草莓形、篮球状、小兔状,形态各异;红的、黄的、绿的、蓝的,色彩缤纷;“蓓蕾初绽”、“金色童年”、“我的风采”、“浪花朵朵”,名称多样。

根据颜色、形状的不同,我和队员们一起,将每一块展示板认真地贴在了教室四周的墙壁上。然后我激情洋溢地对他们说:“同学们,从现在起,你们每人都有了一块漂亮的展示板,它们就是展示你们风采的亮丽舞台。你们可以将自己最得意的书法、绘画、作文等成果贴到展示板上,与伙伴们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让我们一起努力,比比谁的收获大!”回答我的是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

这种教室装饰让每个同学拥有了自己展示的舞台,从而鼓励学生在竞争中进步,达到教育目的。

具有文化性

教室、宿舍这样的空间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实物,而是要与精神、文化相结合在一起的。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物态空间往往也具有育人价值,其文化浓度更要高于其他场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我们应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就是这个意思。班集体物态空间作为学校物态空间的重要构成,自然也应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换句话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内容来布置教室和宿舍。譬如,许多学生都喜欢在宿舍的墙壁或者教室的课桌上贴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的图片,但很多老师认为这是不好的,学生应该以英雄、伟人、大家为榜样。其实,大多数明星的形象还是健康的,他们身上也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习。在文化多元的时代,学生以他们为偶像,用他们的图片来装饰学习和生活空间也没有什么不对。

文化,简言之,也就是“以文化人”。“化”不是强制灌输,而是渗透濡化、潜移默化。因此,班集体物态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有亲和力、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布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接受,达到教育目的。例如,一位小学班主任在秋天到来时是这样布置教室的:

在讲台对面的墙壁上,用落叶在墙壁上粘贴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并用落叶做成小鸟、蝴蝶、小房子、小船、小树等,贴在小路的周围,再用落叶剪贴出“金色的落叶”五个大字,呈弧状贴在图的上方。

画出只有秋天才成熟的庄稼、蔬菜和果树,如花生、玉米、棉花、南瓜、苹果树、柿子树等,粘贴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选用花生壳、苹果籽、玉米种子等制作贴画,如用花生壳贴制成花草、树木,用苹果籽贴制成昆虫等,并用各种各样的种子组成“丰收的田野”图案。

引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欣赏菊花、桂花等在秋天开放的花,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花拍摄或画下来。用孩子们收集的花瓣组成“花的世界”图案,再将孩子们的拍摄作品和绘画作品贴在该图案的四周。

这样的布置很有意思,完全适合小学生的特征,进而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也能激发学生自然的兴趣,达到教育目的。

具有生活性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班集体中度过,因此,教室和宿舍不仅是学生们学习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不仅要学文化,学交际等,也要幸福的生活。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老师往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但在教室老师就会忽略这一点,更多的认为这里是学习的地方,而忽略其也是生活的地方。对生活因素考虑较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例如,教室拥挤得连学生上讲台都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追逐打闹行为”更是“杜绝了”,在这样的教室根本不可能舒适。

要让班集体物态空间适宜学生生活,以下几个关键词必须予以关注。

(1)班集体空间布置要安全第一。如,不能随意改变教室或宿舍的建筑结构,门窗、桌椅、床具、橱柜等要坚固耐用,水电、消防设施要注意保护,室内悬挂物要牢固,室内通道要畅通无阻,等等。

(2)班集体空间布置要适于身体健康成长。如在教室和宿舍空间布置中,保持良好的采光、照明、通风,宿舍床具安排不宜过密,基本的卫生设施要配齐。根据学生的身高适时调整课桌椅的高度,不能只追求美观而损坏身体。

(3)班级体的空间布置要舒适,尽量做到整洁、美观,富有生活情趣。宿舍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的生活地方,在布置时要讲求舒适,以便学生能休息好、生活好。在教室空间布置上,我们可以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如在教室里设置一些橱柜,提供给学生使用;在教室里开辟出一块空间,铺上地毯,放上棉垫,让学生在其间游戏、交流或读书;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如饮水机、镜子、纸巾,等等。

具备个性化

班集体的空间是属于集体的空间,应该由班集体来支配,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和班主任都对教室和宿舍的空间布置做出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宿舍的床具如何摆设,日常用品如何归置,甚至是被子如何叠,鞋子如何放,枕头摆哪边……都有详细的规定;教室课桌椅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甚至班训的字体、大小,窗帘的颜色、式样……也有铁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班级体就失去了它的本意和情趣。

学校和班主任的强加干涉,又因审美不同,让学生很难感兴趣。因此让学生待在自己不喜欢的教室和宿舍里,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热情,对学生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班集体物态空间,特别是学生的个人空间布置中,学校和班主任老师要给学生很大的权力,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只要不违备原则,学校和老师就不要多加干涉。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在不同时期审美不同。

树立好的班集体形象

班集体形象塑造并不是为了摆设,班集体形象不仅包括外在的标志性形象,如班名、班训、班徽、班旗、班歌等,也包括内在的品质性形象,如班风、学风、学生精神状态等。在塑造班集体形象时,一定要保持标志性形象和品质性形象的一致性。只有标志性形象很好地表达出形象意义,品质性形象完美地显示标志性形象的内在精神,班集体形象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完整有用的整体,才有可能被学生接受,才有可能发挥凝聚精神共识、促进学生发展、建立合作团队的功能。因此,在班集体形象塑造时,我们特别要注意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内在,注重学生对形象的理解、内化和自觉地维护。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四点。

班集体形象设计要同学为主,老师为辅,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体,老师只是一个平等的首席。其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班级形象设计需要老师参加和指导,这样班集体形象才能完善,成熟。但是,班集体形象只是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更不是价值目标。因此,班集体形象就不能太脱离学生,而是以学生的思路为主导,老师进行协助,这样设计的形象才能更符合学生的要求。

当然,以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为主设计出来的班集体形象一般都显得比较简单、直白,甚至十分幼稚,许多班主任因此不用学生而是自己动手。但这种行为不被同学接受,甚至会反感。老师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做,而是要用学生的眼光来设计。

因为儿童的审美和大人完全不同,在班集体形象设计中,班主任认为是平淡无奇,在学生那儿可能就是明白易懂;班主任认为是花里胡哨,在学生那儿可能就是五彩缤纷;班主任认为是荒诞不经,在学生那儿可能就是奇思妙想……而儿童的设计就应该是充满童心、意趣的。相反,如果儿童设计出来的太老气,倒是应引起老师的注意和反思。

班集体形象宣传要注意方法

宣传的两个目的:一是让班级全体学生真正了解班集体形象,二是让班集体形象引起他人的关注,如整个学校和社会。其中,前一个目的是主要目的。班集体形象宣传要讲求方法,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