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21565400000017

第17章 学会与家长沟通(2)

当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曾认为是他玩心太重造成的。一次家访,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那天我一进门,就看到他在给妈妈洗脚。原来,他的父亲年老,妈妈病得卧床不起,几个哥哥都不大关心父母。但他很孝顺,每天帮着做家务,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习。第二天我就在班上表扬了他,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后来,他想办法挤时间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大有好转,成绩也有了提高。

随着电话和电脑渐行普及,现在登门家访的老师越来越少了,电话和网络成了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媒体,被人们称为“上网家访”、“电话家访”。“上网家访”、“电话家访”有方便、快捷的优点,特别是遇到出走或学生生病等紧急情况时,利用电话,家长与老师直接联系,常常可以赢得时间,处理得更加及时。但与传统家访相比,教师与家长交流感情的机会也少了,教师难以切身体验学生赖以成长的家庭环境与社区环境。一个眼神、一次握手就能传递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话里是难以感受到的情感信息。今天缺少传统家访,难以形成与教育效果密切相关的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情感的共鸣,电话里的“唇枪舌剑”也偶有所闻,教师与家长的误会、矛盾倒时有发生。遇到此类情况,我便想起传统家访。传统家访如同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多用于治疗“调养身体”和“慢性病”。“上网家访”、“电话家访”如同西医,更多发挥现代仪器的作用,明确“诊断”后,该“输液”就“输液”,该“手术”就“手术”,多用于“急症”。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上,还是“中西结合”好。

四、家规

佚名

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70分到80分之间徘徊,甄晓利绝对是个聪明孩子。

我的这个结论是有根据的:课上听讲,他经常心不在焉,但总能轻轻松松地答出问题;即使课外作业做得一塌糊涂,然而他的课堂作业一直做得又快又好;虽然考试时,他的成绩也随着态度而大起大落——但是可以说,只要他认真,做任何事都可以做好。

原因找到了,我对甄晓利便特别地关注起来,这种关注效果立竿见影:连续几周里,他的作业都是满分。

但接下来的单元测试,甄晓利的成绩却没有与作业同进。我安慰他说:“你已经尽力,不要太看重分数。”也许许多老师都会有如此的毛病,那就是帮一个孩子改正缺点后,就以为可以告一段落,把目光从这个孩子身上移开。对于甄晓利,我也犯了同样的毛病。我不能总盯着他一个,班上毕竟还有70个人。

这一日午后,我接到一位女生的举报,说看见甄晓利进了游戏室。我随即唤来甄晓利,略一询问,他便低头承认:“我是去了游戏室,我是在那里看来着。”我已经说过,甄晓利是个聪明孩子,而一旦聪明用得不是地方,问题就会变得十分棘手,我只好警告了他几句,又把他放了回去。

事实是明摆着的,但他不承认,我为了教育他,只好暗中取证了。我在班上成立了秘密侦察小组,让小组的同学每日盯紧他放学后的动向。半年下来,竟然一无所获,小组的成员说,甄晓利的妈妈都骑车来接送除了每天中午让他自己来,这样一来,又加上我已打草惊蛇,他自由活动的时间并不多,因而半年来他没有再去过游戏室。因而,我解散了侦察小组,此事告一段落。

暑假开学不久的一天中午,我一到校,就听到陈刚的汇报:看到甄晓利去了游戏室玩游戏。

我总结教训,问:“他是在里面玩,不是在看别人玩吧?”

“不是,”陈刚肯定地说,“我进去叫他不要玩,他毫不理睬。”

即使不是好消息,但总算抓到了一个机会,我表扬了陈刚,又召来甄晓利,先旁敲侧击,再出示人证,甄晓利终于无话可说。我沉下来脸,立刻打电话通知其父母。

然后,我转过身来,看着甄晓利的眼睛:“甄晓利,暑假里都做什么了?”

“看书,写作业,还有……玩游戏机。”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玩游戏机?在游戏室吗?”我轻声问。“不是,我上叔叔家玩,他家有一个游戏机。”“你父母知道吗?”“知道,但他们说放假玩没关系。”他抬起头来说。“现在不是放假,你为什么也想玩呢?”我责问道。“路过那里,只想进去看一看,而一看到别人玩,又想玩了。”他的头更低了,“我只玩了10分钟。”说话间,甄母已经来了,一进来,用手指点了一下甄晓利的额头就板着脸:“如果你爸知道,非揍你不可!”说完便向我笑。

叫甄晓利先回教室,我心里叹了口气,又起身倒了一杯水,让甄母坐下,想了一会儿才说:“我想让你明白,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

甄母闻言,将脸上的笑收敛起来。我又问:“孩子放假也玩游戏机?”

甄母点了点头:“对,他叔叔家有一台,我想他放假也没事干,玩游戏总比在外面疯跑好。”

“不能那样说,”我郑重地说,“孩子在外面疯,一来多活动对身体也有好处,二来可以交一些朋友,只要注意安全就行了。但是玩游戏机对孩子有害又容易上瘾。”

甄母想了想才点头道:“说得也是,我倒没想过这“就像现在,甄晓利已经有了上瘾的苗头,你要注意啊!”

“对,我得告诉他爸爸去,揍他一顿!”甄母面色凝重地说。

“甄晓利在家没少挨揍吧!”我皱着眉说。“可不是!暑假的时候,因为作业的事,他爸爸打了他好几次。”

我又问:“效果怎么样呢?”“这孩子,似乎越来越能挨打了。”甄母沉吟道,“刚一打完,他又不认真。”“并非孩子能挨打,而是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尊。既然打没有效果,你们还是换一个法子吧!”我建议道,“不如这样,今天晚上,你们和甄晓利一起订个家规,把方方面面要求他做到的都写进去,每周小结一次,假如他都能完成,你们就给他一点小奖励,假如没有完成,就扣他的零用钱。”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甄母赞同道,“我回去试试吧!”

“甄晓利是个聪明孩子,只要讲明道理,他会听的,他喜欢挑战,订家规的办法对他会很有效的。”说到这里,甄母起身告辞,我送她到楼梯口,猛地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来:“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开始有逆反心理了,你们可不能再揍他了!”

“知道了!”甄母又笑了起来。“要和他一起想办法,不要一个劲地指责他。”这时甄母已经下了几级楼梯了,听到这句话,她停了下来,转过身来:“谢谢你,秦老师!可是您别忘了,”说到这里,这个30多岁的妇女竟眨了眨眼睛,“我可是甄晓利的亲妈!”

我糊涂了,竟忘了是不用我来教父母疼孩子!“家规”起到了预期的作用,关于甄晓利的举报已经消失了,现在,他正在教室里计划怎么布置教室呢,认认真真,干得挺不错呢。

他是个聪明孩子,我早说了。

五、破坏王

童光年

刚接手这个班时,同事们就特意向我提到了几个问题多的学生,其中就有郑爽。例如,有一次他去食堂,乘没人就把盒子里的饭票拿走了一大把,回班里分给同学。幸亏班主任知道了,又把饭票收起来给食堂送回去。这事影响很恶劣,学校差点处分他。

两个月来,郑爽已经挑发了多起事件:去劳技中学上课时,他把人家的抽屉锁拧坏了;去邻班上阅读选修课时,他课间玩篮球砸坏了人家班里的表;他会有意伸腿把同学绊倒;他故意把同学的20元钱撕烂;他在课堂上随便发言,尽管是老师上公开课也如此……原班主任对郑爽的评价是:“眼睛天真无邪瞪得,净干坏事!”然而在我看来,那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里,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次砸坏了邻班的表,他对人家班主任承诺:两天内买一个赔上。还恳求那位班主任不要告诉我。两天后见没动静,那位班主任只得向我反映。我询问情况,他说没有钱,还要再等一天。过了一天表是买来了,他却把我叫到无人处,神秘兮兮地说:

“童老师,我说一件事想请你替我保密,你可别生气。”

我笑了:“表不是买过了吗?说吧!还有什么事。”他凑近我说:“我怕说了砸坏邻班的表家里人会打我,没敢对他们说实话。为了要钱买表,昨天我对爸爸说:‘我们班里没有表,我主动向班主任提出要自己掏钱给班里买表,班主任同意了,并表扬了我。’爸爸很高兴,说:‘这是班主任看得起你,以后你要好好学习啊!’然后就把钱给我,我才买了表。”

我说:“这样和你父母讲怎么可以?我会让你掏钱给班里买表吗?真要买也是用班费买,最多让你跑跑腿,怎么会让你出钱?哪有这样做事的班主任?你爸爸妈妈会怎么看我?”

听着我的责备,他深深地低下头,眼泪汪汪地说:“爸妈会打我的,我不敢说实话。以前就是如此,我一犯错误他们就打我。”

我语气平和了下来:“我去向你的父母解释,不让他们打你。”

“没用的!老师不要说!宋老师(教英语)和刘老师(教数学)以前开家长会的时候,也劝过他们不要打我,可是无用!”

听着他的哭诉,看着他这副可怜样,我的心软了。可是他撒谎我不能容忍,为他保密就是纵容他撒谎。我一时无法,先让他进班上课,进行冷处理。

经过再三考虑,第二天在电话里我跟他的妈妈进行了交流。我谈了自己对郑爽的认识,强调说,虽然他自制力不强,但还是很有上进心的,我对他充满希望。在郑爽妈妈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很小心地我讲了买表的事,特地澄清了一些真相,并一再叮嘱不要打孩子,郑爽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

今天,我去郑爽家家访,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郑爽一起谈了近两个小时。谈话得知,郑爽最大的特点是勤于动手,特别喜欢拆装自行车,他还进行了个自行车的科技小创新,图纸都画出来了,要妈妈帮他去找生产厂家。因为太简单,连较精确的比例都没有,妈妈对他的设计不以为然。我听了倒是饶有兴趣,请郑爽把图纸拿出来给我介绍,他介绍得眉飞色舞。我对他的这个创新大加赞赏了,并且鼓励他:“让世界上每一台电脑都用上他的视窗是比尔·盖茨的理想,你的理想也可以是让世界上每一辆自行车都用上你的这个设计发明。”

家访后的一周里,郑爽上课明显老实多了,月考成绩出来,郑爽在班里的排名比上学期期末考试前进了11个名次。我很高兴,借机大力表扬了他,想给予他更多的信心。然而我也明白,一个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不要指望于一两次家访中彻底解决问题,反弹的心理准备要随时做好。不出所料,不久他就干了件很出格的事。

一天下午,德育主任恼怒地告诉我,郑爽拆卸了一个预备班学生的自行车;更让人气愤的是他至今还不承认错误,他说拧下来还能再安上。

那次家访的情形在我脑海里翻腾着——想起他设计的新式自行车图纸,想起他拆拆卸卸的爱好,想起他父母对我提到的他好动的习惯……我很快沉静下来,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充满了我的心。他太喜欢拆拆卸卸了,以致把别人的东西都当成自己的东西去折腾了!若不能从思想上帮他分清是非,任其发展可不行!

主任要我通知他家长明天来学校一趟。这只要打一个电话即可,但我知道郑爽的家长得知详情后,情绪一定会很激动,郑爽挨打不说,仍旧会认识不到错误的严重性,对他还是没有帮助。因而我决定陪他回家,同家长面谈。

回家后,我让郑爽讲了发生的事,郑爽简单地讲了两句,我只好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并转达了学校的意见。他爸爸气得要打他,我好歹拦住了。我让郑爽到卧室回避,然后劝他爸爸妈妈冷静下来,耐心给孩子讲,要真正让孩子从内心知道自己的错。他爸爸说:“我就知道不能表扬他,上周一受了表扬就变得不对劲了,我就预感要出事。”他妈妈则满脸失望地说:“我已经对这个孩子不抱希望了。每次挨了打,过不了几天就要犯事,他是没救了,我真拿他没办法。”

我安慰道:“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对他丧失信心,只有父母不能。不管他做了什么,你们都不能放弃他的,他是你们唯一的儿子,永远的儿子。你能否这样对他讲:‘现在你犯了错,妈妈可以替你去给人家道歉,去给人家赔偿,你如果将来犯了更大的错,妈妈帮不了你了,就只有你自己去担当了。为了让你懂得承担责任,这次赔偿自行车的钱,你来出。对了,他自己有没有钱?”

“他的钱都花在自行车上了,他没有多少钱。”“那好,你告诉他你们先替他垫上,以后有钱了再还。犯了错是要付出代价的,错误越大代价越大,要他永远记住。”

他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慢慢平静下来。我又安慰他爸爸:“现在感觉好点了吗?能否不打孩子?”爸爸依然脸上凝着霜,但答应试试看。

我敲敲卧室的门,请郑爽出来,平和地对他说:“这次你并非简单地拆卸了一辆自行车,而是破坏了他人财产,侵犯了别人的财产权。在社会上这样的行为,要受法律处分,在学校里要受校规处罚,在家里要受家法处罚。所以,假如学校真的处分你,你就要敢于去承担!并且告诫自己记住这个教训,再也不做违法的事!”

我要走了,郑爽出来送我。在无人的拐角处,我搂着他的肩再次鼓励他:“假如爸爸妈妈批评你,你一定不要觉得委屈,像男子汉一样,要去承担,好吗?”他含泪点了点头。后来的结果比设想要好。第二天他妈妈到学校来道歉,态度很诚恳;郑爽写了检查,确实认识到自己错了;那个家长也没有再追究,也没要求赔偿;校方决定再给郑爽一个机会,暂不处分;我也松了口气。